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梦为马,随处可栖。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题记
  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里留下了这样一句:“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这句话用来形容神妙的高中生活,描绘风华正茂的豆蔻年华再适合不过。
  进入高中,大多时候我听到的都是关于人生无乐趣的感叹,一种灵魂没有被喜欢的事物所充满的悲戚感。
  沉下心来,回味《后会无期》里那句:“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我们的眼之所见仍有局限,足够评价过去,却不能断定未来。当一种回味变得平常的时候,我们多愿意选择去蛰伏,藏匿在某个小角落,不痛不痒、与世无争,很安全,但同时也很卑微。可我们心里却總有一些活跃着的分子。爱好,便是如此了。
  于是,无意中喜欢上了这样一句话:“真心喜欢一个东西到某种程度,宇宙会推动你和它之间的距离。”这一次,宇宙选择了推进我和吉他的距离。
  自从我认识了吉他,就有了一个梦想——带上吉他浪迹天涯。听起来不切实际,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向梦想慢慢地靠拢。
  上初中时,曾向老爸老妈提出想法,要学吉他,但很快便被他们拒绝了。上了高中,我靠着平时存的钱,自己偷偷在淘宝上买了我人生的第一把吉他。靠着买吉他送的教材,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反复练习,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不断摸索着。这些几乎占用了我全部的空闲时间,却让我感觉到了世界的妙不可言与温暖美好。
  我这才明白,其实自己每天都在等待空闲,等待吉他带给我的美好感觉。
  我所理解的“妙不可言的等待”,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无所事事,而是把花费在迷茫和叹息上的时间用在做好当下的事情,允许付出和收获之间的时间差和那些失败的可能性。
  终于,我不再满足于教材上的内容,开始将自学范围转移到网上的吉他教学视频。这是我学吉他的一个转机,这种方式比起书本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跟着学进步相当快,当然肯定少不了每天的基本功练习。终于,我可以完整地弹一首曲目了。手指尖非常非常疼痛,但我痛并快乐着。
  接下来的剧情,估计你也能猜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个吉他弹得很好的校友。在校友的帮助下,我渐渐迈上正轨,变得弹唱自如。一首曲子,拿起来稍加练习就可以完整而动听地弹奏出来。
  然后,是疯狂练习吉他,彻夜狂欢的我,享受着“吉他在手,天下我有”的独醉。尤其心情不好时,我会弹奏它,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真的很享受。吉他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我,我静静地、不慌张地等待着。
  曾和别人开玩笑说,我这人真的没什么恒心,所以一直以来也没做成什么大事,可能只有弹吉他是一直坚持到今天的吧。因为喜欢,就是拿着吉他坐在琴房里就觉得自己会发光的那种喜欢。我想,这一次等待,终究是对的。
  十几出头的年岁,生活于我已是相当慷慨而仁慈了。我要用此刻的付出预支未来的收获,因此随便哪种未来都让我心安理得。
其他文献
致18岁的自己:  你好啊,亲爱的!虽然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这封信,但我还是提笔写下想对你说的祝愿。  亲爱的你,终于成年了啊,忽然,就多了很多权利和义务!我想,你一定很开心吧。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你。  愿你学会爱自己。生命中爱恋的第一个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给自己唱歌。不要抛弃自己的一点多愁善感,它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是对自己的一点善意,不用觉得自己可笑,这是你对生活最本真的想法。  
期刊
有人说,人类大脑的思维是相似的,比如在青春岁月里,感悟生命,体会拼搏,偶尔忧愁,细腻敏感是关键词。本文显然也未逃脱这些关键词,或者说,恰恰是在展示这些关键词。作者采用典型的对比手法——房间内与外,薄荷的野蛮生长与爬山虎的被遗弃,来暗喻自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痛苦走向希望的心路历程。  我想,文章更深层次打动人心的是作者传达出来的关于“时间复苏”的观点。青春有约,恰如植物在春天有约——相约苏醒,相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