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说谎的人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的傍晚,莫力悄悄地回到了小村。他背着布袋,消瘦而孱弱,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繁茂的草木很好地掩盖了他的行踪,没有人知道他回来了。
  小村隐蔽,与河流如影随形。所有的房屋临水而建,几十里开外就是原始森林。莫力走了几天水路,又翻过了几座山,才回到老屋。蚊虫着了疯魔般飞来吸他的血,他浑身满是红包。祖父说过,蚊虫是死去先人的怨念。
  他头昏眼花,推开落满灰尘的木门,摸索进自己的房间,倒头睡在破床上。风把窗纸吹得呜呜响,他迷迷糊糊地梦见母亲站在梅花树下朝他微笑。
  次日醒来,他惊讶地发现外面下了雪,窗前的老梅一树红花。梅树是母亲嫁入老屋那年亲手种的。
  最初他足不出户,几天后才每日出去兜上一圈。他路过许多泥房、篱笆、土地、茅草……回来时带上一株草,他相信每株草都系着一个灵魂。回到屋里,他也不点灯。
  一天夜里,他被凄厉的鸟叫声吵醒,起来发现院门敞开着,地上躺着破碗碎片。有人发现他回来了。
  院门出现打碎的瓷碗后,他出门就不那么自在了。小村平白无故多了一个人,处处都是好奇惊恐的目光。几个老人认出了他,默默地摇头叹气。每个角落都隐藏着这样的声音:他回来干什么,他要干什么?
  他从荒地捡回一只陶罐,擦净泥土,放在正厅。这种泥塑的物质,最接近地气,千年也不会朽坏,死者栖息的最佳首选。
  他记得些许家族当年发生的骚乱。一个外来女人打破了小村千百年的秩序,族长以铁腕的手段解决了她。这个女人在月圆之夜莫名失踪,有人说她逃走了,有人说她被暗杀了。他当时还小,无法从大人那里了解事情的真相,只能为她担忧与伤心。
  凭着回忆,他能感到那是一场阴谋,至少对他来说是如此。当时除了他,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秘密,但也没有人告诉他真相。他太小,小到只知道自己就要失去母亲。记得那天太阳落山了,天黑了下来,他要找妈妈。所有的仆人听到他喊妈妈,眼中都露出惊恐。有经验的仆人,编出话来骗他说妈妈回娘家了,很快就会回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气得他直跺脚。
  离开家乡那年,他终于开口问祖父。岁月在祖父脸上刻满皱纹,连起了一些事件的纹理。祖父叹了口气,向莫力描述了当年的骚动,黄昏暗淡的光线让他的话有些飘忽。
  她失踪了,家里人在找,村民也在找。那时候,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人们败坏堕落,满口胡话,欺瞒告密,出卖背叛,什么事都有,彼此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孩子,你记住,人不是生来就邪恶,很多人却都是糊涂而盲从的。
  清除異己的命令传下时,人们欢呼雀跃,包括那些年长的经历过苦难的人。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理想,哪怕要付出代价、牺牲掉一些人。他们找到她,关押在一间黑屋子里,张贴告示宣布她的罪状。几天后她被押到空地上,众人审判了她。开始村民对如何处置她意见不一,有的说罪大恶极,有的说罪不至死。但最后的判决必须做出,混乱必须尽早结束,农田里的活还等着他们。
  “他们最后把她怎样了?”他问祖父。
  “他们让一个疯子对她宣布了判决。她被吊死,并埋在那棵树下。”祖父皱着眉头说。
  他胃里一阵翻腾,几乎呕吐。他曾在那棵树下嬉戏,伙伴们指着树上残余的绳索,让他朝那里吐口水。
  他在没有父爱和母爱中长大,邻家女孩是童年唯一的光彩。母亲失踪后,父亲也离开了家乡。那个隐秘的事件,改变了他父亲以及他的人生。
  那些年,他也隐约感觉到小村的封闭与愚昧,人们总是年复一年地恪守古老笨拙的教条。他在各种规矩里磕磕绊绊长大,祖父归西后,他决心离开小村。
