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情感抒发的平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还原真实的生活情境,是情感抒发的基点。
  先看一段文字: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节选
  这段文字记叙生活事实,没有任何修饰、渲染,也没有“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字眼,但是父亲关爱儿子,儿子感激父亲的真挚情感却满溢字里行间。
  是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唯有描写真实的人生,抒写真挚的感情,才能使文章有信度;还原生活回忆,才能使文章引人共鸣、催人断肠。要让学生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让他们的写作“有物可写”、“有情可抒”。
  二、引发思想的共鸣,是情感抒发的效应。
  再看一片段:
  我的母亲(片段)
  邹韬奋
  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第一天上的课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个人坐在一个客厅的炕床上“朗诵”了半天,苦不堪言!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不然总教不好。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用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说来可笑,第一个请来的这位老夫子,每月束脩只须四块大洋(当然供膳宿),虽则这四块大洋,在母亲已是一件很费筹措的事情。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教师的每月束脩已加到十二元,算增加了三倍。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得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向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地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在我额上吻了几吻。
  文章很感人,打动人的是那深深的母爱。深深的母爱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读者,这就叫“心音共鸣”。
  写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使读者和作者“心音共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写作效果。这才是发抒的“真情”。那么,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三、运用写作技巧,增强情感抒发的表现力。
  写作,却不知如何表达;溢情,却不知如何抒发;表达,却不能打动读者。怎办?运用写作技巧。
  (一)材料独特,情感抒发现新意。我始终认为只有学生的目光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才会写出优秀的作文。一个人生活范围囚禁在一个猛狭小的角落里,也只能作出老掉牙的文章。
  有一学生写自己在广场上买饮料时获得的启示:自己和十来岁的青少年口渴时都会要冻了的可乐、橙汁,甚至各种雪糕,而成年人都会要矿泉水,坐在广场上消遣的老人则有自带的茶杯。在喝的过程中,小作者发现,小孩子们喝不了几口就不再喝了,因为太甜蜜,太腻了,而成年人是大口大口不停地喝,老人却是时不时慢慢抿一口。由此,作者体会到,人生的几个阶段,小时候就像喝冷饮,在父爱的包围中虽甜蜜却让自己窒息;矿泉水就象成年时期,大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辛苦工作,好似矿泉水无色无味,却很解渴;而老年时期就像浓茶,熬过了入口时的苦涩,拥有了人生的百味。
  这学生因为拥有新的生活经验,新的目光,新的体验,有与众不同的眼界,写出了弦扬个性的有真情的文章来。
  (二)立意新颖,情感抒发更突显。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就不能走前人的老路。有一种“反向思维法”,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去思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表达出独特的看法,力求使人获得新的启迪和联想。
  如一学生在《中秋月圆时》,从反向思维法的相反审题角度审题,注意立意求新。文章从“中秋月圆人不圆’的角度思考,跳出了大家常写的“中秋月圆人更圆”的情节,通过写援疆工作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中秋节不能回家过节的故事,赞扬了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三)情节曲折,情感抒发感动人。如一位同学在“幸福”题材中,写的是自己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其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次回家取钥匙时,“我”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下雨回家取伞,当“我”彻底失望时,不料,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而恨而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是很受老师们青睐的。
  (四)描写细节,是情感抒发的渲染点。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是通过真挚情感的表达,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亲身生活的经历外,更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用了“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等一连串词语细细地如实描绘出父亲怎么走去,怎么探身下去,怎么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背影。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镜头,这段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自内心感动的细节描写,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生动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感染着读者,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留在心灵深处的“背影”。
  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作用能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生活总是由一个个平凡小事组成的,人的性格大都体现在细枝末节之中,因此,一定要学会观察细节,写活细节。
  总之,用心贴近生活,认真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基础,再加上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善于运用写作技巧,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让写作成为情感抒发的平台,让学生作文焕发出动人的魅力,富有永久的生命力。这样,语文作文教学进程中又一个标志性体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作文教学教什么》《作文教学如何教》
  [4]琚运涛《关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5]绉燕华《让写作成为学生情感需要》
其他文献
新时期,语文教育提出的新理念是:“全面”与“综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学生的个人情感态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统一。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走进新课程,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呢?我认为,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开放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课型开放。  一、开放教学内容  
期刊
俗话说:“理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同样,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培养兴趣,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语文课堂朝着容量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施以点拨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初次读来觉得内容浅显,结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表明: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在学校时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是分不开
期刊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关系入手,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从永安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证分析,得出科学发展观要真正落实到基层,需要机制上
工业作为我国第二支柱产业,在近十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虽然带了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大量粉尘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现象也不容忽视.为减少工业粉尘对环境的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