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历史街区失去活力,因此提出在保留城市历史街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采用文化策略和艺术策略的活力创造策略,最终提升历史街区活力,延续场所精神,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策略;艺术策略;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历史街区也进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如何短期内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政府和开发商主要关注的问题,这只是对历史街区地段位置的经济价值的获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街区原有的场所精神消失,被矗立的高楼所取代,这样就对城市原有的文化脉络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而且这种现象在很多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屡见不鲜。随着对城市差异性的关注越来越多,挖掘城市的独特性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的地域文化就是城市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所具有的场所精神就成为城市开发的重点。由于现代城市街道的空间形态以及功能置换,相对狭窄以及公共空间比较缺乏的传统历史街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大量历史街区的原有居民外迁,导致历史街区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活力。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挖掘城市独特性是城市历史街区活力恢复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文化策略和艺术策略,分别用于以商业为主导的历史街区和以原有居民为主导的历史街区。将人们重新引入城市历史街区,恢复历史街区原有的活力,延续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以此达到保护历史街区风貌以及打造城市特色的目的。
一、基于文化策略的历史街区活力创造
商业为主导的历史街区由于建筑老旧、环境陈旧,以文化策略为主的街区活力创造让历史街区找到了一条新的复兴之路,即采用以历史文化为吸引力,以传统商业为卖点的旅游游憩模式,吸引外来游客进入,提升街区的经济效益,增加街区的人流量,以此提升历史街区的活力。
传统商业历史街区的改造需要突出文化特色。首先需要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定位,很多城市的历史街区由于缺乏对文化的准确定位导致街区的整体风貌大同小异,而文化成为区分历史街区独特性的关键。传统商业历史街区有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两种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物质形态是可见的,物质形态是进入街区的直观印象,是体现当地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采取保留或者是修复的策略。破坏比较严重的应该修复,保持街道的原有风貌,建筑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面积较大的建筑可以改造为文化主题酒店,让在此游览的人们可以体验当地人的慢生活,真正地融入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或者是历史遗迹可以保留并成为街区文化展示中心,在保留原有物质形态的前提下适当地植入新的商业活动,从而增加历史街区的吸引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例如以饮食文化为主导的商业街,经营地方特色食物,使得历史街区融入当下生活。武汉户部巷,距今约400多年历史。由于紧靠码头的地理位置,这里舟车络绎,人气兴旺。上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以此为生计,而逐渐成为武汉著名的早餐街,街上有各种武汉本地的特色食品。2003年,武昌区政府计划以当地特色的早餐为基础,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以前的小巷依照户部巷明清古朴形制修复,化古老于新韵,体现出武汉的楚汉文化特色,街道相对比较狭窄,延续了原有的肌理。户部巷主要是以武汉本地的小吃为主要特色,比如蔡林记热干面、豆皮等(图1),并通过引入其他的一些外地美食,把街道打造成美食小吃街。同时保留了户部巷的大戏台,以及一些楚汉风格的民间活动,提升街区的文化魅力。户部巷周边则是发展其他商业,有当地的特色饰品、服饰等。如今的户部巷已经是集饮食、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二、基于艺术策略的历史街区活力创造
城市现代化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很多历史街区的原有居民都已迁出,留下一代人的记忆。由于历史街区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以至于缺乏曾经的活力。这类以居住型为主导的历史街区,往往街区老龄化严重,活力明显不足;加上街道本身布局建筑,道路铺装过于呆板,缺少变化;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缺乏,无法形成一个聚集点。因此适时采用艺术策略,吸引年轻人就成为街区活力恢复的主要渠道。
