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环境下的电报档案工作之二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我党早期机要电讯工作的创立。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战事的需要,电讯工作逐渐发展壮大,其任务也不简简单单地是收报发报,而是包括电台设置、机械管理、密码制作与使用、译电、发报、办报、电报档案的保管以及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的工作,因此,仅靠一个无线电队是不行的。大约在1931年以后,在党政军高级领导机关内设立机要电讯行政管理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对当时形成的大量电报档案的管理。
  
  机构设置
  
  1931年以前,党内习惯将秘书工作称为技术工作或机要工作。那时的秘密电台一般由机关首长直接领导。但电报也是一种文件,有收有发,有批办和承办,有归档和整理等等。这与非电报文件在承办上没多大区别。于是,1931年以后从中央到地方机关先后设立了机要科。比如1933年1月苏区中央局秘书长邓颖超就兼任中央局机要科长。直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当时身体瘦弱的邓颖超仍旧兼任此项工作,还因紧张工作而导致肺结核病复发。在长征之前,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秘书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党和军队系统的机要联络,国家政治保卫局主管肃反和情报收集工作。但是在长征前夕,为了军事行动的需要,中共中央秘书处、苏区中央局秘书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处合并为“中央军委机要科”。该科在长征途中承担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切秘书工作、机要电讯工作和机关总务工作,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形成的各种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央秘书处事实上已停止活动,只保留了个别工作人员。
  抗日战争中,由于八路军、新四军各部队日益壮大和对日作战需要,各旅各师都建立了机要电台,机要电讯队伍也逐步发展,其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其重要标志就是各地军区、各师和各省委以上党政军机关组成三合一的机要处,其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机密电台、统一制作密码、统一管理机要电讯人员和统一制定或实施机要工作规章制度。在党的系统内,机要处为办公厅一个工作机构,但电报收发承办受秘书长领导;在部队系统,除参谋长和秘书长主管机要工作外,在中央军委内部还设立一个局主管此项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取得彻底胜利。蒋介石不顾全国各族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志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通信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不含东北,各战区通信干部数量已达6260余人、通信台807座、收报台472座、有线电台总机2000部、电话单机13975部、长途线路28200公里,保障了毛泽东、中央军委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指挥通信畅通。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政府系统的财政、铁路交通、邮电、公安等系统都加强了电讯联系。自然电报档案的产生范围也逐渐增大。从1946年至1948年,全国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也都建立了电讯管理局,统一管理政府或民间的无线电通讯。
  
  机要保密工作
  
  保护党的机密如同保护自己生命一样的重要,这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工作人员的基本保密观念。而机要电讯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电报档案更应重视保密。特别是地下斗争和战争环境,一旦失密就关系到组织的安危、战斗的胜败!因此,从建立机要电讯工作之日起,就把保守机密放在头等地位。就如何通过机要电讯工作的严格管理来确保电报档案的安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划分公开电台与机密电台。从1930年至1935年党和人民军队的电台基本上都是机密台。开始发密码电报。1932年“红中社”成立,由红一方面军总部的电台发布新闻进行播放。作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她所代表的人民的耳目喉舌,红中社播发的电讯稿主要是报道红军的战绩与苏区的建设,有时也报道一些白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红中社早期工作人员韩进生前回忆说,当时的几个主要苏区,如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川陕等地,都抄收红中社电讯,在当地报纸上刊登,甚至连苏联的莫斯科也都曾收到红中社播发的新闻。红中社对中国古老土地上千百年来都未曾发生的新奇变化进行了及时、充分的报道。但这种新闻消息与党政军机密消息同在一个电台里播放,对于保密工作十分不利。而且,那时帝国主义国家的记者也对红中社的新闻非常注意,收到了就发新闻。1937年1月,中央从保安迁往延安,红中社也随之迁往延安。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于1月25日,将红中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按照中共中央所提出的意见,新华社一方面将各地通讯社改为新华社的分社,直接加强对各分社的领导,同时将各地具有中共、中共军队、全国性质的新闻发稿权集中到总社,这样做不仅使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贯彻,也使中共对外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防止出现不应有的纰漏。另一方面,统一领导有利于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使新华社的工作质量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抗日战争中的号角。同时,这样的做法也把机密电台和非机密公开电台逐步分开来。公开电台发布新闻和消息以及党务广播稿件;密台发拍或接收机密电报。1942年4月18日《中央书记处关于整理电讯机要工作的机密指示》中,再次规定将所有党政军机关电台分为公开台、半公开台和机密电台。从此,电报也分为公开的、半公开的和机密的三种。
  密电码的管理。前期,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暗算》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特情剧的收视热潮。吸引观众的不仅是角色关系的扑朔迷离,矛盾的错综复杂,更重要的是剧情敌我交锋中对密电码掌控和运用。我地下党深入虎穴,于敌人眼皮下从容不迫,步步占先,斗心斗智。从事密码破译的人可谓是“靠耳朵打江山”和“善于神机妙算”的人,他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天外之音,无声之音,秘密之音;他们的慧眼可以识破天机,释读天书,看阅无字之书。在国民党大肆实施白色恐怖时期,他们是牺牲者,更是战斗者,他们乔装打扮,深入虎穴,迎风而战,为缔造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机要保密工作重在密码。因为密码随着电波传出,敌我双方都能侦听到或窃取收到,而且得到对方密码就能猜译破解。一旦被破译,必遭对方暗算。因此,我方编制密码的基本要求是:保护机密、隐蔽自己,防止敌人侦察。我党政军一般采用“独用密本”,而且经常变动。密码本由参谋长、秘书长、党委书记或政委掌握并由专人保管。在作战时,这个专人必须随着首长走,不允许有自由行动。
  实行一报以密制。这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保密经验。采用每发一份重要电报后就更换一次密码。这样,译电人员是麻烦费劲,但对保密工作绝对有利。除了一报一密制外,还规定重要内容与一般内容分开发报。因为快速、迅捷、简短的发报,能大量减少敌人的侦听机会。对于机要电讯人员严守纪录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准则。机要电讯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对党政军机密事件守口如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行政管理机构检查督促,发现纰漏及时纠正。一旦泄密,不但严肃处理当事者,对主要首长也要追究行政责任。
  
