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如何命制?有什么命题趋势?可能出现哪些难题?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题是否继续保留,如何保留?这些都是使用全国卷地区的广大师生乃至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2019年《考试说明》与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规律,对“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以及“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七个部分的命题内容与命题方式进行解读。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道必考难题
笔者曾在《让阅读测试回归本真——2016年高考阅读题述评》一文,批评多年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道单项选择题都是“内容信息题”,不具有语文个性,希望其回归本真,考查“语文方法”。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Ⅱ、Ⅲ都破天荒地命制了一道“语文方法题”,即第2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道“论证分析题”当年答题正确率很低,据调查有的班级几乎全军覆没。尽管如此,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Ⅱ、Ⅲ继续各命制了一道“论证分析题”,还是第2题,题干还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考试说明》仍然在“题型示例”中呈现了两道这样的“论证分析题”,因此,笔者预测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势必继续考查这道有难度的考题。
“论证分析题”属于“语文方法题”,“语文方法题”与“内容信息题”为高考阅读测试中的两大题型。“论证分析题”与“内容信息题”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测试取向,一是语文知识的运用取向,二是文本信息的核对取向。一般来说,前者难度大于后者。因为内容信息题只考查对文本中相关内容信息的辨识,即看题支(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相符;论证分析题不仅考查文本内容信息的核对,还考查论证知识的运用,即看题支(选项)所分析的论证知识的运用与原文实际运用的论证方式是否相符。
就2018年全国卷Ⅱ《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第(2)题而言,每个选项各考查一个论证知识的运用。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考查论证方法中的“对比法”(详见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09页);B项“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人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考查论证结构中的“横向展开议论”(详见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4》第102页);C项“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考查全文立论的逻辑基础;D项“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考查论证结构中的“纵向展开议论”(详见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4》第102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考查要点
取消选考之后,实用类文本成了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文本。其中包含三个考查要点。
第一,非连续性材料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列出了五个(组)文本材料(计16题),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两个文本材料(计6题)多出三组阅读材料(计10题)。多出的三组材料全是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加之2017、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全是非连续性文本材料阅读测试,所以2019年必定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二,图表材料阅读。三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之中,有两组介入了图表材料,所以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图表阅读将是一个考查要点。尽管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图表阅读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图表材料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考生解读概括性强、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图表材料仍有困难,所以高考复习应当教给学生解读图表材料的相关策略,诸如“看标题”“辨类型”“读栏目”“明内容”“找细节”“筛信息”之类。
第三,“语知运用题”。“语知运用题”是“语文方法题”中的一种,安排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中,是“目标能力设计学科化”的表现。解答“语知运用题”的基本方法,是運用相关语文知识解决相应的阅读问题。2019年《考试说明》在“题型示例”中也呈现了两道这样的考题,所以“语知运用题”也是一个考查要点。如《叶圣陶在四川》阅读测试的第(2)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其中后一问的答案“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内容、形式同等重要的作文知识及其运用。再如《“墨子号”……》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3)题:“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要解答这道题,得运用新闻导语知识——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概括这三则新闻材料的侧重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个命题趋势
