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是中国主力油田增储稳产的主要对象,为了深入探究储层砂体分布特征,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采用密井网资料对65个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该区物源供给充足和物源供给不充足2种情况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①萨葡高油层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岩性细、砂泥互层、间断正韵律、垂向相序不完整、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和河口坝不发育的特征.②萨葡高油层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为近岸宽带型、中岸窄带型和远岸断枝型,沿物源方向分流角逐渐增加、分
【机 构】
: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河北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是中国主力油田增储稳产的主要对象,为了深入探究储层砂体分布特征,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采用密井网资料对65个时间单元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分别建立了该区物源供给充足和物源供给不充足2种情况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①萨葡高油层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具有岩性细、砂泥互层、间断正韵律、垂向相序不完整、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和河口坝不发育的特征.②萨葡高油层三角洲内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为近岸宽带型、中岸窄带型和远岸断枝型,沿物源方向分流角逐渐增加、分叉角先增加后减小和宽厚比逐渐减小.③萨葡高油层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受控于物源供给和波浪改造,席状砂分为厚而稳定型、厚而不稳定型、薄而稳定型和薄而不稳定型等4类,远砂坝分为厚而宽带型和薄而窄带型等2类.④萨葡高油层经历了湖平面早期高频振荡、中期缓慢下降和晚期快速上升的沉积演化序列;⑤物源供给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远且密度大、席状砂规模大、远砂坝发育;物源供给不充足时,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近且密度小、席状砂规模小、远砂坝不发育.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类似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渗流作用下细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穿透与堵塞规律对于防止岩土内部侵蚀、提高人工渗滤设施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砾石为填料,基于X-CT技术开展了多孔介质内颗粒在渗流作用下的迁移与堵塞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穿透率总体上随着渗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粒径比工况下,渗流流速对穿透率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通过X-CT扫描发现,小粒径比(dss/dfs)下,颗粒在后期呈现稳定的竖向分布,呈现堵塞状态,而在大dss/dfs条件下,竖向累积截留曲线呈直线分布且持续变化,表明颗粒发生持续穿透.在此基
基于Fredlund和Hasan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将非饱和地基假定为双层,引入层间渗流连续条件,得到双层非饱和土地基一维固结控制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组,求解得到双层非饱和土地基在单面、双面渗透边界条件下超孔隙压力和沉降在Laplace域内的解;并利用Crump数值方法实现Laplace逆变换,最终得到时间域内双层非饱和土地基一维固结的半解析解.通过与已有文献和有限差分解的结果比较,验证了所得半解析解的有效性.基于得到的解答,结合算例考察了不同层间渗透系数比下,双
为探究温度对污染物运移进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热效应的污染物在土中扩散、渗透和固结耦合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体现污染物运移过程中土体物理特性及输运性质的动态变化,同时实现了扩散、渗透和固结机制的耦合.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热扩散、热渗透、热固结及其综合效应对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 表明:热扩散、热渗透能够显著加快污染物运移,且随着索雷特系数和热渗透系数的增大,热扩散和热渗透效应对污染物运移的促进作用增强.而热固结效应则能够减缓污染物运移,但随着土体热膨胀系数的增加,垫层底部污染物积累质量浓度变化
针对内张钢圈加固后的盾构管片结构,现有研究中多基于理想界面假设,忽略了钢-混凝土连接界面非连续变形特性,无法对结构的承载性能和破坏机制做出精细分析.将内聚力模型与扩展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考虑了加固结构连接界面的非连续变形特性,建立了可精确描述裂缝扩展过程的内张钢圈加固结构三维实体非线性模型,并利用足尺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实现了钢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连接界面滑移破坏及开裂等劣化行为的动态模拟,弥补了试验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顶部超载与地层荷载作用下加固结构的力学性能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顶部超载作用
采用含水率、电导率、弹性波速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指标,结合试样表观及微结构变化研究了含盐土遗址在融雪或降雨入渗的初始条件下经历冻融循环的劣化机制.结果 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试样含水率因融雪与降雨入渗的水分补给及蒸发散失而先增加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盐分随水分迁移后分别在试样高度5,3.5 cm处富集;水分入渗增加了土粒间的水膜厚度,试样弹性波速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下降;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水分蒸发散失,试样波速和强度逐渐回升,盐分和降水形式是影响试样强度恢复的关键因素.当Na2SO4含量大于0.4%时,其含
土体中锚板的上拔过程存在复杂的锚土相互作用,掌握其变形及破坏机制对于确定锚板的极限承载力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三维物质点法(MPM)模拟了砂土中圆形锚板的上拔过程,探究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土体的位移场分布及锚板的上拔破坏机制,并结合极限平衡法研究了砂土密实度、锚板尺寸和埋深等因素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临界埋深比主要受土体性质影响,受锚板直径的影响较小.当埋深比小于临界埋深比时,土体表现为浅埋破坏,破坏面延伸至地表,其形状在松砂中为圆台状,在密砂中为曲面状;当埋深比大于临界埋深比时,土体中的
采用管棚预先对浅埋软弱围岩进行支护时,对管棚力学响应的精确预测是保证管棚结构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在管棚的弹性地基梁分析模型基础上,考虑掌子面失稳段对管棚约束的弱化,建立基于Pasternak弹性地基梁理论的管棚分析模型来预测预支护段开挖时管棚的受力和变形.利用Euler-Bernoulli梁的控制方程以及Pasternak弹性地基约束反力分布方程,推导出单循环进尺下管棚受力和变形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考虑隧道施工动态过程,提出计算管棚全长范围力学响应的方法.综合分析管径、开挖进尺长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对管棚力
砂土的初始剪切模量Gmax是反映土体刚度的一个重要的力学参数.利用多方向的弯曲元测试技术,对取自波斯湾人工岛礁的钙质砂小应变初始剪切模量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均匀系数Cu、平均粒径D50及应力历史对钙质砂水平(GHH)和垂直平面(GHV和GVH)上剪切模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向同性固结下,钙质砂的Gmax各向异性显著,表现为GHH值大于GHV和GVH;Gmax随着平均粒径D50增大而增加,但随着不均匀系数Cu增大而降低;卸载阶段的Gmax高于加载阶段的Gmax值;将不均匀系数Cu、平均粒径D50和超固结比O
采用DIL806热膨胀仪,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高庙子压实膨润土样品热膨胀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膨润土样品热膨胀系数随干密度、升温速率、含水率和环境气氛等条件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样品的热膨胀系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样品热膨胀系数随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高含水率的膨润土样品,其热膨胀系数随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含水率为0的试验样品其热膨胀系数随升温速率的升高略有下降;对于同一干密度和含水率的试验样品,空气氛围环境下样品的热膨胀系数要高于氩气氛围环境下的热膨胀系数.研究成果对分析膨
根桩是一种新型桩基础,它通过从桩身预留位置将一定数量的水平根键顶入桩周土体中来提高桩基承载力.为分析多层土中根桩的非线性沉降问题,基于双曲线函数提出了土–根键的荷载传递模型,并推导建立了一种多层土中根桩的非线性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基于MATLAB编制了根桩的非线性沉降分析程序.以安徽省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两根现场试桩为例,对该方法与现场荷载试验结果以及其它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表明,该方法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较其它分析方法更符合根桩的荷载沉降曲线特性.根桩参数分析表明,根桩的荷载沉降特性对根键的布置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