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实施研究

来源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该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然后,论述了信息系统纵深防御与保障体系的体系结构,最后提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工程实施要求。
  关键词 信息系统 纵深防御与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级别 安全体系 实施
  文章编号1002—8331—(2003)03—0151—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在Wind。ws NT操作系统下用DDK为多串口卡开发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给出了程序实现的具体细节。  关键词 设备驱动程序 DDK Windows NT RS422  文章编号1002—8331—(2003)03—0122—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期刊
摘 要 该文在Michael等人提出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7]的基础上进行自动驾驶的仿真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驾驶算法。通过构造自适应的解析模糊控制器,空旷道路的汽车自动驾驶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该控制算法具有收敛快、超调小,准确调整定位巡航速度并根据路况信息自动矫正方向、沿指定路线前进等特点。这种算法不但可以应用于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等方面。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测试环境在嵌入式软件测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软件测试人员拥有好的测试软件,却苦于没有好的测试环境来支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软件实时运行的通用仿真测试环境。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应用于系统测试,适用于一般嵌入式软件和容错软件的实时测试。采用了总线上的故障注入和数据采集方法。环境的实现利用了现代微机的高性能、多任务多线程,以及PPCA、PCI等技术。  关键词 测试环境 仿真
期刊
摘 要 该文主要论述了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如何在Windows NT下编写设备驱动程序。文户解释了驱动程序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并给出了用NT DDK开发时统卡驱动程序的具体细节。  关键词 Windows NT 内核模式 设备驱动程序 I/O口读写  文章编号1002—8331—(2003)03—0136—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期刊
摘 要 该文讨论了一个实时操作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给出了Windows CE 3.0所提供的实时性能,并详细讨论了在基于Windows CE 3.0的实时系统中如何利用Windows CE 3.0提供的实时性能开发实时应用程序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一些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性能 实时系统 实时应用程序  文章编号1002—8331—(2003)03—0127—03
期刊
摘 要 目前针对大规模的无线局域网的规划和设计,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工具,然而,随着无线局域网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技术(接入点定位技术、信道的选择以及接入点的阈值设置等)必然成为无线局域网设计中的关键。该文结合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组网特点,详细阐述了设计与规划大规模无线局域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通过结合一个典型的大规模无线网络的设计,对相关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
期刊
摘 要 该文在分析JMF(JAVA媒体框架)技术和RTP多媒体实时传输协议的基础上,阐明了基于B/S模式开发多媒体电子白板的基本思路,给出了具体设计实现方法,分析并解决了并发同步控制、有效存取本地资源等问题。  关键词 JAVA媒体框架(JMF) RTP 电子白板  文章编号1002—8331—(2003)03—0130—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期刊
摘 要 软件产品开发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加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可测试性设计可以增强软件的可测试性,降低测试的强度。该文讨论了软件可测试性的特征和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以及改进软件可测试性设计的几种方法。建议在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中融入软件的可测试性的设计。  关键词 可测试性 可控制性 可观察性 规格说明 测试 软件  ’  文章编号1002—8331—(200
期刊
摘 要 文章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快速数码影像合成系统。采用了基于缩略图目录窗口的界面技术,使影像的选取、替换直观快速,可对单张源影像进行色调、对比度、亮度等色彩处理,镜射、旋转、缩放、平移等图像变换操作,运用动态蒙板实现多幅源影像的快速合成,对合成后的复合影像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在数据结构中引入“层’’的概念,高保真地保存源影像和复合影像的数据信息,对复合影像的拆解修改趋于零失真。  ’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字证书的无线认证协议,实现了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建立了一个经过双方确认的公正的会话密钥。通过BAN逻辑及各种可能的攻击分析,证明协议是安全的。  关键词 证书 认证 无线通信 BAN逻辑  文章编号1002—8331—(2003)03—0156—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91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