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的特点,简要探讨现有中小河流治理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详细指出河流治理的几条具体措施,以期给广大欲从事中小河流治理的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
引言
流域面积在两百至三千平方公里的河流一般称为中小河流。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缺乏统一有效的河流规划,加之山区中小河流方面管理工作较薄弱,导致中小河流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洪涝灾害、泥沙淤积、环境污染等日渐严重,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受损和资源浪费。目前,根据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广东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根据该省中小河流管理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本身的特点进行初步探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山区中小河流现状
就全国范围来看,山区中小河流数目繁多、类型不一,其体现出来的流域特点多种多样。就广东省来看,该省山区中小河流情况复杂:该省山区河流两岸的冲击平原滩普遍狭窄,相对山地坡面的高度差较大,汛期来临后洪涝频发。洪水来得快走得快且夹杂泥沙,当高速洪水冲击堤岸时,很多堤岸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刷,损毁面积较大。同时河道两岸堤坝防守脆弱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此外,该地区生态脆弱,采用钢筋混凝土治理偏远山区的中小河流容易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做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看来,加速河道新工艺引进,强化技术创新从而及早有效治理河道是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小组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 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1 河流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淤积是该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水流快来快退,急弯多、节点多的水道特征,加上支流多而出口窄的情形增加了汇流时泥沙堵塞河道的可能性,从而给地区预防以及治理洪水灾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一般缺乏较高的绿化水平,同时该地区雨季降雨量较大,降雨时期碰到汛期,从而导致河流流量加大[1]。河流流域洪峰量急速增大加上汇流时间的大大缩短,高速的流水速度侵蚀河道两岸,泥沙淤积现象自然产生,最终将导致河床抬高,水害频发。
2 缺乏有效治理措施
我国山区中小河流普遍缺少有效的治理措施[2]。就广东省来看,地区河流治理标准在逐步完善,治理措施也在有条不紊的制定中,但是在刚刚走上工作轨道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该地区很多河流存在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治理以及防洪涝措施,其次,该地区在山区河流规划方面尚存很多纰漏。
3 缺乏资金 重视度不够
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各地区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中小河流治理没有足够资本进行技术研究,同时大大降低了技术引进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中小河流水道泥沙淤积以及堤岸加固等各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防洪涝、保护耕地、维持生态环境等的目标都难以实现。
4 环境恶化
河流治理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方面无休止的开发利用不利于创建生态河堤理念。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小河流附近的工厂生产垃圾以及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到处堆积。
三 山区中小河的治理措施
1 健全机制,提高投资力度
治理山区中小河最关键的是规范化机制的建立健全,一切工作包括技术工艺更新、管理强化、加强环保措施等等都依赖于制度化法规提供的有力保障。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政策扶持、前期技术服务以及后期质量检查等工作。制定生态平衡法规,针对河流治理过程中严重影响环境的情节严格执行问责机制。同时,政府应扩大山区中小河流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引导群众、企业、个体经济积极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和质量督查等工作。同时按照地区规划,遵循“集中资金支持、区域整体推进,干一批、完一批、发挥效益一批”的原则,开展规划内治理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防洪标准。
2 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向人民群众做好保护山区中小河流的宣传工作,这可以通过广播播报山区河流引发洪涝灾害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案例来揭示不及时保护山区中小河流的危害性,以此警示人民群众,使之提高保护意识。其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等媒介进行宣传教化[3],引导全地区、全社会的人民群众共同保护山区中小河流,同时将对治理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思想层面上转变人们的偏见,从而辅助水利部门的具體工作。
3 更新工艺,做好环保工作
更新河流治理工艺的有力措施之一是参考国内外河流治理的最新动向,根据本地区河流的地势、地形、绿化水平等特点来研究治理中小河流的新工艺、新技术。针对广东地区山区中小河流的特点,建议采用不同治理形式。建议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内的小型河流按五年左右防汛标准全线筑堤;面积在一百到一千平方公里的河流在上游建筑矮堤,下游地区采取弯道护坡工艺。对于更大流域面积的山区河流来说,下游地区一般拥有大面积的耕地,因此必须整修平原冲击滩来保持两岸泥土流失。防冲大于防洪,岸边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在降水沿岸坡流下,侵蚀岸边表面土层,以及在降水、风化、物理作用、地下水及河水风浪对岸坡坡脚的淘刷引起土体坍塌,导致岸坡水土流失。所以应继续做好沿河两岸划留护河地的工作,按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营造护岸林,保持良好的植被,从根本上减少进入河道的泥砂量。其次,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需要结合植物治理措施以及人工清扫措施。植物治理措施是在山区中小河流周围进行树木栽种,提高河岸的绿化水平。既在河流汛期保护堤岸,减少水流冲刷伤害的同时又维持了山区原有的生态平衡,缓解了河流治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危害。
4 强化管理,重视灾害治理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加强山区中小河流的管理工作,从完善制度、加强执法严肃、重视宣传工作等方面按入手,同时注意各项技术措施的融合,以达到河流治理最佳效果。要在水利工程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建设管理,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各项措施,如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等,严把质量关。要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科学设防、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采取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河道疏浚、河势控制、护岸护坡等措施推进工程建设。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需要,最终实现防洪、除涝、抗旱、生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需要国家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坚持以人为本、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4]。在加强对灾害频发、问题严重的中小河流治理的同时,又要针对尚未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河流展开积极的预防治理工作,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是如果落实好了将会成为一项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栋良: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1995(7):12-14;
[2]孟煜烜,赵欣: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3(2):147;
[3]王景志,朱文: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8.8(8):59-63;
