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工眼中的董必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旧书店淘书,看到一本顾城的《英儿》,拿到手里却发现一张已预订的纸条。店主见我满脸遗憾,随手递过一本书说:“这个也不错,是顾城的父亲写的,年轻时的恋爱故事。”接过一看,《年輕时我热恋》,果真是顾工的作品。
  关于此书,有传闻称本来是取名《我的五十年代》的,但被出版方私自改了名字,封底和勒口也被炒作心切地加上“顾城和《英儿》”的字样,据说收到样书后让顾工大为不满,甚至情绪激动地写下了《我再也不想写书》的声明。
  书中那段曲曲折折的人生,极具浪漫色彩的爱情,应接不暇的世事纷争,让我难以释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到的一则轶事。
  1949年,20岁的顾工被派到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的演出委员会工作。一次,梅兰芳在长安大剧院演出,顾工负责“看座位”,演出委员会的领导特别叮嘱,楼上前排的包厢座位,只有中央委员来了才能坐,其他人一概不行,切记!
  就这样,恪尽职守的顾工连续婉拒了自己最崇拜的电影明星白杨,文代会主席团委员黄镇后,见一位颔下飘着白须的老人犹犹豫豫地在前排坐下。顾工当即走过去,轻声提醒道:“同志,这是中央委员坐的。”老人听了,仿佛做了一件很失礼的事,连连点头致歉,然后走到楼座的最后一排,扶着椅背,凝立不动。
  即将开幕的预备铃声拉响后,中央领导人依次入场并坐在了前排,毛泽东在向热烈鼓掌的人们挥手致意时,看到了伫立在最后一排的那位老人。“董老,您过来,过来嘛。”毛泽东向他大声召唤,老人踏着一级级阶梯欣然走来,毛泽东扶他坐下,愉快地与之谈笑。
  顾工这才知道那位被他赶走的老人,竟然就是几个月后的政务院副总理,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难怪顾工在事后常常感到愧疚,时时诧异:当时他为什么不加以申辩呢?
  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中也记载了一则类似的轶事。给事中蒋性中清廉耿介,卸任还乡时临时租了一条小船,恰逢落潮,船不能前进。于是便由二仆拉纤,蒋亲自用篙撑船,狼狈不堪,被其他船上的人百般嘲笑羞辱。二仆厉声喝道:“撑船的是给事中蒋大人,你们不要蛮横无理。”蒋性中却大声笑道:“他们怎么会被你哄骗呢?”
  为什么不加以申辩呢?为什么不亮出身份呢?此般作为直教人不解其中味,否则也不会出现频出“雷人之语”打着官腔的各级官员;遇事顶着官服上,甚至动手打人的局长处长了。
  合上书,我为董老的大度而热泪盈眶,这种为官者的修为,就当下而言,是不是比浪漫的爱情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呢?
   (编辑 仕居)
其他文献
西藏那丰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朴奇特的民俗风情、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山峰湖河,都让我的心中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1995年,市里挑选教师去西藏支教,我便迫不及待地报了名,但没被选中,心里一直很郁闷,打算有机会独自去一趟。没想到这个愿望由于我的学生提供机会而实现了。2010年7月,援藏的华热情地邀请我和他的同学去西藏旅游。毕业了20多年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往拉萨,我赶到石家庄与学生静和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