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属于高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回首过去的课程,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大多数教师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历史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侧重与照本宣科,指导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新时期的历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采用“问题连续体”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将碎片化与断裂化的知识进行整合排序,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促进其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问题连续体;高中历史;历史教师
前言:
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是美国一位大学教授梅克所提出的理论,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使得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出来[1]。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理清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得学生的多元化智慧得到启迪,最终促进其历史思维的不断提高。
一、依托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与初中历史存在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熟悉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设计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分析历史。
如学习到“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提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新变化的原因、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实质与内容”等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在必要的情况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教学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以中国、美国还有苏联为例,详细阐述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的具体变化过程、变化愿意以及所导致的影响,这类问题具有较高的开放性,答案无固定性,学生无需依照教材所概括的内容进行解答,而且通过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不断提高[2]。
二、引导学生质疑,仔细梳理问题
“问题连续性体”的关键在于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要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进行质疑或者仔细梳理问题,透过问题去探寻历史知识,当前,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2个: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两极格局下的世界”这个单元为例,学生在进行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如“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福利国家建立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虽具有一定的零散性,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水平,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提问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3]。其次,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学习,并帮助其及时扫除知识盲区,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习到与“经济危机”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有哪些?”、“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与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等等,此时,学生必须要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对其其历史思维体系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解决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与主体,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每组出10道与本章节有关的选择题。随后,教师将每组所出的问题收集起来,并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巩固其学习效果。又如学习到与“经济危机”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张图片:华尔街挤满了等待招工的下岗工人、奶牛场的员工将牛奶倒进河中、人们在街上排队等待政府救济,这些图片均反映了经济危机给人们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解读经济危机,包括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特征,影响等,从而不断提高其学习效果,并深化学生对经濟危机的认识[4]。
结语
“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教师可以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连续体”模式来深化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力度,以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其历史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穿云.问题引导,步步为营——浅谈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04):51.
[2]张在虎.我们应当教给中学生怎样的历史——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6(05):116-120.
[3]黄楚玲.优化问题设计,打造生本课堂——例谈“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4(20):34-37.
[4]陈美华.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2):114-115.
关键词:问题连续体;高中历史;历史教师
前言:
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是美国一位大学教授梅克所提出的理论,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其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使得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出来[1]。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理清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得学生的多元化智慧得到启迪,最终促进其历史思维的不断提高。
一、依托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与初中历史存在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熟悉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设计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分析历史。
如学习到“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提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新变化的原因、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具体实质与内容”等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在必要的情况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教学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以中国、美国还有苏联为例,详细阐述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的具体变化过程、变化愿意以及所导致的影响,这类问题具有较高的开放性,答案无固定性,学生无需依照教材所概括的内容进行解答,而且通过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不断提高[2]。
二、引导学生质疑,仔细梳理问题
“问题连续性体”的关键在于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主要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进行质疑或者仔细梳理问题,透过问题去探寻历史知识,当前,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2个:学生提出问题与教师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一系列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两极格局下的世界”这个单元为例,学生在进行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如“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福利国家建立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虽具有一定的零散性,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水平,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提问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3]。其次,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性的学习,并帮助其及时扫除知识盲区,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学习到与“经济危机”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有哪些?”、“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与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等等,此时,学生必须要把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对其其历史思维体系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解决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与主体,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每组出10道与本章节有关的选择题。随后,教师将每组所出的问题收集起来,并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巩固其学习效果。又如学习到与“经济危机”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张图片:华尔街挤满了等待招工的下岗工人、奶牛场的员工将牛奶倒进河中、人们在街上排队等待政府救济,这些图片均反映了经济危机给人们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解读经济危机,包括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特征,影响等,从而不断提高其学习效果,并深化学生对经濟危机的认识[4]。
结语
“问题连续体”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教师可以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连续体”模式来深化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力度,以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其历史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穿云.问题引导,步步为营——浅谈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6(04):51.
[2]张在虎.我们应当教给中学生怎样的历史——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6(05):116-120.
[3]黄楚玲.优化问题设计,打造生本课堂——例谈“问题连续体”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4(20):34-37.
[4]陈美华.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