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琼剧《喜团圆》剧目艺术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琼剧是一门具有将近四百年历史的一门海南本土艺术的特色产物,它是中华民族藝术
  园林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地理文化以及理论道德观念展现的标志,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艺术那么它肯定拥有属于它独特的艺术风范与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研究价值,所以本文以琼剧《喜团圆》这一优秀剧本进行论述。
  关键词:琼剧;剧情浅析;人物特征与属性
  剧情浅析
  琼剧喜团圆最先由海口市琼剧团(现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改编的古装戏,该剧最早出现在琼剧舞台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海口市琼剧团著名编剧韩锐准先生根据梁泗德的《南楼月》改编。该剧主演讲述的是在山西的某个地方书生张文远因家徒四壁空荡无银,在科举之年赴京赶考时跟地方财主周、常两家地主借了赴京盘缠,于是导致张家欠下周、常两家数银,因期限到期两无力偿还,周、常两家上门逼债,由于身无分文的张家无法按期还债,最后被周、常两家抢走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虽说不幸但却是万幸,两孩子被抢走抵债后,两家地主并非视为下人,反而当做亲儿养育,在不辜负十载的寒窗攻读,两孩子后来均中了进士。因为夫君赴京应试多年未归袅无音信再加上两儿子被抢了,于是孙淑琳离家寻找丈夫与儿子,历经十八年无果苦寻,突然有一天不经意进入了自己的儿子知府常天保家为奴,为常夫人做“八珍汤圆”,却遭到常夫人处处刁难。周子卿夫妇到常府祝寿,发觉张淑琳是自己的生母,遂想与常天保商议认母之事,常天保不愿相认,兄弟反目至巡按处辩理,不想巡按既是失散多年的张文远,一家在公堂之上巧遇相认,于是张文远怒斥常天保夫妇,夫妻父子得以团圆。
  剧本从直接性的角度解剖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与思想,在刻画该剧的主线思维上主要体现了是一个“情”字为中心枢纽。“孙淑琳与张文远有着夫妻之情,两个孩子与母亲之间有着母子之情,两兄弟之间有联系性的手足之情、与周常两家却有着养育之情等”。编剧家主要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角度的“情”进行一系类的赋予与组建。从间接性的角度来说剧本的构造方便了演员在饰演人物的过程中很巧妙地进行了对剧情解析并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下进行系统化全方位进行程式性的演绎。从观众的角度上来言论,也主要是以“情”字把观众的眼球很好的牵引从而到达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琼剧作品,为此琼剧《喜团圆》在琼剧艺术舞台上才能久演不衰,也可堪称是海口市琼剧团甚至是整个琼剧剧目创作艺术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人物特征与属性
  演戏主要演的是人物,演人物就是演人的性格特征,演人的性格特征就是表现人的思想形象与人的思想性格以及特征等千差万别,那在于多种多样的人物性格中,想更好的表现出来只有通过文艺作品的蓝本,经过演员对角色的内在与外在的人物角色分析与人物创作,经过系统性提炼加工才能创造出来,只有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章程才能更具体、更鲜明的把戏剧性艺术表现出来。角色的分析是一部剧作的主要思想感情,从《喜团圆》该剧中的演员角度来说他们都切身体验与感受到了剧中说要表达的真切与写真,但是这种体验与感受就是常说的属于艺术创造,所以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感受人物和体验剧中情感固然重要,所以演员在体验中对感情的调动和控制是处理人物达到感情表达的最终却最生动又恰如其的艺术效果。
  从女主角张淑琳的角色分析和人物属性的角度来说,一个富有夫妻情怀,爱子情深的女性艺术创造上而言,编剧把她刻画的是一个生动且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演员在表演人物的过程中从第一场被夺子之痛又踏上寻夫寻子的迷茫之途,后再亲生孩子的门下为奴伺候过着万分苦劳的日子,但是不管处境多么困窘但她流露的主要表现主要还是为了全家人能够团圆方是她所要追求的主要导向。其丈夫张文远虽谈不上该剧的男主角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在剧中有一定分量的男性角色,在第一场的赴京到最后一场的审判,编剧通过首尾呼应的创作手法来把剧情笼统地、完美地做好伏笔为整部戏提供了一大平路。与张文远一样富有配角气息的周、常两大土豪地绅的引用也是导致该剧的主要线路得以发展下去从而获得戏剧手法艺术的特征。常天保、周子卿是张文远孙淑琳夫妇当年被周常两家抢的孩子,首先从常天保的人物特征与属性解析,首先从剧本角度他是一个对身世茫然不知的突然出现了一个穷村夫而且还是自己府上的下人,从人性逻辑思维的角度来说岂能接受,而周子卿却是知道来龙去脉的一个人物,两者的想对比突出了该剧的层次性从演员或者是观众角度都很好的突出了戏剧情节的内在与外在的人物属性特征。
  结语
  因此通过《喜团圆》整部剧情不同程度的情节切换和角色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征,才能把这部戏的整体艺术表现的栩栩如生,不管是从生活角度还是戏剧艺术角度。剧情的归属构造就是这部剧目的基本符号,理论上来说演员是创造者,也是戏剧艺术的体现者,演员的创造角色就是创造舞台行动者的人物形象,所以琼剧《喜团圆》通过各个艺术载体的结合下把该剧演绎的更丰富,更完美,更精彩了,使其传统剧目中突出了特有质的艺术形式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艺术是地域性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地域性文化的公共艺术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公共性、互动性和独特性。然而随着“复制城市”现象的出现,导致许多艺术作品变成了形式主义,缺少文化底蕴。针对此现象,通过分析黄山市的公共艺术和地域性文化,找到合适的对应策略,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域性文化黄山市景区  一、公共艺术与地域性文化概述  我国当代公共艺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传入
