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煤炭行业现状
从2001年起,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如同坐上过山车。随着行业的景气度上升,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42亿元跳升至2011年的历史高点4342亿元,增长近10倍,随后受到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利润总额又大幅下滑,2015年仅为441亿元,只相当于2004和2005年水平;销售净利率与利润总额走势相似,2010-2011年维持在14%的高盈利水平,随后大幅下滑,2015年仅为1.8%,跌幅达87%,尚不如2001年行情启动前的水平,盈利能力表现惨淡。
伴随着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煤炭行业还要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令行业改革压迫感甚重。之后相关工作步步推进,截至目前,已经有八省份出台了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情况。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提出, “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日益凸显,今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势必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供给侧改革聚焦煤炭“关停”、“分流”、“转型”,2016年河南供给侧改革的首个目标,落在了煤炭行业身上。
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下辖主要有4个煤炭企业,分别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煤化”),其中河南煤化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工业企业,其中下属子公司永煤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0位、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4位、全省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第一,作用举足轻重。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煤炭销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顶住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为煤炭企业觅得一线生机,确保产值利润,煤炭销售就显得日益重要。
二、煤炭销售面临的问题
1、竞争力不足
河南煤炭企业产量虽高,但由于多为深层矿,综合成本远高于山西、内蒙古等地。随着目前煤炭需求的减少和新能源电力项目的不断上马,即使达到国家要求的去产能目标,河南煤炭资源竞争力仍然不足。随着晋豫鲁铁路的开通,山西煤炭运达的运费大大减少,削减了省内煤炭企业的成本优势。
2、思想守旧,销售手段落后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之一,煤炭人员家庭大多长期依托煤矿生活,守旧思想明显,创新竞争意识淡薄。同时,大多数大型煤炭企业存在国有企业的弊病,例如逐级审批机制较为繁琐低效、企业内部沟通不畅、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同样掣肘煤炭销售工作的开展。
3、煤炭消费需求明显放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的十年期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从1万亿元暴增到3.6万亿元,目前全国煤矿总规模达到57亿吨,仅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产能就达到39亿吨。而在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煤炭消费需求却明显放缓,如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2.9%,2015年则下降近4个百分点。为了拉出盈利空间,价格较低的进口煤炭也开始大量进入,仅2015年进口煤炭就超过2亿吨。这种双向的压力,对于河南煤炭企业来说,尤为明显。
煤炭企业的下游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和化工冶金行业,不难发现,这些产业基本上也是属于产能过剩的范畴,尤其是钢铁行业,钢价的持续下滑令钢企纷纷减产限产,加之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去产能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压缩了钢铁的行业利润,不少企业垂死挣扎,仅维持基础产量,相应的煤炭需求量也急剧下滑。近几年我国的用钢量也出现下降,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和汽车产业的停滞无疑是给钢铁行业雪上加霜。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电力、冶金等用煤行业耗煤减少,煤炭社会需求大幅下降,电厂和大型港口煤炭保持高位库存,造成煤炭需求增速减缓。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已经结束高速发展阶段步入新常态,传统工业正在经历转型之痛,这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循环,考验着日益艰难的钢铁煤炭行业。
三、煤炭销售新举措
1、严把煤炭质量关
提高煤质是促成销售的根本条件,现在煤炭购销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销售不仅仅要面对客户,更要内部结合煤质科,从井下源头抓起,杜绝劣质煤进入煤仓,确保原煤质量,对用户负责,不掺杂、不使假,对于客户提出的煤质诉求要及时反馈解决,建立长期信用,用优质的煤炭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增强企业竞争力。
2、加强销售人员的素质提升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作为运销部门,必须加强对销售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适应市场变化,理论结合实际,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销售队伍。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审批效率。转变传统等客上门的销售观念,放低运销部门的姿态,本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认真对待和改进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确保装车、计量、开票环节公平公正公开,杜绝灰色交易,在保证销售秩序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用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增加用户的粘连度,赢得客户信任。
3、坚持市场导向
密切关注国内、各省市的煤炭价格变化,掌握大背景下的煤炭市场走向以及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政策,强化对市场变化的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主要竞争对手及周边煤炭市场动态等,掌握价格、库存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和销售策略,做到知己知彼,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加大用户走访力度,了解客户需求,全力做好用户工作,積极巩固老用户,维护合作供应关系,同时拓展新用户,实现共赢。
4、发展下游产业链
一味的资源开发已不是企业方向,省内煤炭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长期压力下所形成的下游产业链条,将煤炭从燃料资源向材料化、高端化延伸。煤炭生产企业与大型用户之间在长期销售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战略合作框架之下,可以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锁定资源,稳定和巩固供需关系。