2017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由以前的25分降到14分,2018年赋15分,2019年高考将保持这种“淡化文学”的趋向。但从“题型示例”所选的《玻璃》(小说)、《岳桦》(散文)、《战争》(小说)、《林冲见差拨》(小说)、《孕妇和牛》(小说)等五个文本及其具体题目来看,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有着如下四个命题趋势。
第一,小说考查趋势。五篇文学作品只有《岳桦》是散文,其他都是小说,可见考查小说阅读的可能性大一些。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四篇小说都考到人物性格分析,由此可知人物性格分析是小说阅读测试的一个重点。
第二,“作用题”考查趋势。除了《战争》,其他四个文本阅读都有“作用题”:“‘我’在小说(《玻璃》)中的主要作用”,是“真实可信”“推进情节”“衬托人物”;《岳桦》“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作用是“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作铺垫”;《林冲见差拨》中“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牛在小说(《孕妇和牛》)中”的作用,是“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反衬孕妇作为人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再联系近些年的高考实际来看,“作用题”已经成了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的常态考题。 第三,“仲裁题”考查趋势。《玻璃》《戰争》《孕妇和牛》三个文本阅读测试的最后一题,都要求考生“仲裁”。比如“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再如“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这类“仲裁题”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题,一种辩论题,一种综合性探究题,也是文本类文本阅读测试的一个命题趋势。
第四,“单选题”考查趋势。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多年来都设置一道选择题,2016年以前是双项选择题。2017年取消选考以后,这道双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尽管“题型示例”中《林冲见差拨》《孕妇和牛》阅读的这道选择题都是双项选择题,但它们分别是2007、2009年的高考阅读题;因此,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这道题仍然会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
四、文言文阅读:两个不同变化
2015年以来,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测试的四道考题是怎样设置的呢?前三题为单项选择题,最后一题为翻译题。第(1)题为断句题,第(2)题为文化常识题,第(3)题为内容分析概括题,第(4)题为翻译题。而2019年《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又是怎样呈现的呢?《韩文传》(节选)与《韦凑传》(节选)两个文本阅读测试的第(3)(4)题不变,仍然是内容分析概括题与翻译题;第(1)(2)题发生了变化,第(1)题改为解词题,第(2)题改为断句题或文化常识题。
第一,四道考题中的第(1)题恢复为解词题。其实2014年以前全国卷文言文测试的第(1)题就是解词题,题干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年全国卷开始将原来第(1)题的解词题改成了断句题,题干为“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现在《考试说明》又将第(1)题的断句题改成了解词题。
第二,四道考题中的第(2)题存有两种可能。在“题型示例”中,《韩文传》(节选)阅读测试的第(2)题为“断句题”,《韦凑传》(节选)阅读测试的第(2)题为“文化常识题”。也就是说,2019年文言文阅读测试的第(2)题可能是“断句题”,也可能是“文化常识题”。
此外,《韩文传》(节选)、《韦凑传》(节选)都属于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可见,文言文的阅读测试材料一般会从正史中选择。
五、古代诗歌阅读:一个既定方向
从“题型示例”所呈现的两首唐诗(《落叶》《春日秦国怀古》)的四道考题与近年来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考题来看,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简答题。然而,不管哪种题型都有一个考查方向,那就是诗歌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明显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读诗歌的能力,二是含蓄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读诗歌的能力。前者如“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用错把比拟当作比喻的选项考查考生对比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后者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春日秦国怀古》一诗怀古伤今之情的回答来考查考生“通读抒情层次”“关注意象内涵”“抓住结尾诗句”等读诗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9年《考试说明》与近些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不管采用哪种题型,都坚持一个既定的测试方向,即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读诗歌的能力。因此,高考复习应当侧重教给学生读懂古诗的相关策略,诸如“整体看性质”(消极还是积极、复杂还是单纯)、“具体看层次”(层层深入还是前后转折)、“重点看标志”(借助背景知识、关注重点诗句)之类。
六、语言文字运用:两类基本题型