期刊
摘要:目前,电商平台掌握着消费者获取商品与服务的信息关口,决定着网络交易的基本规则,因此,对电子商务监管的关键在于对电商平台的监管,重心又在于对平台规则的监管上。平台规则是平台经济最核心的要素,对于电商平台经营者而言,落实平台责任的关键就是要制订和执行平台规则,包括准入规则、交易规则、保护知识产权规则、保护消费者规则、隐私保护规则、争端处理规则、违规处罚规则等,并且要保障这些规则的内容与《电子商务
期刊
摘要:酷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性理论,本质上是对女性主义和同性恋理论的直接繼承和发展,该理论为人们看待性这一维度提供了深刻的视角和更为广阔的思维方式。《男孩别哭》作为九十年代最成功的酷儿电影,因为其题材的特殊性在当年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本文拟从酷儿理论出发探讨该片对性别秩序的解构。  关键词:酷儿理论;男孩别哭;酷儿电影  酷儿理论在西方已经兴起了二十年,酷儿电影的发展也随着
期刊
摘要:在亚洲当代艺术呈现井喷状态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古”作为自己思想的承载,并通过“借古”的方式表达出来。本文将浅析在世界环境的发展下中国当代艺术借古风潮的产生以及反思和要求。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世界时间 借古 本土化  亚洲时间构架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世界时间与亚洲时间  文化输出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是世界各国比拼的重要竞争手段之
期刊
摘要:美术馆收藏的美术作品,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财富,也是美术馆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藏品普查工作能廓清全国美术馆藏品资源情况,加强业务基础建设,更好发挥藏品资源作用,促进美术馆事业科学发展,藏品普查不仅是对藏品的一次梳理、整理,同时也是对我们典藏部员工工作素养和技能的一次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益匪浅,特别是CRUSE扫描机的使用,对藏品的影像信息采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获得高质量影像资源,供美术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使艺术的形式不断丰富发展,当今的艺术形式不断丰富,体现为跨学科创作,通过分析一些艺术与科技跨学科创作作品,了解当下艺术形式的现状。  关键词:艺术;科学;跨学科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的演进和发展,艺术形式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科技增加了艺术的传播方式,为艺术带来了更多表现的可能性,給艺术带来更广阔的想象和表达空间,在艺术作品中引用科技,给够
期刊
一、导言  越是畸形的、有缺陷的事物越有分析价值;越是悲剧,所展现的东西越丰富——在文学作品中,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高于社会生活,透过作品本身去了解社会背景,挖掘其中社会意义更是其根本价值所在。  不得不说,《金锁记》围绕曹七巧这一主人公讲述了旧时代中一个家庭的悲剧。把这一悲剧放在戈夫曼的“拟剧论”中,模拟运用剧场语言来描述某一特定的社会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将社会中的行
期刊
无论古今中外,人类都对生命充满着敬畏和无限的幻想。早在古埃及就一件相传着一个拥有五百年生命的神鸟,当科技不断地进步,我们对生命的形态进行着更多的可能性的猜想,从而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实现。而在领域领域,艺术家们更是通过生物的实验加上艺术的猜想进行创作。  在艺术领域,由于一只名叫“阿尔巴”的兔子出现,开启了艺术的一种全新的样态——生物艺术。“阿尔巴”是一只荧光兔子,当它在博物馆出现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
期刊
摘要:“举孝廉”作为汉代独具特色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它将“私德”与“公德”、“家风”与“政风”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将对自己父母兄弟的爱转化为公职人员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真正实现了“孝”与“廉”紧密结合,该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的确保了官员的质量、培养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维系了社会的和谐,而且其治道理念及政治实践,在党坚持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的政风建设、
期刊
摘要:在“现代”萌动的19世纪初期,人们对回忆过往有一种强烈的需求,而在20世纪,对记忆的研究逐渐渗透到社会学、文化学、文学、历史学甚至是地理学。这一点也体现在尼日利亚戏剧家沃莱·索因卡的代表作《强种》中。该剧的主题和框架承载了厚重的文化记忆,具体体现在分析表明,剧中人物埃芒的个人记忆和本地村民以利己主义思想为根源的不人道的非洲迷信风俗的集体记忆,都是剧本对文化记忆的言说。由于集体记忆的差异,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