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与语文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过程简单明了,一个过程热情丰富。怎样让学生愉快地上数学课,上好数学课?创设合适的情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的作用。
【关键词】巧设情境创设情景环环相扣学新知破难点促提高
孩子谈起语文课堂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生动的情节;说起数学课堂一般沉默不语,简单枯燥的数字、公式的确不值一提。怎样让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愉快地与“乏味”的数字打交道?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做这方面的探索,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景成了我数学教学的至理法宝。这些情境的创设搭建起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解决了抽象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关系。我发现,课堂中的孩子思维活跃了,笑容更甜了。
一、巧设情境,兴致盎然学新知
传统教学中,老师不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学组织随意性大,对于一个新知的学习常常会带领学生直奔主题。刚从教时,我的教学理念不新颖,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告诉-强记-训练的方式。教学效果也立竿见影,下课时连成绩差的学生也知道面积=(底×高)÷2。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复习时,近一半学生概念模糊、颠三倒四。这种“告诉”虽然“快捷”,但束缚了学生的触角,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此后,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充分认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课堂上,我先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接着,我拿出4块大饼,问学生分别分给小邓和小叶,可以怎么分?1块大饼分给两人,怎么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答出“平均分”、“几分之几”,看着跃跃欲试的小手,听着对答如流的回答,我知道一定是情境让课堂熠熠生辉的。
二、创设情境,曲径通幽破难点
数学课堂不仅要充满趣味,而且要充满情趣。因此,别具匠心地创设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牢牢地掌握知识,而且也能轻巧地突破难点。再次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探索:广场有一块三角形的空地,为绿化环境,园林师傅要把它种上牡丹花,你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吗?引导学生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简单的情境成了孩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点,拼法也出乎意料。
拼法一: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二: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三: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在操作过程中,我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环环相扣,画龙点睛促提高
情境的创设固然重要,但要注重有效性。整堂课的情境要精炼而高效,不要让孩子眼花缭乱,要紧扣主题环环相扣。有一位老师教学《可能性》时,从开课的“新年联欢会上的抽签表演”,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抽签表演节目”时的实际感受,让学生充分了解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接着让学生进行“摸奖游戏”,从红黄蓝的一堆乒乓球猜测、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最后进行颁奖,猜测颁奖嘉宾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境环环相扣,整节课,学生谁也不肯落下,兴味盎然也轻松愉悦。
把知识寓于情境之中好比把盐放入汤中,我们难以下咽一勺盐,但盐放入汤中,却感觉美味无比。把枯燥的知识植于情境中,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但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适时、有效,让情境的创设为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刘锐、康晓荣.谈谈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图形教学——谈“三角形的面积”研课过程[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2.
作者简介:郑丽敏,广丰县萃始小学,邮编:334600
【关键词】巧设情境创设情景环环相扣学新知破难点促提高
孩子谈起语文课堂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生动的情节;说起数学课堂一般沉默不语,简单枯燥的数字、公式的确不值一提。怎样让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愉快地与“乏味”的数字打交道?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做这方面的探索,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景成了我数学教学的至理法宝。这些情境的创设搭建起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解决了抽象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关系。我发现,课堂中的孩子思维活跃了,笑容更甜了。
一、巧设情境,兴致盎然学新知
传统教学中,老师不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学组织随意性大,对于一个新知的学习常常会带领学生直奔主题。刚从教时,我的教学理念不新颖,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告诉-强记-训练的方式。教学效果也立竿见影,下课时连成绩差的学生也知道面积=(底×高)÷2。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复习时,近一半学生概念模糊、颠三倒四。这种“告诉”虽然“快捷”,但束缚了学生的触角,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此后,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充分认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课堂上,我先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接着,我拿出4块大饼,问学生分别分给小邓和小叶,可以怎么分?1块大饼分给两人,怎么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答出“平均分”、“几分之几”,看着跃跃欲试的小手,听着对答如流的回答,我知道一定是情境让课堂熠熠生辉的。
二、创设情境,曲径通幽破难点
数学课堂不仅要充满趣味,而且要充满情趣。因此,别具匠心地创设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牢牢地掌握知识,而且也能轻巧地突破难点。再次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探索:广场有一块三角形的空地,为绿化环境,园林师傅要把它种上牡丹花,你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吗?引导学生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简单的情境成了孩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点,拼法也出乎意料。
拼法一: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二: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三: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在操作过程中,我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环环相扣,画龙点睛促提高
情境的创设固然重要,但要注重有效性。整堂课的情境要精炼而高效,不要让孩子眼花缭乱,要紧扣主题环环相扣。有一位老师教学《可能性》时,从开课的“新年联欢会上的抽签表演”,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抽签表演节目”时的实际感受,让学生充分了解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接着让学生进行“摸奖游戏”,从红黄蓝的一堆乒乓球猜测、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最后进行颁奖,猜测颁奖嘉宾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境环环相扣,整节课,学生谁也不肯落下,兴味盎然也轻松愉悦。
把知识寓于情境之中好比把盐放入汤中,我们难以下咽一勺盐,但盐放入汤中,却感觉美味无比。把枯燥的知识植于情境中,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但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适时、有效,让情境的创设为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刘锐、康晓荣.谈谈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图形教学——谈“三角形的面积”研课过程[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 2012.
作者简介:郑丽敏,广丰县萃始小学,邮编:3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