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上门的顾客说,儿子满月时,订的就是“呷七碗”油饭,“呷七碗”的董事长李东原兴奋地大步向前,一把抱起了二岁的小男孩又亲又捏。
李东原是嘉义人,祖父李羽经营花生油生意,家境不错。他说:“听阿母讲,我刚满月时,阿公煮油饭送人,场面很大,光是摆油饭的桌子,就排满整条马路。可能是这样,才注定我这辈子要做油饭生意。”
辞职创业试能耐
李东原自嘲不爱念书,初中毕业就跟着亲戚卖布,也在达欣塑胶的工厂待过。退伍后,进了嘉义市的食品大厂爱之味做业务。5年后,李东原被派到台北担任北区营业所主任,“那时,北区是爱之昧最大的营业处,要负责全省41%的营业额。”即使如此,李东原仍不满意,“俗话讲,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想创业,试试自己的能耐。”
李东原打算开西式简餐店,却被在台中卖小吃的弟弟李垂欣劝阻,“简餐店要装潢,本钱高,他劝我干脆学我卖米糕、肉羹。”跟弟弟学艺一个多月后,1980年李东原回台北,在中华路与西藏路口租了间店面,开始做生意。
话题行销响名号
“那时一个月才赚2万元,店租就要1万多。为了省钱,多隔了间房,晚上就睡店里。”因卧室紧邻厨房,一到夏天,暑气加上炉火热气,根本无法入睡。但刚创业收入不稳,夫妻俩又舍不得多花钱,“连想买张100多元的草席都要考虑一个月。”
后来,擅长行销的李东原,想出“呷七碗免钱”的促销手法招揽生意,“我印了传单,利用夹报发送。”结果如他所料,吸引不少人上门,“挑战成功的有100多人,我把照片贴在墙上,还引来媒体采访。”
李东原形容,当时夫妻俩一个负责切肉,一个蒸米糕,有时忙不过来,来不及收拾桌子,上门的顾客边骂:“你是在绣花喔,动作这么慢,怎么做生意!”边顺手帮忙收碗、攘桌子。
满月油饭抢商机
促销口号奏效,“呷七碗”一词一炮而红,比店名“嘉义米糕”还红,李东原赶紧注册为商标。时值百货美食街风潮日兴,业务出身的他很快便嗅到商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驻SOGO、永琦等百货卖米糕,并推出小菝满月油饭礼盒。
“20多年前,家家户户仍自己做油饭,但我看准工商社会,职业妇女越来越多,没时间自己下厨,满月礼盒一定有市场。”于是,李东原砸钱请来艺人文英拍广告,“知名度是打出去了,但效果有限。”
“卖油饭还是得从孕妇下手。”他又请了一批业务员,到各大医院妇产科站岗、发传单,业绩慢慢爬升,从年卖2万盒,到现在与“太子油饭”分庭抗礼,瓜分岛内每年近5亿元的满月市场。
抢进超市设工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连锁超市7-ELEVEn展店近千家,李东原想把油饭卖到7-ELEVEn,“我带着企划案主动找他们谈,对方只回了句:你们又没工厂登记,不用谈了!”’
