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朝鲜“10·10”建党节阅兵活动中,仅有4个传统的自行火炮方队,改进型的M1989式“谷山大炮”压轴出场。这种被北约命名为M1978/M1989的170毫米自行火炮是朝鲜现有装备中射程最远的传统火炮,它有一个极具朝鲜特色的名称:“主体思想炮”,从而赋予其别具一格的特色,让我们一窥端倪。
巨炮初现
“谷山大炮”的正式名称应该是M1978/M1989式170毫米自行加农炮,这种极具北约色彩的命名方式源自其两种子型号被北约发现的年份,即1978年和1989年。至于“谷山大炮”的说法则是来自被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时的位置——黄海北道的谷山郡。这款自行火炮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是1985年的朝鲜阅兵,此后,“谷山大炮”几乎场场不落朝鲜的阅兵活动。
“谷山大炮”的身世具有传奇色彩。追溯朝鲜大口径加农炮的历史早到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金日成向苏联索要了一大批炮兵装备,当时的苏联就将部分大口径海岸炮援助给了朝鲜,所以在最初款的代号为M1978的“谷山大炮”上,我们不难找出一些熟悉的苏制装备的影子。如苏联S-23式180毫米重炮,与“谷山”一样都采用了立置的推式平衡机,故而有外界流传“谷山”是使用170毫米身管安装在S-23之中拼凑而成的说法,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S-23炮身和“谷山大炮”最为显著的一个区别是:S-23的火炮驻退与复进装置全部安装在身管下部。而“谷山大炮”的火炮复进驻退机布置方式有两种,早期的M1978型采用槽型摇架设计,身管被托箍固定在滑板槽上,进而在摇架内前后滑动。这种摇架的刚度较差,抗扭矩效果不佳。同时,其平衡机、驻退机、复进机均为对称布置,开放式的摇架结构有利于身管散热,较长的摇架轨道还能抵抗因弹丸发射时在身管内旋转产生的扭矩。到了M1989型时,朝鲜设计人员取消了身管下侧的槽型摇架后坐轨道,直接配置了多组由驻退机和复进机形成的组合式摇架。这种摇架最主要的特点是省去了摇架架体部分,减轻了炮身质量。但同时,这种摇架对驻退机与复进机刚度要求大为增加。因为没有了摇架架体的限制,使得让火炮进行曲线后坐更加容易。曲线后坐是指身管在后坐时不仅沿身管轴线方向后坐,还伴随了后坐部分质心的上下移动,通过这种上下运动,抵消部分后坐能量的后坐形式。
同时,“谷山大炮”炮栓部分的设计也和S-23有所不同,所以,即使“谷山大炮”的架体设计非常接近S-23,但其实与苏联S-23 180毫米炮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单纯从火炮驻退机布置方式来看,M1989型的“谷山大炮”与二战中纳粹德国的K-18式170毫米炮非常相似,但也仅仅是相似而已,因为主要被部署在西线战场的K-18很难被苏军俘获,但也不排除苏联得到该炮部分技术继而提供给朝鲜人进行仿制的可能。所以关于这款身管长度达到了可怕的70倍170毫米口径的自行火炮,其炮身设计很有可能是在朝鲜现有海岸炮或大口径加农炮基础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吸取与重置,如重新设计了制退、复进机,多种类型的炮口制退器和全新设计的大倍径身管组合而来的。
近些年,在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中,“谷山大炮”时常出现在公众眼前,但是这些演习中出现的“谷山大炮”也暴露出射速偏低的特点。不难想像,因为朝鲜国情特点,170毫米大口径火炮炮弹基本上不存在人工搬运的可能性,改进型的M1989炮底盘内部据推测安装有一个备弹12枚的弹药架,配合自动送弹与装填装置完成辅助装填作业。同时因为其炮身高、底盘偏大的特点,朝鲜传统火炮使用的洞窟掩体无法满足“谷山大炮”的使用需求,朝鲜陆军是用大型车库来放置和保养该炮。
实战演练
自从M1978自行火炮曝光开始,这种朝鲜陆军的重火力装备便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直到1987年,这款装备才有了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机会,虽然不是在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但中东地区纷乱的局势也给了M1978一次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1987年,朝鲜向伊朗出售了一定数量的M1978式自行火炮,以支援在和伊拉克激战的伊朗。伊朗军队利用M1978带来的射程优势有效打击了伊拉克和其盟友科威特。需要注意的是,出售到伊朗的M1978有两种型号,一种为传统的采用槽型摇架的M1978(有后坐轨道),而另一种型号则是使用了与M1989十分类似的组合式摇架(无后坐轨道)制作出来的炮身,由于还是使用T-54坦克底盘作为行走部分,该炮仍被称为M1978。而且这批采用不同炮身设计的M1978与朝鲜自己装备的M1989一样,也有最少两种形式的炮口制退器。鉴于该型火炮交付伊朗的时间正好是朝鲜M1989火炮被北约发现的前夕,不排除这些型号混乱的火炮是M1978与M1989型之间的一些过渡型号。
