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本,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深入文本 阅读 写作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更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我也在上课和听课研讨之余,不断反思读写结合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提高以读导写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做法。
  一、深入文本,以写习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名句,唐诗三百首序言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例子。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却饱含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拐杖”,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仿开头。如:《月球之谜》一文,学生经过预习,摘录笔记,师生一起说说表示月亮的名字的词语(嫦娥 银台 夜光 玉兔 冰轮 婵娟 玉盘 冰镜 金波 银钩 团扇 广寒宫),相比之下,这些名字都比月球美,能不能把“月球之谜”改成“嫦娥之谜”“银台之谜”“夜光之谜”“玉兔之谜”“冰轮之谜”“婵娟之谜”等,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如果换成嫦娥之谜,让人们读了以后首先想到的是传说中的那个叫嫦娥的仙女,而不是月亮。有的学生说因为这些名字都不是月亮的常用名,都是别名,很多人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如果换成“团扇之谜”、“玉盘之谜”等,会让人不能从题目上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这一次的读写结合仅仅是针对题目的拟定,同样是月亮的名称,让学生在调换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好题目,体会到为文章拟定题目不能只追求新奇,而应该清楚、明白,符合文章的题材和内容。又如:《朱鹮飞回来了》的题目,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课文题目不是“朱鹮”,也不是“寻找朱鹮”。“朱鹮飞回来了”浸透着人们“寻觅了很久”,“苦苦等候多时”终于看见朱鹮飞回来时兴奋激动的心情,是全篇的文眼。《跳水》一文,以跳水为题,抓住了事情的关键一环——谁跳?为什么跳?谁让他跳?怎么让他跳?不跳会怎么样?如果只考虑谁的笔墨多,把题目命为“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惹的祸”“船长和儿子”等,则都不如“跳水”更能抓住人心。凭借文本,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建议讨论几个问题:(1)谁是主要人物?(2)船长面临的困境是什么?(3)船长是怎样做的?(4)船长为什么这样做?(5)故事的高潮为什么用这样少的篇幅?师生经过质疑、钻研,明白了故事的高潮用这样少的篇幅的理由:这是因为,这个情节虽然重要,但只是刹那间的事,船长举枪喊话的同时进行,再数了三个数,孩子就跳水了,前后不会超过半分钟。第二个原因是,故事情节紧张,过多的描写、铺陈会缓冲叙事节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船长是当机立断,采取了有效的营救措施,没有不可能有反复斟酌思量的过程。非如此,救不了孩子;非如此,不能凸显船长的镇定机智果断、经验丰富。由此可见,以“跳水”为题更为合适。
  2.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我长大了一岁》是一首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成长”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成长的事例,仿照诗歌的句式练习。课件显示丁丁和小鸟说话,引导学生谈谈看到了什么,教师适时提问,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辨是非,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
  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不捉小鸟了。
  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摇 ?摇?摇?摇。
  因为?摇 ?摇?摇?摇,所以?摇?摇 ?摇?摇。
  又如:《和时间赛跑》第5、6自然段抒情性很强,“我”“看到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去”,“小鸟向自己的巢飞去”,就想到这一天“永远不会再来了”,今天的小鸟到明天“一定也变了”,就是这样无情,我怎能不着急、不悲伤。可以让学生仔细读读第5、6自然段,同时兼顾第4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的条理,基本上是两层意思:“我看到/看见……想到……”两段并列,都是感叹时间一去不回,都抒发着着急悲伤的心情。弄清条理顺序后,再熟读,然后让学生仿照这两段自己再写一段。交流学生的仿写作品,可以使学生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所有美好的事物。《翠鸟》一文第3自然段“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飞、叼、贴”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全部完成时,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形象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情形。这对于学生学写观察作文,怎样观察小动物,写清楚动物某一个习性特点,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趣谈碰壁时伯父与我的对话,用了四种不同的对话形式,包括提示语在前、中、后及省略号提示语,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有效地学习用不同形式表现人物对话的方法。另外,可以模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深入文本,以写悟情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手段,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写悟情,促成读写一体。   1.补白。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朱鹮飞回来了》“考查队员在朱鹮的巢边搭起了窝棚,忍受着风吹雨打、日晒虫叮,精心地观察、守护着这几只朱鹮”。“风吹雨打、日晒虫叮”怎能道得尽考查员的艰辛,此时让学生想象一下,除了这些困难,科考队员还忍受着哪些困难?动笔写写,有的写他们怕惊扰朱鹮,尿急也不敢解手,有的写饿了、渴了,也不敢喝一口水,有的虫子爬到脸上、身上都不敢动一下……寥寥数语,却把考察队员在身体、精神上忍受的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补白式练笔,朱鹮是稀有动物及人们对朱鹮的真爱之前跃然纸上。又如:《送元二使安西》最后两句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在现在的西安附近,安西远在新疆的库车。资料显示,两地相距足足有三千多公里。那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就算是用当时比较快的马车,也要走上半年左右。而且看地图可以知道,这一路有沙漠、戈壁,沿途的艰险难以想象。端着这杯酒,王维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一写。生有的写:元二,请你再把这杯酒喝完吧。等你到了安西,我们不知什么时候再相见。这杯酒代表了我和你长年的友情。有的写:这杯酒就当我们两兄弟的送别酒,喝完这杯酒,我祝福你一路平安。经过学生的补白,王维没有一味地伤感,而是由衷地为朋友出使边塞、建功立业的壮行祝福,这首诗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篇,学生欣然赞成;也真真切切体悟到了王维、元二两个人的深厚感情。
