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shen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网络科学应用观念和基础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转变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即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相较于单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更注重以学生为本,更适合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具体可分为考核编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和分层指导四个环节。
  (一)考核编组
  教师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将学生分为三组。
  第一组,学生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没有认知,不懂得如何操作。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教学规律进行,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完成基本课标要求。例如教学《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单元项目三中的“数据可视化”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能看懂图表、会制作简单图表。
  第二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基础认知,且拥有一定的独立应用能力,但综合能力不足。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采取任务教学模式,即通过给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教学《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单元项目三中的“数据可视化”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基础数据制作相应图表,并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形成报告。
  第三组,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搜集和处理文字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图片、音频和视频的下载与使用方法。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不刻板规定学生的课上学习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多个学习主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学习、独立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第三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提炼出核心数据,根据需要制作出更易读懂的图表,并对图表进行有规律的解读。
  (二)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指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规划。在上面的分层教学中,针对第一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准备教案,并结合教材所规划的教学目标,进行每一节课的内容选择和优化。第二组学生有一定基础但是综合能力不强,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选择具有综合性价值的问题,按照要求有层次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巩固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第二组学生的考核结果,确定教学难度,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采取开放性教学,这需要教师掌握的知识面层次更深,范围更广,真正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临堂反应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分层教学备课。
  (三)分层授课
  在进行分层授课时,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关注点还应放在第一组学生上,进行基础性知识教学。学生在任务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引导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的情况下,设计简单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第一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分层指导
  实施分层指导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指导。尤其是对第一组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可在第一组学生中进行再分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班级其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第三组基础掌握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时,需要教师在备課阶段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判断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着重督促与指导。部分学生可在完成本节课任务后,自行学习其他知识。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建议
  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营造平等的教学环境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划分出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如果应用不当,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需要营造平等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进行分层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某一层的学生,而应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平等对待所有提出问题并寻求指导的学生。教师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盲目使用比较式评价,即便使用,也应针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水平,进行横向对比。
  (二)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进行分层教学时,需要教师通过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分层教学的效率。如小组教学法可以使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之间彼此互助,教师提点关键性教学内容,满足基础性教学层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利用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将教学效率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再如任务教学法,此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提高性教学层和开放性教学层,利用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三)做好课堂教学应对预案
  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全面掌控课堂教学的进度和结果,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对教学资料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预设课堂所有可能出现的生成需求和变化,做好应对预案。在开放式课堂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在备课阶段对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做好关键点记录,高效地进行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模式是系统的、有逻辑的,需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方案,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需要。
  (责任编辑:赵静)
其他文献
大连市教育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推进区域学校体育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健全制度体系,提供发展平台  (一)加强整体设计  近年来,以市政府办公室或相关部门联合发文等方式研制出台学校体育工作文件9个,内容包括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创评办法、人员管理、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方面。此外,成立大连市中小
期刊
当前,“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大概念”“理解为先”“精准教学”“高阶课堂”等理念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被广泛提及,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热门词汇。这些理念被众多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所倡导、学习,努力落实。这些理念基于学生立场,体现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促使每个人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刘月霞、郭华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再认识”单元内容包含了整体“1”的再认识、分数单位、真假分数、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虽然对
期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全国人民为之共同努力。教育担负着为生态文明培养建设者的使命,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担当的责任。实施生态美育,要教育少年儿童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少年儿童生态审美观念,培养少年儿童的生态审美素养,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培养初中学生生态审美观的意义  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
“我们小点儿声”一课为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本课由“教室里面有点儿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儿声”三个主题活动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至关重要。识字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阅读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增加写作知识,培养语感,增强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首先应重视识字教学。识字、阅读要实现与写作的有效衔接,教师需夯实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基础,让学生熟悉经典文章的写作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写作。因此,教学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那么,如何实现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衔接呢
摘要: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建构生活意义、增进学习体验及优化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效用。我们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了“减负增效”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思考;实践  新課程理念下的作业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
丹东市第十七中学按照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相关要求,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部署下,全面加强和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有序地开展课外读物专项排查行动等,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净化良好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质量。  一、建立组织架构,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通过召开校务委员会、全
期刊
将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审美素养的“生态人”,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我校通过家校融合实施生态美育,助推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成了“智慧学校、快乐家园”。  一、家校融合下实施生态美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界定  1.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大教育场域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意識、生态生存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审美素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关键,而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培育成为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可通过转变轻农思想观念,树立城乡平等意识;挖掘课内外农村特色教育资源,增强农村学生的乡村认同;丰富农村人才资源,培育“一懂两爱”农村教师队伍;加大乡村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增进学生对乡村的认同,根植其爱农爱乡的深厚情怀。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乡土情怀是对乡村的一种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