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性化阅读在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与作品阅读密切相关的课程,但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正以巨大的诱惑力改变着大学生们的阅读行为,低效或无效的浅阅读和泛阅读流行于大学校园,个性、深入、多元化的阅读渐渐消失殆尽。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作品的阅读陷入尴尬境地,如何与时俱进地推动大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关系到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课程;个性化阅读;泛阅读;重要性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缜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的这一名言,揭示了多元化的阅读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阅读作为一项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本应是一个全面、个性的过程,但是受目前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以及智能手机的开发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阅读通常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或空洞的网络环境,使当代大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或者成为“背多分”,缺少严谨的学习精神,从而丧失了思考的欲望和能力。阅读量不足和思考能力缺失致使个性化的见解匮乏,从而直接影响现当代文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深入推广个性化的阅读,使大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是提高现当代文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 个性化阅读的内涵
  “个性化阅读就是一方面在阅读活动中呈现出个性倾向和个性化特征,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活动构建个性,实现个性的成长与发展”。因而个性化阅读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受个人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一种积极健康的阅读方式。
  阅读在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大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修养的主要方法,但阅读并不是死阅读,阅读的精髓在于个性化的阅读,是自主性、体验性、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如果大学生们只强调阅读,而忽视个性化,那么阅读将会失去其本质意义,甚至陷入单一且缺氧的弊端,因此现当代文学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都要求学生拥有个性化阅读能力。学生不仅要大量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而且要能够达到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作者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的课堂上和教师一起讨论,交流文学理念,有效完成掌握知识和提高认知的过程。
  二、 现当代文学课程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 细读文本转向欣赏影视
  随着视觉图像技术和传媒技术的进步,大众阅读由细读文本转向欣赏影视。现在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图像以其唯美逼真的视觉效果和直击心弦的音乐渲染而逐渐占据大众的闲暇时间;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浮躁的社会,这给本就贫弱的文本阅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相比较读文的自我熏陶,读图以更快捷、直接、具体等优点而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很多学生把影视改编等同于文本阅读,沉浸于此,并乐此不疲,使文本阅读形势愈加严峻。殊不知,仅仅通过影视观赏只是对作品的浅尝辄止,这种图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片刻的刺激与享受,如果关闭屏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是一些奇幻的影像,很少能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且因其难以描述和复制,很快就会被我们剔除记忆,当然也无法领悟文学原著的精髓。
  (二) 经典文本阅读转向微阅读
  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的使用及丰富的阅读软件的开发,大学生们的阅读更倾向于泛读、滥读,追潮迎合时代和自己身边的人,很少阅读那些高品质的名家经典,思考感悟那就更少了。因此目前微阅读逐渐占据了绝对优势,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击经典阅读。微阅读是一种借助短消息、网文、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例如微博、手机报等都是微阅读的形式。与经典阅读相比,微阅读是阅读界的快餐,具有短小、快速、便携的特点,只要登上网络,便能享受到快捷的阅读,因而受到大学生的迎合。甚至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坚持做“低头族”,他们不肯多花一点精力在经典文本的阅读上,反而对网上那些搞笑的段子,励志的鸡汤“孜孜不倦”,那些“速食”文化,对专业课学习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却更受大学生的欢迎。
  (三) 个性化阅读的缺失
  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種具有批判和创新意识,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批判性、创造性特征的阅读形式。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声音逐增,辩证批判的声音则是少之又少。纵观中文系的学生,具备个性化阅读能力的人越来越少,上课时老师提问的问题,要么学生集体患贫血症;要么盲目赞同,回答千篇一律,缺少自我思考的东西。这种现象,跟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要发生者,但大学生在阅读中通常不够有效和系统,会忽视对阅读的本质体会,没有充分发挥甚至是没有发挥自我的主动性。在阅读时,往往直接参考老师或者书评的观点,不具备创新意识,往往不加思考感悟就以为自己已经读懂了文章的精髓,实际上只是掌握了文章的皮毛、拾他人牙慧而已。
  三、 造成大学生个性化阅读缺失的原因
  阅读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文学素养和提高文学能力的重要渠道。就中文系的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他们了解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了解我国现代文明的重要渠道,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大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能力。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系的必修教程,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应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但纵观全国高校,现当代文学的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自主性阅读者很少,思考并有感悟者更少。追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自主性的缺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学生自主性的缺乏是导致阅读现状堪忧的关键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就读中文系的很多学生,大都是因为分数低而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缺乏对文学的热爱,也就没有文学自觉性,缺乏专业的文学技能和独到的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因而很难领略到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情感,使学生缺少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经验技能和情感体验的契机。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在校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大多的时间都在忙于各种证书的培训及考试,或忙于参加自认为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由于文学作品的实用性不强,中文专业的就业率极低,越来越少的学生愿意去认真听课,更遑论主动阅读了。而这些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个性化阅读现状越来越严峻。   (二) 任课教师阅读引导的缺失