2013年3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视察西南前线“最热点”地区的长在岛防御队和舞岛英雄防御队、指导炮兵射击训练时说,“现代战争是炮战”,这句话充分证实了金正恩对炮兵部队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袖以后,每年都会对炮兵部队进行数次视察,包括对部队建设的视察和指导炮兵训练或专业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一次应该是2014年4月金正恩在视察江原道第一军团下属第681部队(该军团下属的炮兵旅)时,因该部火炮射击训练不达标而解散了这支部队,并且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批评军队建设。随后,在建军82周年当天视察了西海第四军团炮兵旅远程火炮演习,这次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陪同金正恩视察部队的高级将领总参炮兵局局长尹英植陆军中将,当年是参与了延坪岛炮击的第四军团炮兵旅(第641部队)的旅长。延坪岛炮击事件中,并没有“谷山大炮”参与。据推测,参与本次炮击行动的驻扎在朝鲜瓮津半岛的朝鲜人民军第4军团使用了M-46式130毫米加农炮等海岸炮,配合122毫米火箭炮完成了炮击任务。不难看出,参与本次炮击的装备都不是人民军的大型压制火力。类似于“谷山大炮”和240毫米火箭炮这些远程打击武器并没有出现在这次行动中,但是仍然给韩国造成不小的损失。可以想像,一旦战火重燃,韩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朝鲜所宣称的“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并不是空穴来风。
未来方向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朝鲜陆军炮兵装备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已形成包含自行火炮、牵引火炮和多型火箭炮组合的综合化炮兵体系。金正恩上台后十分重视炮兵部队训练与发展,特别是在机械化水平和打击能力上有了极大提高。近年来,朝鲜自行火炮发展进入全新阶段,部分老旧装备开始升级,特别是将部分采用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炮塔设计的较老型号的自行火炮改为全装甲式炮塔。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M1981式122毫米自行加农炮和M1974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这两种自行火炮原本采用敞开式的半装甲炮塔,在最近的几次阅兵和演习中出现的这些装备都拥有了封闭式的全装甲炮塔,虽然没有具体的资料表示是否已经对这些新出现的装备做全新型号划分,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已有能力自行生产全封闭结构的自行火炮炮塔。而且,朝鲜对于自行火炮的发展思路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计划,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朝鲜可能会将所有的自行火炮全部改成封闭炮塔,并且设计完成自己的身管抽烟装置,有效改善炮兵生存情况,提高部队战斗力。