  电报档案的收集与管理
  
  自从1930年党中央电台与中共南方局电台用密码联系形成第一份机密电报后,党中央与各地方和各部队建立了机密电讯网,并形成了大量电报档案,也采用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电报材料征集保管方法。
  首先,专人收存。最初,电台拍发的密电均由电台负责人保存。例如,党中央给南方局第一份发报就保存在电台负责人张沈川处,但1930年12月,张沈川等人被敌人逮捕之际,未来得及送中共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保管(当时中央文库尚未建立),只好由张沈川忍痛烧掉了;红一方面军给党中央的第一份电报即由电台负责人保存。1931年后有了机要科,机要科对各机关承办完毕的电报收回并交一个专人登记保管。例如苏区中央局秘书处机要科和中央军委机要科在1934年10月长征前,就征集接收两个木箱的电报原件,即一箱子是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局的发报,另一箱子是收报。在红军出发时,挑夫把一箱子收报挑走,那一箱子发报被红军留守人员“捡”去交给项英。可惜在三年游击战中,项英命人把这一箱子电报档案烧了!当然,这也是战争形势所迫。其次,保存电报抄本。自从各级党政军机关秘书处机要科建立之后,就派专人将所有发出的电报和收到的电报抄在统一的电报本上。这样做好处有三:第一,销毁译电稿以保护密码的安全;第二,把零散电报抄在一个本子上,由零散变集中,便于保存和携带;第三,方便查找使用。电报抄本最早见于1934年,但1935年至1945年电报本最多。开始是机要科指定专人抄写。1943年后一般机要科都建立了电报收集整理保管股,简称电整股统一抄写。比如《中央机要科1943年工作总结和1944年工作计划》中记载:“电整股工作,主要力量抄整1942年以前电报”。在战争年代,把重要电报抄在本子内是集中而安全保管电报档案的好办法。再者,是办理完毕电报要清退的制度。领导机关收到电报后,要经各位领导传阅后再办,这样效率较慢,不符合迅速、准确、机密的办报原则。党中央进驻延安后,中央秘书处和中央办公厅规定报送中央的文电一律抄6份,除送党中央各位领导外,还应送主管单位一份或若干份。有时还要抄印给有关单位或领导人参阅。这样,各大机关都有应办或办理完毕的电报。各位首长和各机关承办的电报虽然都由机要秘书统一管理,但要定期向机要科移交。于是,从1932年就在红军各部队中推行了电报清退制度。这种“清退”,实际上是最初的电报文件的征集和接收,也是最早的电报归档工作。此外,还有文电分存与文电合一、机要秘书管理电报档案等工作制度。从1930年至1949年近20年内党政军文件与电报几经整合又几经分存。有些地方机关或部队上报的是文件及徒步传递的文件,但因内容重要或时间紧急,上级用电报批复了这种叫文来电复;有的相反是电来文复。所以经常出现文件电报一起立卷归档。特别是1937年以前,机要部门积存的电报绝大部分保存在秘书处的档案室,文件电报统一管理。抗日战争以来,由于各机关、部队机要科内设立了电报整理股,或机要处内设立了电报整理科,又实行了电报与文件分存,即电报档案由机要处收集保存,非电报的文书档案由秘书部门收集保存。所谓“机要秘书管理电报档案”,就是指机要秘书负责管理机要文件和电报等工作。机要秘书这一职务最早出现于1929年。在贺子珍写的回忆录中曾说:1929年中央湘赣特委派贺子珍充当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兼“机要秘书”。后来,在中央领导同志身边担任秘书的同志大部分也称机要秘书。大约1937年左右,一些机关还出现“机要文书”保管机密文件的情况。机要秘书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机密文件和电报。在1948年7月5日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发的《机要秘书日常工作》中规定:机要秘书负责管理机要文件和电报,并负责收发、传阅、整理、登记、保存和催还等。平时,三个月退还一次文电;年底应将办理完毕的一切机要文电分别退还机要处或秘书处统一保存。
其他文献
大连市档案局举办首次境外征集成果展  近日,大连市档案局首次境外征集成果展在全市上下引起轰动,产生强烈反响。  2009年10月,大连市档案局首次赴俄罗斯开展大连历史档案征集工作,收获了大量有关大连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极其珍贵,填补了大连历史档案的空白,真实记录和印证了历史,为研究大连近代史,特别是对研究当时的城市规划、港口建设、经济面貌、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今天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城
珍惜,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赤诚的收藏。幸福,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它就像空气、阳光和水,看似普通,却是生命的源泉和向上的激情,当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体会、去发现时,原来,它离你并不遥远。  大海的浩瀚无垠,是因为它能容纳百川,而幸福的美好和博大,是来自我们所拥有的值得追求的事业、温暖的家庭、健康的体魄、善良的同事、知心的朋友,内心期待的希望……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欣赏这些已经拥有的东西。  珍惜一
