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甘肃省民勤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先后搭建起《民勤新农村资讯》、“12316”农技服务热线、手机科技短信平台、农业科技直通车、农民图书室、《科技服务苑》电视专栏节目“六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三农”信息,使农民及时了解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增强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实用技术普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农业科技入户率,改变了传统农民培训方式,提升了农民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农村信息进村入户渠道不畅这一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智力支撑。
一、构建信息平台,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途径
一是创刊发行《民勤新农村资讯》科普信息刊物,为全县5.9万户农户免费提供强农惠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科技教育信息,每月出刊3期,每期发行5.9万份。制定采、编、发、用工作机制,开设综合要闻、农业科技、林畜科技、科技信息4个栏目,主要刊登工作动态、农业气象、致富典型、乡村要闻、生活窍门等农业生产生活知识和实用技术;建立村农民技术员专人投递入户工作制度,明确村农民技术员《民勤新农村资讯》投递入户主体责任,有效解决了生产技术、惠农政策、市场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推动农村重点工作、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份普农惠农刊物,在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政令畅通、信息流通、推进信息化的富农目标。
二是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电话(4312316),制定全天候专家坐席解答、热线服务专家组,及时快捷高效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种养技术、特色林果、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生产、生活、销售中遇到的难题,增强了农技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热线电话服务体系通过电话、手机等构建“三方通话”现代化通讯平台,组织强大的专家服务团队,采取现场指导与远程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接受农民科技信息咨询,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与农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搭建起农民与专家方便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专家“面对面”、服务“心贴心”。农民生产中有难题,可以直接拨打“43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专家根据农民不同的需求来答疑解惑。对于能通过电话解决的,由专家及时答复;对于需到现场解决的,立即出动科技直通车,由专家到现场解决问题。“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因此被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线”。
三是设置手机科技短信服务平台,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实行点对点信息专业化服务。利用中国电信电话网每月发送20条科技信息,将典型经验、技术要领、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病虫情报、气象及灾情预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传递给全县3.9万户手机用户。手机科技短信平台的开通,充分利用了现代通讯手段,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了科技信息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和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四是利用农业科技直通车,设立田间流动课堂,进村入户现场培训指导。依托农业科技直通车快速、灵活的服务特点,配备车载视频系统,采取流动课堂的培训方式,由专家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培训种植农户,全面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场培训,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技术难题,成为解决农民群众科技难题的“招手停”。
五是主办《科技服务苑》电视专栏节目,为农民提供科技教育信息。根据农时季节,利用《科技服务苑》栏目,聘请农、林、畜牧、水务、气象、农机系统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视讲座,每周举办1个主题、播讲2期,讲授生产关键技术要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而且黄金时段播出,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及时收看,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打造为农服务精品亮点栏目。
六是建立农民多媒体教室、农民图书室、科技超市、庄稼医院,增强培训的直观实效性。民勤县农广校购置电脑30台,购进农业科技图书10000册,致富早班车科技光盘800张,磁带600盘,采集产品图片、标本样品、病虫害挂图300件。定期对县乡技术干部、农民进行计算机上网、科技知识更新、劳动技能培训,随时接纳农民来访参观学习,庄稼医院为农户及时科学诊断病害,全方位拓展了农民培训实体教育,增强了农民培训指导的直观实效性,加快了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发挥信息服务功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整体素质
1. 提高了农民培训覆盖面,普及了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训面广量大、农民居住地域分散、技术人员不足、技术覆盖率低等难题,实现了“点对点”的及时优质服务,基本使当地全部农民接受培训、农民整体受益,在大范围内发挥指导服务作用。同时扩大信息发布覆盖面,高效快捷地将实用技术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服务效能。
2. 改变了传统农民培训方式,提高了农民培训效率。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少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农民培训效率不高,培训服务仅靠 “一张嘴,两条腿” 等单一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市场化的需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电脑、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围绕农时季节,分产业、分作物系统地将农业技术知识要点、关键技术要领、生产管理方法定时定量发布,并及时提供惠农政策、典型经验、实用技术、农情动态、气象信息、市场信息等内容,创造性地改变了单一的农民培训方式方法,提高了农民培训效能,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科技进步。构建全方位现代大众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科技被束之高阁、农村闹科技饥荒、农民对科技的饥渴难以得到满足的不利局面,把科技的种子直接撒向农村,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科技进步。通过现代大众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专家的短缺难题,形成“上有专家教授、中有本土专家、下有实践基地”的科技大链条,“产学研”三方面缺一不可、密切相联的环节,专家教授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的推广。
4. 提升了农民整体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养技能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农业产出效益的高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同一区域内,农业资源禀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农民技能素质的差异和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程度导致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通过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地推广,使农业技术在大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有效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内涵、科技成果获取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批既有技术水平、又有致富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甘肃省民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杨秀梅
