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寿县
仁寿是“四川天府新区”延伸腹地,“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平原群规划”的一圈层城市,城市定位是四川天府新区的卫星城市、景城产城一体的生态田园城市。
发展方向 按照“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的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仁寿县划分为“一心四区”县域经济体系分区。一心经济区,以县城和文林工业园区为中心;东部经济区,以富加镇和富加化工产业园区为支撑;北部经济区,以视高镇和视高经济开发区为支撑;南部经济区,以汪洋镇和汪洋循环经济园区为支撑;西部经济区,以龙正镇、黑龙滩镇、龙正三化联动试验园区和黑龙滩风景区为支撑。
发展目标 2015年GDP达到361.8亿元,2020年达到637.6亿元,2030年达到1376.5亿元。人均GDP2015年达到21927元,2020年达到37506元。县域总人口2015年控制在165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17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45%,2020年达到55%;城镇人口2015年为74.3万人左右,2020年为93.5万人左右。
发展切入点 ——借力天府新区,提高园区发展水平。视高园区建成仁寿县首个百亿元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文林园区进入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前10强,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汪洋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培育发展机械制造、煤化工产业;富加园区成为打造县域副中心仁东增长极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聚集高端产业。引进IBM、中建钢构、中联重科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工业企业,以及四川科伦药业、江苏中天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仁寿。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势转变。重点建设了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2个农业园区和珠嘉粮食、清水花卉等12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将达35万亩以上,完成45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以上,发展农民专合组织624个,家庭农场50家以上。
——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一是稳步推进核心景区项目建设。成都新世纪会展集团投资100亿元打造的黑龙滩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成都文旅集团投资43亿元打造的三岔湖仁寿景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二是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文宫镇石家村引入四川颐养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西南第一村”项目;黑龙滩镇引入“天府香颂”“茶花谷”等新业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等。
东坡区
把东坡区努力打造成全省经济强区、成都经济圈工业新区、泡菜产业名区、东坡文化魅力区、天府活力区。
发展方向 构建东坡区“三‘芯’集群”发展战略。以万胜镇为中心,以文化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中枢的传动模式的农旅集群镇;以岷东新城为中心,永寿镇为极点,以城市康体养生休闲为中枢的传动模式的都市近郊旅游集群镇;以修文镇为中心,以第二产业为中枢的传动模式,以硅铝产业园、南车机械为核心,利用新型工业在第一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实现商贸、新型工业、创意、地产等多产业协作共生。
发展目标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25万人;203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2%。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亿元,城区面积达到1331 平方公里。
发展切入点 ——产城一体发展。一是围绕硅铝产业园、金象产业园、岷东新区、经开区新区四大工业园区,打造泡菜食品、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二是抓好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千禾、通威、中明环保等龙头企业发展。
——发展东坡特色现代农业。一是继续围绕三大示范片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片、白马产村相融示范片、泡菜原料基地示范片)抓好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根据不同地形发展特色产业。如悦兴等平原地区重点发展种植业,万胜等浅丘地区、山地地区发展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三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四是发展观光型和都市近郊型农业。大力发展果色天香等种养结合的产业项目。五是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中国泡菜之乡”、四川省加工外销蔬菜核心规划区域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为载体,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
