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随访结果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2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且随访不少于5年的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其中50例采用黄韧带切除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Coflex组),5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融合组),手术节段均为L4/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JOA评分、ODI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手术相邻节段(L3/4及L5/S1)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采用UCLA评分评价相邻节段退变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Coflex组随访时间为5.43±0.21年,融合组随访时间为5.52±0.28年.术后2年及5年随访时JOA评分、ODI及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术后2年、5年的上位椎间活动度及术后5年下位椎间活动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位椎间活动度均大于Cofl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5年上位节段椎间高度小于术前,与Coflex组术后5年椎间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融合组为9.4%;Coflex组再手术率为8%、融合组为5.6%,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手术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13.2%,Coflex组为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似,且能有效避免融合手术所致的手术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过大问题,但对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其他文献
通过对MBR工艺在处理诺氟沙星制药废水时污泥龄的分析,总结了污泥龄与出水COD、氨氮及m(MLVSS)/m(MLSS)、污泥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污泥龄的最佳运行区间为20~50 d;
针对影响废钙水回用的关键因素-钠盐提出了电渗析处理工艺,考察了不同浓度的NaCl对褐藻酸钠的钙化絮凝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低于0.2%时不会对褐藻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肿瘤,放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诱导并筛选具有放射耐受性的结肠癌细胞亚株,为研究结肠癌放射耐受的机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应用梯度
将混凝沉淀-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用于处理重污染河水,简要介绍了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稳定期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连续十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重污染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IMRT过程中,摆位误差、解剖结构的移位及变形、肿瘤退缩或进展及形状改
利用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结合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建立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原发于椎管内的黑色素瘤十分罕见,自1906年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均只见散在报道。有学者认为此病多发于中下段胸椎,而部位在髓内的较髓外硬膜下较少[1]。我院于2014年收治1例,
期刊
@@
脊柱包虫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在畜牧地区相对多见,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难以早期确诊,易误诊为结核、肿瘤等,从而延误治疗。我科收治1例脊柱包虫病患者,术前误
期刊
@@
关于Jefferson骨折的诊断,不同文献、教材和著作都有不同的定义,关于寰椎骨折的分型也甚为混乱,众说纷纭,极易导致临床误诊.为了澄清Jefferson骨折的概念和寰椎骨折的分型,我
期刊
@@
目的: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条件,促进卫生服务市场良性发展。方法:以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假设,分析了我国卫生服务市场的准入、竞争、筹资和顾客身份等要素条件。结果:当前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