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拓展了交通路线,还使中原华夏文明开始有意识关注外部世界,并大大延伸了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续了这种对外交往的传统,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中国围绕丝绸之路的地理发现,突破了地域限制,建立了对其他文明的认知。它最终形成了一种更为开阔的世界观与相对平等的交流方式,促成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密切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不断发现着世界,世界也逐渐认识了中国。
推开通向世界之门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修建长城,经张掖、酒泉向西延伸,直至敦煌。再向西穿越罗布泊、沿孔雀河后,不再筑城墙,建烽燧直向西到新疆天山脚下的库车。
2000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进出中原王朝的门户。西行之旅,或出敦煌西北的玉门关,或出西南的阳关。阳关与玉门关的选址都十分讲究,占据了沙漠中最后的一处水源。再向西便进入了令人生畏的罗布泊荒漠。前路茫茫,生死未卜。很长时期以来,这里便是中国人的心灵边界,关外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走出去,意味着无限的遥远与无穷的凶险。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长安,第一次带回了外部的信息与知识,将中国人的视野延伸了几千公里,不再困于传说的迷雾之中。几乎与此同时,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对匈奴的反击战。浑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汉武帝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沙洲(敦煌)四郡,驻军屯田,移民实边。
河西归汉,中原王朝终于拿到了进入西方世界的钥匙,丝绸之路由此正式开通。
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拓展了交通路线。中原华夏文明由此开始有意识关注外部世界,并大大延伸了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续了这种对外交往的传统,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自从通向世界之门被打开后,它再也无法被封闭。
绿洲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便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路线。
从敦煌穿越罗布泊就到楼兰,有400多公里路程,这是丝绸之路上最艰险的旅程。东晋时期的求法僧法显在《佛国记》曾如此描述:“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丝绸古道到楼兰后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称为南道,到达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沿着昆仑山北侧山路西行进入克什米尔或者阿富汗地区。
楼兰向西北的道路,称为中道。中道走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沿着天山南麓而行,西行可至塔什干。或者沿阿克苏河的北支流翻越比达尔山口,再沿天山西北进入到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区域,沿天山北麓现在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奇姆肯特到天山南麓的塔什干绿洲。
经楼兰的古道在两汉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匈奴控制了北方哈密地区,侵扰着北部的交通线。因为这一政治形势,才将楼兰推上了中西交通枢纽之地。
唐朝之后,丝绸之路的北道逐渐成熟,成为一条通衢大道。这条路已不再经敦煌,而是自酒泉瓜州便转向西北,穿过莫贺延碛沙漠抵达哈密。北道与中道区别在于,前者沿天山北麓西行,后者沿天山南麓行进。
丝路北、中线出中国国境后,进入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称为“河中地区”。北道与中道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绿洲汇合,向西南延伸,由古城撒马尔罕、布哈拉通过。再穿越卡拉库姆沙漠到达土库曼斯坦的马雷,翻越科佩特山口,到达伊朗古城马什哈德。马什哈德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历来是伊朗和印度、中亚、阿富汗之间的贸易中心,是丝绸之路的经济重镇。马什哈德向西又分成北、南两支线,北线翻越厄尔布尔士山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历史上称“亚细亚大道”。南线沿卡维尔盐漠背面大达姆甘抵达德黑兰。两条路线汇合后,向西伸张,经过加兹温到达大不里士。从这里向西北进发,穿越小亚细亚半岛,抵达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再由海路可至东欧、南欧和西欧。
丝路南线出境,以阿富汗东南部为枢纽,历史上称这里为“吐火罗”地区。丝绸南路在这里又分为两股,一道转向东南,经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连接整个南亚大陆。另一路继续向西迈进,经坎大哈、喀布尔,进入伊朗南部。沿库赫鲁德山南麓的巴姆、克尔曼、伊斯法罕到达西亚两河流域的中心——巴格达。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叙利亚的巴米尔绿洲向西到达地中海,从这里通过陆路或海路,能够直达欧洲和非洲的埃及。
这条沿中纬度地区延伸的丝绸之路,将一座座绿洲连接在了一起,因此也称为绿洲丝绸之路。绿洲丝路是贯穿欧亚的主要干道。
“旧世界最长的路”
与此相对应,还有一条高纬度区域的草原丝绸之路。依据考古资料,草原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形成,是游牧民族往来迁徙的大通道。这条道路从黄河中游出发,经鄂尔多斯、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可达多瑙河流域。或者经黑海西岸,走海路到达欧洲腹地。黑海西岸平原靠近希腊,古希腊人很早就在黑海沿岸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城邦。他们擅长航海术,可以驾船经黑海抵达希腊本土和罗马帝国。
世界历史上几次民族大迁徙浪潮,如雅利安人动迁,匈奴、嚈哒等突厥系民族向西迁徙,都发生在这条路上。草原丝绸之路最大的优势在于地势平坦。另一方面,草原上河流湖泊众多,水草丰美,尤其适合骑马大队行军。当年蒙古大军西征,就如风驰电掣一般掠过这几大草原,直捣东欧腹地。