——围绕东坡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成绵眉乐地区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城镇商业、农村商业五级城乡商业网点。打造以三苏文化为背景的休闲旅游区。以三苏祠为中心,大力发展苏洵家族墓、蟆颐观、连鳌山等三苏遗址遗迹文化景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等产业,打造以三苏文化为背景的休闲旅游区。
彭山区
发展方向 与天府新区融合,以长寿文化为特色、建设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为目标。努力把彭山打造成为成都南部最大工业新区、天府新区西南养生旅游区。
彭山未来发展方向为:主要朝北发展,并适当向南、向东、向西发展。设计为“双轴、三心、五片”。双轴即南北发展轴和东西发展轴;三心即老城居住服务中心、北部教育行政文化中心、两河休闲旅游中心;五片即工业片区、老城片区、教育片区、北部新城片区和两河片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4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2015年县城城镇人口为15万人,城镇规模15平方公里;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为20万人,城镇规模达到19.2平方公里。
发展切入点 ——建设成绵眉乐新兴产业带。抓好联合利华、海尔机器人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建设,整合发展“成眉工业集中区”和“成眉石化园区”,在“十三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1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50户,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达到4户以上。 ——发展特色农业。在黄丰、江口等乡镇建成万亩优质柑桔、山林养殖基地。成功引进顶新食品、深圳禾苗集团和福建同益生态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发展都市近郊型农业。打造6个农业产业基地,把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省级样板。
——发展养生旅游业。建设彭山成为国际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重点抓好彭祖山—江口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恒大国家4A级国际运动城项目等。
洪雅县
“十三五”期间,将洪雅建设成为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生态宜居的山水森林城市;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旅游服务及健康产业基地,特色养生之城。
发展方向 建设旅游生态县。以青衣江、305国道、106线、“三山环线”为主轴,形成“两轴一环、一核心两支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两轴即沿洪瓦路、洪金路等南北向交通干线,打造县域内南北走向的主要发展轴和沿青衣江、305省道及乐雅高速公路,打造县域北部东西向主发展轴;一环即沿瓦屋山镇-高庙镇-柳江镇之间的环路打造县域南部开放的城镇空间发展环;一核心是县城中心城区及余坪工业集中区;两支点是县域北部的余坪镇及中部柳江镇为县域中心镇。
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GDP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速13%,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 中期2020年GDP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速13%,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近期(2015年),洪雅县全县城镇人口13.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41%,年均增长1.9%; 中期(2020年),洪雅县全县城镇人口19.2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2%,年均增长2.2%。
发展切入点 围绕“生态、休闲、养生、度假、观光”五大主题元素,规划布局“一带两环五区多点”。“一带”即南北向旅游走廊;“两环”即县城-槽渔滩-柳江-县城形成县内北部旅游环线,柳江-桃源-七里坪-高庙-瓦屋山-柳江形成县内南部旅游环线;“五区”即瓦屋山-雅女湖旅游景区、七里坪旅游景区、柳江古镇旅游景区、槽渔滩旅游景区、县城旅游景区。“多点”即县域内具有特色的多个旅游点,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 10%以上,旅游人数达到 800万人次。
青神县
青神是蚕丛文化发源地,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新型机械制造集聚区,生态宜居休闲的滨江慢行城市。
发展方向 县域城市结构为“一带三轴、双心六区”。一带指岷江生态景观休闲带;三轴指青衣大道—锦绣大道为城市东西向骨架轴线、振兴路—外南街为城市南北向的骨架轴线、以及眉青路产业发展轴;双心指位于老城的商业文化中心和位于城北新区的商业行政中心;六区指老城区、城北新区、滨江新区、竹编艺术城配套区、工业区和西龙片区。
发展目标 县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15年,县域人口21.1万人,城镇人口8.4万人,城镇化水平40%;2020年,县域人口21.6万人,城镇人口10.8万人,城镇化水平50%。
城市规模:2015年:人口6.9万人,建设规模7.4平方千米;2020年:人口9.1万人,建设规模9.8平方千米。预计到2020年,GDP达110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GDP达到55000元。
发展切入点 ——以机械制造业为龙头,带动县域工业发展。以“核心竞争力+产业链=青神动力”为发展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实木机械、小型制冷压缩机和标准传动件研发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机场地面设备、火车接触系统设备和日用化工研发生产基地。