一、构建信息平台,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途径
一是创刊发行《民勤新农村资讯》科普信息刊物,为全县5.9万户农户免费提供强农惠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科技教育信息,每月出刊3期,每期发行5.9万份。制定采、编、发、用工作机制,开设综合要闻、农业科技、林畜科技、科技信息4个栏目,主要刊登工作动态、农业气象、致富典型、乡村要闻、生活窍门等农业生产生活知识和实用技术;建立村农民技术员专人投递入户工作制度,明确村农民技术员《民勤新农村资讯》投递入户主体责任,有效解决了生产技术、惠农政策、市场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为推动农村重点工作、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份普农惠农刊物,在政府和农民群众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政令畅通、信息流通、推进信息化的富农目标。
二是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电话(4312316),制定全天候专家坐席解答、热线服务专家组,及时快捷高效为农民提供农业政策、种养技术、特色林果、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生产、生活、销售中遇到的难题,增强了农技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热线电话服务体系通过电话、手机等构建“三方通话”现代化通讯平台,组织强大的专家服务团队,采取现场指导与远程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接受农民科技信息咨询,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与农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搭建起农民与专家方便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专家“面对面”、服务“心贴心”。农民生产中有难题,可以直接拨打“43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专家根据农民不同的需求来答疑解惑。对于能通过电话解决的,由专家及时答复;对于需到现场解决的,立即出动科技直通车,由专家到现场解决问题。“12316”农技服务热线电话因此被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线”。
三是设置手机科技短信服务平台,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实行点对点信息专业化服务。利用中国电信电话网每月发送20条科技信息,将典型经验、技术要领、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病虫情报、气象及灾情预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传递给全县3.9万户手机用户。手机科技短信平台的开通,充分利用了现代通讯手段,畅通了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了科技信息指导服务的针对性,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发展,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和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四是利用农业科技直通车,设立田间流动课堂,进村入户现场培训指导。依托农业科技直通车快速、灵活的服务特点,配备车载视频系统,采取流动课堂的培训方式,由专家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培训种植农户,全面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场培训,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技术难题,成为解决农民群众科技难题的“招手停”。
五是主办《科技服务苑》电视专栏节目,为农民提供科技教育信息。根据农时季节,利用《科技服务苑》栏目,聘请农、林、畜牧、水务、气象、农机系统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视讲座,每周举办1个主题、播讲2期,讲授生产关键技术要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而且黄金时段播出,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及时收看,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打造为农服务精品亮点栏目。
六是建立农民多媒体教室、农民图书室、科技超市、庄稼医院,增强培训的直观实效性。民勤县农广校购置电脑30台,购进农业科技图书10000册,致富早班车科技光盘800张,磁带600盘,采集产品图片、标本样品、病虫害挂图300件。定期对县乡技术干部、农民进行计算机上网、科技知识更新、劳动技能培训,随时接纳农民来访参观学习,庄稼医院为农户及时科学诊断病害,全方位拓展了农民培训实体教育,增强了农民培训指导的直观实效性,加快了农民教育培训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发挥信息服务功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整体素质
1. 提高了农民培训覆盖面,普及了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有效解决了农民培训面广量大、农民居住地域分散、技术人员不足、技术覆盖率低等难题,实现了“点对点”的及时优质服务,基本使当地全部农民接受培训、农民整体受益,在大范围内发挥指导服务作用。同时扩大信息发布覆盖面,高效快捷地将实用技术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服务效能。
2. 改变了传统农民培训方式,提高了农民培训效率。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少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农民培训效率不高,培训服务仅靠 “一张嘴,两条腿” 等单一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及市场化的需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综合利用电脑、电视、电话、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围绕农时季节,分产业、分作物系统地将农业技术知识要点、关键技术要领、生产管理方法定时定量发布,并及时提供惠农政策、典型经验、实用技术、农情动态、气象信息、市场信息等内容,创造性地改变了单一的农民培训方式方法,提高了农民培训效能,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科技进步。构建全方位现代大众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科技被束之高阁、农村闹科技饥荒、农民对科技的饥渴难以得到满足的不利局面,把科技的种子直接撒向农村,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村科技进步。通过现代大众媒体培训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农业技术专家的短缺难题,形成“上有专家教授、中有本土专家、下有实践基地”的科技大链条,“产学研”三方面缺一不可、密切相联的环节,专家教授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的推广。
4. 提升了农民整体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养技能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农业产出效益的高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同一区域内,农业资源禀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农民技能素质的差异和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程度导致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通过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授给农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地推广,使农业技术在大范围内得以迅速普及,有效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内涵、科技成果获取和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批既有技术水平、又有致富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甘肃省民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杨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