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高原部队官兵训练伤防治调查分析

来源 :西南军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xia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部队训练伤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408名高原地区官兵的衔职、兵龄、年龄、训练伤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降低受伤率。结果训练伤发生率为16.2%。衔职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义务兵。兵源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农村组。训练程度中,训练程度繁重组训练伤比例远大于正常组。海拔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4000m组。文化程度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大学组。工作压力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一般组。睡眠效果中,训练伤构成比最多的为一般组。除训练伤中训练程度的组内有差异外,其余组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高原官兵训练前对场地进行危险排查的占总人数的87.2%,训练前进行热身活动的占94.6%,训练前带训干部会做标准示范的占86.0%,每月会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占74.9%,定期组织卫生方面的知识竞赛、板报评比等活动的占76.5%,健康教育内容是官兵所感兴趣的占92.0%。结论通过克服对高原的恐惧心理、遵循训练原则、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驻高原部队官兵的受伤率,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功开发出4种新的大厚度钝尾缘翼型。该研究所此前研发了4种相对厚度为45%~60%的大厚度翼型,但这些大厚度翼型的尾缘厚度较小,且采用XFOIL设计,无法准
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的问题,探究"中国奇迹"背后的本体基础及蕴育之源,着眼于抽象精神或观念文化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从中国社会本身去探讨和寻找答案;城乡基层社会之所以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表现出巨大的张力和韧性,主要是因为其行动单位即家庭、村庄(行政村)或小区(社区)等都具有较强的共同体性质,个体之间社会团结的集体优势和自组织力量,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未曾经历过个人被原子化的过程,"社会"和"国家"从来不是去共同体化的,更不是彼此二元分立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从"家"到"国"的共
人的认知是一个从感知到思维再到文本的过程。感觉同知觉结合在一起构成感知,从而实现对外部和内部信息的觉察、感觉、提取、传送、认识、理解和表达。人的任何认知,都需要经过意识确认之后才存在。同计算机系统相比,意识就是认知过程中的显示终端。由于人的意识的存在,人才能完成从感觉到知觉再到思维的认知过程。在功能上,意识同人通过口头表达和文字书写表达自己的认知是类似的。人的自我意识可以在人的意识脑区转换成其它形式并显示出来,如转换成声音、符号、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从而让他者能够辨认和理解。实际上,这也是意识从客观显现
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2CS)是高度保守的原核信号转导系统,最简单的2CS由感受器-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效应器-反应调节器(Response Regulator,RR)
The contents of"Ba-Shu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ke up a single volume of A General History of Ba-Shu Cultur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compilati
新世纪"乡下人进城"文学敏锐地感应时代的脉动,对进入城市的"异乡人""边际人"的生命处境和身份建构表达充分关怀,同时也对现代化浪潮中乡村的命运予以深切关注。新世纪"乡下
文章首先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人口老龄化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演变速度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要严重于
"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识,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官方对外新闻媒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国际传播的主阵地。通过计算机辅助的语义网络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媒体报道框架,发现这些媒体在议题框架构建上各有侧重,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国际传播图景,但从内容与形式来看,趋同现象较为明显,新闻框架呈现出设定程式化、内容同质化、文化要素内卷的总体特征。通过对重点议题的观察,从媒介生态种群的角度对我国的对外传播新闻实践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认为尽管短期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普遍进步,农村地区的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于环境方面的治理问题。现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影响农村生
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诸省的客家建筑既有显著共性,又随地域变化产生出多种不同特征。文章综合运用建筑学、文化人类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对江西客家建筑分布、形态及其核心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