  村民向来反对人离开,尤其是族里的老人。他们说,去往外乡要经过许多山河,有很多水怪、山妖、强盗,离开的人会在路上死掉。他们说,城市到处是冰冷死寂的石头,空气、水、蔬菜全都带着毒药。他们说,出去的人,要么彻底坏掉,要么死掉,从未有人活着回来。
  他不顾老人的警告,在一天夜里偷偷离开了小村。初到城市,他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所有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不久前,他突然收到父亲的信。信中说父亲病重,要他立即去探视,否则连最后一面也见不到。他匆匆启程前往莫奈城。旅途漫长,仿佛耗尽他一生的情感。莫奈城的一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大街小巷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噪音,垃圾堆积如山,道路拥堵不堪,老鼠、流浪汉、乞丐、疯子、饿猫、饿狗在阴暗的角落流窜。
  他住的旅馆嘈杂,使他难以入睡。门的开关声、人的尖叫声、妓女被抓捕的哭喊声、街上的车声,不断惊扰他。若他是来游玩,也许就不会介意,说不定还会悠然地倚在窗边,眺望灯火辉煌的夜景。而现在,他对这一切反感、憎恨。
  第二天退了旅馆,他径直穿过大街走到护城河,站在河边抽了一支烟。眼前的河水流速缓慢,浑浊的小水流在阳光下蚯蚓般蠕动着,水面时不时泛起水泡,漂浮着垃圾。他出神地看着河水,有人走近也没有察觉,回头时却正好看见一个妇人邹巴巴的脸。这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孩子,身边另一个瘦黄的小孩拽着她破旧的衣襟。妇人二十岁左右,头发蓬乱,脸庞脏污,眼神尽是苦难后的麻木与沧桑,看起来出奇的丑。他们祈求地看着他,他往破碗放了一些钱。妇人马上躬身致谢,谦卑得近乎猥琐,如同一只蜷缩的流浪猫,为了生存时刻将肚皮贴着地面爬行。
  他转身挤进人流,在大街转来转去,来到拥挤的十字路口叫了一辆车。车子载着他穿行在狭窄的街道,司机不断地摁喇叭,一张张慌张疲惫的面孔在车窗闪过。车子拐进一条小路,将大街抛在后面,最后停在大门深锁的住房外,司机回头说到了。
  他付钱下车,站在石阶上敲门,传来了狗吠声和低沉的脚步声,接着是门栓取下的声音。门缝露出斑白的头,一位老人眯着眼睛打量他。莫力问,莫顿是住这里吗。狗吠更加凶猛,气息紧张。老人只留个门缝露出脸答道,这里没有叫莫顿的。迟疑的眼神却让莫力明白没有找错地方。   莫力用一只手撑住门,我叫莫力,我是莫顿的儿子。
  老人制止住狗吠,让他进门。他说他来看望父亲,得知父亲病重马上赶来了。
  “这么说你是从X村来的。我怎么跟你说呢?年轻人,你来晚了一步,你父亲一周前就过世了,很突然。也没个亲人为他守灵,我们只好私自把他安葬了。”莫力顿时面无血色,呆立在那儿。老人摇着头继续说:“也不知道是什么让一个人永远回不了家,莫顿先生实在是太可怜了,死的时候一直在流泪。”
  老人摇头叹气,回屋找出一封信交给他。是父亲留给他的信,字迹凌乱,显然是在极度痛苦中写下的。
  信中说,父亲年轻时对世界充满好奇,一次趁家人不注意溜出了村庄。在城里父亲结识了母亲,并把她带回家。起初,整个村都为一个漂亮女子到来欢呼庆贺,后来就不一样了。
  母亲喜欢谈论外界,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惧,老人们担心因此会有更多的人离开。更令他们痛恨的是,母亲总是鼓吹来自异域的荒诞学说,大肆宣扬独立自由。她把妇女联合起来,怂恿她们对抗她们的男人。离经叛道,毒草,老人们总是这样骂她。他们说母亲引诱妇女堕落,后来妇人都不安心伺候男人了,完全失掉了女人的本分,一天天地懒下去,越来越嚣张,竟然妄想与男人平起平坐。老人们、男人们忍无可忍,一些习惯听话的女人也忍无可忍。最后他们决定惩治她。
  父亲把母亲藏了起来。告密者出卖了他们。父亲说是一个用梅花手帕的妇人出卖了母亲。小村妇人用梅花手帕的很多,那种手帕却很特别,只绣了一朵蚊子大小的梅花。父亲发誓一定要找到告密者,却再也没见过谁用过那种手帕。父亲把手帕夹在信中,嘱咐他完成遗愿。
