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她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爱,她们更渴望的是尊重和重视。对于健全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暖阳般的关爱,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给予父母般的爱护和尊重。
关键词:融入;热情;互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她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爱,她们更渴望的是尊重和重视。对于健全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暖阳般的关爱,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给予父母般的爱护和尊重。开学初我接到通知,班要来一位特殊的学生(智力有点问题),她会每周五走进班级上一天的课。听到这个消息我从内心中有点抵触,因为这类学生是我第一次接触,我不知怎么和她相处;不知她能否与大家正常交流;更不知她是否愿意融入到我们班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在我大脑里索绕。
一、从最初的了解开始
(一)特教老师眼中的她
通过与特教老师的沟通我知道她叫小梅;老师说这个孩子在她们特教学校里是比较聪明的孩子,爱学习,但胆子特别的小,不愿意与人沟通,总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时封闭自己,生活可以自理。
(二)我眼中的她
终于等到她的到来,小梅个子不高,瘦瘦的,白白的。一眼望去,我知道她与别的孩子不同,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但是她的两个大眼睛特别的吸引我,两个眼睛即不算太炯炯有神,而且充满了恐惧,让人忍不住想心疼她,想保护她。她就像是一只受了惊的小鸟呆呆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二、从确定目标来入手
(一)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至少应该让她学会一些简单的用于交际的单词,增强了她学习的自信。
(二)作为班主任,我应该让她的眼神里充满阳光,而不是恐惧,更应该让她的眼神放光彩而不是两眼无神。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是“蜀道难”,毕竟我们一周甚至有时一个月才能见到一次面。
三、用针对性举措实现目标
(一)热情鼓励
熱情的鼓励是调动儿童积极性、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智障儿童认知有缺陷,但是她们都具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对她们的奖励就是对她们行为的最好认可、鼓励与强化,从而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鼓励作用,采用鼓励赞扬的话语,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用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心上、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比如我鼓励她离开特教老师,让她放开自己,鼓足勇气独自一个人走进教室。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全班同学都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她的欢迎。一进教室她有点发愣,还有点恐惧。我拍拍她的肩膀,悄悄的对她说:“孩子别怕,你到家了,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你的亲人,兄弟和姐妹,别怕,坐到你座位上吧!”孩子一步一回头,战战兢兢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她总算走进了班级。
(二)因材施教
智障儿童对学习感到困难不是由于她的知识储备不够,而是由于她的方法不对。其实这些孩子从内心深处是渴望被一视同仁的。在我讲课时我无意中发现小梅两只渴望知识的眼睛一直盯着我;这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推动着我走下讲台走近她。我俯下身子,利用身边的物品教给她一些简单而常用的单词和句型。有时一节课她只能结结巴巴的学会一个单词,但只要她一走进学校我就会耐心的辅导她。看着他吸满知识的眼神,让我有一种知足和成就感。
(三)同龄互助
智力低下的孩子走进班级的目的就是要让她们感受正常孩子学习、生活的状态。在班级生活中,除了老师要给予关爱意外,班上的正常学生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很好的人力资源,这些智力低下的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困难会多些。这时我们应该让她们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多沟通、交流。让她们一起学习、玩耍。这样不仅有助于智障儿童的心理、情感上的满足;还能促进智障儿童学习素质的提高;反之帮助这些智障孩子还能培养正常的孩子,让她们更有爱心。于是乎我把正常的孩子与小梅进行“一帮一”搭对子。从小梅早上进班开始,就会有人帮助她,把她带进班级一直到吃午饭再到最后小梅离开,全程都有人陪伴。课上你会看到有人帮她翻书,课下有人带她去上厕所;中午有人陪她一起吃午饭;课间有人陪她一起玩;自习时间有人陪她一学习。渐渐地小梅在走进这个班集体,这个班集体也在慢慢的接受她。
(四)淡化残疾
从看到小梅的第一眼起,我不但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让这个孩子融入我们这个班集体。让她的生活充满阳光。我还在考虑怎样让她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让她忘记自己的残疾,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特教老师愿意陪着孩子走进普通学校的本意。因此在她到来的第一天,我从不刻意区别对待她与其同学,并且我还开展很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她参与其中,即是鼓励,也是肯定。让大家忘记她的残疾、从而记住她的优秀、好的表现。我不在班级中谈论一个关于她残疾的话,渐渐地大家没有再把它当成一个智力低下的人,而是我们班的一份子,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四、在坚守中收获果实
