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缙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这个人头脑灵活,以善于回答让人很棘手的问题著称,被称为当时第一大才子。
永乐三年,皇帝朱棣想立太子。这时候太子的人选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长子朱高炽,另一个是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炽爱文厌武,拥护者是文臣。他们认为江山已经打下来了,再没有打打杀杀的必要,应该用文人来统治江山。
朱高煦恰恰相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就在阵前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武将都喜欢他,当然也拥护他。因为武将想江山是我们打的,凭什么给文官,为此两方阵营争斗不休。
本来按照长子继承规定应该没什么可说的,偏偏朱棣不喜欢有些软弱的朱高炽,更喜欢和自己特别像的朱高煦。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双方越演越烈,朱棣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始询问周围的大臣该立谁。
有的大臣说该立朱高炽。朱棣本身就多疑残暴,立刻说你离间我们骨肉,把大臣推出去杀了。有的大臣看出来了,这说明朱高炽不合朱棣心意,就回答说该立朱高煦。朱棣又说这个大臣怂恿自己废长立幼,破坏伦理道德,给推出去杀了。这一下就麻烦了,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要被召见就闭口不言。朱棣又说你玩忽职守不能勇敢直言,也被推出去杀了。所以这个问题成为当时大家最头疼的问题。
就在大家诚惶诚恐的时候,这天,朱棣把解缙召来,问他,该立谁?解缙是一个文官,同时是儒家纲常伦理的代表人物,他当然希望立长子朱高炽了,但不能明说,于是他没说立谁,只说了三个字“好皇孙”。
解縉说这话用意很深,他知道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却十分疼爱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言外之意如果你不把皇位传给朱高炽,那么你的宝贝孙子朱瞻基,就绝对没有希望当皇帝。字不多但说到朱棣心里去了,朱棣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让解缙出去了。
不久朱棣下诏立长子朱高炽当了太子,就是后来的明仁宗。可见话不在多在精,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听者的心理,要说到要害部位,只要说好了,保全自己的同时,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解缙用三个字,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堂说话课。
摘自《时代青年》
永乐三年,皇帝朱棣想立太子。这时候太子的人选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长子朱高炽,另一个是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炽爱文厌武,拥护者是文臣。他们认为江山已经打下来了,再没有打打杀杀的必要,应该用文人来统治江山。
朱高煦恰恰相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就在阵前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武将都喜欢他,当然也拥护他。因为武将想江山是我们打的,凭什么给文官,为此两方阵营争斗不休。
本来按照长子继承规定应该没什么可说的,偏偏朱棣不喜欢有些软弱的朱高炽,更喜欢和自己特别像的朱高煦。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双方越演越烈,朱棣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开始询问周围的大臣该立谁。
有的大臣说该立朱高炽。朱棣本身就多疑残暴,立刻说你离间我们骨肉,把大臣推出去杀了。有的大臣看出来了,这说明朱高炽不合朱棣心意,就回答说该立朱高煦。朱棣又说这个大臣怂恿自己废长立幼,破坏伦理道德,给推出去杀了。这一下就麻烦了,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要被召见就闭口不言。朱棣又说你玩忽职守不能勇敢直言,也被推出去杀了。所以这个问题成为当时大家最头疼的问题。
就在大家诚惶诚恐的时候,这天,朱棣把解缙召来,问他,该立谁?解缙是一个文官,同时是儒家纲常伦理的代表人物,他当然希望立长子朱高炽了,但不能明说,于是他没说立谁,只说了三个字“好皇孙”。
解縉说这话用意很深,他知道朱棣不喜欢朱高炽,但却十分疼爱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言外之意如果你不把皇位传给朱高炽,那么你的宝贝孙子朱瞻基,就绝对没有希望当皇帝。字不多但说到朱棣心里去了,朱棣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让解缙出去了。
不久朱棣下诏立长子朱高炽当了太子,就是后来的明仁宗。可见话不在多在精,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研究听者的心理,要说到要害部位,只要说好了,保全自己的同时,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解缙用三个字,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堂说话课。
摘自《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