“我算了算,盖工厂要三四千万元。当时我只是个卖小吃的,哪晓得可以申请企业贷款、跟银行借钱?我把先前赚的全赌进去,偏偏工厂只盖一半,钱就花光了,只能厚着脸皮去跟亲戚、朋友开口。我这个人惜面(脸皮薄),人家一拒绝,我就会觉得好丢脸、难过很久。”
最后,李东原花了将近8000万元盖好工厂,“呷七碗”油饭也顺利在7-ELEVEn上架。
精确估量减退货
但那个年代,消费者仍不习惯到超市买便当,销售不如预期,“初期我跟超商谈的条件是。退货一概由我们吸收,通常16%的退货率还算正常。但有阵子退货高达33%,根本是赔钱在卖,实在吃不消,我告诉对方,多少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好歹要让我看到尸体(退货)。”但真看到一箱箱油饭运回来时,李东原又心疼不已,“这些通通得丢掉!除了回收的运费,还要多一笔处理费,后来干脆让他们处理,还比较省事。”
幸好,超市增加POS系统后,能精准预估销量,不再退货。近10年,随着7-ELEVEn全省展店超过4000家,“呷七碗”的鸡腿油饭便当,一天铺货6000份以上,若再加上米糕、粽子等其他产品,光糯米一天的用量便高达5000公斤。李东原也因此搏得“台湾阿糯”的称号。
传统小吃遇挑战
自从台湾生育率逐年下降,满月油饭的成长趋缓后,脑筋动得快的李东原,转而看上端午粽商机,“年轻的太太小姐都不绑粽子了,但端午节一到,还是要吃粽子应景。”他自豪地说,6年前,他是第一个跟超商建议卖端午粽礼盒的厂商。
李东原不断推陈出新,靠冷冻食品在超商通路打下一片天,却无心兼顾原本的小吃店,租约到期后干脆歇业。连百货美食街也因饮食习惯改变,改走异国料理风,只卖传统小吃的“呷七碗”黯然撤出百货通路,现仅剩台大医院与东山休息站二个点。
“当合作十多年的SOGO百货通知我,‘呷七碗’将撤柜时,我真的很难过。那时只能祷告,把一切都交给上帝。”后来李东原跑遍全省做市调,改卖当时流行的药膳,勉强又撑了3年,仍难逃撤柜命运。
欧式简餐图转型
李东原察觉,传统的米糕小吃店已无法生存。去年,又创“7-Pieces”副牌,改卖德国猪脚、法式烤鸡等平价欧式简餐,他说:“猪脚套餐才170元,我们店数还少,等市场做大,利润就出来了。”他企图转型,挽回颓势。
李东原说:“我常自问,抽掉‘呷七碗’董事长的头衔后,李东原是什么?”他想从宗教里找答案,发现信仰能给他存在与喜悦感,大于自己一手建立的事业。近年,陪他打江山的太太吴怡慧,只参与宗教事务,不再过问公司业务。
于是李东原下了决定,“我只有一个女儿,还在念书,未来我不打算让她接班,‘呷七碗’可能会交给专业经理人。”
责任编辑 袁 红
李东原是嘉义人,祖父李羽经营花生油生意,家境不错。他说:“听阿母讲,我刚满月时,阿公煮油饭送人,场面很大,光是摆油饭的桌子,就排满整条马路。可能是这样,才注定我这辈子要做油饭生意。”
辞职创业试能耐
李东原自嘲不爱念书,初中毕业就跟着亲戚卖布,也在达欣塑胶的工厂待过。退伍后,进了嘉义市的食品大厂爱之味做业务。5年后,李东原被派到台北担任北区营业所主任,“那时,北区是爱之昧最大的营业处,要负责全省41%的营业额。”即使如此,李东原仍不满意,“俗话讲,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想创业,试试自己的能耐。”
李东原打算开西式简餐店,却被在台中卖小吃的弟弟李垂欣劝阻,“简餐店要装潢,本钱高,他劝我干脆学我卖米糕、肉羹。”跟弟弟学艺一个多月后,1980年李东原回台北,在中华路与西藏路口租了间店面,开始做生意。
话题行销响名号
“那时一个月才赚2万元,店租就要1万多。为了省钱,多隔了间房,晚上就睡店里。”因卧室紧邻厨房,一到夏天,暑气加上炉火热气,根本无法入睡。但刚创业收入不稳,夫妻俩又舍不得多花钱,“连想买张100多元的草席都要考虑一个月。”
后来,擅长行销的李东原,想出“呷七碗免钱”的促销手法招揽生意,“我印了传单,利用夹报发送。”结果如他所料,吸引不少人上门,“挑战成功的有100多人,我把照片贴在墙上,还引来媒体采访。”
李东原形容,当时夫妻俩一个负责切肉,一个蒸米糕,有时忙不过来,来不及收拾桌子,上门的顾客边骂:“你是在绣花喔,动作这么慢,怎么做生意!”边顺手帮忙收碗、攘桌子。
满月油饭抢商机
促销口号奏效,“呷七碗”一词一炮而红,比店名“嘉义米糕”还红,李东原赶紧注册为商标。时值百货美食街风潮日兴,业务出身的他很快便嗅到商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进驻SOGO、永琦等百货卖米糕,并推出小菝满月油饭礼盒。
“20多年前,家家户户仍自己做油饭,但我看准工商社会,职业妇女越来越多,没时间自己下厨,满月礼盒一定有市场。”于是,李东原砸钱请来艺人文英拍广告,“知名度是打出去了,但效果有限。”
“卖油饭还是得从孕妇下手。”他又请了一批业务员,到各大医院妇产科站岗、发传单,业绩慢慢爬升,从年卖2万盒,到现在与“太子油饭”分庭抗礼,瓜分岛内每年近5亿元的满月市场。
抢进超市设工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连锁超市7-ELEVEn展店近千家,李东原想把油饭卖到7-ELEVEn,“我带着企划案主动找他们谈,对方只回了句:你们又没工厂登记,不用谈了!”’