(一)迈出坚实一步
孩子一直坚持每周五都来上课,渐渐的我们已经相处了半个学期了。孩子在课堂上由开始的惊弓之鸟到现在的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一次在讲关于学习用品的阅读时,我让每人一句一句的对原文进行翻译;轮到她了,她慢慢的站起来,然后小声的把整句话进行了只字不落的翻译;当听到她的翻译,我真的被吓到了;我又让她大声说出答案,她红着脸又把答案说了一遍;我让全班同学为她鼓掌,以此来表示对她的肯定。看到她微笑的坐下,我的心情很激动;让我不禁想起一位特教老师的心语:我们播撒的千万屡阳光开始有了一丝一屡反射时候,所有的苦果都被淡淡的甜蜜淹没了。我也在慢慢的品尝这份甜蜜。
(二)逐步融入班级
对于一个智力有残疾的孩子来说,她最害怕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与别人相处,尤其是那些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的学生,突然间让她走进正常的学校,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是多么的困难。因此如何才能更好的与班内其她的同学融合在一起是关键,但对于那些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这会是一个极大挑战;而勇敢的小梅正在接受并快速的完成这项挑战。小梅在慢慢地适我们这个班,由原来的胆怯到恐惧再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现在的她愿意走进我们这个班,而且每次都面对着微笑。有一次她对我说:"孙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特别愿意来咱们班上课,在这里我感觉我和她们一样,她们对我也特别的好,每次都和我一起玩,陪我吃饭,陪我上厕所;特别是这里的老师们,她们特别的友好,教给我许多知识,我每周都盼着快点到周五,快点让我来这里上学。看着她红扑扑的笑脸,听着她断断续续的叙说,让我无比的享受,这正是父母和老师所希望看到的——自信与快乐正一点点地回到她身上。希望她能更好地走下去,走出一片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在探索中放眼未来
(一)放远眼光,学会借力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我们不应该强调应该教会她什么,而是应该强调她能学会什么,她想学什么。我们更应该学会借助外力来教会她想学的。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是无障碍的,所以我们要借助身边的资源去鼓励她,接纳她,让她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爱,班级的温暖。
(二)勤于反思,学习理论
这些智力残缺的孩子,虽然她们的智力水平不同,但她们都存在着许多共性,那就是为人真诚,有很强大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其实她们也很想学习, 但是她们却又不会学习,不会表达。在最开始时,一节课她结结巴巴学不来一个单词。我是又急又恨,真心的很想放弃,这时我还专门的去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阅读了一些关于她有启发智力低下儿童的书籍,比如:我们要用放大镜来寻找她们的一点点光芒,要不厌其烦的多去和她们沟通交流;经过反思,我知道我太急于求成了,于是我俯下身子对自己也对她说咱们不急,慢慢来。有时是一节课甚至是两节课,她才学会了一个或两个词,这一个或两个词看似很少,但对于她来说满足了她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保持悲悯,释放正能量
与小梅的接触,让我最真切的体会就是——对待像她这样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学生多一份耐心和疼爱。与身心健康的孩子相比,无论是先天的造化还是家庭的教育,这些智商低下的孩子都没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所以,社会、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对她们保持悲悯之心。并且尽力的帮助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的悲悯之心不但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使她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正能量,更能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其她学生如何对待弱者,并时刻保持善良的本性。
在与小梅接触的半年里,让我体会到对待智力残缺的孩子也要遵循的發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参差不齐、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在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她们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路不断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那些智力低下的孩子的发展规律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她们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她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知识、需要能力、需要情感的赋予、需要人格的塑造,只要老师为她们提供学习的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使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她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一些学生的特殊需要,为她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域,这些智力低下的学生也能像正常的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融入;热情;互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她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爱,她们更渴望的是尊重和重视。