[4]陈建美: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J],经济管理,:277。
关键词: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
引言
流域面积在两百至三千平方公里的河流一般称为中小河流。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缺乏统一有效的河流规划,加之山区中小河流方面管理工作较薄弱,导致中小河流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洪涝灾害、泥沙淤积、环境污染等日渐严重,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受损和资源浪费。目前,根据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广东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根据该省中小河流管理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本身的特点进行初步探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山区中小河流现状
就全国范围来看,山区中小河流数目繁多、类型不一,其体现出来的流域特点多种多样。就广东省来看,该省山区中小河流情况复杂:该省山区河流两岸的冲击平原滩普遍狭窄,相对山地坡面的高度差较大,汛期来临后洪涝频发。洪水来得快走得快且夹杂泥沙,当高速洪水冲击堤岸时,很多堤岸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刷,损毁面积较大。同时河道两岸堤坝防守脆弱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此外,该地区生态脆弱,采用钢筋混凝土治理偏远山区的中小河流容易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做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看来,加速河道新工艺引进,强化技术创新从而及早有效治理河道是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小组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 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1 河流泥沙淤积严重
泥沙淤积是该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水流快来快退,急弯多、节点多的水道特征,加上支流多而出口窄的情形增加了汇流时泥沙堵塞河道的可能性,从而给地区预防以及治理洪水灾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广东省山区中小河流一般缺乏较高的绿化水平,同时该地区雨季降雨量较大,降雨时期碰到汛期,从而导致河流流量加大[1]。河流流域洪峰量急速增大加上汇流时间的大大缩短,高速的流水速度侵蚀河道两岸,泥沙淤积现象自然产生,最终将导致河床抬高,水害频发。
2 缺乏有效治理措施
我国山区中小河流普遍缺少有效的治理措施[2]。就广东省来看,地区河流治理标准在逐步完善,治理措施也在有条不紊的制定中,但是在刚刚走上工作轨道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该地区很多河流存在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治理以及防洪涝措施,其次,该地区在山区河流规划方面尚存很多纰漏。
3 缺乏资金 重视度不够
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各地区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中小河流治理没有足够资本进行技术研究,同时大大降低了技术引进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中小河流水道泥沙淤积以及堤岸加固等各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防洪涝、保护耕地、维持生态环境等的目标都难以实现。
4 环境恶化
河流治理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方面无休止的开发利用不利于创建生态河堤理念。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小河流附近的工厂生产垃圾以及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到处堆积。
三 山区中小河的治理措施
1 健全机制,提高投资力度
治理山区中小河最关键的是规范化机制的建立健全,一切工作包括技术工艺更新、管理强化、加强环保措施等等都依赖于制度化法规提供的有力保障。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政策扶持、前期技术服务以及后期质量检查等工作。制定生态平衡法规,针对河流治理过程中严重影响环境的情节严格执行问责机制。同时,政府应扩大山区中小河流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引导群众、企业、个体经济积极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和质量督查等工作。同时按照地区规划,遵循“集中资金支持、区域整体推进,干一批、完一批、发挥效益一批”的原则,开展规划内治理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防洪标准。
2 加强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向人民群众做好保护山区中小河流的宣传工作,这可以通过广播播报山区河流引发洪涝灾害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案例来揭示不及时保护山区中小河流的危害性,以此警示人民群众,使之提高保护意识。其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等媒介进行宣传教化[3],引导全地区、全社会的人民群众共同保护山区中小河流,同时将对治理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思想层面上转变人们的偏见,从而辅助水利部门的具體工作。
3 更新工艺,做好环保工作
更新河流治理工艺的有力措施之一是参考国内外河流治理的最新动向,根据本地区河流的地势、地形、绿化水平等特点来研究治理中小河流的新工艺、新技术。针对广东地区山区中小河流的特点,建议采用不同治理形式。建议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内的小型河流按五年左右防汛标准全线筑堤;面积在一百到一千平方公里的河流在上游建筑矮堤,下游地区采取弯道护坡工艺。对于更大流域面积的山区河流来说,下游地区一般拥有大面积的耕地,因此必须整修平原冲击滩来保持两岸泥土流失。防冲大于防洪,岸边侵蚀的主要原因是在降水沿岸坡流下,侵蚀岸边表面土层,以及在降水、风化、物理作用、地下水及河水风浪对岸坡坡脚的淘刷引起土体坍塌,导致岸坡水土流失。所以应继续做好沿河两岸划留护河地的工作,按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营造护岸林,保持良好的植被,从根本上减少进入河道的泥砂量。其次,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需要结合植物治理措施以及人工清扫措施。植物治理措施是在山区中小河流周围进行树木栽种,提高河岸的绿化水平。既在河流汛期保护堤岸,减少水流冲刷伤害的同时又维持了山区原有的生态平衡,缓解了河流治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危害。
4 强化管理,重视灾害治理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加强山区中小河流的管理工作,从完善制度、加强执法严肃、重视宣传工作等方面按入手,同时注意各项技术措施的融合,以达到河流治理最佳效果。要在水利工程综合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建设管理,严格执行 工程建设各项措施,如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等,严把质量关。要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科学设防、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采取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河道疏浚、河势控制、护岸护坡等措施推进工程建设。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需要,最终实现防洪、除涝、抗旱、生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需要国家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坚持以人为本、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4]。在加强对灾害频发、问题严重的中小河流治理的同时,又要针对尚未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河流展开积极的预防治理工作,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是如果落实好了将会成为一项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栋良: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1995(7):12-14;
[2]孟煜烜,赵欣: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3(2):147;
[3]王景志,朱文: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8.8(8):59-63;
[4]陈建美: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J],经济管理,: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