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物是古人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再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既展示了一个国家、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本文探讨博物馆“大安全”理念与管理方式。
关键词:博物馆;大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博物馆安全面临的形势
(一)传统的博物馆安全依然严峻
文物防盗形势依然严峻。在国外,仅以近10多年来媒体对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的报道为例:大英博物馆2002年、2004年两次发生展厅重要文物被盗案至今未破;法国卢浮宫在2004年起四年中,连续5起文物被盗案;随后,巴黎现代艺术馆、埃及开罗Mahmoud Khalil博物馆均发生展厅文物被盗大案。在国内,据媒体报道,近10多年来馆藏文物被盗形势同样堪忧:2007年至今,甘肃的宁县博物馆、崇信县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等相继发生文物被盗;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惊曝展品失窃案……
博物馆防火形势依然严峻。火灾是对博物馆文物、人员与设施安全的另一传统威胁,也是毁灭性的威胁。2007年巴黎市政府的一份调查显示:“世界上每年都有一座博物馆毁灭于火灾”。
(二)新的博物馆安全挑战不断出现日益复杂
文物犯罪活动呈现“四化”(即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趋势使安全防范难度加大。仅以其中之一的“暴力化”文物(展品)犯罪为例,据媒体对国内外博物馆的部分披露:2011年埃及国家博物馆两次遭到侵袭,两具木乃伊被砍头,有18件文物被盗劫,70多件文物受损;2002年,新疆伊犁州博物馆开放期间遭歹徒抢劫文物8件,工作人员被打伤致死;2011年,湖北黃冈市博物馆夜间遭劫,3名持刀歹徒砍伤值班保安劫走3件战国青铜器。
地震、洪水、泥石流、雷击、飓风等自然灾害频率增加危及博物馆安全。随着人类社会日益迅猛的发展和地球自然与环境的劣化,近些年我国乃至世界各地数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各种自然灾害暴发呈上涨趋势,全人类防不胜防,对博物馆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免费开放为博物馆文物与人员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首先,由于观众数量成倍暴涨甚至超负荷而对展厅文物、设施和观众的人身和财产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其次,如前所述,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内部防范通知,很多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的重要或知名公共场所,其突发性的恐怖袭击与人为骚乱等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以前增多。再次,面对来源日益复杂的观众群体和当今不太平静的社会治安环境,由于经费所限导致安防技术手段日显陈旧和不达标而带来的新的安全风险。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08年“全国重点博物馆的技防设备达标率仅为50%,消防设施合格率仅为52.27%”。
生产过程中的文物受损事件日益增多。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外博物馆馆舍改造工程的频繁,文物交流展览的日趋活跃和文物科学研究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文物移动的经常化等,所引发或伴随的文物受损事故呈上升趋势。
二、博物馆“大安全”理念的内涵
为了使得全社会都有一种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我们引入了“大安全”这样一个概念。博物馆“大安全”是由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多部门参与,合理整合可用社会资源,对造成人、社会公共秩序、生产秩序和和文物的各种危害或威胁给予全面、系统的预防和控制的观念。总之,博物馆大安全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对文物安全有一个总的意识,对于文物保护、利用、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博物馆“大安全”理念下的管理
博物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可或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原来越重要。然而正如法国卢浮宫馆长H·Valorette所说:“今天的博物馆不能仅仅满足于‘接待’。今天,博物馆应该在城市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公民责任感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位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当然前提条件是它必须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不仅将这些钥匙传递给它的同道,而且还要传递给所有其他的人。”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博物馆基本职能的发挥都要围绕着藏品展开。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馆的第一要职。与藏品有直接接触的人员,在安全操作和安全意识上,必须接受专业培训。
博物馆是面向公众服务的场所。从早晨打开博物馆的大门到晚上关上大门,前台开放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确保观众在博物馆活动期间的安全。进入博物馆之时第一件事是接受安检,这是确保观众和环境安全的有效制度。任何妨害公众安全的物品,如火种、枪械、刀具、化学类药品等,都属于被禁止入馆的禁品。在博物馆,如果因为博物馆设备设施不完善、安防制度不健全或者设备故障造成对观众的伤害,都是博物馆的责任。除此之外,博物馆业务工作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保障公众安全的具体工作,例如:
(一)博物馆功能设计中的安全
博物馆是大众活动场所,场所的方便和安全是设计的首要要素。过分强调外观的华丽和奇形怪状并不符合博物馆功能设计的要求。同时,只注重外形而忽略了观众的安全更是大忌。建筑功能设计出现任何的非专业性和设计不到位,对于开放状态下的博物馆而言,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上隐患。
(二)展览过程中的公众安全问题
每一个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的观众很少有人关注展厅的安全问题。其实我们在设计每一个展览之初,从展览的规模到展厅的面积,都会考虑到观众的容量。在展览进行深化设计当中,展览装饰材料必须对人体和环境无伤害性的,灯光的照明度既要符合文物的要求和展示的美观,又要满足观众的视线光照度,不能因为光照度不足,造成对观众的伤害。除此之外,包括展板的高度和字体的大小,都会根据博物馆的要求,选取观众最舒服的尺度展示。如展览设计出现台阶或高台,它的承重要经过严格的计算,根据观众量和最大承重量提出设计要求,不能因为追求展览效果使观众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丁福利《博物馆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2011.11.18 中国文物报