对于健全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暖阳般的关爱,而对于那些身体残疾或智力残疾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给予父母般的爱护和尊重。开学初我接到通知,班要来一位特殊的学生(智力有点问题),她会每周五走进班级上一天的课。听到这个消息我从内心中有点抵触,因为这类学生是我第一次接触,我不知怎么和她相处;不知她能否与大家正常交流;更不知她是否愿意融入到我们班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在我大脑里索绕。
一、从最初的了解开始
(一)特教老师眼中的她
通过与特教老师的沟通我知道她叫小梅;老师说这个孩子在她们特教学校里是比较聪明的孩子,爱学习,但胆子特别的小,不愿意与人沟通,总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时封闭自己,生活可以自理。
(二)我眼中的她
终于等到她的到来,小梅个子不高,瘦瘦的,白白的。一眼望去,我知道她与别的孩子不同,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但是她的两个大眼睛特别的吸引我,两个眼睛即不算太炯炯有神,而且充满了恐惧,让人忍不住想心疼她,想保护她。她就像是一只受了惊的小鸟呆呆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二、从确定目标来入手
(一)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至少应该让她学会一些简单的用于交际的单词,增强了她学习的自信。
(二)作为班主任,我应该让她的眼神里充满阳光,而不是恐惧,更应该让她的眼神放光彩而不是两眼无神。
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是“蜀道难”,毕竟我们一周甚至有时一个月才能见到一次面。
三、用针对性举措实现目标
(一)热情鼓励
熱情的鼓励是调动儿童积极性、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智障儿童认知有缺陷,但是她们都具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对她们的奖励就是对她们行为的最好认可、鼓励与强化,从而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鼓励作用,采用鼓励赞扬的话语,对智障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鼓励,用真诚的爱心为基础,用心上、激励等良好的情感手段,使智障儿童感受到自己能受到重视。比如我鼓励她离开特教老师,让她放开自己,鼓足勇气独自一个人走进教室。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全班同学都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她的欢迎。一进教室她有点发愣,还有点恐惧。我拍拍她的肩膀,悄悄的对她说:“孩子别怕,你到家了,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你的亲人,兄弟和姐妹,别怕,坐到你座位上吧!”孩子一步一回头,战战兢兢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她总算走进了班级。
(二)因材施教
智障儿童对学习感到困难不是由于她的知识储备不够,而是由于她的方法不对。其实这些孩子从内心深处是渴望被一视同仁的。在我讲课时我无意中发现小梅两只渴望知识的眼睛一直盯着我;这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推动着我走下讲台走近她。我俯下身子,利用身边的物品教给她一些简单而常用的单词和句型。有时一节课她只能结结巴巴的学会一个单词,但只要她一走进学校我就会耐心的辅导她。看着他吸满知识的眼神,让我有一种知足和成就感。
(三)同龄互助
智力低下的孩子走进班级的目的就是要让她们感受正常孩子学习、生活的状态。在班级生活中,除了老师要给予关爱意外,班上的正常学生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很好的人力资源,这些智力低下的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困难会多些。这时我们应该让她们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多沟通、交流。让她们一起学习、玩耍。这样不仅有助于智障儿童的心理、情感上的满足;还能促进智障儿童学习素质的提高;反之帮助这些智障孩子还能培养正常的孩子,让她们更有爱心。于是乎我把正常的孩子与小梅进行“一帮一”搭对子。从小梅早上进班开始,就会有人帮助她,把她带进班级一直到吃午饭再到最后小梅离开,全程都有人陪伴。课上你会看到有人帮她翻书,课下有人带她去上厕所;中午有人陪她一起吃午饭;课间有人陪她一起玩;自习时间有人陪她一学习。渐渐地小梅在走进这个班集体,这个班集体也在慢慢的接受她。
(四)淡化残疾
从看到小梅的第一眼起,我不但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让这个孩子融入我们这个班集体。让她的生活充满阳光。我还在考虑怎样让她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让她忘记自己的残疾,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特教老师愿意陪着孩子走进普通学校的本意。因此在她到来的第一天,我从不刻意区别对待她与其同学,并且我还开展很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她参与其中,即是鼓励,也是肯定。让大家忘记她的残疾、从而记住她的优秀、好的表现。我不在班级中谈论一个关于她残疾的话,渐渐地大家没有再把它当成一个智力低下的人,而是我们班的一份子,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四、在坚守中收获果实