根据《考试说明》与近些年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题包括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主观题(简答题)两种类型。客观题又可分为三类,即“词语题”(包括“成语题”)、“语病题”和“衔接题”;主观题可分为四类,即“修辞题”“句式题”“虚词题”和“综合题”。客观题我们都很熟悉,主观题比较复杂。主观题中的“修辞题”“句式题”“虚词题”相对单纯,“综合题”更为复杂。
如“题型示例”中的第9题是一个高中毕业晚会活动的组织方案,下设四道小题。题(1)要求“设计一则主题词”,题(2)要求“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题(3)要求以“青春是……”开头写一段富有激情的话,题(4)要求“得体地回答”他人对“搞这样的活动,划得来吗”的质疑。四道题,几乎每题都综合了一系列考查点,比如“设计一则主题词”既考查抽象的概括能力,又考查形象的表达能力。
七、写作:两大命题热点
这里所说的两大命题热点,一是内容方面的,即重大主题热点;一是形式方面的,即任务驱动型作文热点。
第一,重大主题热点。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所列的六则作文材料,除了第6题“战机防护”的“抓住问题关键”意旨之外,其他五道题的意旨都是重大主题。第1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是对我国崛起的认知与歌颂,第2题“中国关键词”是对我国发展的思考与赞扬,第3题“中国文化”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崇尚,第4题“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是对我国高考改革的思考与感受,第5题“世纪宝宝”与“时光瓶”是对我国发展的回顾与畅想。由此可以预测,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不排除以国是、文化与改革等重大主题为意旨的可能。
第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热点。尽管2015年高考全国卷就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但是大家仍然没有抓住这种作文的基本属性,几乎都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理解为“有任务的作文”。须知,任务驱动型作文不能与有任务的作文混为一谈,否则所有的作文题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了,因为任何作文题都是有任务、有要求的。
2015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是公认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它的任务要求是“给小陈、老陈或其他方面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如果解剖一下这个任务要求的系统机制,不难发现有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体裁要素,为书信;二是读者要素,为“小陈、老陈或其他方面”;三是作者要素,为考生;四是题材要素,为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打手机一事。考量这四个要素,可以发现其体裁要素与读者要素是特殊的,因为一般作文题的体裁都是议论文、记叙文(有作文题允许诗歌体裁);读者都是假想的包括教师与高中生在内的大众化读者。其作者要素与题材要素都是常见的,因为一般作文题所要求的作者都是考生自己,所要求考生操作的题材都非常广泛与自由。
换句话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指在四要素中出现了非同一般的要素的作文题。比如“题型示例”中的第2、第5题,其读者分别是外国青年与下一代18岁的青年,与一般作文题所规约的读者——假想的包括教师与高中生在内的大众化读者——不一样。读者变化,写法亦变化。特殊任务驱动特殊写法,如此考查写作能力,不仅区分度明显,而且有助于避免宿构现象。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道必考难题
笔者曾在《让阅读测试回归本真——2016年高考阅读题述评》一文,批评多年来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道单项选择题都是“内容信息题”,不具有语文个性,希望其回归本真,考查“语文方法”。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Ⅱ、Ⅲ都破天荒地命制了一道“语文方法题”,即第2题,题干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道“论证分析题”当年答题正确率很低,据调查有的班级几乎全军覆没。尽管如此,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Ⅱ、Ⅲ继续各命制了一道“论证分析题”,还是第2题,题干还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考试说明》仍然在“题型示例”中呈现了两道这样的“论证分析题”,因此,笔者预测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势必继续考查这道有难度的考题。
“论证分析题”属于“语文方法题”,“语文方法题”与“内容信息题”为高考阅读测试中的两大题型。“论证分析题”与“内容信息题”分别具有两种不同的测试取向,一是语文知识的运用取向,二是文本信息的核对取向。一般来说,前者难度大于后者。因为内容信息题只考查对文本中相关内容信息的辨识,即看题支(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是否相符;论证分析题不仅考查文本内容信息的核对,还考查论证知识的运用,即看题支(选项)所分析的论证知识的运用与原文实际运用的论证方式是否相符。
就2018年全国卷Ⅱ《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第(2)题而言,每个选项各考查一个论证知识的运用。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考查论证方法中的“对比法”(详见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109页);B项“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人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考查论证结构中的“横向展开议论”(详见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4》第102页);C项“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考查全文立论的逻辑基础;D项“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考查论证结构中的“纵向展开议论”(详见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4》第102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考查要点
