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儿子豆豆两岁半了,特喜欢热闹。这天我家人多,我婆婆,还有我小姑子带着她儿子,都在我家。儿子高兴地跑到这个人身边蹭蹭,又跑到那个人眼前晃晃,嘴上念着:“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也不管别人听不听,反正他是乐在其中。这时,传来“嘭嘭嘭”的敲门声,他立即站定,侧耳倾听。他姑妈催他5岁的表哥去开门,他奶奶动作快,早走到了门边,他急了,扯着嗓门儿喊:“让我来。”可没人听见似的,大家都不理他,他更急了,冲到门边死死拽住奶奶的裤子,不让她开门。我婆婆很纳闷儿,问他要干什么。我急忙跑过去,蹲下身问他为啥不让奶奶开门。他重申:“让我来。”我恍然大悟,他是要自己开门,想亲手做点事情。平常我从外面回来,每次敲门,据说他都会兴高采烈地跑到门边要亲手开门,无奈因为身高的原因,够不到门把手,最后总是无限遗憾地看着他爸或别的大人把门打开。这次,他终于喊出了“让我来”,我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学会了这句话,印象中也没谁这么教过他,大概是自学的吧!
门外“嘭嘭嘭”又响起了敲门声,似乎有些不耐烦,我冲门外大声说:“等一会儿吧,今天有个大人物专门为你开门呢!”婆婆有些不屑,显然是质疑豆豆的能力,还把他抱起来打算让他去抓门把手。豆豆却不领情,要下来,坚持自己开门。他姑妈和他表哥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热闹。婆婆有点不悦,一边放下他一边说:“让你们娘儿俩闹去。”我笑了,催儿子快点开门,他便踮起脚尖,使劲够门把手,可就是够不着。我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先交代我:“妈妈,别动。”然后跑到客厅搬来了一只小凳子。
门外响起了叫门声,一听是我大姐的女儿小倩,也就是豆豆的小表姐。我小姑子便说:“这回非把小倩气死不可。”我冲门外笑道:“倩倩别急,你弟在想办法给你开门呢!”话音刚落,豆豆已经站到了小凳子上,可还是太矮了。他也顾不上交代我了,急忙跑去搬高凳子。可高凳子太重,他根本搬不动。我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连连摇头:“不要。”然后改成推着凳子走。好不容易把凳子挪到了门边,又爬不上去。这次,他终于向我求助了,要我抱他上去。站在高凳子上,他抓住了门把手,兴奋地对门外喊:“姐姐,开门。”然后往下扳门把手,可力气太小,还是开不了。我教他用身体的重量使劲往下压,并偷偷用一只手帮他,终于把门打开了。
小倩一进门,就一边夸豆豆能干一边表示感谢,把他高兴得嘴巴都咧到了腮帮子上,还不忘跟表姐邀功:“豆豆开的,是豆豆开的。”他表姐再次夸他能干,他这才心满意足而且开心地玩积木去了。他姑妈却逗他:“开个门花了10分钟,要打屁股的。”我赶紧阻止小姑子:“尽瞎说,别这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然后跟小姑子“小题大做”,说豆豆花10分钟开门这件事,有很重大的意义。首先他亲手做了一件事,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其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总是停留在口头上,这次开门对豆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实践,会让他体会到“自己做”的快乐。我还跟小姑子说,孩子第一次提出“让我来”,我们千万不可拒绝他的要求,否则会让他的“第一次”往后推迟,延缓孩子的成长。这一点,新手爸妈尤其要加以重视。
我正给小姑子“上课”,豆豆说要喝水,他表姐立即帮他拿来水杯,拧开盖子递给他,他却一边推开小表姐递过来的杯子一边喊:“不要,不要。”小表姐弄不清他到底要不要喝水,杯子拿在手里左右为难。我接过杯子问豆豆:“到底要不要喝水?”豆豆又是那句话:“让我来。”看来他上瘾了。我欣喜地将水杯递给他,可他又推开了,伸手向表姐要过杯盖儿,然后小心地将盖子盖在水杯上,像模像样地拧。我以为他也就是象征性地“拧开”,谁知他先拧紧——其实凭他的力气拧得不算紧,然后再拧开,接着把盖子交给我,双手捧杯,递到嘴边,缓缓举起……喝够了,又要过杯盖儿,放到杯口,轻轻拧上。嗬,小家伙长大了,果然要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大家纷纷转变态度,不吝溢美之辞地夸赞他。