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是改造中需要首要体现的。在原有的历史文化中提取出能够代表场所精神的历史元素,并通过艺术化地处理后引入历史街区。可以将带有场所精神的历史元素打造成为立体雕塑,复制多个白色模型,并且让一些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家对其进行彩绘图案,在图案中融入现代元素,既能在历史街区中看到现代的潮流元素,也能看到历史文化元素,并作为一种媒介向外传播当地的文化,同时吸引一些喜欢艺术的年轻人。例如德国的柏林熊,经过艺术家之手的柏林熊立体彩绘造型出现在柏林的一些公共区域,成为城市的象征;柏林熊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而且也是一种柏林城市文化输出的桥梁(图3、图4)。
由于历史街区的生活原本就是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节奏,所以街区的一些风貌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造,让人们进入街区时有景观、艺术可以看,有物象可以想。在对历史街区的地面处理时,为避免铺装呆板,可以采用变化的铺装形式,在某些需要停留休息的空间中,采用特色的文化铺装,比如街区的历史故事等,让人们在停留的同时可以了解街道的历史文化。在一些建筑的立面上可以采用涂鸦艺术,融入新的艺术形式,增强街区的艺术吸引力。吸引人们重新进入街区后就需要增加公共设施和提高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停留在街区空间中。在人群主要聚集的区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商业元素。比如咖啡厅、书店、DIY手工作坊等。让人们停下来用现代的生活方式体验当地的生活节奏,感受历史文化精神。同时根据原有居民的生活需要增加一些健身设施;道路可以多设置经设计的垃圾桶,比如带有历史元素形式的垃圾桶;增加休息座椅,当人们在参观历史街区累了的时候可以休息或感受。植物过少则可以使用垂直绿化的方式。历史街区相对狭窄,可使用面积不多,在立面上是垂直绿化不仅不会占用街道空间,还可以增强街道的观赏性。在改造原有建筑形体的时候可以伸出一些花池,种植不同的植物,藤本植物是首要选择,不仅易于生长,同时还可以丰富立面,增强建筑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21世纪以来,恢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力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的重点。随着城市功能越来越复杂,通过外部物质形态的保护与内部街区功能的置换,并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不同植入带有艺术感的文化元素,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转移到新的城市经济结构中,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得到恢复,让场所精神能一直延续下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张松著.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1.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城市历史街区;文化策略;艺术策略;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历史街区也进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如何短期内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政府和开发商主要关注的问题,这只是对历史街区地段位置的经济价值的获取,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街区原有的场所精神消失,被矗立的高楼所取代,这样就对城市原有的文化脉络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而且这种现象在很多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屡见不鲜。随着对城市差异性的关注越来越多,挖掘城市的独特性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的地域文化就是城市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所具有的场所精神就成为城市开发的重点。由于现代城市街道的空间形态以及功能置换,相对狭窄以及公共空间比较缺乏的传统历史街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大量历史街区的原有居民外迁,导致历史街区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活力。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挖掘城市独特性是城市历史街区活力恢复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文化策略和艺术策略,分别用于以商业为主导的历史街区和以原有居民为主导的历史街区。将人们重新引入城市历史街区,恢复历史街区原有的活力,延续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以此达到保护历史街区风貌以及打造城市特色的目的。
一、基于文化策略的历史街区活力创造
商业为主导的历史街区由于建筑老旧、环境陈旧,以文化策略为主的街区活力创造让历史街区找到了一条新的复兴之路,即采用以历史文化为吸引力,以传统商业为卖点的旅游游憩模式,吸引外来游客进入,提升街区的经济效益,增加街区的人流量,以此提升历史街区的活力。