  他看着梅花,眼中淌下泪来。他默默地躺在小床上。窗缝漏进来的阳光,温柔地抚摸着他的眼睑。
  他想起小村亘古不变的日常秩序,意识到照此下去,人们会指责他孤僻傲慢,精神错乱。一个大男人,不谋生计,要么是疯子,要么隐藏着阴谋。他有个异类的母亲。他生来就不一样了。一棵草能没有烦恼地生活,能时刻对风雨做出适当的反应,他却做不到。
  他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真相就快出现了。粘在旧家具上的尘埃,要全部擦干净。
  窗纸上,梅树移动着曼妙的影子。他闻到一点清香,若有若无的,像他对母亲模糊的记忆。
  当有人敲门时,黑夜已经笼罩了房屋。他打开门,是个老者,吸着烟管,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
  他把老人请进屋。老人干坐了半天,也不说句话,只是默默地吸烟,看他的目光充满研究意味。他只好呆呆地坐着。
  临近深夜,老人起身离开,始终不发一语。出门时,老人在门柱敲了敲烟管,烟灰抖动,缓缓飘落。他目送老人消失在黑夜里,心中闪过一丝疑虑。
  次日邻家姑娘一大早就来看他,带了个青花瓷,插着两只梅花,进屋后马上摆在最顯眼的位置。
  他看了说:“我家太破旧太脏乱了,摆这么贵重的花瓶不合适,你还是拿走吧。”
  姑娘固执地说:“脏乱,我可以帮你收拾,破旧,你可以找人修理。你不要也得要。”
  他无奈地摇头,默然地跌坐在椅子上。
  姑娘深情地看着他,语气转为柔和,说:“你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会让人担心的。”
  他苦笑了一下,缓缓答道:“没有人会为我担心的,你忘了我是孤儿。”
  姑娘欲言又止,沉默许久,忽然转过头对他说:“力哥,等到春天,你和我们一起去耕种吧。”
  莫力叹了口气。这时,风从窗户把梅花瓣吹进了房屋,是母亲在暗示什么了吗?
  春天如期而至,梅树长出了新叶。风染绿了田野,燕子温柔地呢喃,在老屋的檐下筑了个新巢。
  他的生活是从春天开始被打乱。老旧的秩序没有放过他,村民陆续登门拜访,给他送东西,填满了老屋的每个角落。老屋看起来越来越滑稽,人们送的东西,有的鲜艳,有的精巧,有的雅致,老屋却一味的破旧、凌乱。他十分头疼,请他们不必再送了,也不要来打扰他。他刚说出这些想法,就收到了新任族长的传信。
  新任族长倒是个忠厚的人,说的话全是好意。他说祖先立下的规矩让小村受益了上百年,子孙应该发扬传统,并劝他要常与族人走动,务必抽空回访登门的人。
  他把那些话琢磨一天一夜后,决定回访。理性告诉他,此时不能惹怒族长和村民,以免打乱计划。
  出乎意料的是,走访一旦开启,就再也停不下来了。礼节琐碎,闲聊冗长,他烦躁不已,头痛不止,终于意识到这是一场阴谋,人们对他的客气不过是为了拖住他。
  农历二月初二,村里照常举行祭社,男女老少都要参加。人人必须日出前按辈分站列在祭台,谁要是迟到就会被惩罚。那天,他掐着点前往祭台,在全村人的注视下站到自己的位置。山头露出一线红了,族长引导村民开展祭礼。合掌念诵,屈膝跪下,双手着地,全场响起了咚咚的磕头声,只因传说头磕得越响亮得到的福佑越多。
  纸钱在祭台焚化,腾起一片红,纸灰被收集起来,洒在祭台下的大锅里。锅里是牛骨粥,他们宰杀了那头为他们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牛,作为人神共享的饭食。这也是上百年的惯例,所有人要在祭祀时吃纸灰熬成的牛骨粥。那天,当族人把粥端到他面前时,他没有吃那泛黑的糊状的东西。他说他肠胃病犯了,人们纷纷投来复杂的眼神。从这眼神中,他知道他又被隔离在一个心灵禁区了。
  此后,族长每天派人早中晚探视他,姑娘来得也更殷勤。他们带来稀奇古怪的药剂,说不出名的食物,都是以极为隐秘的祖传秘方制成,而姑娘则负责让他把它们喝下去。药剂使他眩晕,他一再抗拒,但姑娘的固执与坚持逼得他不得不让步。他越来越虚弱,虚弱又使他焦虑与恼怒。这药……有问题……难道她不知道吗?还是她和他们一样都想要他的命?她恨他抛下她去到城市……她也是不可信的了!整个故乡,没有一个可信的人了!
