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慈善事业是中国人民自己决策的事。”2010年9月,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一场事先过度张扬的慈善旅行中,对着50多个中国企业家说,“我们不想给你们施加压力。”
二人已对有关来华劝捐的说法多次澄清。早在出发的两周前,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回复新华社的公开信中就写道:“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
回到美国两个多月后,盖茨和巴菲特开始推动一个名为“捐赠誓言”的项目,游说富裕的美国家庭把绝大多数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12月14日,当盖茨夫妇和巴菲特受邀做客白宫时,他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聊起了“捐赠誓言”,这一次似乎连总统也成为他们的劝捐对象。
年轻时也曾不想分心做慈善
要是放在24年前,在那时的盖茨看来,“劝捐”可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
1986年3月,微软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31岁的盖茨融到6500万美元。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在盖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里,母亲对他说,“你应该捐出一些做慈善”。当时,这个被创业激情包裹着的年轻人,这样回应了他的母亲:“我只是想经营我的公司。”
这不过是母子二人无数次的争吵中极为平常的一幕。11岁时,盖茨就经常和他们的父母争论。母亲对儿子的一切期待──保持房间干净、按时吃饭、不要咬铅笔──都有可能成为双方摩擦的起源。
后来,当心理医生告诉盖茨父母,他们的儿子最终将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们最好减少对他生活的干涉。从那以后,父母决定放手,默许了盖茨一系列决定:包括转学到更自由的湖滨中学就读,考上哈佛后又中途退学,搬到新墨西哥州阿尔帕克基开创微软。
“家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盖茨日后回忆,当时他并不反对慈善事业,只是不想从微软的工作中分心。后来,盖茨还是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在上世纪80年代,加入了美国联合慈善总会的董事会。
而此时的巴菲特已经是名满美国的股神。到1994年,巴菲特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200亿美元。而巴菲特在1986年写给《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里就表明了自己对财富的态度:“我深信遗产对于子女只会‘弊大于利’,巨大的财富不仅会使他们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而且并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1992年,盖茨才与年长他25岁的巴菲特,在一次华尔街CEO聚会上见面了。巴菲特和盖茨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吃汉堡、看橄欖球比赛,也喜欢在网上打桥牌或解数学题。这些为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奠定了基础。
这时的盖茨几近工作狂,盖茨的创业伙伴、微软CEO鲍尔默说:“他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
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
盖茨曾计划60岁以后,专心做慈善事业,但母亲的病故,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3年,盖茨母亲被确诊患上了一种罕见的乳腺癌。1994年,就在盖茨与梅琳达结婚的头几个月,盖茨母亲在写给梅琳达的一封信里说:“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他们还在期待更多的帮助。你的能力越大,人们对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她从没有停止督促我,去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2007年盖茨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不久,母亲离世了,盖茨决定加快他的慈善计划。母亲去世的第六个月,盖茨从他的私人账户里拨出了1亿美元,给他父亲成立了一家基金会,这也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前身。从这里,盖茨的父亲开出了第一张支票,给当地一项癌症计划捐款8万美元。
这时的盖茨已经不再是当年落寞无名的互联网小兵了。在1995年的《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盖茨以129亿个人净资产,排名世界第一。从那以后,一直到2007年,盖茨一直保持着他的世界首富的地位。
巴菲特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老二。2004年,巴菲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之一。这年7月,他的妻子苏珊中风去世。巴菲特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苏珊比我小两岁,一般来说,女性通常比男性长寿,她和我一直都认为,她会继承我的财产,并看到我们的财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都觉得,财富应该回到社会上。”巴菲特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基金会去做慈善。
2000年,盖茨和妻子梅琳达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按照盖茨基金会的规定,盖茨夫妇每年必须捐赠其全部财产的5%,也就是超过10亿美元。
“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们使得无数的人们被迫生活在绝望之中。”盖茨说。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非洲儿童,最终促使盖茨夫妇全身心投入到全球卫生保健和教育事业上。
2008年6月27日,盖茨从微软退休,专职慈善。从那以后,盖茨开始变得行踪莫测。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媒体经理张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有时候在非洲的村庄里,有时又去拉美。盖茨把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疫苗和教育上。