传统商业历史街区的改造需要突出文化特色。首先需要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定位,很多城市的历史街区由于缺乏对文化的准确定位导致街区的整体风貌大同小异,而文化成为区分历史街区独特性的关键。传统商业历史街区有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两种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物质形态是可见的,物质形态是进入街区的直观印象,是体现当地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可以采取保留或者是修复的策略。破坏比较严重的应该修复,保持街道的原有风貌,建筑的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面积较大的建筑可以改造为文化主题酒店,让在此游览的人们可以体验当地人的慢生活,真正地融入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或者是历史遗迹可以保留并成为街区文化展示中心,在保留原有物质形态的前提下适当地植入新的商业活动,从而增加历史街区的吸引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例如以饮食文化为主导的商业街,经营地方特色食物,使得历史街区融入当下生活。武汉户部巷,距今约400多年历史。由于紧靠码头的地理位置,这里舟车络绎,人气兴旺。上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以此为生计,而逐渐成为武汉著名的早餐街,街上有各种武汉本地的特色食品。2003年,武昌区政府计划以当地特色的早餐为基础,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以前的小巷依照户部巷明清古朴形制修复,化古老于新韵,体现出武汉的楚汉文化特色,街道相对比较狭窄,延续了原有的肌理。户部巷主要是以武汉本地的小吃为主要特色,比如蔡林记热干面、豆皮等(图1),并通过引入其他的一些外地美食,把街道打造成美食小吃街。同时保留了户部巷的大戏台,以及一些楚汉风格的民间活动,提升街区的文化魅力。户部巷周边则是发展其他商业,有当地的特色饰品、服饰等。如今的户部巷已经是集饮食、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特色街区。
二、基于艺术策略的历史街区活力创造
城市现代化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很多历史街区的原有居民都已迁出,留下一代人的记忆。由于历史街区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以至于缺乏曾经的活力。这类以居住型为主导的历史街区,往往街区老龄化严重,活力明显不足;加上街道本身布局建筑,道路铺装过于呆板,缺少变化;绿化以及公共设施缺乏,无法形成一个聚集点。因此适时采用艺术策略,吸引年轻人就成为街区活力恢复的主要渠道。
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是改造中需要首要体现的。在原有的历史文化中提取出能够代表场所精神的历史元素,并通过艺术化地处理后引入历史街区。可以将带有场所精神的历史元素打造成为立体雕塑,复制多个白色模型,并且让一些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家对其进行彩绘图案,在图案中融入现代元素,既能在历史街区中看到现代的潮流元素,也能看到历史文化元素,并作为一种媒介向外传播当地的文化,同时吸引一些喜欢艺术的年轻人。例如德国的柏林熊,经过艺术家之手的柏林熊立体彩绘造型出现在柏林的一些公共区域,成为城市的象征;柏林熊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而且也是一种柏林城市文化输出的桥梁(图3、图4)。
由于历史街区的生活原本就是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节奏,所以街区的一些风貌就需要进行一些改造,让人们进入街区时有景观、艺术可以看,有物象可以想。在对历史街区的地面处理时,为避免铺装呆板,可以采用变化的铺装形式,在某些需要停留休息的空间中,采用特色的文化铺装,比如街区的历史故事等,让人们在停留的同时可以了解街道的历史文化。在一些建筑的立面上可以采用涂鸦艺术,融入新的艺术形式,增强街区的艺术吸引力。吸引人们重新进入街区后就需要增加公共设施和提高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停留在街区空间中。在人群主要聚集的区域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商业元素。比如咖啡厅、书店、DIY手工作坊等。让人们停下来用现代的生活方式体验当地的生活节奏,感受历史文化精神。同时根据原有居民的生活需要增加一些健身设施;道路可以多设置经设计的垃圾桶,比如带有历史元素形式的垃圾桶;增加休息座椅,当人们在参观历史街区累了的时候可以休息或感受。植物过少则可以使用垂直绿化的方式。历史街区相对狭窄,可使用面积不多,在立面上是垂直绿化不仅不会占用街道空间,还可以增强街道的观赏性。在改造原有建筑形体的时候可以伸出一些花池,种植不同的植物,藤本植物是首要选择,不仅易于生长,同时还可以丰富立面,增强建筑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21世纪以来,恢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力一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的重点。随着城市功能越来越复杂,通过外部物质形态的保护与内部街区功能的置换,并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不同植入带有艺术感的文化元素,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转移到新的城市经济结构中,使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得到恢复,让场所精神能一直延续下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张松著.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2001.
作者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