——旅游业。推进“1+5”即县城+滨江新区、国际竹艺城、蚕丛祠甘家沟农桑文化景区、东坡文化城和汉阳水府组团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预计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260万,旅游收入36亿元。
丹棱县
打造成中国大雅家园、天府新区及眉山市辐射区,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旅游度假服务为特色的田园大雅新城。
发展方向 县域空间发展方向为“一核、两极、三廊、两片”分布。“一核”即丹棱县县城。“两极”指县域两个重点镇,即南部工贸型城镇杨场镇和西部综合型城镇张场镇。“三廊”指眉山—丹棱—洪雅综合发展走廊,即主轴;蒲江—丹棱—夹江发展副轴;丹棱—张场—洪雅旅游发展走廊。“两片”指西北部生态农业发展片区,东南部综合发展片区。
发展目标 近期2015 年,县域总人口为16.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1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中期2020 年,县域总人口为17.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75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2015 年,中心城区建设规模为5.8 平方千米;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规模为7.5 平方千米。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实现49亿元。
发展切入点 ——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竹木加工业,培育高端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农产品经济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高标准现代果园1万亩,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1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十三五”期间总量53.6亿元,年均增速3.5%。
——重点形成“三个工业园区”的县域工业布局。即丹棱陶瓷建材产业园区、丹棱钾钠化工产业园区、丹棱机械产业园区。
——旅游业构建“一心、两镇、三片、四线、五环”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心指丹棱县城,是全县旅游、文化、交通中心;两镇分别为依托老峨山景区的张场镇和九龙山“大雅·花涧”景区;三片即山乡茶韵体验片区、七彩田园休闲片区和大雅·花涧体验片区;四线即丹蒲路—丹夹路、杨场—张场、丹名路和S106 线四条旅游线;五环即双桥梅湾—兴隆生态桃花观光环线、丹棱镇群力—青龙万亩有机葡萄观光环线、仁美小桥—雄义生态蚕桑观光环线、张场峨山—金花茶茗休闲体验观光环线和石桥—顺龙—张场—双桥—仁美—丹棱镇的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大环线。
(作者系四川省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仁寿是“四川天府新区”延伸腹地,“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平原群规划”的一圈层城市,城市定位是四川天府新区的卫星城市、景城产城一体的生态田园城市。
发展方向 按照“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的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仁寿县划分为“一心四区”县域经济体系分区。一心经济区,以县城和文林工业园区为中心;东部经济区,以富加镇和富加化工产业园区为支撑;北部经济区,以视高镇和视高经济开发区为支撑;南部经济区,以汪洋镇和汪洋循环经济园区为支撑;西部经济区,以龙正镇、黑龙滩镇、龙正三化联动试验园区和黑龙滩风景区为支撑。
发展目标 2015年GDP达到361.8亿元,2020年达到637.6亿元,2030年达到1376.5亿元。人均GDP2015年达到21927元,2020年达到37506元。县域总人口2015年控制在165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17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45%,2020年达到55%;城镇人口2015年为74.3万人左右,2020年为93.5万人左右。
发展切入点 ——借力天府新区,提高园区发展水平。视高园区建成仁寿县首个百亿元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文林园区进入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前10强,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汪洋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培育发展机械制造、煤化工产业;富加园区成为打造县域副中心仁东增长极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聚集高端产业。引进IBM、中建钢构、中联重科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工业企业,以及四川科伦药业、江苏中天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仁寿。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势转变。重点建设了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2个农业园区和珠嘉粮食、清水花卉等12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将达35万亩以上,完成45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以上,发展农民专合组织624个,家庭农场50家以上。
