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麦可思研究机构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以社会需求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为突破口,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走内涵发展的关键,从创新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是培养职业创新人才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环节。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和创新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改革教学管理、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社会培养出高职业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创新人才培养 高职业综合素质 职业能力 内涵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关键。如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如何实现为各个产业培养所需的创新高技能人才,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点的再认识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检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客观尺度, 而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 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直接关系到这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否能向社会输送符合产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 必须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观念,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紧密结合社会、行业特点和优势, 社会需要什么类型什么规格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
以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为基础的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科技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观念,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在第一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需要员工协同, 需要运用综合应用能力来解决。因此, 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和较强的技能。这些技能一般应当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以产学研结合、开放式办学为必由之路的观念,高职教育要办出活力和特色必须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校及其所在行业的优势教育资源,建设应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 紧密联系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来规划、开发和设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聘请生产、建设第一线上的技术专家,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
把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观念贯彻在教育教学的整个活动之中, 学校在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中增强办学活力, 提高办学质量。创新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适应, 实现订单式教育。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培训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 也是提升学校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通过产学研结合, 大力吸收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优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要突出职业性, 综合性、创新性和模块化的原则, 整合课程、重组课程结构,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实施项目化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学生职业创新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按照社会对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必须对多种专业技能进行综合和整合, 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改革实验实训室功能, 创新技能训练模式。实验实训室要具有跟踪技术前沿的功能, 应该有一定的先进性, 要与时俱进, 以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需要。
四、高等職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决定着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决定着这个专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及就业后发展的优势。
1.培育专业的竞争优势
一是培育专业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由一个长长的活动链构成的, 其中任何环节的创新都会产生专业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 只有创新才能彰显专业的个性, 才能有让其学生顺利就业的保证和使其学生深受企业欢迎的可能, 才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势。这种优势源自于人才培养的创新, 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三是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学校要有创新、务实的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认同, 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技能培育的基础上不拘一格, 崇尚创新, 是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机制的新要求。
2.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作为高技能型人才, 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或者将要成为重要的角色和力量。这就使得用人单位必然对高职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学习能力是为学生就业后, 适应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应具备的能力; 创造性能力是为学生就业后, 应对各方面的挑战而应具备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力度尚欠缺的两种能力, 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 需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培养的两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任君庆. 以终身教育观念引领高职学习领域改革[J] .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 46- 48.
[3]张亚杭. 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9) : 54- 55.
[4]余向平.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5]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 23- 25. [4] 姜大源.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
[6]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 14- 1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创新人才培养 高职业综合素质 职业能力 内涵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关键。如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如何实现为各个产业培养所需的创新高技能人才,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点的再认识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检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客观尺度, 而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 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直接关系到这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否能向社会输送符合产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 必须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观念,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紧密结合社会、行业特点和优势, 社会需要什么类型什么规格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
以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为基础的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科技素养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观念,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在第一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需要员工协同, 需要运用综合应用能力来解决。因此, 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和较强的技能。这些技能一般应当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以产学研结合、开放式办学为必由之路的观念,高职教育要办出活力和特色必须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校及其所在行业的优势教育资源,建设应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 紧密联系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来规划、开发和设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聘请生产、建设第一线上的技术专家,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
把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观念贯彻在教育教学的整个活动之中, 学校在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中增强办学活力, 提高办学质量。创新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适应, 实现订单式教育。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培训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 也是提升学校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通过产学研结合, 大力吸收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优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要突出职业性, 综合性、创新性和模块化的原则, 整合课程、重组课程结构, 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实施项目化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学生职业创新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按照社会对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必须对多种专业技能进行综合和整合, 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改革实验实训室功能, 创新技能训练模式。实验实训室要具有跟踪技术前沿的功能, 应该有一定的先进性, 要与时俱进, 以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需要。
四、高等職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决定着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决定着这个专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及就业后发展的优势。
1.培育专业的竞争优势
一是培育专业的差异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由一个长长的活动链构成的, 其中任何环节的创新都会产生专业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 只有创新才能彰显专业的个性, 才能有让其学生顺利就业的保证和使其学生深受企业欢迎的可能, 才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势。这种优势源自于人才培养的创新, 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三是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学校要有创新、务实的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形成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认同, 且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技能培育的基础上不拘一格, 崇尚创新, 是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机制的新要求。
2.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作为高技能型人才, 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或者将要成为重要的角色和力量。这就使得用人单位必然对高职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学习能力是为学生就业后, 适应社会、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应具备的能力; 创造性能力是为学生就业后, 应对各方面的挑战而应具备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力度尚欠缺的两种能力, 也正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 需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培养的两种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任君庆. 以终身教育观念引领高职学习领域改革[J] .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 46- 48.
[3]张亚杭. 探索有高职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6, (9) : 54- 55.
[4]余向平.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5]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 23- 25. [4] 姜大源.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
[6]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 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