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者梦想的破灭——1989年以来匈牙利演变的轨迹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是瑞典籍的一位左翼学者。虽然,他的社会背景和表达习惯不完全与我们相同,但是,他对近20年中、东欧的,重点是匈牙利的社会转变状况和后果的论述,是客观和可信的。他认为,自从匈牙利引入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方案,在经济领域实行私有化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模式,在政治领域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一夜之间就使整个社会变了颜色。回顾匈牙利自1989年以来的演变轨迹,这种"休克式变革"的结果是不理想的。经济不景气、失业、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匈牙利。新自由主义模式和过于激进的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回归马克思主义传统视角,并结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不断向全球扩张,导致世界不均衡发展的这一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匈牙利的现状。
其他文献
王玉棵对一种被他称作“满足需要论”的价值论观点加以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表明在如何理解中西方价值哲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如何把握价值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本性及其与需要的关系等等方面,说到底是在如何看待人及人的权利与责任的问题上,他与我国学界“主导”观念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只有摆脱字面上对“需要”的狭隘理解和抽象争论.把人的存在和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等在内的人的全部需要放置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才能对现实人的本质和地位等问题加以科学把握。
今年正值马克思逝世13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7月13日-15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贵州大学主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全国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理论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党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60余篇,入选80余篇。会议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封孝伦主持。
李建平,男,1946年生,浙江温州入,中共党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从1984年起先后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梦”对当代中国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实现“中国梦”需要理论工作者坚守正确的理论态度,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承担理论工作者所应该承担的理论责任。“中国梦”明确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方向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开拓了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研究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者要在充分领会“中国梦”的基础上,承担起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首要任务。
程恩富,男,1950年生,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学科负责人。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评委,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等国内外十几所大学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人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成的系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的要素、结构模型、结构层次、结构优化以及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人本、共富、和谐。其中人本是灵魂,共富、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的价值目标。它针对并力求解决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根本问题,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
在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在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继续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必须警惕和防止农地私有化的错误主张。坚持农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事关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的关键。
作者以左翼学者的视角,对全球的阶级现状及变革作了景观式的概览。他认为属于工人阶级的20世纪虽已结束,但却留下了不朽的遗产:当今世界的劳动者并没有大步向前,但我们仍可以找到他们在各方面取得的进展,如劳资关系在改变,并会不断改变。资本主义的膨胀及不平等的扩大将始终会让工人阶级处在21世纪的政治议程上。面对资本主义在新世纪的复制与演变,斗争毫无疑问仍将继续;伴随着全球左翼政治与阶级关系的日益清晰,21世纪的新左翼或将成为领导这场斗争的中心.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解析美国霸权衰落时期的"索罗斯现象",则不难发现其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索罗斯基于自己在金融市场的经验,试图综合利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来构建"新辩证法",从而有别于新自由主义;另一方面,他的反马克思主义和反社会主义的立场,与任何一位新自由主义者没有任何区别。作为凯恩斯经济学"回归派"的索罗斯,其理论与政策主张都不过是凯恩斯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现代版,因此,尽管他对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不乏深刻之处,但同凯恩斯一样,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属于他们的那个阶级的利益"。
2009年,斯大林问题在俄罗斯再次引起争论。争论源于经济危机,直接涉及国家发展道路。左翼共产党人号召人民高举斯大林的旗帜,走向新的社会主义。右翼自由派声称要根除斯大林主义,走民主主义道路。保守主义中派一方面肯定斯大林的功绩,另一方面否定斯大林实现目标的手段。爱国主义中派则主张借用斯大林的经验,实现俄罗斯新的现代化。俄罗斯能否最终从这场争论中找到民族振兴之路,还取决于各派政治力量的博弈、执政阶层的决断和人民群众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