——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一是稳步推进核心景区项目建设。成都新世纪会展集团投资100亿元打造的黑龙滩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成都文旅集团投资43亿元打造的三岔湖仁寿景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二是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文宫镇石家村引入四川颐养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西南第一村”项目;黑龙滩镇引入“天府香颂”“茶花谷”等新业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等。
东坡区
把东坡区努力打造成全省经济强区、成都经济圈工业新区、泡菜产业名区、东坡文化魅力区、天府活力区。
发展方向 构建东坡区“三‘芯’集群”发展战略。以万胜镇为中心,以文化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中枢的传动模式的农旅集群镇;以岷东新城为中心,永寿镇为极点,以城市康体养生休闲为中枢的传动模式的都市近郊旅游集群镇;以修文镇为中心,以第二产业为中枢的传动模式,以硅铝产业园、南车机械为核心,利用新型工业在第一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实现商贸、新型工业、创意、地产等多产业协作共生。
发展目标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25万人;2030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2%。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亿元,城区面积达到1331 平方公里。
发展切入点 ——产城一体发展。一是围绕硅铝产业园、金象产业园、岷东新区、经开区新区四大工业园区,打造泡菜食品、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二是抓好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千禾、通威、中明环保等龙头企业发展。
——发展东坡特色现代农业。一是继续围绕三大示范片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片、白马产村相融示范片、泡菜原料基地示范片)抓好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根据不同地形发展特色产业。如悦兴等平原地区重点发展种植业,万胜等浅丘地区、山地地区发展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三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四是发展观光型和都市近郊型农业。大力发展果色天香等种养结合的产业项目。五是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中国泡菜之乡”、四川省加工外销蔬菜核心规划区域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为载体,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
——围绕东坡文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成绵眉乐地区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城镇商业、农村商业五级城乡商业网点。打造以三苏文化为背景的休闲旅游区。以三苏祠为中心,大力发展苏洵家族墓、蟆颐观、连鳌山等三苏遗址遗迹文化景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等产业,打造以三苏文化为背景的休闲旅游区。
彭山区
发展方向 与天府新区融合,以长寿文化为特色、建设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为目标。努力把彭山打造成为成都南部最大工业新区、天府新区西南养生旅游区。
彭山未来发展方向为:主要朝北发展,并适当向南、向东、向西发展。设计为“双轴、三心、五片”。双轴即南北发展轴和东西发展轴;三心即老城居住服务中心、北部教育行政文化中心、两河休闲旅游中心;五片即工业片区、老城片区、教育片区、北部新城片区和两河片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4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2015年县城城镇人口为15万人,城镇规模15平方公里;2020年县城城镇人口为20万人,城镇规模达到19.2平方公里。
发展切入点 ——建设成绵眉乐新兴产业带。抓好联合利华、海尔机器人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建设,整合发展“成眉工业集中区”和“成眉石化园区”,在“十三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1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50户,年销售收入上10亿元的企业达到4户以上。 ——发展特色农业。在黄丰、江口等乡镇建成万亩优质柑桔、山林养殖基地。成功引进顶新食品、深圳禾苗集团和福建同益生态园等现代农业项目。发展都市近郊型农业。打造6个农业产业基地,把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省级样板。
——发展养生旅游业。建设彭山成为国际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重点抓好彭祖山—江口古镇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恒大国家4A级国际运动城项目等。
洪雅县
“十三五”期间,将洪雅建设成为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生态宜居的山水森林城市;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旅游服务及健康产业基地,特色养生之城。