但草原丝绸之路也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整条道路都在高纬度地区延伸,气候寒冷。同时,道路沿线地广人稀,缺少居民点提供给养。不过,它真正的障碍,在于它距离当时几大文明中心的距离太远了。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斯文赫定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第24期)
中国围绕丝绸之路的地理发现,突破了地域限制,建立了对其他文明的认知。它最终形成了一种更为开阔的世界观与相对平等的交流方式,促成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密切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不断发现着世界,世界也逐渐认识了中国。
推开通向世界之门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修建长城,经张掖、酒泉向西延伸,直至敦煌。再向西穿越罗布泊、沿孔雀河后,不再筑城墙,建烽燧直向西到新疆天山脚下的库车。
2000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进出中原王朝的门户。西行之旅,或出敦煌西北的玉门关,或出西南的阳关。阳关与玉门关的选址都十分讲究,占据了沙漠中最后的一处水源。再向西便进入了令人生畏的罗布泊荒漠。前路茫茫,生死未卜。很长时期以来,这里便是中国人的心灵边界,关外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走出去,意味着无限的遥远与无穷的凶险。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长安,第一次带回了外部的信息与知识,将中国人的视野延伸了几千公里,不再困于传说的迷雾之中。几乎与此同时,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对匈奴的反击战。浑邪王降汉,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汉武帝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沙洲(敦煌)四郡,驻军屯田,移民实边。
河西归汉,中原王朝终于拿到了进入西方世界的钥匙,丝绸之路由此正式开通。
汉代中国开辟丝绸之路的价值不仅在于拓展了交通路线。中原华夏文明由此开始有意识关注外部世界,并大大延伸了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此后各朝政府都延续了这种对外交往的传统,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自从通向世界之门被打开后,它再也无法被封闭。
绿洲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便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路线。
从敦煌穿越罗布泊就到楼兰,有400多公里路程,这是丝绸之路上最艰险的旅程。东晋时期的求法僧法显在《佛国记》曾如此描述:“沙河中多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丝绸古道到楼兰后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称为南道,到达塔里木盆地的南部边缘,沿着昆仑山北侧山路西行进入克什米尔或者阿富汗地区。
楼兰向西北的道路,称为中道。中道走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沿着天山南麓而行,西行可至塔什干。或者沿阿克苏河的北支流翻越比达尔山口,再沿天山西北进入到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区域,沿天山北麓现在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奇姆肯特到天山南麓的塔什干绿洲。
经楼兰的古道在两汉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这主要是因为匈奴控制了北方哈密地区,侵扰着北部的交通线。因为这一政治形势,才将楼兰推上了中西交通枢纽之地。
唐朝之后,丝绸之路的北道逐渐成熟,成为一条通衢大道。这条路已不再经敦煌,而是自酒泉瓜州便转向西北,穿过莫贺延碛沙漠抵达哈密。北道与中道区别在于,前者沿天山北麓西行,后者沿天山南麓行进。
丝路北、中线出中国国境后,进入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称为“河中地区”。北道与中道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绿洲汇合,向西南延伸,由古城撒马尔罕、布哈拉通过。再穿越卡拉库姆沙漠到达土库曼斯坦的马雷,翻越科佩特山口,到达伊朗古城马什哈德。马什哈德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历来是伊朗和印度、中亚、阿富汗之间的贸易中心,是丝绸之路的经济重镇。马什哈德向西又分成北、南两支线,北线翻越厄尔布尔士山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历史上称“亚细亚大道”。南线沿卡维尔盐漠背面大达姆甘抵达德黑兰。两条路线汇合后,向西伸张,经过加兹温到达大不里士。从这里向西北进发,穿越小亚细亚半岛,抵达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再由海路可至东欧、南欧和西欧。
丝路南线出境,以阿富汗东南部为枢纽,历史上称这里为“吐火罗”地区。丝绸南路在这里又分为两股,一道转向东南,经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连接整个南亚大陆。另一路继续向西迈进,经坎大哈、喀布尔,进入伊朗南部。沿库赫鲁德山南麓的巴姆、克尔曼、伊斯法罕到达西亚两河流域的中心——巴格达。穿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叙利亚的巴米尔绿洲向西到达地中海,从这里通过陆路或海路,能够直达欧洲和非洲的埃及。
这条沿中纬度地区延伸的丝绸之路,将一座座绿洲连接在了一起,因此也称为绿洲丝绸之路。绿洲丝路是贯穿欧亚的主要干道。
“旧世界最长的路”
与此相对应,还有一条高纬度区域的草原丝绸之路。依据考古资料,草原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形成,是游牧民族往来迁徙的大通道。这条道路从黄河中游出发,经鄂尔多斯、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可达多瑙河流域。或者经黑海西岸,走海路到达欧洲腹地。黑海西岸平原靠近希腊,古希腊人很早就在黑海沿岸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城邦。他们擅长航海术,可以驾船经黑海抵达希腊本土和罗马帝国。
世界历史上几次民族大迁徙浪潮,如雅利安人动迁,匈奴、嚈哒等突厥系民族向西迁徙,都发生在这条路上。草原丝绸之路最大的优势在于地势平坦。另一方面,草原上河流湖泊众多,水草丰美,尤其适合骑马大队行军。当年蒙古大军西征,就如风驰电掣一般掠过这几大草原,直捣东欧腹地。
但草原丝绸之路也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整条道路都在高纬度地区延伸,气候寒冷。同时,道路沿线地广人稀,缺少居民点提供给养。不过,它真正的障碍,在于它距离当时几大文明中心的距离太远了。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斯文赫定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