不得不说,朝鲜军事工业具有一定的火炮改装能力,无论是早期从苏联购买还是从中国获得火炮设计,特别是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在后来朝鲜的自研装备上都有发现,且对炮口制退器和反后坐装置的设计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这些尝试较为符合朝鲜国情的武器装备,为朝鲜炮兵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次阅兵中,四个火炮方队全部是自行火炮,甚至连SM-4-1这种大型海岸炮也都完成了自行化。牵引火炮在演习与阅兵中出现的频率也大大下降,仅有部分海岸炮兵仍没有任何自行装备,全部火炮采用洞窟储存,射击时经过轨道推至炮位,射击后再收回洞窟。同时,传统火炮方队数量逐渐减少,火箭炮方队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今年首次出现的疑似300毫米的8联装大口径火箭炮,据推测其射程在70千米左右,这种投射能力已经可以在远离朝韩非军事区的地区向首尔开火,投送距离和效率已远超“谷山大炮”。不难看出,未来朝鲜炮兵将装备更多的火箭炮以强化其火力水平。传统火炮想要在射程和火力密度上达到火箭炮的水平难度十分大,所以金正恩对火箭炮的重视是有依据的。特别是朝鲜基层部队,在步兵火力压制上使用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火箭炮炮兵以女性为主)来替代中小口径榴弹炮,不仅火力密度得到有效提升,使用也更加方便。
朝鲜火箭炮早期通过对苏制装备的仿制,得到了一系列设计方案,口径囊括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多种型号,并在管数组合和备弹方式上做出了大胆创新。如朝鲜自研的2×9管122毫米火箭炮,破天荒地采用了拖拉机牵引的方式。又如其40管122毫米火箭炮发射车上用笼架的形式安装了一个基数的备弹。
虽然金正恩十分重视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受制于综合国力与军事科技水平,朝鲜陆军的信息化能力较之美韩军队有明显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之匹敌,只能依靠重火力打击在战场上取得先机,这也正是“主体思想炮”(“谷山大炮”)存在的实际意义。相比其它火炮武器,“谷山大炮”在其诞生时就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朝鲜因为难以从俄罗斯获得炮兵装备相关技术,如何合理使用现有技术装备成为了摆在人民军陆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朝鲜半岛局势来说,朝韩双方维持和平安全的基础保证就是双方在军事力量上的对等。客观来说,韩方在军事现代化和装备水平上远超朝鲜,但人民军的战斗意志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装备差距所带来的压力,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对半岛地区的军事稳定做出了更加突出的贡献。
[编辑/何懿]
巨炮初现
“谷山大炮”的正式名称应该是M1978/M1989式170毫米自行加农炮,这种极具北约色彩的命名方式源自其两种子型号被北约发现的年份,即1978年和1989年。至于“谷山大炮”的说法则是来自被美国情报部门发现时的位置——黄海北道的谷山郡。这款自行火炮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是1985年的朝鲜阅兵,此后,“谷山大炮”几乎场场不落朝鲜的阅兵活动。
“谷山大炮”的身世具有传奇色彩。追溯朝鲜大口径加农炮的历史早到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金日成向苏联索要了一大批炮兵装备,当时的苏联就将部分大口径海岸炮援助给了朝鲜,所以在最初款的代号为M1978的“谷山大炮”上,我们不难找出一些熟悉的苏制装备的影子。如苏联S-23式180毫米重炮,与“谷山”一样都采用了立置的推式平衡机,故而有外界流传“谷山”是使用170毫米身管安装在S-23之中拼凑而成的说法,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S-23炮身和“谷山大炮”最为显著的一个区别是:S-23的火炮驻退与复进装置全部安装在身管下部。而“谷山大炮”的火炮复进驻退机布置方式有两种,早期的M1978型采用槽型摇架设计,身管被托箍固定在滑板槽上,进而在摇架内前后滑动。这种摇架的刚度较差,抗扭矩效果不佳。同时,其平衡机、驻退机、复进机均为对称布置,开放式的摇架结构有利于身管散热,较长的摇架轨道还能抵抗因弹丸发射时在身管内旋转产生的扭矩。到了M1989型时,朝鲜设计人员取消了身管下侧的槽型摇架后坐轨道,直接配置了多组由驻退机和复进机形成的组合式摇架。这种摇架最主要的特点是省去了摇架架体部分,减轻了炮身质量。但同时,这种摇架对驻退机与复进机刚度要求大为增加。因为没有了摇架架体的限制,使得让火炮进行曲线后坐更加容易。曲线后坐是指身管在后坐时不仅沿身管轴线方向后坐,还伴随了后坐部分质心的上下移动,通过这种上下运动,抵消部分后坐能量的后坐形式。
