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坛突变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以色列局势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主要媒体有的连续发消息,跟踪报道,有的发评论,分析以色列的政治局势,甚至认为以色列发生了“政治地震”。
  据报道,事情的起因是去年11月21日沙龙突然宣布退出他于1973年参与组建的利库德集团,成立“前进党”并建议解散议会提前大选。沙龙当时说“当年创立利库德集团是为了给以色列带来希望。不幸的是,现在利库德集团内已经没有希望了。”以色列议会当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自行解散法案。总统卡察夫同一天表示,鉴于议会120名议员中有80人正式要求解散议会,他尊重大多数议员的意见,解散第16届议会,提前举行大选。
  根据以色列有关法律,议会解散后,必须在90天内选举产生新一届议会,在新一届议会和政府产生前,沙龙作为看守内阁总理继续工作。23日,卡察夫与议会议长里夫林就大选日期问题举行会晤,并一致决定大选从原定的2006年11月提前到3月28日举行。
  正当沙龙全力为赢得今年的大选试图连任时,今年1月4日 晚,沙龍突发中风并严重脑溢血,被紧急送往耶路撒冷的哈达萨医院抢救。鉴于沙龙病情严重,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特被任命为代理总理,并组成了任期100天的特别内阁。
  外界普遍认为,即便78岁高龄的沙龙能顺利闯过“鬼门关”,但重返政坛已经不太可能。而事实上,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紧急筹划如何面对沙龙之后的以色列和中东局势,为此,美国国务卿赖斯取消了对印尼和澳大利亚的访问。
  以色列《国土报》指出,沙龙2005年力主实施的单边行动计划为其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沙龙在此时病倒意味着以色列总理职位将很可能易主。新一代以色列领导人在以巴问题上采取的立场将成为以色列国内外高度关注的议题。
  
  提前大选是形势所迫
  
  据报道,导致以色列提前举行大选的直接原因是佩雷茨在去年11月9日工党选举中取代佩雷斯当选党主席。佩雷茨坚持无条件同巴勒斯坦进行和谈,他的当选意味着工党内部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更开放的新生代的崛起。沙龙领导的联合政府是2005年1月初由利库德集团、工党和犹太圣经联盟组成的联合政府,联合政府控制了议会120议席中的66席,其中利库德集团仅占40席,佩雷茨当选后多次表示工党退出联合政府。11月20日,工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退出联合政府的决议。根据以色列有关法律,政府如得不到议会半数以上议员的支持就将面临解散。为此,原定于2006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不得不提前举行。
  而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退党并另建新党,主要是内部原因。沙龙1999年10月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2001年2月,沙龙在以色列总理特别选举中击败工党候选人巴拉克当选总理。沙龙执政后,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政策,巴以流血冲突迅速升级,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路线图”计划被迫搁浅,国际社会对沙龙政府表示强烈不满并进行激烈抨击2003年底,沙龙制定了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并于2005年8月开始执行从加沙全部定居点及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撤离工作。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遭到以色列国内极右势力的激烈反对。利库德集团内部反对派议员多次利用党内、议会和内阁投票机会给沙龙制造障碍,试图阻止“单边行动计划”的实施。
  该集团内反对“单边行动计划”的核心人物是曾任以色列总理的内塔尼亚胡。因反对沙龙的对巴勒斯坦政策,内塔尼亚胡在2005年8月初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同时要求提前举行党领导人选举。尽管利库德集团中央委员会9月26日决定不提前举行党领导人选举,沙龙赢得了利库德集团的支持,但利库德集团内部的分歧并没有为此而缩小,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党内反对派仍利用各种机会要解除沙龙的职务,而且利库德中央委员会3000名成员中主要是鹰派活动分子,这意味着沙龙不能保证未来向巴勒斯坦妥协的动议得到议会的广泛支持。沙龙曾表示,只要议会中有利库德集团反对派议员,其领导权威就会受到挑战。11月7日,因部分利库德集团议员的反对,以色列议会否决了沙龙任命3名内阁部长的提名。还有,利库德集团目前注册成员有15万,调查结果显示,在“单边行动计划”结束后,内塔尼亚胡在党内的支持率比沙龙高出18%。面对利库德集团内部难以弥合的分歧,沙龙决定退党,组建新党,以便在2006年大选中赢得主动。
  也有舆论指出,沙龙退党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因为他清楚地看到,尽管他在党内支持率下降,但他的民众支持率却很高,掌控和平进程是沙龙此举的直接动因。报道说,沙龙在面临来自利库德集团内部巨大压力的同时,他可利用的资源也在增长。国内,有14名国会议员明确支持他的政策,一批中立派议员和工党的温和派也是其可拉拢的对象;国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以及美国总统布什都明确表示对其政策的支持。因此,沙龙解散议会表面看是迫于工党退出联合政府以及其在党内遭遇阻力的被动应对之举,实则不失为主动反击的一着好棋。报道指出,如果沙龙和佩雷斯合作竞选,其联盟可能成为国会议席的最大拥有者。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沙龙此举的评价基本比较正面。沙龙的心腹直言,沙龙希望抓住目前在民调中呈现出的有利时机,以便在提前大选中击败其他政党,然后继续推动他的计划以结束与巴勒斯坦人的冲突。以色列《国土报》指出,解散议会符合沙龙的利益,因为这么做可以避免把大选进一步推迟,从而避免沙龙的新党失去新鲜劲儿。
  
