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饱受质疑的今天,要想让语文教学更有效,必然要关注课堂,优化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 ;误区 ;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要想语文教学不是“低能”“无效”,就得直指教学的核心:课堂。而一堂成功的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最为常见的教学技能。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理解新知,探究运用。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这些误区:
第一,无效提问。轻松活跃,有着良好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轻松不代表提问就随意,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精心设计,有目的性的。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回答,让课堂显得更加热闹,出现大量的无效提问,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根本没有经过学生大脑的思考,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毫无帮助。
第二,概念模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启发下掌握知识。因此所提问题应该是严谨的,语言表述一定要准确,概念清楚,要让学生明白,不产生歧义。
第三,难度过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造成虚假繁荣的假象,但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学情,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同样也是不恰当的,问题过难,长此以往会让大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兴趣,因为想也想不出来,畏难情绪一旦产生,那势必降低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寻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提问“支点”。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就要努力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这样,课堂提问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片断:看到了课文的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詹天佑是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的文章你们想学点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的修筑京张铁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阅读文本,积极思考,找到支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杰出”,即踏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智慧、才干,创造性的设计,渊博的科学知识,这一切是成功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爱国”,詹天佑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到了为国争光上,把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詹天佑才能成为被后世尊敬的人。由此学生自然地受到启发,今天的学习不单是为了提高自己,更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第二,提问要难易适度。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同时,问题应提得比学生的实际水平略高一些,这样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课文《揠苗助长》一文,可以看着课题提出几种不同层次的问题:最易的——“是谁做了拔苗助长这件事?”较难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难的——“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三个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敢于质疑,拓展延伸。尽信书不如无书。敢于争论,善于思辨的课堂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与老师、与文本的对话中若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应马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抓住这闪现的火花,更要积极地引导产生这种碰撞。那么首先教师要敢于质疑课本,才能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比如郑振铎的《猫》中,“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恰当吗?若在课堂上有此一问,虽质疑了作者的做法,但必须让学生能够思考如何正确地看待并积极面对所犯的过错,从而进行弥补。
第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其一,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其二,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学生的真诚的赞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体。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小的课堂提问反映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当我们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郑忠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 1999(6).
[2]王超.课堂提问的六个度[J].长沙铁道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3]王丽.我的教育梦——代序,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 ;误区 ;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要想语文教学不是“低能”“无效”,就得直指教学的核心:课堂。而一堂成功的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与文本对话最为常见的教学技能。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理解新知,探究运用。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当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这些误区:
第一,无效提问。轻松活跃,有着良好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轻松不代表提问就随意,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精心设计,有目的性的。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回答,让课堂显得更加热闹,出现大量的无效提问,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是无效的,根本没有经过学生大脑的思考,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毫无帮助。
第二,概念模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启发下掌握知识。因此所提问题应该是严谨的,语言表述一定要准确,概念清楚,要让学生明白,不产生歧义。
第三,难度过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造成虚假繁荣的假象,但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学情,所提的问题难度过大,同样也是不恰当的,问题过难,长此以往会让大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兴趣,因为想也想不出来,畏难情绪一旦产生,那势必降低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寻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提问“支点”。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就要努力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这样,课堂提问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生活是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在教学《詹天佑》一课,笔者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片断:看到了课文的题目,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詹天佑是一个历史人物,对于这样的文章你们想学点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的修筑京张铁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阅读文本,积极思考,找到支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杰出”,即踏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智慧、才干,创造性的设计,渊博的科学知识,这一切是成功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爱国”,詹天佑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到了为国争光上,把自己的知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詹天佑才能成为被后世尊敬的人。由此学生自然地受到启发,今天的学习不单是为了提高自己,更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第二,提问要难易适度。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同时,问题应提得比学生的实际水平略高一些,这样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状态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课文《揠苗助长》一文,可以看着课题提出几种不同层次的问题:最易的——“是谁做了拔苗助长这件事?”较难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难的——“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三个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敢于质疑,拓展延伸。尽信书不如无书。敢于争论,善于思辨的课堂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与老师、与文本的对话中若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应马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抓住这闪现的火花,更要积极地引导产生这种碰撞。那么首先教师要敢于质疑课本,才能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比如郑振铎的《猫》中,“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恰当吗?若在课堂上有此一问,虽质疑了作者的做法,但必须让学生能够思考如何正确地看待并积极面对所犯的过错,从而进行弥补。
第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其一,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其二,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学生的真诚的赞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体。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小的课堂提问反映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当我们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必然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郑忠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 1999(6).
[2]王超.课堂提问的六个度[J].长沙铁道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3]王丽.我的教育梦——代序,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