  教师是教学的主體,是阅读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共鸣,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共通,师生在文学作品解读中的共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认知的过程,因而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兴趣不够完善,与任课教师阅读引导的缺失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老师大都是“一言堂”,他们没有创造氛围让学生去讨论作品,也很少留下作业,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因此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更遑论产生共鸣了。现在的学生,提起阅读就昏昏欲睡,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思路,教师让他们谈论对作品人物的理解,他们要么集体鸦雀无声,要么就回答众所周知的答案,全无创新批判观点。在这样苍白无力,缺少气氛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无法达到情感的共鸣,学生也体会不到阅读的独特魅力,更不能获取阅读的审美体验,学生只会越来越讨厌阅读,如此而出现恶性循环,现当代文学课堂也成了令人生厌的课堂,阅读的现状只会越来越糟。
  四、 推动大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一) 培养大学生自主性阅读的能力
  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自主性是完成大量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结合自身喜好选择有益、有利自身发展的书籍阅读。语文素养是阅读的基础,因此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自己应加强语文阅读技能的学习,储备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把自己的个人经验融合到读书体验中,这样才能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自主化的阅读。学生不主动阅读,还与不会阅读有关,因此从教师方面而言,要想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必须进行相关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每天或几周做一次读书笔记,老师定期检查并反馈,询问学生阅读方法,并对学生阅读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切实培养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阅读方法。通过以上方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得到提高,阅读方法得到改善,逐渐拥有个性化阅读的自主能力。
  (二) 训练大学生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必须学会批判的接受,才能有所创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习惯于“鹦鹉学舌”,没有自己的观点,因此,提高批判意识,是提高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大学生应该在阅读活动中,正确认识专家作者的思想观点,敢于质疑、批判课文中的现有观点。在教学中,大学生也应当辨别、批判教师的不当观点。批判并不是意味着全部打倒,而是有选择、有吸收、有成长。具备批判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后,针对某些内容提出问题,相互讨论,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也会及时请教教师。因此,课堂不再沉静,变得多彩起来,从而成为师生共同讨论,分享心得的场所。
  (三) 强化教师个性化阅读引导者的作用
  如果说作品课是情感课,作品是情感共鸣的桥梁,那么教师就是情感的传播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走在前面,认真阅读思索文本内容,领悟文章精华,以保证在授课之时适时为学生提供阅读方法和方向,创造情景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讨论中。于漪老师说“要感动学生,先感动自己”。当教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领悟深刻时,感情就像“井喷”一样,产生巨大的感染能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因为这样,才会有教师讲《骆驼祥子》时的脉脉不得语,引发学生感慨不已,失声痛哭。我们很难想象,一位教师冰冷机械地照本宣科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次,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师生不断在共同的阅读中交流感情、挥发思想,达到二者在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使课堂更加和谐丰富,充满活力与乐趣,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乐园。
  五、 结语
  文本阅读是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文本阅读作为桥梁,大学生很难在文学上取得建树。个性化阅读是领略阅读的精髓的重要方法,它使大学生在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否定人云亦云、似是而非,追求卓尔不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因此在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当代大学生应注重个性化、自主化的阅读,不能单纯地因阅读而去阅读,他们的阅读应该有助于思想道德的提升和认识认知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成长。当然个性化阅读也不能走极端,不可太注重个性,不可演变成自由化。
  参考文献:
  [1]徐艳芬,魏萃华.影响个性化阅读的种种因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6):32-33.
  [2]吴怀义.个性化阅读与有个性的阅读辨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7):87.
  作者简介:
  蒋文倩,罗本权,张晓义,陈换换,赵卉,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中文系在读学生。
其他文献
90年代,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电视、广播的发展,晚报的崛起,双休刊的出现,信息类专业报的突起,使得新闻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新华日报于1997年创办了《新华周末》。从
本文首先采用了特征色素和脂肪酸谱两种方法研究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单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单养和草鲢混养三种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本论文以海洋食物网作为海洋生态系统整合研究的重要切入口,以Ecopath with Ecosim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构建和比较黄渤海典型水域,包括黄渤海、长江口邻近海域以及莱州湾的生
0引言随着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加速,生产现场越来越多地采用智能设备,其中大量的是传感器和执行器。它们不需要高度的智能,也没有大容量的数据。然而,为了获得生产现场的
鲶科鱼类广泛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大陆上,在世界各地被养殖了好几个世纪。鲶科鱼类作为世界鱼类产业的重要物种,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鲶科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饱受病毒和细菌
我县夏大豆常年种植面积6660hm2左右,为了探讨夏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我们于1993~1996年对钼肥在夏大豆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1 施用技术我们对钼酸铵在夏大豆上的施用方
美国小说家尤金迪斯的两部长篇《处女自杀》和《两性人》表现出一定的创作连续性,并与短篇《逼真记忆》存在微妙的内在关联。小说叙述者(们)同时又是主人公,其“记忆”的零碎
泰德·库赛是美国桂冠诗人和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本文以作者对库塞的访谈为素材,结合对他诗歌的翻译,总结并分析了库塞的创作内容、主题、特色及其诗歌风格的形成原因。库塞坚
本文旨在通过不同的低温胁迫来探讨不同脂肪水平的饲料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脂质组成以及低温应激能力的综合影响。通过自制5种(依次编号为L1、L2
本试验采用四种动物蛋白源(鱼排粉,FSM、肉粉,MM、肉骨粉,MBM和血球蛋白粉,SBC)为研究材料,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四种动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对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