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南省农广校把体系建设作为巩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和保障,当做农广校转型创新发展的生命线和事业线。目前全省14个市州均设有分校(农民教育培训办公室),其中9个为副处级单位;110个县级分校中大部分为副科级单位,部分为正科级或股级;不少地方还有乡镇分校或办学培训点,逐步形成了从省到乡镇“四级联动、纵向联通、横向连接”的网格体系,每年承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数占总额的近70%。主要坚持从增强“四力”方面下功夫。
一、狠抓基层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体系凝聚力
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关键在班子,只有抓好班子,才能带好队伍。2014年以来省农广校把基层校长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抓紧抓实,常抓不懈。一是坚持省内交流常规化。每年省校有计划组织两次以上的相互交流学习活动,重点选择在一些“工作开展有创新、基地建设有亮点、体系建设有特色”的基层校和实训基地进行,让大家取长补短。同时,积极鼓励市州县分校也自发组织一些交流学习活动。目前各地相互交流空前活跃,逐步形成了你学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坚持校长轮训常态化。今年省校在中央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中央校丰富资源优势,5月至7月组织对全省基层校长进行轮训,举办了3期“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累计培训校长及相关人员近150名,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增强了创业激情和事业凝聚力。不少参训校长表示这是多年来参加的规格最高、安排最好、效果最佳的培训学习!三是坚持省外境外学习经常化。要开阔培训学员的视野,首先要拓展校长的视野。近年来省校一直坚持“走出去”思维,让学员们走出去,更让校长们也走出去。今年计划组织三批次(约45人次)校长赴台培训学习,现在大家踊跃报名,不少分管领导也要求参加,效果很好。
二、狠抓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不断增强体系战斗力
湖南省农广校体系队伍近1100人,提升大家的能力水平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注重把对基层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抓,作为提升体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注重抓好长期性素质提升规划。通过采取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业务竞赛活动,鼓励自学成才、函授教育、输送深造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加强干部队伍的学历教育。2016年计划组织实施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对全省符合条件的校长、副校长进行本科层次的普及性学历教育(规划50人),对优秀校长进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提升性学历教育(规划30人),争取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具有新视野、具备新思路的创新型、开拓型农广校校长队伍。目前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探讨合作模式,预计今年秋季启动。二是注重开展短期性培训学习。通过组织授课、辅导计划、以会代训、实习实训等形式,对干部队伍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岗位技能技术的培训。例如,每年都积极推荐业务骨干、青年干部参加各级农业、教育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三是注重树立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2014年开展了全省“十佳校长”评选活动,评选出10位“十佳校长”和10位“优秀校长”,并在《湖南科技报》、农广系统报刊网站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增强社会影响力。积极向省农委主管部门推荐典型,2015年省校副校长彭立被省农委评为“十佳农业人”“农广老黄牛”,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影响。湘阴县农广校校长杨斯30多年如一日,在胃部切除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忘我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第一线,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十佳公务员”,是全县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三、狠抓工作示范性建设,不断增强体系竞争力
示范才能出经验、出效应。一是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2014年开始,把省级示范校建设活动作为提升和增强农广校条件能力的总抓手,目前已评定省级示范校20所,省里各类支持达300万元,争取当地财政支持达812.5万元,主要用于场地修缮、设备添置和基地建设。下一步将坚持成熟一所、确定一所,同时想办法加大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开展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了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农广校培训项目资源与企业市场技术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已有1.208万所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其中建在农民合作社的1087所、建在农业企业的2086所、建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6670所)基础上,积极打造基地建设的“升级版”,优中选优确定了596个省级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覆盖全省,真正发挥它们在当地的标杆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省级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推动导师团制度建设,2014年以来已开展了4批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家咨询库”建设,入库专家达500多人,主要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农口及农广校体系等,专业涵盖种养加、园艺、推广、农机等方面,既有“科班出身”,也有“乡土专家”,进一步充实了农广校师资队伍。
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一、狠抓基层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体系凝聚力
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关键在班子,只有抓好班子,才能带好队伍。2014年以来省农广校把基层校长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抓紧抓实,常抓不懈。一是坚持省内交流常规化。每年省校有计划组织两次以上的相互交流学习活动,重点选择在一些“工作开展有创新、基地建设有亮点、体系建设有特色”的基层校和实训基地进行,让大家取长补短。同时,积极鼓励市州县分校也自发组织一些交流学习活动。目前各地相互交流空前活跃,逐步形成了你学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坚持校长轮训常态化。今年省校在中央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中央校丰富资源优势,5月至7月组织对全省基层校长进行轮训,举办了3期“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累计培训校长及相关人员近150名,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增强了创业激情和事业凝聚力。不少参训校长表示这是多年来参加的规格最高、安排最好、效果最佳的培训学习!三是坚持省外境外学习经常化。要开阔培训学员的视野,首先要拓展校长的视野。近年来省校一直坚持“走出去”思维,让学员们走出去,更让校长们也走出去。今年计划组织三批次(约45人次)校长赴台培训学习,现在大家踊跃报名,不少分管领导也要求参加,效果很好。
二、狠抓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不断增强体系战斗力
湖南省农广校体系队伍近1100人,提升大家的能力水平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注重把对基层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抓,作为提升体系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注重抓好长期性素质提升规划。通过采取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业务竞赛活动,鼓励自学成才、函授教育、输送深造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加强干部队伍的学历教育。2016年计划组织实施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对全省符合条件的校长、副校长进行本科层次的普及性学历教育(规划50人),对优秀校长进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提升性学历教育(规划30人),争取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具有新视野、具备新思路的创新型、开拓型农广校校长队伍。目前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探讨合作模式,预计今年秋季启动。二是注重开展短期性培训学习。通过组织授课、辅导计划、以会代训、实习实训等形式,对干部队伍进行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岗位技能技术的培训。例如,每年都积极推荐业务骨干、青年干部参加各级农业、教育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三是注重树立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2014年开展了全省“十佳校长”评选活动,评选出10位“十佳校长”和10位“优秀校长”,并在《湖南科技报》、农广系统报刊网站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增强社会影响力。积极向省农委主管部门推荐典型,2015年省校副校长彭立被省农委评为“十佳农业人”“农广老黄牛”,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影响。湘阴县农广校校长杨斯30多年如一日,在胃部切除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忘我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第一线,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十佳公务员”,是全县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三、狠抓工作示范性建设,不断增强体系竞争力
示范才能出经验、出效应。一是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2014年开始,把省级示范校建设活动作为提升和增强农广校条件能力的总抓手,目前已评定省级示范校20所,省里各类支持达300万元,争取当地财政支持达812.5万元,主要用于场地修缮、设备添置和基地建设。下一步将坚持成熟一所、确定一所,同时想办法加大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开展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为了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农广校培训项目资源与企业市场技术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已有1.208万所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其中建在农民合作社的1087所、建在农业企业的2086所、建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6670所)基础上,积极打造基地建设的“升级版”,优中选优确定了596个省级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覆盖全省,真正发挥它们在当地的标杆作用。三是积极开展省级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推动导师团制度建设,2014年以来已开展了4批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家咨询库”建设,入库专家达500多人,主要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农口及农广校体系等,专业涵盖种养加、园艺、推广、农机等方面,既有“科班出身”,也有“乡土专家”,进一步充实了农广校师资队伍。
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