同时,“谷山大炮”炮栓部分的设计也和S-23有所不同,所以,即使“谷山大炮”的架体设计非常接近S-23,但其实与苏联S-23 180毫米炮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单纯从火炮驻退机布置方式来看,M1989型的“谷山大炮”与二战中纳粹德国的K-18式170毫米炮非常相似,但也仅仅是相似而已,因为主要被部署在西线战场的K-18很难被苏军俘获,但也不排除苏联得到该炮部分技术继而提供给朝鲜人进行仿制的可能。所以关于这款身管长度达到了可怕的70倍170毫米口径的自行火炮,其炮身设计很有可能是在朝鲜现有海岸炮或大口径加农炮基础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吸取与重置,如重新设计了制退、复进机,多种类型的炮口制退器和全新设计的大倍径身管组合而来的。
近些年,在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中,“谷山大炮”时常出现在公众眼前,但是这些演习中出现的“谷山大炮”也暴露出射速偏低的特点。不难想像,因为朝鲜国情特点,170毫米大口径火炮炮弹基本上不存在人工搬运的可能性,改进型的M1989炮底盘内部据推测安装有一个备弹12枚的弹药架,配合自动送弹与装填装置完成辅助装填作业。同时因为其炮身高、底盘偏大的特点,朝鲜传统火炮使用的洞窟掩体无法满足“谷山大炮”的使用需求,朝鲜陆军是用大型车库来放置和保养该炮。
实战演练
自从M1978自行火炮曝光开始,这种朝鲜陆军的重火力装备便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但直到1987年,这款装备才有了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机会,虽然不是在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但中东地区纷乱的局势也给了M1978一次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1987年,朝鲜向伊朗出售了一定数量的M1978式自行火炮,以支援在和伊拉克激战的伊朗。伊朗军队利用M1978带来的射程优势有效打击了伊拉克和其盟友科威特。需要注意的是,出售到伊朗的M1978有两种型号,一种为传统的采用槽型摇架的M1978(有后坐轨道),而另一种型号则是使用了与M1989十分类似的组合式摇架(无后坐轨道)制作出来的炮身,由于还是使用T-54坦克底盘作为行走部分,该炮仍被称为M1978。而且这批采用不同炮身设计的M1978与朝鲜自己装备的M1989一样,也有最少两种形式的炮口制退器。鉴于该型火炮交付伊朗的时间正好是朝鲜M1989火炮被北约发现的前夕,不排除这些型号混乱的火炮是M1978与M1989型之间的一些过渡型号。
2013年3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视察西南前线“最热点”地区的长在岛防御队和舞岛英雄防御队、指导炮兵射击训练时说,“现代战争是炮战”,这句话充分证实了金正恩对炮兵部队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袖以后,每年都会对炮兵部队进行数次视察,包括对部队建设的视察和指导炮兵训练或专业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一次应该是2014年4月金正恩在视察江原道第一军团下属第681部队(该军团下属的炮兵旅)时,因该部火炮射击训练不达标而解散了这支部队,并且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批评军队建设。随后,在建军82周年当天视察了西海第四军团炮兵旅远程火炮演习,这次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陪同金正恩视察部队的高级将领总参炮兵局局长尹英植陆军中将,当年是参与了延坪岛炮击的第四军团炮兵旅(第641部队)的旅长。延坪岛炮击事件中,并没有“谷山大炮”参与。据推测,参与本次炮击行动的驻扎在朝鲜瓮津半岛的朝鲜人民军第4军团使用了M-46式130毫米加农炮等海岸炮,配合122毫米火箭炮完成了炮击任务。不难看出,参与本次炮击的装备都不是人民军的大型压制火力。类似于“谷山大炮”和240毫米火箭炮这些远程打击武器并没有出现在这次行动中,但是仍然给韩国造成不小的损失。可以想像,一旦战火重燃,韩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朝鲜所宣称的“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并不是空穴来风。