(一)迈出坚实一步
孩子一直坚持每周五都来上课,渐渐的我们已经相处了半个学期了。孩子在课堂上由开始的惊弓之鸟到现在的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有了巨大的改变。有一次在讲关于学习用品的阅读时,我让每人一句一句的对原文进行翻译;轮到她了,她慢慢的站起来,然后小声的把整句话进行了只字不落的翻译;当听到她的翻译,我真的被吓到了;我又让她大声说出答案,她红着脸又把答案说了一遍;我让全班同学为她鼓掌,以此来表示对她的肯定。看到她微笑的坐下,我的心情很激动;让我不禁想起一位特教老师的心语:我们播撒的千万屡阳光开始有了一丝一屡反射时候,所有的苦果都被淡淡的甜蜜淹没了。我也在慢慢的品尝这份甜蜜。
(二)逐步融入班级
对于一个智力有残疾的孩子来说,她最害怕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与别人相处,尤其是那些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的学生,突然间让她走进正常的学校,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是多么的困难。因此如何才能更好的与班内其她的同学融合在一起是关键,但对于那些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这会是一个极大挑战;而勇敢的小梅正在接受并快速的完成这项挑战。小梅在慢慢地适我们这个班,由原来的胆怯到恐惧再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现在的她愿意走进我们这个班,而且每次都面对着微笑。有一次她对我说:"孙老师,您知道吗?我现在特别愿意来咱们班上课,在这里我感觉我和她们一样,她们对我也特别的好,每次都和我一起玩,陪我吃饭,陪我上厕所;特别是这里的老师们,她们特别的友好,教给我许多知识,我每周都盼着快点到周五,快点让我来这里上学。看着她红扑扑的笑脸,听着她断断续续的叙说,让我无比的享受,这正是父母和老师所希望看到的——自信与快乐正一点点地回到她身上。希望她能更好地走下去,走出一片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在探索中放眼未来
(一)放远眼光,学会借力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我们不应该强调应该教会她什么,而是应该强调她能学会什么,她想学什么。我们更应该学会借助外力来教会她想学的。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是无障碍的,所以我们要借助身边的资源去鼓励她,接纳她,让她感受到同学之间的爱,班级的温暖。
(二)勤于反思,学习理论
这些智力残缺的孩子,虽然她们的智力水平不同,但她们都存在着许多共性,那就是为人真诚,有很强大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其实她们也很想学习, 但是她们却又不会学习,不会表达。在最开始时,一节课她结结巴巴学不来一个单词。我是又急又恨,真心的很想放弃,这时我还专门的去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阅读了一些关于她有启发智力低下儿童的书籍,比如:我们要用放大镜来寻找她们的一点点光芒,要不厌其烦的多去和她们沟通交流;经过反思,我知道我太急于求成了,于是我俯下身子对自己也对她说咱们不急,慢慢来。有时是一节课甚至是两节课,她才学会了一个或两个词,这一个或两个词看似很少,但对于她来说满足了她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保持悲悯,释放正能量
与小梅的接触,让我最真切的体会就是——对待像她这样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学生多一份耐心和疼爱。与身心健康的孩子相比,无论是先天的造化还是家庭的教育,这些智商低下的孩子都没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所以,社会、学校和老师都应该对她们保持悲悯之心。并且尽力的帮助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的悲悯之心不但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使她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正能量,更能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其她学生如何对待弱者,并时刻保持善良的本性。
在与小梅接触的半年里,让我体会到对待智力残缺的孩子也要遵循的發展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参差不齐、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在发展,不管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强壮的还是软弱的,她们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都会按着自己的路不断发展、成长,这就是自然规律。那些智力低下的孩子的发展规律何尝不是这样呢?因为她们也属于自然,绝不会越出自然发展规律。她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需要知识、需要能力、需要情感的赋予、需要人格的塑造,只要老师为她们提供学习的条件、机会、环境和恰到好处的帮助,使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她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着自己的方式、速度和特点去学习和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一些学生的特殊需要,为她们提供融洽、友爱的学习氛围,采用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地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域,这些智力低下的学生也能像正常的学生一样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