[2]百度百科 “大安全” 词条
[3]黄雪寅 《关于博物馆安全问题的思考》 中国文物报
关键词:博物馆;大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博物馆安全面临的形势
(一)传统的博物馆安全依然严峻
文物防盗形势依然严峻。在国外,仅以近10多年来媒体对一些世界知名博物馆的报道为例:大英博物馆2002年、2004年两次发生展厅重要文物被盗案至今未破;法国卢浮宫在2004年起四年中,连续5起文物被盗案;随后,巴黎现代艺术馆、埃及开罗Mahmoud Khalil博物馆均发生展厅文物被盗大案。在国内,据媒体报道,近10多年来馆藏文物被盗形势同样堪忧:2007年至今,甘肃的宁县博物馆、崇信县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等相继发生文物被盗;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惊曝展品失窃案……
博物馆防火形势依然严峻。火灾是对博物馆文物、人员与设施安全的另一传统威胁,也是毁灭性的威胁。2007年巴黎市政府的一份调查显示:“世界上每年都有一座博物馆毁灭于火灾”。
(二)新的博物馆安全挑战不断出现日益复杂
文物犯罪活动呈现“四化”(即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暴力化)趋势使安全防范难度加大。仅以其中之一的“暴力化”文物(展品)犯罪为例,据媒体对国内外博物馆的部分披露:2011年埃及国家博物馆两次遭到侵袭,两具木乃伊被砍头,有18件文物被盗劫,70多件文物受损;2002年,新疆伊犁州博物馆开放期间遭歹徒抢劫文物8件,工作人员被打伤致死;2011年,湖北黃冈市博物馆夜间遭劫,3名持刀歹徒砍伤值班保安劫走3件战国青铜器。
地震、洪水、泥石流、雷击、飓风等自然灾害频率增加危及博物馆安全。随着人类社会日益迅猛的发展和地球自然与环境的劣化,近些年我国乃至世界各地数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各种自然灾害暴发呈上涨趋势,全人类防不胜防,对博物馆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免费开放为博物馆文物与人员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首先,由于观众数量成倍暴涨甚至超负荷而对展厅文物、设施和观众的人身和财产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其次,如前所述,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内部防范通知,很多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的重要或知名公共场所,其突发性的恐怖袭击与人为骚乱等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以前增多。再次,面对来源日益复杂的观众群体和当今不太平静的社会治安环境,由于经费所限导致安防技术手段日显陈旧和不达标而带来的新的安全风险。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08年“全国重点博物馆的技防设备达标率仅为50%,消防设施合格率仅为52.27%”。
生产过程中的文物受损事件日益增多。随着近些年来国内外博物馆馆舍改造工程的频繁,文物交流展览的日趋活跃和文物科学研究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文物移动的经常化等,所引发或伴随的文物受损事故呈上升趋势。
二、博物馆“大安全”理念的内涵
为了使得全社会都有一种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我们引入了“大安全”这样一个概念。博物馆“大安全”是由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多部门参与,合理整合可用社会资源,对造成人、社会公共秩序、生产秩序和和文物的各种危害或威胁给予全面、系统的预防和控制的观念。总之,博物馆大安全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对文物安全有一个总的意识,对于文物保护、利用、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博物馆“大安全”理念下的管理
博物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可或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原来越重要。然而正如法国卢浮宫馆长H·Valorette所说:“今天的博物馆不能仅仅满足于‘接待’。今天,博物馆应该在城市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公民责任感的工具,是批判精神的孵化器,是品位的创造地,它保存着理解世界的钥匙。当然前提条件是它必须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不仅将这些钥匙传递给它的同道,而且还要传递给所有其他的人。”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博物馆基本职能的发挥都要围绕着藏品展开。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馆的第一要职。与藏品有直接接触的人员,在安全操作和安全意识上,必须接受专业培训。
博物馆是面向公众服务的场所。从早晨打开博物馆的大门到晚上关上大门,前台开放人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确保观众在博物馆活动期间的安全。进入博物馆之时第一件事是接受安检,这是确保观众和环境安全的有效制度。任何妨害公众安全的物品,如火种、枪械、刀具、化学类药品等,都属于被禁止入馆的禁品。在博物馆,如果因为博物馆设备设施不完善、安防制度不健全或者设备故障造成对观众的伤害,都是博物馆的责任。除此之外,博物馆业务工作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保障公众安全的具体工作,例如:
(一)博物馆功能设计中的安全
博物馆是大众活动场所,场所的方便和安全是设计的首要要素。过分强调外观的华丽和奇形怪状并不符合博物馆功能设计的要求。同时,只注重外形而忽略了观众的安全更是大忌。建筑功能设计出现任何的非专业性和设计不到位,对于开放状态下的博物馆而言,都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上隐患。
(二)展览过程中的公众安全问题
每一个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的观众很少有人关注展厅的安全问题。其实我们在设计每一个展览之初,从展览的规模到展厅的面积,都会考虑到观众的容量。在展览进行深化设计当中,展览装饰材料必须对人体和环境无伤害性的,灯光的照明度既要符合文物的要求和展示的美观,又要满足观众的视线光照度,不能因为光照度不足,造成对观众的伤害。除此之外,包括展板的高度和字体的大小,都会根据博物馆的要求,选取观众最舒服的尺度展示。如展览设计出现台阶或高台,它的承重要经过严格的计算,根据观众量和最大承重量提出设计要求,不能因为追求展览效果使观众受到伤害。
参考文献:
[1]丁福利《博物馆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2011.11.18 中国文物报
[2]百度百科 “大安全” 词条
[3]黄雪寅 《关于博物馆安全问题的思考》 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