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城市的生意,中产的生活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神州大地屡屡掀起铿锵跑马热潮,“马拉松”这个体育词汇不经意间具有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生命“刻度”。如今在中国,跑马不仅是为了丈量42.195公里的赛道,不仅是为了挑战“极限”,而更多的人是为了追求健康,追求时尚,或者说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跑步史
  马拉松是一种时髦。
  真正坚持跑步的主流人群是中产阶层,因为跑步这项运动是中产阶层最为认可的健身方式,他们认可的还有马拉松所包蕴的一种跑步文化。与富人轻轻松松打场高尔夫不同,跑步是一项枯燥单调、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每天都要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户外践行,还必须制订细致的训练计划。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迷上跑步、热衷马拉松的大概都在35岁以上,不少人事业小成,开始进入中年。
  47岁的纪传学在一家体育营销公司任职。他瘦高个儿,肤色黝黑,头发微微有些白了,讲起话来慢条斯理,神色风度与旧时私塾先生颇有几分相似。初次见面,很难把他和马拉松联系起来。
  “我是2013年开始跑的。”纪传学说,“那时候我打网球,总觉得体力不足,就开始跑步。一开始是5公里、10公里,后来看到北京马拉松可以报名,我也去试了试。”彼时,北京马拉松还未制定严格的报名门槛限制,这让连半程马拉松都没有跑过的纪传学“有机可乘”。在成功中签之后,纪传学出现在北京马拉松的跑道上。“跑完之后全身僵硬,腿都抬不起来。”他回忆道。
  第一次试水成功后,和其他同好者一样,纪传学一发不可收拾。厦门马拉松、宁波马拉松,长城跑、越野跑……从2014年开始,他先后跑了十余次马拉松,足迹也开始不局限于北京。
  “2014年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一年之内跑够2014公里。”谈起这段往事,纪传学依然兴奋,“我现在每年要跑坏两双跑鞋”。
  纪传学的“跑步史”,只是中国数百万路跑爱好者的缩影。从2013年到现在,他们见证了中国马拉松赛事的飞速发展:2013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数量仅为39场;2016年,赛事数量增至328场,三年间增长7倍还多。2013年,参赛总人次是75万;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增至近280万。根据中国田协副主席杜兆才的预测,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可轻易达到上千场。
  “中产的新宗教”
  马拉松为什么会这么火?“在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开始寻求‘自虐式’的运动体验。”北京大学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指出。国外马拉松发展历史亦显示,在一国人均GDP达到5000-8000美元时,马拉松会迅速普及并呈现井喷式增长,其中越接近8000美元,增长速度就越快。在国内马拉松赛事“起飞”的2014年,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人均GDP为7683美元,恰好符合这一国际经验。
  不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马拉松兴起的“中国特色”。2014年10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明确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并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在政策驱动下,各地为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开始争先恐后地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今年办好了,明年可以继续办;今年要是办得不好,明年不办就行了。”一位路跑公司市场部门负责人说,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地方政府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动机会持续走强。
  体育的社交属性也功不可没。互动体育市场总监贺岩认为,智能手环等设备与社交网络的结合,对马拉松运动在国内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步软件出来之后,大家都在社交软件上晒自己的步数。”贺岩认为,计步工具的社交化为跑步增添了许多社交甚至娱乐的属性。
  在凤凰体育特约评论员张丰眼里,跑马甚至已经成为“中产的新宗教”。“埃塞俄比亚男子包揽了前三名,女子也包揽了冠亚军,但是没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真正的冠军在朋友圈,打开手机中的微信运动,看一下排名最前的人,超过5万步的人越多,说明你的中产成色越足。”张丰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城市名片与衍生产业
  在“满城尽是马拉松”的热潮中,“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以风光旖旎的厦门马拉松为例:据厦门国际马拉松主办方测算,2015年该赛事给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07亿元,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2.55亿元。而据东北证券研报分析,国内马拉松赛事经济规模目前不超过1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500亿元规模;马拉松衍生经济规模目前为1000亿元,2025年将超4000亿元,增速超过体育行業平均增速。
  在马拉松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体育旅游。以“沿黄河奔跑”为主题的兰州国际马拉松2011年创办以来,到兰州旅游的人数年均增长超过15%。一定程度上受此影响,甘肃全省的旅游人次亦有大幅增长,2016年增幅达到22%。