去年夏天,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个村庄里,消失多年的小儿麻痹症疫情突然爆发。在看到那些因患病而无法站立的儿童后,盖茨决定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截至今年4月,盖茨基金会在这方面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的成立,为巴菲特提供了值得信赖的捐款渠道。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他将从2006年7月起,陆续捐出85%的个人财富,大约是300多亿美元,用于慈善事业。巴菲特把这些钱几乎全部捐给了盖茨基金会。
巴菲特成为了盖茨基金会的活广告。“如果你的目的是把钱回赠给社会,但却困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基金会,那最合适的选择莫过于由一对既年轻又聪明的夫妇运作的机构了。他们(盖茨夫妇)已经展示了他们的能力。”
“关键的一代人”
巴菲特显然对中国的富人们抱以厚望。在北京的慈善晚宴上,巴菲特说,现在这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当今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跟踪中国富人动态的组织胡润百富的数据,2009年,中国捐赠最多的前50人,其捐赠额度较前一年翻了一番,达到82.1亿元人民币。
来华之前,“巴比”二人曾计划游说中国富人捐出一半以上财产。但今年9月的中国之行后,他们取消了这个计划。
盖茨和巴菲特也意识到,做慈善中外有别。观点只是挑战之一,更大的难题在于体制。在慈善晚宴上,盖茨和巴菲特都强调,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独特国情的慈善模式。
“我们做慈善有各自的方式,有些人可能非常愿意公开地去谈,他是怎么去做慈善的。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大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努力,我们也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合作和帮助。”比尔·盖茨说。★
提名理由★他们两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越南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可是他们没有将财富留给子女,而是选择把绝大部分财富捐给了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乡村,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都可以看到盖茨基金会飘扬的旗帜。他们用行动,告诉了中国新兴的富裕阶层,如何去更有意义地生活。人物简介: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奥马哈市,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捐出总价达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资产投向慈善事业。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言论:
我深信遗产对于子女只会“弊大于利”。
——沃伦·巴菲特
慈善是人们作出的一种选择。我们要向大家显示,它能带来许多乐趣,会产生很大影响。不管在什么国家,我们都要鼓励更多的慈善行为。
——比尔·盖茨
二人已对有关来华劝捐的说法多次澄清。早在出发的两周前,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回复新华社的公开信中就写道:“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
回到美国两个多月后,盖茨和巴菲特开始推动一个名为“捐赠誓言”的项目,游说富裕的美国家庭把绝大多数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12月14日,当盖茨夫妇和巴菲特受邀做客白宫时,他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聊起了“捐赠誓言”,这一次似乎连总统也成为他们的劝捐对象。
年轻时也曾不想分心做慈善
要是放在24年前,在那时的盖茨看来,“劝捐”可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
1986年3月,微软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31岁的盖茨融到6500万美元。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在盖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里,母亲对他说,“你应该捐出一些做慈善”。当时,这个被创业激情包裹着的年轻人,这样回应了他的母亲:“我只是想经营我的公司。”
这不过是母子二人无数次的争吵中极为平常的一幕。11岁时,盖茨就经常和他们的父母争论。母亲对儿子的一切期待──保持房间干净、按时吃饭、不要咬铅笔──都有可能成为双方摩擦的起源。
后来,当心理医生告诉盖茨父母,他们的儿子最终将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们最好减少对他生活的干涉。从那以后,父母决定放手,默许了盖茨一系列决定:包括转学到更自由的湖滨中学就读,考上哈佛后又中途退学,搬到新墨西哥州阿尔帕克基开创微软。
“家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盖茨日后回忆,当时他并不反对慈善事业,只是不想从微软的工作中分心。后来,盖茨还是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在上世纪80年代,加入了美国联合慈善总会的董事会。
而此时的巴菲特已经是名满美国的股神。到1994年,巴菲特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200亿美元。而巴菲特在1986年写给《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里就表明了自己对财富的态度:“我深信遗产对于子女只会‘弊大于利’,巨大的财富不仅会使他们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而且并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1992年,盖茨才与年长他25岁的巴菲特,在一次华尔街CEO聚会上见面了。巴菲特和盖茨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吃汉堡、看橄欖球比赛,也喜欢在网上打桥牌或解数学题。这些为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奠定了基础。