“我算了算,盖工厂要三四千万元。当时我只是个卖小吃的,哪晓得可以申请企业贷款、跟银行借钱?我把先前赚的全赌进去,偏偏工厂只盖一半,钱就花光了,只能厚着脸皮去跟亲戚、朋友开口。我这个人惜面(脸皮薄),人家一拒绝,我就会觉得好丢脸、难过很久。”
最后,李东原花了将近8000万元盖好工厂,“呷七碗”油饭也顺利在7-ELEVEn上架。
精确估量减退货
但那个年代,消费者仍不习惯到超市买便当,销售不如预期,“初期我跟超商谈的条件是。退货一概由我们吸收,通常16%的退货率还算正常。但有阵子退货高达33%,根本是赔钱在卖,实在吃不消,我告诉对方,多少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好歹要让我看到尸体(退货)。”但真看到一箱箱油饭运回来时,李东原又心疼不已,“这些通通得丢掉!除了回收的运费,还要多一笔处理费,后来干脆让他们处理,还比较省事。”
幸好,超市增加POS系统后,能精准预估销量,不再退货。近10年,随着7-ELEVEn全省展店超过4000家,“呷七碗”的鸡腿油饭便当,一天铺货6000份以上,若再加上米糕、粽子等其他产品,光糯米一天的用量便高达5000公斤。李东原也因此搏得“台湾阿糯”的称号。
传统小吃遇挑战
自从台湾生育率逐年下降,满月油饭的成长趋缓后,脑筋动得快的李东原,转而看上端午粽商机,“年轻的太太小姐都不绑粽子了,但端午节一到,还是要吃粽子应景。”他自豪地说,6年前,他是第一个跟超商建议卖端午粽礼盒的厂商。
李东原不断推陈出新,靠冷冻食品在超商通路打下一片天,却无心兼顾原本的小吃店,租约到期后干脆歇业。连百货美食街也因饮食习惯改变,改走异国料理风,只卖传统小吃的“呷七碗”黯然撤出百货通路,现仅剩台大医院与东山休息站二个点。
“当合作十多年的SOGO百货通知我,‘呷七碗’将撤柜时,我真的很难过。那时只能祷告,把一切都交给上帝。”后来李东原跑遍全省做市调,改卖当时流行的药膳,勉强又撑了3年,仍难逃撤柜命运。
欧式简餐图转型
李东原察觉,传统的米糕小吃店已无法生存。去年,又创“7-Pieces”副牌,改卖德国猪脚、法式烤鸡等平价欧式简餐,他说:“猪脚套餐才170元,我们店数还少,等市场做大,利润就出来了。”他企图转型,挽回颓势。
李东原说:“我常自问,抽掉‘呷七碗’董事长的头衔后,李东原是什么?”他想从宗教里找答案,发现信仰能给他存在与喜悦感,大于自己一手建立的事业。近年,陪他打江山的太太吴怡慧,只参与宗教事务,不再过问公司业务。
于是李东原下了决定,“我只有一个女儿,还在念书,未来我不打算让她接班,‘呷七碗’可能会交给专业经理人。”
责任编辑 袁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