发展方向 建设旅游生态县。以青衣江、305国道、106线、“三山环线”为主轴,形成“两轴一环、一核心两支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两轴即沿洪瓦路、洪金路等南北向交通干线,打造县域内南北走向的主要发展轴和沿青衣江、305省道及乐雅高速公路,打造县域北部东西向主发展轴;一环即沿瓦屋山镇-高庙镇-柳江镇之间的环路打造县域南部开放的城镇空间发展环;一核心是县城中心城区及余坪工业集中区;两支点是县域北部的余坪镇及中部柳江镇为县域中心镇。
发展目标 近期2015年GDP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速13%,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 中期2020年GDP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速13%,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近期(2015年),洪雅县全县城镇人口13.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41%,年均增长1.9%; 中期(2020年),洪雅县全县城镇人口19.2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2%,年均增长2.2%。
发展切入点 围绕“生态、休闲、养生、度假、观光”五大主题元素,规划布局“一带两环五区多点”。“一带”即南北向旅游走廊;“两环”即县城-槽渔滩-柳江-县城形成县内北部旅游环线,柳江-桃源-七里坪-高庙-瓦屋山-柳江形成县内南部旅游环线;“五区”即瓦屋山-雅女湖旅游景区、七里坪旅游景区、柳江古镇旅游景区、槽渔滩旅游景区、县城旅游景区。“多点”即县域内具有特色的多个旅游点,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 10%以上,旅游人数达到 800万人次。
青神县
青神是蚕丛文化发源地,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新型机械制造集聚区,生态宜居休闲的滨江慢行城市。
发展方向 县域城市结构为“一带三轴、双心六区”。一带指岷江生态景观休闲带;三轴指青衣大道—锦绣大道为城市东西向骨架轴线、振兴路—外南街为城市南北向的骨架轴线、以及眉青路产业发展轴;双心指位于老城的商业文化中心和位于城北新区的商业行政中心;六区指老城区、城北新区、滨江新区、竹编艺术城配套区、工业区和西龙片区。
发展目标 县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015年,县域人口21.1万人,城镇人口8.4万人,城镇化水平40%;2020年,县域人口21.6万人,城镇人口10.8万人,城镇化水平50%。
城市规模:2015年:人口6.9万人,建设规模7.4平方千米;2020年:人口9.1万人,建设规模9.8平方千米。预计到2020年,GDP达110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GDP达到55000元。
发展切入点 ——以机械制造业为龙头,带动县域工业发展。以“核心竞争力+产业链=青神动力”为发展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实木机械、小型制冷压缩机和标准传动件研发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机场地面设备、火车接触系统设备和日用化工研发生产基地。
——旅游业。推进“1+5”即县城+滨江新区、国际竹艺城、蚕丛祠甘家沟农桑文化景区、东坡文化城和汉阳水府组团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预计到2020年,实现旅游人次260万,旅游收入36亿元。
丹棱县
打造成中国大雅家园、天府新区及眉山市辐射区,以发展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旅游度假服务为特色的田园大雅新城。
发展方向 县域空间发展方向为“一核、两极、三廊、两片”分布。“一核”即丹棱县县城。“两极”指县域两个重点镇,即南部工贸型城镇杨场镇和西部综合型城镇张场镇。“三廊”指眉山—丹棱—洪雅综合发展走廊,即主轴;蒲江—丹棱—夹江发展副轴;丹棱—张场—洪雅旅游发展走廊。“两片”指西北部生态农业发展片区,东南部综合发展片区。
发展目标 近期2015 年,县域总人口为16.9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1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中期2020 年,县域总人口为17.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75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2015 年,中心城区建设规模为5.8 平方千米;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规模为7.5 平方千米。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实现49亿元。
发展切入点 ——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竹木加工业,培育高端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农产品经济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高标准现代果园1万亩,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1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十三五”期间总量53.6亿元,年均增速3.5%。
——重点形成“三个工业园区”的县域工业布局。即丹棱陶瓷建材产业园区、丹棱钾钠化工产业园区、丹棱机械产业园区。
——旅游业构建“一心、两镇、三片、四线、五环”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心指丹棱县城,是全县旅游、文化、交通中心;两镇分别为依托老峨山景区的张场镇和九龙山“大雅·花涧”景区;三片即山乡茶韵体验片区、七彩田园休闲片区和大雅·花涧体验片区;四线即丹蒲路—丹夹路、杨场—张场、丹名路和S106 线四条旅游线;五环即双桥梅湾—兴隆生态桃花观光环线、丹棱镇群力—青龙万亩有机葡萄观光环线、仁美小桥—雄义生态蚕桑观光环线、张场峨山—金花茶茗休闲体验观光环线和石桥—顺龙—张场—双桥—仁美—丹棱镇的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大环线。
(作者系四川省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