  2.改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挖掘教材进行练笔。例如:《欲速则不达》一文,多种形式引导孩子读,从齐景公的动作、语言体会他急于回去见晏婴最后一面,晏婴在齐景公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所以表现出来的是:急—十分着急—心急如焚—又嫌……想要快,因为太着急,采取了错误的措施,反而慢了。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通过本文教学,应让学生悟出这个道理。在课文即将结束时,组织学生讨论:齐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如果他的方法正确,那么结果又是怎么样呢?鼓励学生谈自己所想,说自己所感,学生积极大胆想象,把自己所想的写一写,有的写到齐景公见晏婴最后一面,晏婴带着安详的笑容走了,有的写了齐景公见到晏婴后,扑在晏婴身上诉说衷肠……这使学生更能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此外,诗改文也是好办法,充分借助教材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想象、推测、构想,以“改写”的形式对那些凝练的诗文进行改写。如:学习《游园不值》一诗,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支点,让学生想象描绘主人园里满园的春色、绚烂夺目、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既训练学生写景的能力,又领悟诗人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学生本身也能从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悟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又如:《母亲的纯净水》一文,一个收入不高的家庭为一个每周上两次体育课的女儿准备纯净水是一种较为沉重的负担,后来母亲给她算了一笔“水账”,文章结尾处使用了一语双关,“她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本文语言通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可把本篇作品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写一篇作文反映现实生活。经过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的事,文中“纯净水”的两层含义—指母亲为女儿准备的凉白开,也指母亲对女儿进行的思想教育,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本文的主题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敢于直面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要想达到高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既要重视预设,更要注重生成,教师要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多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读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在互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一种具有工具性特点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的交流沟通起到重要作用。语文所教育的内容主要与文化和人类生活有关,而在社区文化资源中包囊了丰富的文化和生活资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社区文化资源中的语文资源,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社区文化资源 语文资源 合理运用  社区文化资源以“教育”为基准,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即教育资源和非教育资源,社区
摘 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促使他们主动提问,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作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提问作重点分析探讨,同时列举出部分有效的方法,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动提问 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
摘 要: 对高中生作文能力低下问题应当给予重视,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写作兴趣、强化技巧指导、组织阅读积累、开展交流活动及课外实践探究等形式,切实有效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深入开展。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现状分析 突破路径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高中生普遍面临写作水平不高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和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及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学习动力不足等有关。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在提升高中生写作水平
摘 要: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提高其他各科知识的学习质量。研究识字教学,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很有必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学习兴趣 识字能力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
摘 要: 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创建高效课堂即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