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与血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液中反映炎症、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的生物标志物与脑小血管病间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脑小血管病患者265例,根据MRI影像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92例,脑白质病变组113例,腔梗合并脑白质病变(合并)组60例。选择同期门诊、住院或社区体检中心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各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血生物标志物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小血管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腔梗组
其他文献
头孢拉定也称为头孢环已烯、先锋霉素Ⅵ、头孢菌素Ⅵ等,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不产青霉素酶和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
对颗粒材料中的力链分布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从根本上了解颗粒材料基本性质。借助光弹实验,对两种直径混合的颗粒材料在二维直剪作用下的平均强度力链分布和几何结构变化进行了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子宫妊娠出现并发症的比率也增高。如果妊娠囊着床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晚期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处理不当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育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0例乳腺癌原发灶、19例腋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