未来方向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朝鲜陆军炮兵装备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已形成包含自行火炮、牵引火炮和多型火箭炮组合的综合化炮兵体系。金正恩上台后十分重视炮兵部队训练与发展,特别是在机械化水平和打击能力上有了极大提高。近年来,朝鲜自行火炮发展进入全新阶段,部分老旧装备开始升级,特别是将部分采用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炮塔设计的较老型号的自行火炮改为全装甲式炮塔。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M1981式122毫米自行加农炮和M1974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这两种自行火炮原本采用敞开式的半装甲炮塔,在最近的几次阅兵和演习中出现的这些装备都拥有了封闭式的全装甲炮塔,虽然没有具体的资料表示是否已经对这些新出现的装备做全新型号划分,但可以肯定的是朝鲜已有能力自行生产全封闭结构的自行火炮炮塔。而且,朝鲜对于自行火炮的发展思路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计划,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朝鲜可能会将所有的自行火炮全部改成封闭炮塔,并且设计完成自己的身管抽烟装置,有效改善炮兵生存情况,提高部队战斗力。
不得不说,朝鲜军事工业具有一定的火炮改装能力,无论是早期从苏联购买还是从中国获得火炮设计,特别是反后坐装置的设计,在后来朝鲜的自研装备上都有发现,且对炮口制退器和反后坐装置的设计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这些尝试较为符合朝鲜国情的武器装备,为朝鲜炮兵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次阅兵中,四个火炮方队全部是自行火炮,甚至连SM-4-1这种大型海岸炮也都完成了自行化。牵引火炮在演习与阅兵中出现的频率也大大下降,仅有部分海岸炮兵仍没有任何自行装备,全部火炮采用洞窟储存,射击时经过轨道推至炮位,射击后再收回洞窟。同时,传统火炮方队数量逐渐减少,火箭炮方队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今年首次出现的疑似300毫米的8联装大口径火箭炮,据推测其射程在70千米左右,这种投射能力已经可以在远离朝韩非军事区的地区向首尔开火,投送距离和效率已远超“谷山大炮”。不难看出,未来朝鲜炮兵将装备更多的火箭炮以强化其火力水平。传统火炮想要在射程和火力密度上达到火箭炮的水平难度十分大,所以金正恩对火箭炮的重视是有依据的。特别是朝鲜基层部队,在步兵火力压制上使用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火箭炮炮兵以女性为主)来替代中小口径榴弹炮,不仅火力密度得到有效提升,使用也更加方便。
朝鲜火箭炮早期通过对苏制装备的仿制,得到了一系列设计方案,口径囊括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多种型号,并在管数组合和备弹方式上做出了大胆创新。如朝鲜自研的2×9管122毫米火箭炮,破天荒地采用了拖拉机牵引的方式。又如其40管122毫米火箭炮发射车上用笼架的形式安装了一个基数的备弹。
虽然金正恩十分重视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受制于综合国力与军事科技水平,朝鲜陆军的信息化能力较之美韩军队有明显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之匹敌,只能依靠重火力打击在战场上取得先机,这也正是“主体思想炮”(“谷山大炮”)存在的实际意义。相比其它火炮武器,“谷山大炮”在其诞生时就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朝鲜因为难以从俄罗斯获得炮兵装备相关技术,如何合理使用现有技术装备成为了摆在人民军陆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朝鲜半岛局势来说,朝韩双方维持和平安全的基础保证就是双方在军事力量上的对等。客观来说,韩方在军事现代化和装备水平上远超朝鲜,但人民军的战斗意志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装备差距所带来的压力,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对半岛地区的军事稳定做出了更加突出的贡献。
[编辑/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