  三党鼎立已成定局
  
  沙龙退出利库德集团以及组建新党的行动在利库德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内塔尼亚胡说:“现在人们看得更清楚了,前进党是名副其实的左翼政党。”但沙龙的前进党却得到不少人的支持,成立后的第四天就有14名利库德集团成员加入该党,来自以色列72个城市和乡镇的长官2005年11月30日表示支持沙龙组建的前进党。内阁不管部长哈伊姆·拉蒙也宣布离开工党加入沙龙的新党,佩雷斯的支持更对沙龙新党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中东媒体报道说,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政策来说,前进党将成为不折不扣的“中间党派”。12月26日前进党以书面形式公布了党纲,称该党认为应继续以巴和谈进程,并将为之不懈努力。其和谈目标是要为以色列划定永久性边界打下基础,并在该地区实现安全与和平。纲领还说,为了让以色列成为犹太人的家园,放弃一部分土地是必要的。以色列舆论称,该党的成立改变了多年来左、右两大党派掌控以色列政坛的格局。
  在前进党以明显的中间立场准备赢得大选的关键时刻,沙龙病倒无疑对该党是一沉重甚至是致命打击。另外,沙龙病重后,工党主席佩雷茨一直在游说佩雷斯,希望他能重回工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也大力劝说前进党内的利库德“老人”重新回归。为应对新的严重局面,刚就任代总理的奥尔默特立即采取了稳定前进党的紧急措施:极力留住佩雷斯,挫败工党主席佩雷茨挖墙角的企图。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奥尔默特向佩雷斯表示,即使沙龙时代宣告结 束,佩雷斯在前进党中仍然将拥有崇高威望和地位。据该报透露,奥尔默特将邀请佩雷斯加入内阁,担任副总理职位,并主持内盖夫和加利利地区发展委员会的工作。前进党许多党员2006年1月5日发表了显示团结一致的声明,强调对奥尔默特的支持。国防部长莫法兹在与奥尔默特会谈时表示,在今年3月大选后他仍将全力继续支持奥尔默特的工作。
  以色列《国土报》进行的民调显示,尽管沙龙病重并不再可能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但前进党仍有可能获得以色列议会中120个席位的40个席位,而工党可能将得到18个席位,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最多只能获得13个席位。以色列“新消息报”也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其结果与“国土报”调查的结果基本相同:前进党将获得39席,工党会获得20席,利库德集团将获得16席。从某种程度上讲民意调查是给前进党打了一针“强心剂”。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沙龙性命如何,他一人统领以色列政坛的局面都将终结,前进党、工党与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三足鼎立的局面难以避免。中东煤体报道说,从以色列实际情况看,就是沙龙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在未来的以色列大选中,以色列三大政党——前进党、工党和利库德集团,都难在议会中赢得绝对多数席位。因此,以色列大选很可能会导致产生一个联合政府。
  
  巴以和谈前途难料
  
  沙龙在组建新党后曾说,如果能连任,他将遵照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致力于实现巴以和平,“我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我将准备好做出痛苦的让步”。沙龙病重后,前进党领导人表示,没有沙龙的前进党将继续执行沙龙制定的路线。为此,巴勒斯坦有分析人士说,沙龙虽然强硬,但已强硬到头,不可能再强硬了,在未来谈判中也许会给巴方以适当让步,这就使巴以和平有望步入良性轨道。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政治分析家加齐说,沙龙如果去世,对巴勒斯坦未必是好事,因为照沙龙的做法,他有可能对巴方做出进一步让步。而此时沙龙退出以色列政坛自然使关心中东局势的人们表示担忧。以美国前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为代表的中东问题专家称,“沙龙的缺失”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使巴以和平进程陷入停顿。也有舆论认为,解决巴以争端历来是美以关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美国总统布什连任后提出了在他2009年卸任前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和以巴两国和平相处的外交目标。分析人士认为,鉴于过去一年里布什和沙龙之间互为依赖的合作,如果沙龙不再当政,美方要想延续这种关系,将不得不花费一定时间培养与未来以领导人的合作。而且如果美国仍然在中东问题上保持原有立场,无论是四方斡旋机制还是联合国,都难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还值得一提的是,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将按计划于1月25日举行。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首次参选对执政的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形成强有力的挑战,也同时遭到以色列的抵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大选结果将直接决定中东局势的发展,以巴能否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与双方选举结果息息相关。对此,无论是以色列,还是整个中东地区,都将面对“沙龙时代”终结的现实,并选择符合自己战略利益的政策。巴以局势如何发展还是个未知数。
  