1928年6月20日,国民政府下令。将直隶省改称河北省。6月26日,商震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河北省主席、河北省府委员。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成立(9月,省府迁到北平),商震宣誓就职,开始了他任职一年多的河北省政府首任主席的岁月。  商震(1888-1978),字启予、起予,河北大城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建立义军,后投身军旅。曾任陕北剿匪司令及陕西将军署卫队旅团长、山西第一混成旅旅长、山西暂编第一
村庐半暗柳如烟,陌上花开犹见怜。  霏雨且知游子意,化成淚水望君还。
今年全省市局长工作汇报会,省局选择在平山县战备后库召开,是动了一番脑子的,是有意义的。一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省局需要把前五、六个月的工作进展、主要成绩、突出经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做一下总体的了解、把握和判断;二是借开会,请市局长们,来咱们平山县战备后库看看。后库改造建设的方向与目标是什么呢?用省局表述就是“三个基地”:一是河北省档案局馆保管国家档案的重要基地;二是河北省档案局实施对全省档案系统
青岛市档案局深入推进民生档案利用服务  为尽快建立民生档案利用服务体系,青岛市档案局将全市机关、企业及所属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建立民生档案登记制度,对各级各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进行调研、排查和登记;建立有效监管机制,规范各形成机构民生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方式方法;组织编写包括保险、婚姻等共计52种(类)档案在内的《青岛市民生档案利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向社会详细公布档案形成机构
档案披露美国二战时曾向中国军人提供伤亡抚恤金  近日,一份名为“驻印中国军人的抚恤金”的档案在国内首次公布,概述了1944年史迪威将军为驻印的阵亡或受伤中国军人给予经济补偿的指令和详细的补偿方案,见证了中美携手抗日的友谊。  新揭秘的档案中明确写到,设立抚恤金是“美国尊重中国战士的微小表示,希望补偿能帮助牺牲官兵的家属或受伤致残的士兵。”根据档案记载,截止1944年9月5日,赔付金额总计为1,03
韩少功2000年返回当年下乡的山村定居,2006年首度发表《山南水北》一书,韩少功写下中年再度下乡的生活体验,可看作是《马桥词典》的续篇。韩少功一头心牵着乡村,另一头又记挂着现代城市,他的创作便体现出一种他所独有的“乡土精神”,这种精神浸染在了他笔下的乡土世界的方方面面。  一、文学语言的乡土化  语言就是搭建乡土空间的砖和瓦,正如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提到的怀旧的“烟砖”一般,在构建房屋的时候,
美国秘档披露阿战致大量平民伤亡  维基解密网近日公布了约9.2万份美国国防部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报告,这些报告详尽揭示了2004年至2010年间美国和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战场的进展以及阿富汗平民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情况。  秘密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95名阿富汗平民被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误杀”,另有174名平民被“误伤”。维基解密网创建人阿桑奇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他不能透露这些秘密报告的来
电影《变形金刚2》的拍摄可谓阵容浩大,几乎把所有美军最先进武器都动用了。其中,最令人受关注的是那艘被变型金刚击沉的CVN-74“斯坦尼斯”号航母。“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CVN-74),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七号舰,于1993年下水,1995年12月9日正式服役,母港为华盛顿州布雷默顿,以其为核心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目前是美国海军主力的海外武力单位之一。在值勤时斯坦尼斯号通常是整个航空母舰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