取消选考之后,实用类文本成了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文本。其中包含三个考查要点。
第一,非连续性材料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列出了五个(组)文本材料(计16题),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两个文本材料(计6题)多出三组阅读材料(计10题)。多出的三组材料全是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加之2017、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全是非连续性文本材料阅读测试,所以2019年必定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二,图表材料阅读。三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之中,有两组介入了图表材料,所以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图表阅读将是一个考查要点。尽管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图表阅读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图表材料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考生解读概括性强、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图表材料仍有困难,所以高考复习应当教给学生解读图表材料的相关策略,诸如“看标题”“辨类型”“读栏目”“明内容”“找细节”“筛信息”之类。
第三,“语知运用题”。“语知运用题”是“语文方法题”中的一种,安排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中,是“目标能力设计学科化”的表现。解答“语知运用题”的基本方法,是運用相关语文知识解决相应的阅读问题。2019年《考试说明》在“题型示例”中也呈现了两道这样的考题,所以“语知运用题”也是一个考查要点。如《叶圣陶在四川》阅读测试的第(2)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其中后一问的答案“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表现了内容、形式同等重要的作文知识及其运用。再如《“墨子号”……》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3)题:“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要解答这道题,得运用新闻导语知识——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主要内容,揭示新闻主题——概括这三则新闻材料的侧重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个命题趋势
2017年现代文阅读测试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由以前的25分降到14分,2018年赋15分,2019年高考将保持这种“淡化文学”的趋向。但从“题型示例”所选的《玻璃》(小说)、《岳桦》(散文)、《战争》(小说)、《林冲见差拨》(小说)、《孕妇和牛》(小说)等五个文本及其具体题目来看,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有着如下四个命题趋势。
第一,小说考查趋势。五篇文学作品只有《岳桦》是散文,其他都是小说,可见考查小说阅读的可能性大一些。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四篇小说都考到人物性格分析,由此可知人物性格分析是小说阅读测试的一个重点。
第二,“作用题”考查趋势。除了《战争》,其他四个文本阅读都有“作用题”:“‘我’在小说(《玻璃》)中的主要作用”,是“真实可信”“推进情节”“衬托人物”;《岳桦》“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作用是“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作铺垫”;《林冲见差拨》中“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作用是“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牛在小说(《孕妇和牛》)中”的作用,是“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反衬孕妇作为人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再联系近些年的高考实际来看,“作用题”已经成了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的常态考题。 第三,“仲裁题”考查趋势。《玻璃》《戰争》《孕妇和牛》三个文本阅读测试的最后一题,都要求考生“仲裁”。比如“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再如“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这类“仲裁题”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题,一种辩论题,一种综合性探究题,也是文本类文本阅读测试的一个命题趋势。
第四,“单选题”考查趋势。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多年来都设置一道选择题,2016年以前是双项选择题。2017年取消选考以后,这道双项选择题改成了单项选择题。尽管“题型示例”中《林冲见差拨》《孕妇和牛》阅读的这道选择题都是双项选择题,但它们分别是2007、2009年的高考阅读题;因此,201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这道题仍然会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
四、文言文阅读:两个不同变化
2015年以来,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测试的四道考题是怎样设置的呢?前三题为单项选择题,最后一题为翻译题。第(1)题为断句题,第(2)题为文化常识题,第(3)题为内容分析概括题,第(4)题为翻译题。而2019年《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又是怎样呈现的呢?《韩文传》(节选)与《韦凑传》(节选)两个文本阅读测试的第(3)(4)题不变,仍然是内容分析概括题与翻译题;第(1)(2)题发生了变化,第(1)题改为解词题,第(2)题改为断句题或文化常识题。