  链接:退出政治舞台的沙龙
  
  沙龙1928年生于特拉维夫马拉勒村,曾就读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专业。自幼参加巴勒斯坦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的活动。1 948年曾参加以色列独立战争,后长期在军中任职。1973年辞去军职,竞选议员,同年9月参与组建利库德集团。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沙龙出任“紧急部队”高级指挥官。1975年至1976年出任总理拉宾的高级安全事务顾问。1976年因在防卫问题上与政府分歧而辞职。1977年利库德集团执政后,他历任农业部长(兼定居点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等职。1982年6月沙龙策划、指挥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第二年因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被迫辞去国防部长,任不管部部长。1984年起至1999年,先后任工商部长、住房部长,国家基础设施部长、外交部长等职。1999年9月出任利库德集团主席。2001年2月6日,当选为以色列总理。2002年11月9日连任利库德集团主席。
  在以色列,人们习惯用颜色表明派别,如黑色代表正统犹太教,蓝色表示支持拆除定居点者,橙色代表反对拆除定居点。有舆论说,沙龙可以说是“变色龙”,在风云变幻的以色列政坛,变色是沙龙政治存身之道。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说,在20世纪50年代,他训练并领导突击队开展迅速而致命的报复行动。1973年,他率领部下横渡苏伊士运河,推动了赎罪日战争的结束。19日2年,他领导了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入侵。2000年,他参观犹太人称为“圣殿山”的耶路撒冷高地,点燃了巴勒斯坦人暴动的导火索。然而在2005年,沙龙,这位以色列定居点政策的设计者,作出了其他以色列领袖从未作过的决定:在从以色列38年前夺取的沙漠中撤离的时候,沙龙单方面让出了巴勒斯坦人为建立自己未来国家而索要的土地。沙龙在利库德右翼成员的谴责面前毫不动摇;正是这次加沙撤离使沙龙向全世界宣布自己脱离利库德集团。
  沙龙在以色列是饱受争议的人物,政治对手称他是“独裁者”,政敌指责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阿拉伯国家,沙龙素有“屠夫”之称。阿拉伯人指责沙龙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带领伞兵旅虐杀战俘在黎巴嫩战争期间指挥以军屠杀难民:对巴勒斯坦人实施恐怖政策,并借巴勒斯坦人“起义”之机大开杀戒。而美国总统布什却盛赞沙龙为“和平人士”。
  中东舆论说,政治家和政客是沙龙的两种颜色。沙龙奋力完成了单边行动计划,举世称奇。然而沙龙宣布成立“前进党”时,却表示要扩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定居点。这倒像是政客在拉拢选民,因为右翼选民不愿放弃定居点,左翼选民主张“以土地换和平”。沙龙给自己的新党定位为中间派,以区别左翼色彩的工党和右翼色彩的利库德集团。经过用心良苦的设计,沙龙这只鹰便有了些鸽子的色彩。执著和妥协是沙龙的另两种颜色。沙龙一直执著地紧抓美国政府和擅长游说美国国会的犹太人社团。有了美国政府的支持,以色列每年都能得到数十亿美元的援助,沙龙也就显得底气十足。依靠犹太人社团游说,沙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同美国政府讨价还价,因此得以放手做事。沙龙有时也会选择妥协,且时常因“富于创造性”而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在巴勒斯坦年初大选时,迫于美国的压力,沙龙同意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参加投票,但却命令将投票站设在邮局。在巴勒斯坦人看来,在东耶路撒冷设投票站表明沙龙屈服了;但在沙龙看来,巴勒斯坦人不是在投票,而只是在投寄选票。
  在以色列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届政府敢于拆除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而40年来一直支持建立定居点的沙龙,却由定居点的“缔造者”变成了定居点的“摧毁者”。有分析人士指出,毫无疑问,沙龙是一个不妥协的强硬派人士,但他有一种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使他可以对他的观点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沙龙本人说过,摆脱拥挤的加沙,是保护作为一个犹太人民主国家的以色列和保留西岸这一对虔诚的犹太人来说在宗教上意义重大的地区的唯一办法。他承认,强硬派保留《圣经》中提到的所有以色列土地的梦想已经破灭。沙龙说:“我们曾经有一个梦想,我们没能完整地实现这个梦想,但是我们成功地使这个梦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了现实。”沙龙说的现实,就是他启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项目:在两个地段与巴勒斯坦人划分界线,即在约旦河西岸建隔离墙和在加沙地带划定1967年前的“绿线”。尽管沙龙否认建隔离墙的领土意义,但人们心中都明白,一条形式和功能都类似边界的隔离墙最终肯定将成为边界。
  沙龙的传记作者乌齐·本齐曼曾这样评价说:“沙龙首先是一个非凡的机会主义者。他从一种立场转向另一种立场、从一个党转向另一个党毫不奇怪。”
  舆论指出,无论怎样,饱受争议的沙龙现在看是已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他给以色列乃至中東留下的“遗产”最终如何,还有待观察。
其他文献
