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小儿多动症/心理问题/哮喘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痔疮
  
  问:我大便后肛门有物外突,需用手推回。无便血,大便正常。这种现象有半年多了,我想是得了痔疮。听说痔疮手术很痛苦,不知道有没有痛苦少、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钱耀明:根据你自述的症状,患内痔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是三度内痔,用内服外用的保守治疗,效果可能不好。目前,针对以突出为主的痔疮,RPH(痔疮自动套扎术)治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特点是痛苦小、恢复快、对生活工作影响小。其治疗原理是,套扎痔核上方的松弛黏膜,使下移的痔核上移复位,同时减少痔核的供血使其逐渐萎缩,这样就可以消除便后痔疮外突的症状。
  问:我大便经常带血,色鲜红无疼痛,大便正常。去医院看病被诊断为内痔,用药后症状消失,但易复发。听说痔疮和直肠癌的症状有些相似。我很担心自己可能患有直肠癌。直肠癌有什么特点?
  钱耀明: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往往被患者忽视,因此容易掩盖结直肠肿瘤。直肠癌的主要症状是里急后重,也就是说老是有便意,每天10余次大便,甚至便意不断,或有便意但临厕无大便。其次,大便伴有黏液,或者出现像果冻一样的大便。第三,大便出血,色暗红。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要去医院做肠镜进一步诊断。
  问:我有痔疮,症状较轻,大便变硬时儡有便血。无疼痛,便血会自行停止。这样需不需要治疗?
  钱耀明:痔疮的治疗应该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痔疮进一步发展,从而避免痔疮后期各种手术治疗带来的痛苦。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内服和外用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同时保持肛门局部清洁也相当重要。
  问:我最近工作比较忙,经常熬夜,昨天突然出现肛门旁疼痛的症状,有点肿。去医院看了,被诊断为肛周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后,今天疼痛反而加重了,这是怎么回事?
  钱耀明:你前段时间比较疲劳,抵抗力下降而出现肛周感染。如今你的症状加重,可能是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展成了肛周脓肿。其主要症状是肛门旁疼痛明显,或者肛门旁红肿,压之有波动感。一旦形成肛周脓肿就应该及早切开引流,否则很容易变成肛瘘而使病情复杂化。
  问:我已患痔疮很多年,也试过不少治疗方法,但效果不是太好。近年来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法?
  钱耀明:近几年来看,治疗痔疮的方法不断出现,大多是朝着微创方向发展,如PPH《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RDH、多普勒痔疮治疗等方法。其治疗原理是使下移的肛垫组织复位,使充血的痔核供血减少,从而达到消除脱垂和出血症状的目的。其共同特点是治疗方法简便,痛苦少,病程短,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问:听医生说。肛管上方本有三处突起的柔软的组织,称为肛垫组织,而不是痔疮。它们是怎么变成痔疮的呢?变成痔疮后,切掉就万事大吉了吗?
  钱耀明:肛垫学说已被越来越多的治疗肛肠疾病的专家接受和认可。从解剖学上来看,位于肛管上方之处突起的柔软的组织是正常的生理组织,它具有精细调节肛门运动、感觉的生理功能。当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肛垫发生病理性的增生肥大、位置下移或表面黏膜破损出血时,就会变成痔病。以前的痔核切除术把痔核切得太干净,反而会影响肛门的关闭和感觉功能,甚至引起肛门失禁。目前,治疗痔疮的原则是消除症状,只要使肥大的肛垫组织萎缩上移,就能达到消除脱垂和出血及治愈痔疮的目的。
  
