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因此,国家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呢?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儿童成长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儿童成长;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实效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当中,学生的生活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生活逻辑加以遵循,将学生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就近取材。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良好的引导。因此,我们可以从丰富的地方特色资源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根据年龄特点,注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专注度还不够稳定。低年级学生,对日常事物很有新鲜感,探究问题积极主动。他們好奇、好动、善于发问,但是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中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自主性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少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课堂上的纯粹说教满足不了学生乐于探索、积极参与的需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地方特色资源纳入课堂,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舌尖之福》时,课前各小组展开了“家乡美食大搜索”行动。在走街探访中,无论是研究建瓯光饼,还是了解建瓯板鸭,抑或是揭晓建瓯弓鱼的奥秘,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对家乡美食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精彩纷呈。可以说,地方特色资源纳入课堂,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
结合地方特色,将具体形象的家乡特色融入课堂,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并将这种学习视为享受,而非负担!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健康,注重学生成长。
二、把握学科特点,尊重儿童成长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学生的视角和兴趣为出发点,然后确定想要研究的主题,讨论并制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我们以地方特产为资源,努力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引导学生向社会延伸,将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优化组合。
家乡建瓯的特产资源丰富,在《家乡特产我知道》这一课的学习时,我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领略家乡青山绿水之美,感受大自然对家乡人民的恩泽。课上,学生欣喜地对家乡特产进行了大盘点:有口感清甜、果肉饱满的锥栗;有飘香四溢、清冽醇厚的北苑贡茶……综合实践活动课给足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这一课无论从活动的目标制定、内容方式的选择,还是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小组讨论、自主选择的,教师只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说学生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点燃火种的引线。
总之,在活动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自主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投入观察与实践中,兴趣盎然。
三、传承本土文化,树立儿童成长中的自信
本土文化积淀厚重,揭示了自然与生命相互依存的质朴内涵,折射出家乡儿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地方文化的精髓,这对树立学生成长中的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大有益处。
家乡建瓯历经数千年的洗礼,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妍丽壮观。以《家乡光荣榜》这个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课题为例,让学生走近建瓯,了解建瓯。活动中学生开展了收集有关建瓯名人的资料,制作建瓯名人名片、编写建瓯名人录等实践活动。在调查、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释疑,如:练氏夫人对家乡有什么贡献?《杨荣家训》告诫子孙后代什么?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千名进士县,六大状元乡”之美称的由来,并惊叹道:建瓯真可谓名人辈出,人才荟萃!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之窗被开启,家乡精神为他们的成长自信助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大问题。立足乡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融入优秀本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立志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21-45.
[2]雷丽珠.关注心理特征,提升活动实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9).
作者简介:连柳萍,女,建瓯市第二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儿童成长;地方特色资源;课程实效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当中,学生的生活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生活逻辑加以遵循,将学生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就近取材。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良好的引导。因此,我们可以从丰富的地方特色资源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根据年龄特点,注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专注度还不够稳定。低年级学生,对日常事物很有新鲜感,探究问题积极主动。他們好奇、好动、善于发问,但是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中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自主性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少部分学生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课堂上的纯粹说教满足不了学生乐于探索、积极参与的需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地方特色资源纳入课堂,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舌尖之福》时,课前各小组展开了“家乡美食大搜索”行动。在走街探访中,无论是研究建瓯光饼,还是了解建瓯板鸭,抑或是揭晓建瓯弓鱼的奥秘,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对家乡美食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精彩纷呈。可以说,地方特色资源纳入课堂,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
结合地方特色,将具体形象的家乡特色融入课堂,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并将这种学习视为享受,而非负担!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健康,注重学生成长。
二、把握学科特点,尊重儿童成长的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学生的视角和兴趣为出发点,然后确定想要研究的主题,讨论并制定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我们以地方特产为资源,努力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引导学生向社会延伸,将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优化组合。
家乡建瓯的特产资源丰富,在《家乡特产我知道》这一课的学习时,我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领略家乡青山绿水之美,感受大自然对家乡人民的恩泽。课上,学生欣喜地对家乡特产进行了大盘点:有口感清甜、果肉饱满的锥栗;有飘香四溢、清冽醇厚的北苑贡茶……综合实践活动课给足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这一课无论从活动的目标制定、内容方式的选择,还是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小组讨论、自主选择的,教师只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说学生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点燃火种的引线。
总之,在活动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自主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投入观察与实践中,兴趣盎然。
三、传承本土文化,树立儿童成长中的自信
本土文化积淀厚重,揭示了自然与生命相互依存的质朴内涵,折射出家乡儿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地方文化的精髓,这对树立学生成长中的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将大有益处。
家乡建瓯历经数千年的洗礼,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妍丽壮观。以《家乡光荣榜》这个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课题为例,让学生走近建瓯,了解建瓯。活动中学生开展了收集有关建瓯名人的资料,制作建瓯名人名片、编写建瓯名人录等实践活动。在调查、汇报、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释疑,如:练氏夫人对家乡有什么贡献?《杨荣家训》告诫子孙后代什么?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千名进士县,六大状元乡”之美称的由来,并惊叹道:建瓯真可谓名人辈出,人才荟萃!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之窗被开启,家乡精神为他们的成长自信助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大问题。立足乡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融入优秀本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立志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21-45.
[2]雷丽珠.关注心理特征,提升活动实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9).
作者简介:连柳萍,女,建瓯市第二小学一级教师。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