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学生考场作文在新奇艳丽的外表下,无不表现出内容的“假大空”,面对学生作文的通病,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作文教学深刻反思,愿与同仁共勉。
【关键字】构思 语言 写作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近年来,我市中考作文命题样式多,变换频,时而话题作文,时而半命题作文,时而给材料作文,时而看图作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作文命题始终坚持作文与做人的原则,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求突出写作的主体“我”,强调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引导作文教学要立足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身边的人和事,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然而,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近年来的中考实战中,作文出现的大量问题一直是语文老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其中有以下二种通病引起笔者的关注。
1.构思新奇但和内容严重脱节。考场作文中许多学生很注重结构“包装”,题记式、日记体、小标题等时髦的结构形式的文章凡有应有,诗歌、小说、童话等体裁比比皆是,洋文、中文甚至文言文也被大胆广泛使用。这确实让评卷的教师在开始阅卷时眼前为之一亮,然而读起来却发现,内容是内容,形式是形式,内容和形式严重脱节。
2.语言华丽但无真情实感。许多学生作文片面追求词句的华丽,喜欢堆积辞藻、铺排句段,缺乏真情的流动,实在难以感人。
总之,如今的学生作文在新奇艳丽的外表下,无不表现出内容的“假大空”,出现以上学生作文的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深刻反思。
1.作文形式贵在新奇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都有精辟的阐述。当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理解得非常透彻,也能说出长篇大段的理据来。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多重视外在形式包装呢?我以为这主要因为我们老师的错误引导,认为阅卷老师就是个买椟还珠商人,因此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拼命指导学生如何对作文进行包装。作文就像商品,离不开包装,但忽视了内容和质量,不管你如何包装,也不能蒙蔽顾客的眼睛,你可以蒙蔽一时,但不能蒙蔽一世。
2.作文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说道作文语言,其实它也是作文的外在包装形式,之所以单独进行反思,是因为语言是作文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了语言,就没有了其他形式,也就没有了作文。既然这么重要,学生作文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呢?我以为:作文的语言应该是鲜活的语言,应该是生活的语言,应该是包含感情充满活力的语言。语言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鲜活的语言需靠平时不断的训练和砥砺。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语言才能鲜活起来。
3.作文要描写怎样的生活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而心灵的震撼来源于生活。
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关注现实,接触自然,深入社会,扩展他们生活的空间,开拓视野,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在作文中描写真实的自我体验,展现真实的社会现实以及自我和社会发展的种种愿望。
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学校家庭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生活和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积累自我经验。其实,这在一方面的体验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市孩子少,因此也是孩子写的最多最得心应手的作文内容。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农村中学,学生参与校内科技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一味减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并能设法提供让学生参与这方面活动的机会。
二是要指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体验来感受大自然,了解并揭开大自然的种种神秘面纱,从而和大自然交朋友,热爱大自然。而我们农村孩子也是和大自然打交道最多的小朋友,只是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让孩子们和大自然疏远了起来,因此我们要迅速纠正这种割裂孩子与大自然亲近的种种不合理作法,保护孩子探求大自然的欲望。当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大自然,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做的最多的功课之一,必需坚持下去!
三是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丰富个人的社会阅历,增加体验,认识了解社会。教育学生注重从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媒体了解时事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语文教师要把语文实践活动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社会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才不会单调无味,才会有真情实感。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需要加大力度!因为这方面的内容是农村学生作文中写的最少但又是我们老师最迫切希望看到的内容。
以上是我从事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本可以当做一点来谈,因为所说的三点内容其实是交叉关系,之所以分为三点来谈,仅仅是为了更有层次感,也是为了突出后面两点反思,愿与同仁共勉。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初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字】构思 语言 写作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近年来,我市中考作文命题样式多,变换频,时而话题作文,时而半命题作文,时而给材料作文,时而看图作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作文命题始终坚持作文与做人的原则,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求突出写作的主体“我”,强调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引导作文教学要立足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身边的人和事,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然而,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近年来的中考实战中,作文出现的大量问题一直是语文老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其中有以下二种通病引起笔者的关注。
1.构思新奇但和内容严重脱节。考场作文中许多学生很注重结构“包装”,题记式、日记体、小标题等时髦的结构形式的文章凡有应有,诗歌、小说、童话等体裁比比皆是,洋文、中文甚至文言文也被大胆广泛使用。这确实让评卷的教师在开始阅卷时眼前为之一亮,然而读起来却发现,内容是内容,形式是形式,内容和形式严重脱节。
2.语言华丽但无真情实感。许多学生作文片面追求词句的华丽,喜欢堆积辞藻、铺排句段,缺乏真情的流动,实在难以感人。
总之,如今的学生作文在新奇艳丽的外表下,无不表现出内容的“假大空”,出现以上学生作文的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深刻反思。
1.作文形式贵在新奇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都有精辟的阐述。当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理解得非常透彻,也能说出长篇大段的理据来。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多重视外在形式包装呢?我以为这主要因为我们老师的错误引导,认为阅卷老师就是个买椟还珠商人,因此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拼命指导学生如何对作文进行包装。作文就像商品,离不开包装,但忽视了内容和质量,不管你如何包装,也不能蒙蔽顾客的眼睛,你可以蒙蔽一时,但不能蒙蔽一世。
2.作文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说道作文语言,其实它也是作文的外在包装形式,之所以单独进行反思,是因为语言是作文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了语言,就没有了其他形式,也就没有了作文。既然这么重要,学生作文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呢?我以为:作文的语言应该是鲜活的语言,应该是生活的语言,应该是包含感情充满活力的语言。语言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鲜活的语言需靠平时不断的训练和砥砺。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语言才能鲜活起来。
3.作文要描写怎样的生活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而心灵的震撼来源于生活。
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关注现实,接触自然,深入社会,扩展他们生活的空间,开拓视野,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在作文中描写真实的自我体验,展现真实的社会现实以及自我和社会发展的种种愿望。
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学校家庭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生活和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积累自我经验。其实,这在一方面的体验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市孩子少,因此也是孩子写的最多最得心应手的作文内容。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农村中学,学生参与校内科技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一味减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并能设法提供让学生参与这方面活动的机会。
二是要指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体验来感受大自然,了解并揭开大自然的种种神秘面纱,从而和大自然交朋友,热爱大自然。而我们农村孩子也是和大自然打交道最多的小朋友,只是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让孩子们和大自然疏远了起来,因此我们要迅速纠正这种割裂孩子与大自然亲近的种种不合理作法,保护孩子探求大自然的欲望。当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大自然,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做的最多的功课之一,必需坚持下去!
三是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丰富个人的社会阅历,增加体验,认识了解社会。教育学生注重从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媒体了解时事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语文教师要把语文实践活动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社会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才不会单调无味,才会有真情实感。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需要加大力度!因为这方面的内容是农村学生作文中写的最少但又是我们老师最迫切希望看到的内容。
以上是我从事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反思,本可以当做一点来谈,因为所说的三点内容其实是交叉关系,之所以分为三点来谈,仅仅是为了更有层次感,也是为了突出后面两点反思,愿与同仁共勉。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初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