  他头痛欲裂,一次次从梦中惊醒。老鼠啃噬老屋的声音,在过于寂静的夜,尖利得令人毛骨悚然。迷迷糊糊中,他感到村民与他之间,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城墙。他每日跋山涉水来到城墙下,却也只能徘徊在墙外。墙面如绝壁,找不到任何一扇门,也无法攀登。他沿着城墙摸索,每走一步城墙就长高一点,简直令人难以容忍。他终于确认,他们和善的外表下,潜藏着一个针对他这样的异类的阴谋。“荒唐的壁垒般的阴谋。”冷笑浮现在他嘴角,“而我只有缺刃的细剑作为拐杖,竟妄想攀登”。他想起他的一生,情不自禁地涌上泪水。无论什么人,剥去虚伪的外表,其实本质都一样。他充满叛逆的一生,自己看来虽像昂首挺立的天鹅标本,可在他们看来,美丽的天鹅的每一根羽毛,也许都被虫蛀得发黄了吧。   探视的人每日向族长汇报他的情况,他出门时感到人们都在喋喋不休地议论他。他故作镇定,从脸上挤出一丝微笑面对他们。篱笆间的小路在阳光下飘荡着牛粪的臭味,一只瘦小的黑狗在墙角不停地狂吠着。风中摇晃的树梢,似乎躲藏着一个个相貌奇异的小丑,随着风动朝他挤眉弄眼。一种近乎愉悦的痛苦朝他袭来,尽管他讨厌伪装,但伪装似乎也带来了报复的快感。对,为了争取时间,不让村民察觉到他已发现阴谋,他也可以暗地里不折手段,明面上却不显出异样。
  他每日仍会沿着捡到陶罐的路走上一圈。春耕就要开始了,也许他会加入进去,与那个虚伪的姑娘一起完成开耕仪式。他们会被族长和长老们齐腰埋在春坑里,从日出待到日落。这个仪式也延续上百年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这个被大山包裹起来的村庄,竟还如此古板闭塞。整个村生活着一个盘根错节的家族,传统的暗潮在血液中奔流不息,固执让他们坚强,固执也让他们沉寂。土地是整个村民的,礼仪也是整个村民的,共同的观念,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习俗,组合成有条不紊的小村秩序,从未有人想过改变它们。
  那些年,他们处心积虑地按他们的模样塑造他。而现在,他们仍在密谋着改造他,使他忘记过去,忘记仇恨,变成他们的同类。然而他清楚地知道,他的母亲,才是他想要效仿的人。他和母亲一样渴望独立自由。他渴望变成她,与她的灵魂相连相通。尽管他的眼睛有着她的美丽灵动,他的头脑已经像她一样机敏,但他觉得这些都还不够。
  他以母亲为楷模,但请记住的是,他决心不让自己成为第二个母亲(被杀死)。他不会坐以待毙,他要反抗,捅破那道坚壁。
  他在人前越来越乖,让他们放松了警惕,不再当面就让他喝下那些药剂。他们离开后,他把药剂倒进陶罐,发出滋滋的响声。把沙土慢慢洒入罐中,药剂渗入沙土,沙土变黑了,他伸手摸出一点凑近鼻子闻,一股刺鼻的异味让他打了一个喷嚏。
  “是慢性毒药,他们真的下手了。”他对着陶罐自言自语,眉头耸动。
  深夜,一旦监视他的人离开,他就偷偷地在院子里挖洞。他干得卖力,挥舞锄头的手臂有节律地来回,连老鼠都感知到了他的兴奋。清晨,在太阳出来之前,他用水缸把洞掩盖好,用袋子把挖出的土装好藏到后院。他做得如此周全隐秘,以至于一直都没有人发现他在挖洞。
  自从药剂浸黑沙土,他的心也死了。曾经他的心是干净的,曾经白净的沙土原先也是干净的,但最干净的东西也最容易被污染,尘俗的斑斑点点附着千疮百孔的心,这是时间从不失手的软埋。他的心已幻化成被浸黑的沙土,必须入土才能安宁。他要亲手挖洞,把心随同沙土和陶罐,一起埋入深洞里。