这时的盖茨几近工作狂,盖茨的创业伙伴、微软CEO鲍尔默说:“他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
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
盖茨曾计划60岁以后,专心做慈善事业,但母亲的病故,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93年,盖茨母亲被确诊患上了一种罕见的乳腺癌。1994年,就在盖茨与梅琳达结婚的头几个月,盖茨母亲在写给梅琳达的一封信里说:“对于那些接受了许多帮助的人们,他们还在期待更多的帮助。你的能力越大,人们对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她从没有停止督促我,去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2007年盖茨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不久,母亲离世了,盖茨决定加快他的慈善计划。母亲去世的第六个月,盖茨从他的私人账户里拨出了1亿美元,给他父亲成立了一家基金会,这也是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前身。从这里,盖茨的父亲开出了第一张支票,给当地一项癌症计划捐款8万美元。
这时的盖茨已经不再是当年落寞无名的互联网小兵了。在1995年的《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盖茨以129亿个人净资产,排名世界第一。从那以后,一直到2007年,盖茨一直保持着他的世界首富的地位。
巴菲特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老二。2004年,巴菲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之一。这年7月,他的妻子苏珊中风去世。巴菲特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苏珊比我小两岁,一般来说,女性通常比男性长寿,她和我一直都认为,她会继承我的财产,并看到我们的财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都觉得,财富应该回到社会上。”巴菲特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基金会去做慈善。
2000年,盖茨和妻子梅琳达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按照盖茨基金会的规定,盖茨夫妇每年必须捐赠其全部财产的5%,也就是超过10亿美元。
“我离开哈佛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人类在健康、财富和机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们使得无数的人们被迫生活在绝望之中。”盖茨说。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非洲儿童,最终促使盖茨夫妇全身心投入到全球卫生保健和教育事业上。
2008年6月27日,盖茨从微软退休,专职慈善。从那以后,盖茨开始变得行踪莫测。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媒体经理张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有时候在非洲的村庄里,有时又去拉美。盖茨把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疫苗和教育上。
去年夏天,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一个村庄里,消失多年的小儿麻痹症疫情突然爆发。在看到那些因患病而无法站立的儿童后,盖茨决定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截至今年4月,盖茨基金会在这方面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的成立,为巴菲特提供了值得信赖的捐款渠道。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他将从2006年7月起,陆续捐出85%的个人财富,大约是300多亿美元,用于慈善事业。巴菲特把这些钱几乎全部捐给了盖茨基金会。
巴菲特成为了盖茨基金会的活广告。“如果你的目的是把钱回赠给社会,但却困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基金会,那最合适的选择莫过于由一对既年轻又聪明的夫妇运作的机构了。他们(盖茨夫妇)已经展示了他们的能力。”
“关键的一代人”
巴菲特显然对中国的富人们抱以厚望。在北京的慈善晚宴上,巴菲特说,现在这一代人是“关键的一代人”,当今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跟踪中国富人动态的组织胡润百富的数据,2009年,中国捐赠最多的前50人,其捐赠额度较前一年翻了一番,达到82.1亿元人民币。
来华之前,“巴比”二人曾计划游说中国富人捐出一半以上财产。但今年9月的中国之行后,他们取消了这个计划。
盖茨和巴菲特也意识到,做慈善中外有别。观点只是挑战之一,更大的难题在于体制。在慈善晚宴上,盖茨和巴菲特都强调,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独特国情的慈善模式。
“我们做慈善有各自的方式,有些人可能非常愿意公开地去谈,他是怎么去做慈善的。我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国,大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和努力,我们也会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合作和帮助。”比尔·盖茨说。★
提名理由★他们两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越南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可是他们没有将财富留给子女,而是选择把绝大部分财富捐给了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在非洲尼日利亚的乡村,在南美洲的热带丛林,都可以看到盖茨基金会飘扬的旗帜。他们用行动,告诉了中国新兴的富裕阶层,如何去更有意义地生活。人物简介:比尔·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奥马哈市,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捐出总价达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资产投向慈善事业。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言论:
我深信遗产对于子女只会“弊大于利”。
——沃伦·巴菲特
慈善是人们作出的一种选择。我们要向大家显示,它能带来许多乐趣,会产生很大影响。不管在什么国家,我们都要鼓励更多的慈善行为。
——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