第一,四道考题中的第(1)题恢复为解词题。其实2014年以前全国卷文言文测试的第(1)题就是解词题,题干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年全国卷开始将原来第(1)题的解词题改成了断句题,题干为“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现在《考试说明》又将第(1)题的断句题改成了解词题。
第二,四道考题中的第(2)题存有两种可能。在“题型示例”中,《韩文传》(节选)阅读测试的第(2)题为“断句题”,《韦凑传》(节选)阅读测试的第(2)题为“文化常识题”。也就是说,2019年文言文阅读测试的第(2)题可能是“断句题”,也可能是“文化常识题”。
此外,《韩文传》(节选)、《韦凑传》(节选)都属于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可见,文言文的阅读测试材料一般会从正史中选择。
五、古代诗歌阅读:一个既定方向
从“题型示例”所呈现的两首唐诗(《落叶》《春日秦国怀古》)的四道考题与近年来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考题来看,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简答题。然而,不管哪种题型都有一个考查方向,那就是诗歌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明显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读诗歌的能力,二是含蓄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读诗歌的能力。前者如“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用错把比拟当作比喻的选项考查考生对比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后者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用《春日秦国怀古》一诗怀古伤今之情的回答来考查考生“通读抒情层次”“关注意象内涵”“抓住结尾诗句”等读诗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9年《考试说明》与近些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不管采用哪种题型,都坚持一个既定的测试方向,即考查考生运用相关语文知识解读诗歌的能力。因此,高考复习应当侧重教给学生读懂古诗的相关策略,诸如“整体看性质”(消极还是积极、复杂还是单纯)、“具体看层次”(层层深入还是前后转折)、“重点看标志”(借助背景知识、关注重点诗句)之类。
六、语言文字运用:两类基本题型
根据《考试说明》与近些年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题包括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主观题(简答题)两种类型。客观题又可分为三类,即“词语题”(包括“成语题”)、“语病题”和“衔接题”;主观题可分为四类,即“修辞题”“句式题”“虚词题”和“综合题”。客观题我们都很熟悉,主观题比较复杂。主观题中的“修辞题”“句式题”“虚词题”相对单纯,“综合题”更为复杂。
如“题型示例”中的第9题是一个高中毕业晚会活动的组织方案,下设四道小题。题(1)要求“设计一则主题词”,题(2)要求“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题(3)要求以“青春是……”开头写一段富有激情的话,题(4)要求“得体地回答”他人对“搞这样的活动,划得来吗”的质疑。四道题,几乎每题都综合了一系列考查点,比如“设计一则主题词”既考查抽象的概括能力,又考查形象的表达能力。
七、写作:两大命题热点
这里所说的两大命题热点,一是内容方面的,即重大主题热点;一是形式方面的,即任务驱动型作文热点。
第一,重大主题热点。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所列的六则作文材料,除了第6题“战机防护”的“抓住问题关键”意旨之外,其他五道题的意旨都是重大主题。第1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是对我国崛起的认知与歌颂,第2题“中国关键词”是对我国发展的思考与赞扬,第3题“中国文化”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崇尚,第4题“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是对我国高考改革的思考与感受,第5题“世纪宝宝”与“时光瓶”是对我国发展的回顾与畅想。由此可以预测,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不排除以国是、文化与改革等重大主题为意旨的可能。
第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热点。尽管2015年高考全国卷就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但是大家仍然没有抓住这种作文的基本属性,几乎都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理解为“有任务的作文”。须知,任务驱动型作文不能与有任务的作文混为一谈,否则所有的作文题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了,因为任何作文题都是有任务、有要求的。
2015年全国卷I的作文题是公认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它的任务要求是“给小陈、老陈或其他方面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如果解剖一下这个任务要求的系统机制,不难发现有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体裁要素,为书信;二是读者要素,为“小陈、老陈或其他方面”;三是作者要素,为考生;四是题材要素,为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开车打手机一事。考量这四个要素,可以发现其体裁要素与读者要素是特殊的,因为一般作文题的体裁都是议论文、记叙文(有作文题允许诗歌体裁);读者都是假想的包括教师与高中生在内的大众化读者。其作者要素与题材要素都是常见的,因为一般作文题所要求的作者都是考生自己,所要求考生操作的题材都非常广泛与自由。
换句话说,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指在四要素中出现了非同一般的要素的作文题。比如“题型示例”中的第2、第5题,其读者分别是外国青年与下一代18岁的青年,与一般作文题所规约的读者——假想的包括教师与高中生在内的大众化读者——不一样。读者变化,写法亦变化。特殊任务驱动特殊写法,如此考查写作能力,不仅区分度明显,而且有助于避免宿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