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沙拉夫重击恐怖势力
都是恐怖惹的祸
9·11事件帮助巴基斯坦政府走出军人政权的阴影,穆沙拉夫总统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突出,困难的经济也有望得到改善。然而,就在巴基斯坦试图以此为契机,改变其国际形象,实现其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时,2001年12月13日印度议会大楼遭到恐怖主义者袭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利用打击越境恐怖组织的名义,又一次将巴基斯坦推向全面危机。
印度内政部长阿德瓦尼列举了一系列事件,如1999年印航客机被劫持,2000年新德里红堡遭枪击,还有2001年10月印控克什米尔议会爆炸案,然后说这些“恐怖行动”都是总部设在巴基斯坦的两个伊斯兰武装组织—拉什卡民兵组织和穆哈迈德圣战组织所为,并指责巴基斯坦纵容和包庇恐怖分子,要求美国将巴基斯坦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与此同时,印度宣布向巴基斯坦施压的制裁措施,减少印度驻巴基斯坦外交人员,限制巴基斯坦驻印度外交人员的活动范围,禁止巴基斯坦航空公司飞机飞越印度领空等。从12月15日起,印度大量增兵印巴边境,部署包括导弹在内的先进武器。巴基斯坦不得不做出相应反应,也向边境地区紧急增兵。目前印巴边境已出现双方百万大军对峙的局面,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沉着应对。他一边呼吁印度通过对话解决两国间争端,一边重申巴基斯坦在“反恐怖主义”政策上的积极态度。
穆沙拉夫总统说:“巴基斯坦本身就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我们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这绝非外交辞令。早在1999年,穆沙拉夫为首的军人取得政权后不久,美国和联合国在伊斯兰堡的一些设施附近就发生6起火箭爆炸案,军政府立即逮捕了200多名嫌疑犯,大多是阿富汗人。其后,穆沙拉夫虽然起用了一些前总统哈克时期有宗教背景的官员,但也对巴基斯坦的宗教政党、宗教派别和遍布全国的伊斯兰教学校表示出了担忧。内政部长退休中将姆因丁·海德尔曾经说:“一些宗教学校以讲授宗教为名,宣扬暴力,煽动教派矛盾和冲突,他们讲授的伊斯兰教教义对巴基斯坦没有好处,是在腐蚀人的灵魂。” (巴基斯坦《战斗报》,2002年1月5日)他还在2000年6月间提出所有伊斯兰教学校必须到政府部门登记,增加世俗化课程,禁止安排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学校要公布经费来源,接收外国学生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等。宗教派别间的分歧与冲突,影响到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带给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然而,一些宗教组织和政党则认为军政府的担忧是要放弃伊斯兰教,在巴基斯坦推行世俗政治,想取得西方国家的信任;一些宗教领袖对军政府的宗教政策提出质疑,甚至喊出了反对军政府的口号。面对来自宗教界的反对,穆沙拉夫政府考虑到政权的巩固,社会的稳定,他退缩了。如果了解巴基斯坦的宗教政治、教派斗争和宗教学校的历史,就不难理解穆沙拉夫政府为什么向宗教势力妥协。
宗教政治难解之缘
巴基斯坦的独立一开始就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伊斯兰教是巴基斯坦的国教,全国有97%的人为穆斯林。宪法明文规定总统必须是穆斯林,国家还专设伊斯兰教咨询机构,负责监督国家的法律和法令是否符合《古兰经》以及伊斯兰教教义。宗教保守势力强大,它可以支持一个政党上台,也可以充当倒阁的急先锋。因此从巴建国到现在,无论是民选政府,还是军人政权,上台伊始都要高举伊斯兰教的旗帜,没有人敢怠慢。他们利用宗教夺取政权后,大都走向世俗化发展的道路。世俗化发展一旦超越宗教的轨迹,影响到宗教势力的利益,它会毫不犹豫站出来联合反对党进行倒阁运动,这好像已经成为巴基斯坦政治的规律。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齐亚·哈克总统在国内全面推行伊斯兰化,提高了巴基斯坦在伊斯兰世界的威望,使巴基斯坦成为亚洲伊斯兰主义(即西方国家所说的“原教旨主义”)中心。伊斯兰化政策的推行,为巴基斯坦国内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频频发生的恐怖活动影响着巴基斯坦的政局。