  他强压住内心对新生活的期盼与悸动,按捺住对姑娘藕断丝连的感情。在离开村庄之前,他们是那么相爱,现在她却是那么陌生,而他的心又是那么痛。那天,他瞧见了她的手帕。她把药端来,他头痛发作,一不小心推了她一下。药剂洒到裙子上,她匆忙地背过身去掏出手帕擦拭,虽然隐秘且迅疾,他却看见了手帕边角蚊子般大小的梅花。
  梅花手帕,告密者,她……她怎么会有那样的手帕?她……告密者……这手帕一定是她母亲的,是她母亲给她的。她是告密者的女儿!那么她是她母亲派来杀他灭口的了!
  未进行春耕破土仪式之前,村里的人是不允许私自动土的。在村庄,地气的说法和龙脉相连,是极为要紧的。这样,背着人在春天私自挖洞,就成了一件诡异而危险的事,万一被发现,他一定会被严惩。整个村不会有人容许他在春耕之际这么干的,人们会说他在恶意破坏地气。经过内心激烈的争斗,他还是在一个月圆之夜开工了。月色和异类的脸色一样苍白,他聽到了梅树新叶在风中的沙沙声。
  第一天开工并不顺利,才挖了一尺深,乌云就罩住了月亮,四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过树梢发出恐怖的摇撼声。雨落珠般掉下来,阻碍了他的进程。噼噼剥剥的雨,强劲有力、持续不断。挖起的新土被淋过之后,变得潮湿泥泞,弄脏了院子。他不得不停下,冒着雨懊丧地用杂草把那些泥土掩盖好。
  天亮时,他顾不上梳洗就拿着一张凳子坐在门边,眼睛盯着水缸覆盖的地方,禁止任何来访的人向水缸靠近。他安静地守护着,像一尊颓朽的雕像,眼中潜藏着狂热与迷乱,仿佛能感受洞口对心灵的呼唤。
  路过家门的人喊他一起去春耕,他都以有事在身拒绝。有些老人看见他终日坐在门槛发呆,苍老浑浊的眼睛就闪现出惊恐。真是个怪物……田野上,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他,嘲笑他——居然有这样的呆子,居然不守时序,居然不劳动,居然就只知道吃一点事也不做……骂到最后,他们不知道还能骂什么,干脆就说:“居然有这样的人,居然有这样的人……”调皮的小孩儿,也在他家老屋的外墙写满“怪物”,字迹歪歪扭扭,活像雨滴滑过墙面的痕迹。
  第二天,雨仍在下,他仍坐在门口,路过的人仍旧喊他一起春耕,他同样拒绝。戏耍的孩童跑到他家外面,朝瓦屋扔起了石头。他抓起扫帚冲出门去,小孩们轰然四散,远远逃走。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和第一天、第二天一样。
  第七天早晨,陶罐几乎被沙土填满了,远远地一瞥,几乎就能看见药剂乌黑的颜色。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如果等不到埋好陶罐,他决定沙土溢出时也会立马行动,让该偿还的人偿还。
  第七天夜里,雨突然停了,夜风醉人的柔和,他重新操起家伙在梅树下挖洞。两尺深,他挖到的是树叶。三尺深,他挖到一把匕首。四尺深,铁锹触碰到一根骨头。六尺深,他挖出了一只手骨。他内心莫名激动,疯狂地继续往下挖,最后挖出了一具骸骨。
  他瘫坐在骸骨旁,月亮照得白骨阴森恐怖。他抬头望望清冷的月亮,月亮抖动了一下,梅花树叶落下了一滴雨珠。他把骸骨整齐地摆在树下,点起火把仔细查看,是一具女人的骸骨。
  他下意识地在箱底翻找手帕,手帕却不见了。箱子翻空时,他又听到了梅树叶子的沙沙声。
  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那具骸骨。趁天未亮,他关起了院门,以便掩人耳目,然后偷偷地溜了出去,跑到那棵残留绳索的树下。他围着树根奋力地挖,挖了整整一夜什么也没有。恐惧在他心头蔓延,他哭了。   祖父说过,是疯子杀死了母亲,愚昧的民众把她埋在了套有绳索的树下。