暮秋时节,记者有幸来到号称“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山西大同,游览了中国古代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北魏王朝的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整个石窟依山开凿,坐北朝南,在长达1 公里长的蜿蜒石壁上共开凿有45个洞窟,207个附属小窟,有造像51000余尊,雕刻面积18000多平方米。其中,最高大佛像有17米,而最小的佛像高仅2厘米。石窟开凿于公元453
期刊
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对诗就有这样的评价:“不知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认为:“诗人不需要凭技艺来做成优美的诗,而是诗人得到了一种灵感”。  诗歌是在诗人的一种灵感之下产生的,是诗人心灵的写照,她的美是发自于诗人心灵的美。诗能够唤起在喧嚣浮躁的都市中生活的人们疲惫的内心,提醒
期刊
为了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中马建交31周年”纪念活动,应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的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携镇馆之宝——金屏风宝座,于2005年11月25日访问马来西亚。其间,陈丽华董事长参加了“钓鱼台美食节”国宴,参观了马来西亚王宫和马来西亚绿野集团公司。陪同陈丽华董事长访问的成员还有富华国际集团总裁赵勇,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迟重瑞,富华国际集团
期刊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因病于7月1日在东京逝世,终年68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国务委员唐家璇发唁电表示哀悼。桥本曾为促进中日关系发展,加强两国经贸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也成为第一位进入“9·18”纪念馆的在位日本首相。    住院期间病逝    6月4日晚,家住东京的桥本龙太郎出现腹部疼痛症状,随后被紧急送往东京国立国际医疗中心治疗。医生诊断为“肠道缺血”,5日动手术切除了大部
期刊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豫西边陲,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和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系,209国道纵贯南北,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全县财政收入不足8000万元,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卢氏县公安局现有民警246人,占全县总人口37万的万分之六点六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卢氏县公安局克服种种困难,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坚持“抓重点、
期刊
中国正在启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很多路径选择,如扩大社会保障面、抑制垄断滋生的不公、运用税收调控手段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所有这些措施都将围绕增加社会公平进行。     高层决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对于此次改革的方向,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唐钧研究员说,无论是其中的哪一条措施,都将在社会上产
期刊
皖籍名流邓竹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一生潇洒豪放,为事业苦苦拼搏。邓老已年愈八旬,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数量多,精品多,被人民称为奇才,誉满江淮大地。  邓老祖籍安徽定远。他是我党高级干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离休。他少年读过私塾,青年时代在新四军二师转战皖东,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后,他历任县委书记、省文联秘书长、大学副教授、宣传部长、报社总编辑、政协副主席等领导职务。“文革”
期刊
编者按:中国和以色列有太多扯不断的友谊恩情,以色列新任总理奥尔默特是原居中国哈尔滨犹太人的后裔,半个哈尔滨人;二战时,上海曾是五万犹太人的避难所,中国人曾有恩于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也是知恩图报,双方各种合作五十年未间断。然而,在强大的美国恩威并施面前,以色列人找不着北了,他们心甘情愿作美国地缘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作美国实现“新中东”计划的先头部队,甚至不惜成为美国的炮灰,把炮弹投向了联合国观察哨所
期刊
二十年后……他可能在手术台上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是一名医生;她可能破解世界上最令人费解的方程式,她是一名数学家;
期刊
当今世界有两太热潮,一个是刚刚兴起的汉语热,另一个是久经不衰的足球热、谈汉语必言中国,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汉语热潮也是由于中国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而掀起的,谈足球必言巴西,足球虽然不是源于巴西,但是巴西的足球水平以及对足球的狂热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足球已经成为巴西文化的象征,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人对足球有着狂热的追求,巴西人对汉语也充满了好奇。两个国家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