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书育人的活动,优化教学结构就是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教学课堂结构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学教并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应注意新课的导入,多采用故事导入、谜语揭题、谈话导入、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等形式,为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我组织学生举行“小小赛诗会”,让学生在畅所欲“诵”、诗意盎然的活动中,培养其学习古诗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些风趣的言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还要不吝啬表扬,善于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感到不是被动的“要我学”,而是主动的“我要学”。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达成此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会学呢?我们的做法是:1.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让学生体会王维在重阳佳节之际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例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王维的兄弟们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他们头插茱萸,登高西望之时,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3.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圈出重点词语,画出优美的句子,在重要的句段作适当评点批注,写上自己的体会等。
三、适度拓展,引领学生自学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或少了,这道菜就会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适时、适量、适度地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在进行课堂拓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理解诗意时,我故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现在的山东省吗?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但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诱导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收集资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引领。语文学习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善于捕捉学生的“典型”,发现学生的“经验”,加以珍视、表扬。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兵马俑军阵的特点。有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四位同学分工合作,发言精彩。我即时作出评价:“秦始皇所率之师横扫六国,这都与军阵中分工明确有关。你们小组分工明确,怪不得研究成果颇丰。”学生们都会心在笑了。这样,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能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当学生的价值观和文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我在教学《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蝉》一文时,当课文学习结束进行拓展练习,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向狐狸说?一个学生回答:“狐狸,你不该老用这样的方法去骗人!”我没有直接批评他的不是,而是幽默地说:“哦,我知道了,狐狸应该多想出一些办法来骗蝉呀!”在全班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这位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狐狸不是该如何去骗,而是不应该去骗人!
四、拓宽空间,提升能力
任何一种教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束缚,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的方法有:
1.课前收集。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王维的资料,上课伊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王维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2.课中渗透。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在课堂上补充阅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君自故乡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3.课后延伸。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后,安排学生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为下节课“古诗朗诵大赛”做好准备。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又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
总之,要实施语文有效教学,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责编 张亚莎)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应注意新课的导入,多采用故事导入、谜语揭题、谈话导入、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等形式,为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我组织学生举行“小小赛诗会”,让学生在畅所欲“诵”、诗意盎然的活动中,培养其学习古诗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些风趣的言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还要不吝啬表扬,善于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感到不是被动的“要我学”,而是主动的“我要学”。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达成此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会学呢?我们的做法是:1.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让学生体会王维在重阳佳节之际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例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王维的兄弟们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他们头插茱萸,登高西望之时,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3.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圈出重点词语,画出优美的句子,在重要的句段作适当评点批注,写上自己的体会等。
三、适度拓展,引领学生自学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或少了,这道菜就会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适时、适量、适度地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在进行课堂拓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理解诗意时,我故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现在的山东省吗?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但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诱导学生在课后主动去收集资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2.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引领。语文学习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善于捕捉学生的“典型”,发现学生的“经验”,加以珍视、表扬。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兵马俑军阵的特点。有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四位同学分工合作,发言精彩。我即时作出评价:“秦始皇所率之师横扫六国,这都与军阵中分工明确有关。你们小组分工明确,怪不得研究成果颇丰。”学生们都会心在笑了。这样,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能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当学生的价值观和文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我在教学《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蝉》一文时,当课文学习结束进行拓展练习,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向狐狸说?一个学生回答:“狐狸,你不该老用这样的方法去骗人!”我没有直接批评他的不是,而是幽默地说:“哦,我知道了,狐狸应该多想出一些办法来骗蝉呀!”在全班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这位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狐狸不是该如何去骗,而是不应该去骗人!
四、拓宽空间,提升能力
任何一种教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束缚,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的方法有:
1.课前收集。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王维的资料,上课伊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王维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2.课中渗透。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在课堂上补充阅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君自故乡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3.课后延伸。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后,安排学生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为下节课“古诗朗诵大赛”做好准备。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又是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
总之,要实施语文有效教学,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