虽说巴基斯坦居民中97%是穆斯林,但教派林立也是现实。教派斗争在伊斯兰教历史上由来已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武力对抗,也有教义教法的纷争;既有消极的对抗,也有残酷的暗杀。巴基斯坦的教派斗争,从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表现还比较温和,一般以游行示威、罢工罢市的形式表现出来。80年代开始出现了爆炸、枪杀和暗杀等极端和恐怖活动。特别是进入90年代,恐怖活动愈演愈烈。
伊斯兰教学校出现于穆斯林入侵印度次大陆时期,它仅限伊斯兰教教育,后来加入世俗化课程,历史上起到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的作用。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次大陆,现代意义的教育传入,建立起完全世俗化的学校。一些保守的宗教学者仍利用宗教学校宣传宗教,与现代意义的学校形成对立。巴基斯坦独立后,这些宗教学校被教派势力利用,宣传本教派的教义。久而久之,教派之间的仇恨加深,而且使无数群众陷入教派之争。20世纪80年代,齐亚·哈克的伊斯兰化政策鼓励宗教学校的发展,国家用征收的宗教什一税支持宗教学校,换得宗教政党对政府的支持,同时从宗教学校获得兵源,派往阿富汗反苏战场。当时政府还能控制宗教学校,可是到了后来,一些私人和外国非政府机构和组织向宗教学校提供大量资金,巴基斯坦政府对这些宗教学校逐渐失去控制。目前,估计这类宗教学校有近万所,学生有几十万人。大多数宗教学校只上宗教课,估计有10%的宗教学校还在宣扬伊斯兰教“圣战”精神。由于宗教学校只讲授宗教,学不到实用的科学知识和生存技能,学生离开宗教学校惟一的出路或从事与宗教有关的活动,或加入“圣战”。
所谓的“圣战”,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事业。他们有的在国内“圣战”,使本来就复杂的教派冲突更加激化;他们到克什米尔“圣战”,不受政府控制,干扰政府的克什米尔战略;他们输出到国外“圣战”,影响巴基斯坦的对外关系,使巴基斯坦的国际声誉受损。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过去历届巴基斯坦政府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宗教学校和“圣战”组织,去实现某种战略,但也要看到穆沙拉夫政府已经发觉,宗教学校“尾大不掉”将威胁现政权,正预备治理它们。
向恐怖主义宣战
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对塔利班开战,为世俗化的军政府拿国内的宗教极端势力开刀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政治分析家阿斯加里认为,58岁的穆沙拉夫与巴基斯坦其他军事领袖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崇美派”,这些手握兵权的领导人,大多都把子女送到美国受教育。穆沙拉夫为了确保巴基斯坦成为一个“负责任和有尊严的”国家而抛弃塔利班,就说明他已经下决心对付国内的宗教极端势力。所以接下来穆沙拉夫对军队进行重大调整,起用少壮派,替换下曾经为自己上台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级人物。
印度国会遇袭后,12月26日,穆沙拉夫下令关闭印度指责的拉什卡民兵组织和穆哈迈德圣战组织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办事处,冻结了这两个组织的资产,逮捕了这两个组织的领导人,同时还抓捕了这两个组织的100名骨干成员。2002年1月6日,巴基斯坦警方透露,在旁遮普省一次夜间的突袭行动中,警方逮捕了42名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穆哈迈德圣战组织的成员;还透露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即将开始。同时,俾路支省警方透露,警方在格拉德的搜捕行动中,与涉嫌参与恐怖训练的极端分子发生枪战。枪战持续了6小时,有3名嫌疑分子被击毙。
巴基斯坦《战斗报》1月7日消息说,穆沙拉夫总统周末将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主要内容涉及打击恐怖活动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措施。他将提议为配合打击恐怖活动建立军事法庭;对外国留学生的护照和签证将进行全面检查;规定宗教学校在教授《古兰经》的同时,必须开设数学、科技和巴基斯坦研究等课程。
穆沙拉夫政府已经向恐怖主义宣战,这将给巴基斯坦带来什么影响?能否打破巴基斯坦的政治格局?这些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