  “在马拉松起来之前,各地体育局都是‘清水衙门’,想拿拨款很困难,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马拉松的衍生产业也日益受到投资方的青睐。“回到路跑的本质,它其实就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消费方式,所有的商业机会都是围绕着这些消费展开。”动域资本董事王静说,“如果你是一个路跑者,那么你在赛事报名上花的钱其实是最少的,差旅、住宿、装备、康复都比这个要多。”
  与投资人围绕马拉松赛事衍生产业看投资机会不同,马拉松赞助商则更关注赛事本身对品牌的提升。从很大程度上说,42.195公里的比赛路线,就是一条42.195公里的“营销长廊”。从起跑到撞线,从补给站到休息区,在每一处有参赛和观赛人群的地方,赞助商刷起“存在感”都显得不遗余力。
  摘自《齐鲁周刊》
其他文献
失血10000毫升,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人体内的血,换了三遍,而这只是生个孩子。  昨天,《人间世2》更新了第二集:生日。历经一年半的蹲守拍摄,目睹了十几个家庭迎接生命的前前后后。透过镜头,透过妇产科的窗口,我们终于明白:生日的背后,是每一位母亲跨越生死的过程。     1  林琴 38岁,第3个孩子。  38岁的林琴,已经有两个女儿。但她还是希望,可以再生一個男孩。 
期刊
2018年,知识经济挤走共享经济,站上互联网的新风口。在急之国,太多人想更快地汲取更多“干货”。于是,一群群“知识二道贩子”带着付费课程来了。一场知识经济,最后演变成一场知识传销。  杀入知识付费的战场  所谓知识付费,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几乎月月都有爆款出现。  分答创始人姬十三于2015年推出付费知识分享服务“在行”。第一个引爆知识付费的产品
期刊
我出门都会带一两本书,坐地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这样无论多远,感觉都是一眨眼就到目的地了。  后来我到了东京,每次搭地铁依然是拿出一本书看起来。不一样的是,东京的地铁里甚至没有人“意识”到你在看书。大家都像着了魔一樣,没有人说话。如果有电话来了,哪怕不得不接,也会听到乘客匆匆忙忙掏出手机说一声:“不好意思,我现在在地铁上。”然后就挂了。  我早就了解到,日本人无论是在电梯里还是在地铁里,都遵守一种
期刊
一直以来,土耳其的历史都被我们郑重其事地忽略,就像是房间里的一头活的猛犸象。  很多人有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奥斯曼帝国起源于唐代以后的突厥西迁。其实,庞大的突厥民族真正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的只有一个非常小的部落,能够参与战斗的人员不足400人。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在西迁过程中不断与遭遇的民族战斗、联姻、混血。等他们辗转到达安纳托利亚地区时,已经变成了和突厥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的崭新民族——奥斯曼
期刊
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  一条线是:成都七中去年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  另一条线是: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师生是周边大城市“挑剩的”,曾有学校考上一本的人数仅是个位数。  直播改变了这两条线。200多所学校,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期刊
距麻栗坡县城30多公里的中越边境,有个八里河村,村民散居在东山一带。  30多年前,中越边境的那场自卫反击战就在这里发生。  随着战争的结束,村民们开始重建家园,但危险并没有随战争的结束而远去。埋于地下或挂在树上的数以10万计的地雷和挂雷,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危险。  20世纪90年代,随着村民触雷事故的频发,八里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地雷村”。在该村出生的王开学,因为自学排雷且成效巨大,成了人们眼中
期刊
74岁的李文仁喜欢和年轻人讲自己的理论,讲着讲着便拿出一包5块钱的“钻石牌”香烟,抽出一根点上:“贫穷的哲学家只能抽贫穷的烟。”但没有人理解他口中的“通天哲学”,这一他自称研究了23年的“世界终极奥秘”。带着自己的《通天哲学》书稿,李文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这是自1900年以来,五年一度的世界哲学大会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那里,共有7000多人参加大会,他也遇到了众多和自己一样
期刊
在美国前总统里根身上,有三个特殊现象。  第一个特殊现象:里根是个极度守时的人。他每天早上进办公室,办公桌上会有一张准备好的当天的行程表,他会带着那张行程表,一项一项,按表执行总统任务。幕僚们回忆,他几乎从来没对排好的行程表有意见,更不曾抱怨或变更过。  他的内阁成员、常和白宫打交道的国会议员则回忆,里根总统有一项最了不起的本事,总能让会面、会议按预定时间结束,不会晚,也不会早。不管大家讨论得多么
期刊
嫦娥四号在月亮上干什么呢,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开展三类科学探测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四号主要开展三类科学内容的探测。第一类是关于着陆区的地形地貌。通过在月球背面的行走,还可以获得月球背面第一张地质剖面图,探测到一百米到两百米深月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分层,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形成,以及月球年龄等。  第二类探测内容主要是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耀斑的爆发
期刊
我住在一所大學附近,这所大学的家属区旁边有一条小路。因为周边小区林立,车位紧张,所以一到傍晚,这条非主干道两边就依序停放了很多私家车。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条小路两侧和道路中间被交警拉起了三道围栏,原本可以双边停车,中间双向通行的小路变得狭窄起来,不但不能停车了,连稍大点的SUV通行都要小心慢行了。  后来才知道,是这所大学的教职工向有关部门反映,其他小区的私家车随意停放影响了他们家属区车辆的正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