  父亲说过,一个使用梅花手帕的女人,为了得到丈夫和小村的信任,出卖了他的母亲。
  清晨,前去探望他的姑娘,看见了院子里的骸骨,发出了尖叫。人们纷纷跑到他家的院子,瞪着惊恐的眼睛小声议论。
  族长带着一群人到处找他,最后在套有绳索的树下发现了他的踪迹,惊恐地朝他围拢过来。
  莫力看见了躲藏在人群中的老者,他曾经在一个深夜去老屋坐到深夜,一句话也没有说。此时莫力意识到,这老者就是幕后的黑手。
  “我知道你们的勾当”,他直面人群恶狠狠地说,“你们就是这样杀死了我母亲!现在也要这样杀死我!”
  人群发出一片唏嘘。那个姑娘拼命地挤出人群,惊恐地叫道:“你怎么会这么想,天啊——”
  他瞪着姑娘,咬着字眼狠狠地说:“手帕呢,拿出你的手帕!”姑娘从怀里掏出手帕,小心地递给他。
  果然和父亲留给他的手帕一模一样。他的心像是被捅了一刀,拿着手帕不住地冷笑。突然,他冷冷地盯著姑娘,将手帕狠狠地甩到她脸上,说道:“我爹说过,杀死我母亲的人,就是这手帕的主人,这是你母亲犯下的罪证,你还有什么话说。”
  姑娘把手帕捡起来,摊在手上,看着那朵微小的梅花,眼泪滑落下来。
  “这是你母亲的手帕啊。”她声音发颤地说。
  “这是出卖我母亲的人留下的物证,你胡说什么?”他说得歇斯底里。
  “这真的是你母亲的手帕啊,梅花是你母亲的名字啊。我帮你整理箱子时看到它,怕你睹物思人,就收了起来,又怕你随时会问起,就一直带在身上。”
  这时轮到他眼中露出了惊恐。他以为就要触摸到真相,真相却越来越遥远了。不,一定是她在说谎,还有他们,他们是在逃避罪责。
  他是爱过她的啊,她却要和他们一起对付他。他愤怒地扑向姑娘,用手卡住她的脖子,越箍越紧。他的脑中只剩下一个念头,要把这个说谎的女人诽谤他母亲的女人杀死,连同他死去的心,一起埋进陶罐。
  人们蜂拥而上,撕开他的手,把他打晕在地。醒来时他已在那个存放骸骨的院子里,被五花大绑捆在梅树下。
  他有限的意识已经明白,梅花树下的骸骨,是母亲。杀死母亲的究竟是谁?愚昧的民众,还是无耻的告密者?说谎的人是谁?民众,祖父,父亲,还是姑娘?众多的族人围坐在院子里,议论纷纷。他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他知道,他们是在密谋处决他。他不怕死,悲哀却裹紧了他,这个世界分不清真假,有罪的人活得跟无罪一样。
  日将午时,人们纷纷站起,向他围拢过来。他看见姑娘待在院子的一角,族长和老者在安慰她。突然,人群出现一阵呼喊与骚动,似乎有人举着什么对着他的脑袋。他脑袋嗡的一声巨响,一切都结束了。
  他醒来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是窗外的梅花树已经枝繁叶茂了。他迷惑地看着它,感到无比疲惫。他记得当时现场骚乱,所有的人都敌视他。混乱中他脑袋嗡的一声就失去了知觉。他扭动了一下头部,觉得脸上有些毛,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竟然长胡子了。他盯着自己又细又长的手指,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转头看向房屋的一角,只见姑娘坐在椅子上打盹,身穿梅花衬底的旗袍,阳光正温柔地照在她松软的发鬓上。这不是幻觉,他没死。他又伸手摸了下巴上的胡子,忽然大笑起来。
  姑娘被笑声惊醒,脸上绽开了笑容,兴奋地喊道:“力哥,你醒了!”接着姑娘双手握住了他的手,柔软而温暖。
  良久,他问姑娘:“你知道杀死我母亲的是谁?”