  小儿多动症
  
  问:老师向我反映,孩子平时控制不住自己,和小朋友稍有一些摩擦就动手打人,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有多动症。可我觉得男孩小时候打打闹闹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脾气大了些,长大后会自然变成熟。是这样吗?
  程文红:行为与情绪的冲动性是多动症的一个表现。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很明显,而情绪行为的冲动比较突出,很容易被家长视为品行不良,或者只是男孩子一般的打打闹闹。多动症孩子,尤其是低年级或幼儿园的男孩子,动作幅度比较大,好动,容易碰到其他小朋友,或者重重地拍打其他人以示友好;另一方面,他们对别人的“冒犯”又很敏感,容易发脾气或不开心,甚至打别人,或破坏别人的活动,同伴关系自然处不好。家长需要早期识别孩子的行为问题,及时帮助孩子,避免影响孩子社交人际关系和自信心的发展。
  问:我9岁的儿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医生说要用“中枢兴奋剂”治疗。我听到“兴奋剂”三个字就有些担心。孩子已经多动了,为什么还要“兴奋剂”?
  程文红: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简而言之,多动症是由于脑部有关自控力区域发育不够成熟,兴奋度不够,导致脑部有关活动过低,出现了自控力差所导致的各种症状。所以服用药物是增强或者兴奋脑神经活动功能,以达到自控力增强的作用,而不是让孩子变得兴奋。所以服用中枢兴奋剂后,孩子就会表现得注意力集中、安静、不冲动,在学校的表现会得到明显改善。
  问:听说患多动症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变差,性格也不好。在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怎么训练孩子?需要做哪些事情来配合医生的治疗?
  程文红:多动症本身不会造成解决问题能力差、个性不良的结果,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早期识别、早期正确应对孩子的问题,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得不到恰当的指导与帮助,受到比较多的批评与被拒绝,失去过多同伴关系,长大了容易社交能力差,个性出现偏差。所以多动症是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只要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多动症孩子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预防与改变。首先要早看医生,早接受治疗,获得管理多动症孩子技能的训练;同时积极与学校沟通,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学会适应环境,避免过多指责、一味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问:日常饮食和孩子患多动症有关吗?我听说,如果吃含糖高的食物或含铅的食物,也会引起多动症,是这样吗?
  程文红:尽管目前多动症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动症的发生是有生物性原因的,是一出生就有的,而不是家庭环境因素,食物过敏、糖吃得太多、含防腐剂食品吃得太多或环境污染等后天因素造成的。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可能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者引起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而出现类多动症的行为,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当环境因素改善后,孩子的类多动症行为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与情绪容易暴躁等即会消失,而真正的多动症则不会如此。
  问: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平时讲起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的道理来,像个小大人。但往往尉讲完他就控制不住自己,注意力涣散,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呢?
  程文红:多动症的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类孩子最常见的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行为、情绪冲动;行为过度活跃和难以安静。多动症孩子的核心问题是自控
其他文献
因爱戒烟    提起台湾知名演员孙越,大家或许已经淡忘,但说到他曾主演过的《搭错车》、《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等影片,相信一定不会陌生。如今的孙越已经77岁,不再演戏,是一位戒烟终身义工。  孙越曾是老烟民,从1 6岁开始,一直抽了37年的烟。他回首当年,对一名职业演员来说,在他的工作中,与香烟的缘分不浅。比如要演坏人,手中不拿香烟,就演不像,公司老板也不同意。他从小有气喘病,发病时,要坐在床上睡觉,
5岁的贝贝咳嗽、发热两周多,吃了很多药不见好。去医院拍片子一看,已转成支气管肺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贝贝妈回家准备住院用品,却给奶奶拦住了。奶奶说:孩子烧得又不厉害,为啥要住院?门诊不也可以输液?我们大人每天辛苦点就是了,输完液就把孩子抱回来。  像贝贝奶奶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见,他们担心孩子在医院里吃得差、睡不好,又担心自己不能每时每刻看见孩子,所以,总想尽量把孩子留在门诊接受治疗。其实,医院之所
生活实例    近几天,小林身上出现了不少红色斑块,并伴有瘙痒。她仔细回想,最近并没有接触什么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只是由于工作繁忙,晚上睡眠差,在就寝前曾服用过安眠药。医生告诉她,身上的斑块很可能就是由安眠药引起的药疹,必须马上停药。小林不禁有些疑惑,以前也间断地服用过安眠药,这一次已经服用3天了,而且用量也比较小,为什么到今天才出现药疹呢?  近年来,有关药物过敏反应(药疹)的报道逐年增多,除了
通常,哮喘给人的大致印象是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经常发作,呼吸时有喘鸣声。病情稳定时,同正常人无异。不过,还有一些哮喘容易被人们忽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而没有明显喘息症状。患者常因误诊误治而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乃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胸闷不一定是冠心病    50岁的张先生三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每次发作持续10~60分钟,伴呼吸不畅感,无明显咳嗽和喘息。
我今年70岁,一直有收集报纸上有用资料的习惯,这个方子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份报纸上剪下收藏的。1998年,我出现了尿急、尿不尽等前列腺炎的前期症状,就按此按摩方法自治,至今已经用了10年,效果很好。特别是在刚开始有症状如(尿急、不易排、排不尽等)时,只要坚持10~30天,就可很好地缓解症状。长期坚持,能预防前列腺炎复发。  方法:  1、用手指(四指)将睾丸托起上下活动50~100次。  
生活实例    博士研究生毕业3年了,工作业绩也颇令人羡慕,丽丽终于决定结婚。半年后,丽丽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通过优生检查,丽丽发现自己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是什么东西?  有朋友告诉丽丽,怀孕期间感染巨细胞病毒,孩子会出现畸形或者弱智,所以要赶快做人工流产。可是,这是自己爱情的结晶,怎能轻言放弃呢?丽丽想起了表姐的故事。4年前,表姐怀孕了,欣喜之余发现自己感染了巨细胞病毒,为了日后生
生活实例    从事IT行业的小张长期使用电脑,眼睛总是布满血丝。听朋友说激素眼药水“退红”效果特别好,买来一试,果然不错。从此以后,他口袋里就总装上这种眼药水,眼睛红了,就掏出来滴上两滴,红眼很快消失。没想到半年后小张开始出现眼睛胀痛、视野变窄、视力下降等症状,走路总是容易撞东西,好几次过马路差点被汽车撞上。这时他才急忙到医院看病,医生发现他视力已从原来的1.5降至0.1,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将打鼾与疾病联系起来。反而认为打鼾是一种“睡得香、身体棒”的标志。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打鼾,特别是伴有呼吸暂停的打鼾越来越关注。大家开始认识到,长期、经常性打鼾是一种病,理现象,预示打鼾者的上气道有狭窄,可能患有或即将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而后者已被证实会导致全身多脏器的损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解大众对“打鼾”
前不久,我和同事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遭遇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我们几人刚下飞机,正在机场通道内行走。突然,一位走在我们前面的外籍空姐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额头、膝盖都摔伤了。我们立即跑上前去急救,经过一番处理后,她逐渐苏醒了过来,对我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这位空姐是某航空公司的乘务长,近几天来一直连续工作,非常疲劳,当天又没有好好吃饭。下飞机以后,她走着走着,突然感到头晕、
白内障和青光眼虽然都是常见的眼病,都会导致失明,但白内障性失明可通过手术复明,而青光眼性失明不但无法复明,而且还会引起明显甚至剧烈的眼痛或头痛。因此,老百姓普遍对青光眼有畏惧感。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青光眼患者及其家属,对青光眼的认识不全面,某些观念完全错误,造成了“恐青光眼”症,这不但不利于治疗,还会加重病情,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错误观念加以剖析和纠正。    一、得了青光眼,迟早都会瞎的  分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