从那以后,“让我来”几乎成了豆豆的口头禅。逛商店,买只棒棒糖他要亲自付钱;坐摇摇车,他要亲自投币;上下楼时,他也不让我抱了,依然是“自己来”……
我暗自欣喜,也暗下决心,一定对儿子这种“凡事自己来”的意识小心呵护。要知道,有很多妈妈因为孩子事事依赖父母而苦恼。我得从小培养儿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让他早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编辑:冯士军〕
门外“嘭嘭嘭”又响起了敲门声,似乎有些不耐烦,我冲门外大声说:“等一会儿吧,今天有个大人物专门为你开门呢!”婆婆有些不屑,显然是质疑豆豆的能力,还把他抱起来打算让他去抓门把手。豆豆却不领情,要下来,坚持自己开门。他姑妈和他表哥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热闹。婆婆有点不悦,一边放下他一边说:“让你们娘儿俩闹去。”我笑了,催儿子快点开门,他便踮起脚尖,使劲够门把手,可就是够不着。我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先交代我:“妈妈,别动。”然后跑到客厅搬来了一只小凳子。
门外响起了叫门声,一听是我大姐的女儿小倩,也就是豆豆的小表姐。我小姑子便说:“这回非把小倩气死不可。”我冲门外笑道:“倩倩别急,你弟在想办法给你开门呢!”话音刚落,豆豆已经站到了小凳子上,可还是太矮了。他也顾不上交代我了,急忙跑去搬高凳子。可高凳子太重,他根本搬不动。我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连连摇头:“不要。”然后改成推着凳子走。好不容易把凳子挪到了门边,又爬不上去。这次,他终于向我求助了,要我抱他上去。站在高凳子上,他抓住了门把手,兴奋地对门外喊:“姐姐,开门。”然后往下扳门把手,可力气太小,还是开不了。我教他用身体的重量使劲往下压,并偷偷用一只手帮他,终于把门打开了。
小倩一进门,就一边夸豆豆能干一边表示感谢,把他高兴得嘴巴都咧到了腮帮子上,还不忘跟表姐邀功:“豆豆开的,是豆豆开的。”他表姐再次夸他能干,他这才心满意足而且开心地玩积木去了。他姑妈却逗他:“开个门花了10分钟,要打屁股的。”我赶紧阻止小姑子:“尽瞎说,别这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然后跟小姑子“小题大做”,说豆豆花10分钟开门这件事,有很重大的意义。首先他亲手做了一件事,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其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却总是停留在口头上,这次开门对豆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实践,会让他体会到“自己做”的快乐。我还跟小姑子说,孩子第一次提出“让我来”,我们千万不可拒绝他的要求,否则会让他的“第一次”往后推迟,延缓孩子的成长。这一点,新手爸妈尤其要加以重视。
我正给小姑子“上课”,豆豆说要喝水,他表姐立即帮他拿来水杯,拧开盖子递给他,他却一边推开小表姐递过来的杯子一边喊:“不要,不要。”小表姐弄不清他到底要不要喝水,杯子拿在手里左右为难。我接过杯子问豆豆:“到底要不要喝水?”豆豆又是那句话:“让我来。”看来他上瘾了。我欣喜地将水杯递给他,可他又推开了,伸手向表姐要过杯盖儿,然后小心地将盖子盖在水杯上,像模像样地拧。我以为他也就是象征性地“拧开”,谁知他先拧紧——其实凭他的力气拧得不算紧,然后再拧开,接着把盖子交给我,双手捧杯,递到嘴边,缓缓举起……喝够了,又要过杯盖儿,放到杯口,轻轻拧上。嗬,小家伙长大了,果然要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大家纷纷转变态度,不吝溢美之辞地夸赞他。
从那以后,“让我来”几乎成了豆豆的口头禅。逛商店,买只棒棒糖他要亲自付钱;坐摇摇车,他要亲自投币;上下楼时,他也不让我抱了,依然是“自己来”……
我暗自欣喜,也暗下决心,一定对儿子这种“凡事自己来”的意识小心呵护。要知道,有很多妈妈因为孩子事事依赖父母而苦恼。我得从小培养儿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让他早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