  姑娘倒吸一口气,一丝阴影闪现眸中。“力哥,别再想这件事了,求你了。”
  “我一定要知道真相,你告诉我。”说着他猛烈地咳嗽起来。这时,那个深夜拜访的老者进来了。目光疑虑地看了他一分钟,然后伸出手为他把脉,随即神情缓和了下来,对他和姑娘说:“已无大碍了。”
  他疑惑不解地看着姑娘,像是被愚弄般生气地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人缓缓地对他说:“你病得很重,差点死掉,但你的运气比你祖父和父亲好多了。”莫力更加疑惑。而姑娘一直用带笑的眼神看着他。
  “真是奇怪的一家人。”老人说,“你祖父和父亲都死于一种幻觉所控制的疾病,发起病来会头痛,甚至昏厥。这种病是否会遗传,还说不清楚。”说完老人疑虑地看了他一眼。
  “那我的母亲?”莫力无力地说道。
  老人叹了一口气说:“可怜的女人,你父亲发病时掐死了她。”
  他的泪又流了下来。窗外起风了,风吹开了老屋的一扇窗子,梅花树的影子轻轻地落在他脸上。
其他文献
《新理学》的理气观刘长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一书的绪论中,开宗明义地说我们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
<正> 一年一度的社科院系统年会于1994年11月12日至15日在苏州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哲学与时代”,探讨在经济和文化转型时期,哲学的出路和新的生长点。
笔者近日听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名干部因提升未成,便误认为是单位领导对他有看法。于是,这名干部找到领导把自己的“私想”和盘托出,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这名干部看到了自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矛盾景象: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逐渐觉察到哲学的被动与窘境;另一方面,从理论表现形态上审视,由于哲学分化而使哲学舞台上
<正> 爱情是一所“人生最难的学校”。在作家和艺术家们的笔下,爱情向来是“永恒的主题”。然而,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那里,可就逊色多了。江西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周鼎安所著《情爱心理美学》一书,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对情爱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做了一种开辟性的工作。 情爱审美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该书的作者试图灵活地把握情爱审美的全过程及
5月7日至9日,由《学术月刊》主办的“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系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地区和全国部分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以全
读初中的时候,我不太合群,总是独来独往。班上第一个主动跟我说话的女生,是我的后桌芳菲,她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要不要看这本杂志?很好看的。”见她这么热情,我就拿去
《琵琶记》的版本系统,大致可以归为“元本”和“通行本”两大系列。所谓‘元本’,主要是指产生年代较早且相对接近《琵琶记》原貌的版本;所谓‘通行本’,主要指经后人改动较
让哲学面向世界王锐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我支持《哲学动态X。它诞生于一场大灾难的结束和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始终以清醒的哲学理性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尊敬《哲学动态》。15年来,它一贯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对待哲学争论。唯其如此,它在哲学园地里播...
<正> 人们常认为艺术远离现实世界,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艺术与现实之间有着明显的和无可争议的区别。但现在人们认识到,这种区别既不明显,也非不可争议,而且带来了许多问题。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对人们很有启迪,能够帮助认清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地位。一、艺术与现实关于艺术与现实之间区别的争论已有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这种曲折性和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有关“区别”本身内涵的论点颇多,相差甚远。最早的论述者是柏拉图,他反对艺术源于生活、模仿现实而又不等同于现实、艺术只是反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