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在借鉴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成果,总结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使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成为能跟踪汽车产业发展、适应汽车后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模式
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根据行业、企业调研,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可归结于四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是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三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四是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汽车产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工学结合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打造实践技能精、岗位职业能力强、职业道德素养好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依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的指导精神,通过深入汽车维修企业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与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共同研讨,创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厂校融通,项目引领,三段递进”的312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培养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段逐次递进,按312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教学。实现具有5S管理理念、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的“会诊断、精维修、懂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丰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汽车四种品牌汽车TSD(教、学、做)训练区(校中厂)为核心,以专业基本技能养成等9个学习项目引领为手段,实现学生能力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段逐次递进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良好、基础知识扎实、维护操作规范、拆装技能熟练、综合故障诊断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3、1、2时间段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用第一、二、三3个学期时间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题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养成”、“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技能”、“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机械系统检修技能”、“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维修技能”和“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技能”六个学习项目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须考取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
第二阶段,用第四学期1个学期时间进行“专项技能”学习,主要进行以“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维修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在第一阶段学习基础上,进行1个车系的TSD训练区学习,由相关车系企业内训师和技术骨干指导并具体承担教学工作,系统学习该车系典型结构及维修技术。第四学期结束学生考取维修企业维修技术员一级资格认定证书。
第三阶段,用第五、六2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进行以“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为主题的职业养成教育,树立质量意识、生产意识,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促进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提高,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达到业内一年工作经验水平。
二、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深入行业、维修企业、品牌汽车4S店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专家意见,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按“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流程(见图1),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项目推进、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见表1)。以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加强课程体系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基本操作技能,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汽车维修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汽车维护、拆装技能及综合故障诊断能力的人才。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专业建设委员会
以青海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聘用职业教育专家和汽车维修行业专家、遴选汽车维修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成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能,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专业建设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各自优势,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师轮岗、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使专业建设委员会真正成为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2.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探索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有效探索企业订单培养实施办法。积极争取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校企共建丰田汽车、一汽大众汽车和北京现代汽车专门化培训学校(校中厂),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吸纳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制定校企合作相应的制度、措施,充分体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争取企业捐赠教学实训设备,提供师资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实施丰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汽车冠名的订单班,按照相关车系技术特点和培训体系订单式专门化培养。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建设,依据学院《关于加强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件,制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管理细则》、《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细则》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实施细则。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
四、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
研究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建立健全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探索“学院、系部、企业、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在院级教学督导处宏观指导下,组建由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成员构成的系级督导小组,以系级督导小组过程性监控为主,实行教学管理全程化、责权对等制度化、监控信息公开化、动态调控及时化的“四化”运行模式。依据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参考企业有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评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监控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适合教学体系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考核机制,探索工作任务项目化考核办法,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质量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实施项目考试考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企业第三方评价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办法,形成实用、客观及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效果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
总之,通过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厂校融通,项目引领,三段递进”的312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框架,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模式
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根据行业、企业调研,针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可归结于四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是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三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四是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汽车产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工学结合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打造实践技能精、岗位职业能力强、职业道德素养好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依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的指导精神,通过深入汽车维修企业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与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共同研讨,创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厂校融通,项目引领,三段递进”的312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培养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段逐次递进,按312教学组织模式实施教学。实现具有5S管理理念、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的“会诊断、精维修、懂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丰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汽车四种品牌汽车TSD(教、学、做)训练区(校中厂)为核心,以专业基本技能养成等9个学习项目引领为手段,实现学生能力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段逐次递进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良好、基础知识扎实、维护操作规范、拆装技能熟练、综合故障诊断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3、1、2时间段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用第一、二、三3个学期时间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题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养成”、“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技能”、“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机械系统检修技能”、“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维修技能”和“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技能”六个学习项目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须考取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
第二阶段,用第四学期1个学期时间进行“专项技能”学习,主要进行以“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维修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在第一阶段学习基础上,进行1个车系的TSD训练区学习,由相关车系企业内训师和技术骨干指导并具体承担教学工作,系统学习该车系典型结构及维修技术。第四学期结束学生考取维修企业维修技术员一级资格认定证书。
第三阶段,用第五、六2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进行以“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为主题的职业养成教育,树立质量意识、生产意识,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促进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的提高,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达到业内一年工作经验水平。
二、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深入行业、维修企业、品牌汽车4S店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专家意见,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按“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分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流程(见图1),校企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项目推进、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见表1)。以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加强课程体系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基本操作技能,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坚实的汽车维修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汽车维护、拆装技能及综合故障诊断能力的人才。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专业建设委员会
以青海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聘用职业教育专家和汽车维修行业专家、遴选汽车维修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成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审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能,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专业建设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各自优势,在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师轮岗、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使专业建设委员会真正成为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2.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作用,探索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有效探索企业订单培养实施办法。积极争取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校企共建丰田汽车、一汽大众汽车和北京现代汽车专门化培训学校(校中厂),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吸纳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制定校企合作相应的制度、措施,充分体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争取企业捐赠教学实训设备,提供师资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实施丰田、一汽大众、北京现代汽车冠名的订单班,按照相关车系技术特点和培训体系订单式专门化培养。
为了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建设,依据学院《关于加强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件,制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管理细则》、《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细则》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实施细则。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
四、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
研究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建立健全校内外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探索“学院、系部、企业、学生”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在院级教学督导处宏观指导下,组建由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成员构成的系级督导小组,以系级督导小组过程性监控为主,实行教学管理全程化、责权对等制度化、监控信息公开化、动态调控及时化的“四化”运行模式。依据学院《实训基地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参考企业有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测评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监控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适合教学体系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考核机制,探索工作任务项目化考核办法,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质量考核标准;积极探索实施项目考试考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企业第三方评价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办法,形成实用、客观及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效果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
总之,通过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厂校融通,项目引领,三段递进”的312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框架,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出了一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