从2001年起,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如同坐上过山车。随着行业的景气度上升,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42亿元跳升至2011年的历史高点4342亿元,增长近10倍,随后受到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利润总额又大幅下滑,2015年仅为441亿元,只相当于2004和2005年水平;销售净利率与利润总额走势相似,2010-2011年维持在14%的高盈利水平,随后大幅下滑,2015年仅为1.8%,跌幅达87%,尚不如2001年行情启动前的水平,盈利能力表现惨淡。
伴随着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煤炭行业还要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令行业改革压迫感甚重。之后相关工作步步推进,截至目前,已经有八省份出台了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情况。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提出, “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日益凸显,今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势必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供给侧改革聚焦煤炭“关停”、“分流”、“转型”,2016年河南供给侧改革的首个目标,落在了煤炭行业身上。
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下辖主要有4个煤炭企业,分别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南煤化”),其中河南煤化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工业企业,其中下属子公司永煤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0位、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4位、全省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第一,作用举足轻重。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煤炭销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顶住去产能去库存的压力,为煤炭企业觅得一线生机,确保产值利润,煤炭销售就显得日益重要。
二、煤炭销售面临的问题
1、竞争力不足
河南煤炭企业产量虽高,但由于多为深层矿,综合成本远高于山西、内蒙古等地。随着目前煤炭需求的减少和新能源电力项目的不断上马,即使达到国家要求的去产能目标,河南煤炭资源竞争力仍然不足。随着晋豫鲁铁路的开通,山西煤炭运达的运费大大减少,削减了省内煤炭企业的成本优势。
2、思想守旧,销售手段落后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之一,煤炭人员家庭大多长期依托煤矿生活,守旧思想明显,创新竞争意识淡薄。同时,大多数大型煤炭企业存在国有企业的弊病,例如逐级审批机制较为繁琐低效、企业内部沟通不畅、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同样掣肘煤炭销售工作的开展。
3、煤炭消费需求明显放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的十年期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从1万亿元暴增到3.6万亿元,目前全国煤矿总规模达到57亿吨,仅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产能就达到39亿吨。而在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煤炭消费需求却明显放缓,如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2.9%,2015年则下降近4个百分点。为了拉出盈利空间,价格较低的进口煤炭也开始大量进入,仅2015年进口煤炭就超过2亿吨。这种双向的压力,对于河南煤炭企业来说,尤为明显。
煤炭企业的下游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和化工冶金行业,不难发现,这些产业基本上也是属于产能过剩的范畴,尤其是钢铁行业,钢价的持续下滑令钢企纷纷减产限产,加之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去产能的艰巨任务,进一步压缩了钢铁的行业利润,不少企业垂死挣扎,仅维持基础产量,相应的煤炭需求量也急剧下滑。近几年我国的用钢量也出现下降,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和汽车产业的停滞无疑是给钢铁行业雪上加霜。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电力、冶金等用煤行业耗煤减少,煤炭社会需求大幅下降,电厂和大型港口煤炭保持高位库存,造成煤炭需求增速减缓。可以说,随着我国经济已经结束高速发展阶段步入新常态,传统工业正在经历转型之痛,这种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循环,考验着日益艰难的钢铁煤炭行业。
三、煤炭销售新举措
1、严把煤炭质量关
提高煤质是促成销售的根本条件,现在煤炭购销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销售不仅仅要面对客户,更要内部结合煤质科,从井下源头抓起,杜绝劣质煤进入煤仓,确保原煤质量,对用户负责,不掺杂、不使假,对于客户提出的煤质诉求要及时反馈解决,建立长期信用,用优质的煤炭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增强企业竞争力。
2、加强销售人员的素质提升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作为运销部门,必须加强对销售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适应市场变化,理论结合实际,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销售队伍。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审批效率。转变传统等客上门的销售观念,放低运销部门的姿态,本着“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认真对待和改进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确保装车、计量、开票环节公平公正公开,杜绝灰色交易,在保证销售秩序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用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增加用户的粘连度,赢得客户信任。
3、坚持市场导向
密切关注国内、各省市的煤炭价格变化,掌握大背景下的煤炭市场走向以及国家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政策,强化对市场变化的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主要竞争对手及周边煤炭市场动态等,掌握价格、库存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和销售策略,做到知己知彼,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加大用户走访力度,了解客户需求,全力做好用户工作,積极巩固老用户,维护合作供应关系,同时拓展新用户,实现共赢。
4、发展下游产业链
一味的资源开发已不是企业方向,省内煤炭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长期压力下所形成的下游产业链条,将煤炭从燃料资源向材料化、高端化延伸。煤炭生产企业与大型用户之间在长期销售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战略合作框架之下,可以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锁定资源,稳定和巩固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