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03
心肺复苏(CPR)的急救方法
物理救治:①电除颤: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最初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占90%,而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心搏停止在1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患者,长期存活率90%,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1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减小了胸外按压的间歇,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100次/分),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的最小化。主张一步到位,以360J开始,除颤1次后,接着做5次CPR,而不是连续除颤3次,同时施行CPR2分钟,检查1次脉搏。②CPR亚低温: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脑复苏,亚低温(33~35℃)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在CPR的同时,即应行头部冰帽冷敷,以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在心肺功能稳定后及早行高压氧足疗程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一直以来,多数医师认为,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一次使用量10mg),能迅速提高脑灌注,对复杂性心跳骤停的复苏效果好,但最终仍然心肺复苏失败。②阿托品:阿托品能抗休克,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提高微循环逆流量,增加心输出量,改善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提高房室结传导,缩短房室结细胞不应期,治疗室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从而提高CPR成功率。③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能维持细胞功能,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上释放而发挥抗自由基、抗过氧化作用,且能保持血-脑屏障和脑血管的完整性,阻止液体外渗,加速脑水肿的消散。④胺碘酮:胺碘酮能轻度阻断Na+通道,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阻断K+通道,延长旁道前向及逆向有效不应期,具有抗颤作用,同时能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⑤血管加压素:又称加压素抗利尿素(ADH),是非肾上腺素外周血管收缩剂,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使血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CPR时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和大脑氧输送。⑥碳酸氢钠。⑧参附注射液:有文献报道,参附注射液20ml入液20ml静注后,再以参附注射液50~100ml入液500ml静滴,能兴奋心肌,增加心脏收缩力,同时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提高心肌适应性、升压稳压等作用,可用于心肺复苏的救治。
讨 论
心肺复苏是急救医学最困难、最具代表水平的综合技术之一,其中院前抢救是心肺复苏重点,为院内抢救最大程度地赢得时间,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近些年,为提高CPR成功率,强调“生存链”的概念。生存链是由四个“早”组成,即早进入急救系统、早初级CPR、早电击除颤、早高级CPR。因此,院前CPR是挽救生命、提高生存率的最关键环节。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①加强院前急救,提高全社会、全民急救意识: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全社会全民急救意识,大力普及急救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使最初目击者及时对患者实施CPR并正确向急救系统呼救,是提高复苏成功的第一步。②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呼救-到达现场时间过长,是导致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及时有效的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其中电复解除颤和电起搏是心肺复苏的两种有效治疗方法。④根据诱发猝死的原因和规律,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地合理使用复苏药物。⑤及时调节酸碱平衡。⑥重视复苏之后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⑦加强急诊科软硬件建设,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水平,使各位医务人员能掌握患者瞬间病情变化,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蒋健.复苏研究若干进展.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4.
2 秦桂华,陆军,朱冬梅,等.心肺復苏成功3例.Chinese Journal of CoalIndustry Medicine,2008,11(8):6031.
3 李丽芝.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低血压32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54.
4 张蕾蕾.王江女.108例心肺复苏失败因素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3,3(2).
心肺复苏(CPR)的急救方法
物理救治:①电除颤: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最初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占90%,而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心搏停止在1分钟内进行电击除颤患者,长期存活率90%,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7%~10%。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减小了胸外按压的间歇,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100次/分),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的最小化。主张一步到位,以360J开始,除颤1次后,接着做5次CPR,而不是连续除颤3次,同时施行CPR2分钟,检查1次脉搏。②CPR亚低温: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脑复苏,亚低温(33~35℃)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在CPR的同时,即应行头部冰帽冷敷,以降低脑代谢和颅内压;在心肺功能稳定后及早行高压氧足疗程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一直以来,多数医师认为,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一次使用量10mg),能迅速提高脑灌注,对复杂性心跳骤停的复苏效果好,但最终仍然心肺复苏失败。②阿托品:阿托品能抗休克,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提高微循环逆流量,增加心输出量,改善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提高房室结传导,缩短房室结细胞不应期,治疗室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阻滞,从而提高CPR成功率。③地塞米松:地塞米松能维持细胞功能,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花生四烯酸,从细胞膜上释放而发挥抗自由基、抗过氧化作用,且能保持血-脑屏障和脑血管的完整性,阻止液体外渗,加速脑水肿的消散。④胺碘酮:胺碘酮能轻度阻断Na+通道,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阻断K+通道,延长旁道前向及逆向有效不应期,具有抗颤作用,同时能调节缺血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⑤血管加压素:又称加压素抗利尿素(ADH),是非肾上腺素外周血管收缩剂,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使血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CPR时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和大脑氧输送。⑥碳酸氢钠。⑧参附注射液:有文献报道,参附注射液20ml入液20ml静注后,再以参附注射液50~100ml入液500ml静滴,能兴奋心肌,增加心脏收缩力,同时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提高心肌适应性、升压稳压等作用,可用于心肺复苏的救治。
讨 论
心肺复苏是急救医学最困难、最具代表水平的综合技术之一,其中院前抢救是心肺复苏重点,为院内抢救最大程度地赢得时间,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近些年,为提高CPR成功率,强调“生存链”的概念。生存链是由四个“早”组成,即早进入急救系统、早初级CPR、早电击除颤、早高级CPR。因此,院前CPR是挽救生命、提高生存率的最关键环节。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①加强院前急救,提高全社会、全民急救意识: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半径,提高全社会全民急救意识,大力普及急救基本知识和急救技能,使最初目击者及时对患者实施CPR并正确向急救系统呼救,是提高复苏成功的第一步。②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呼救-到达现场时间过长,是导致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及时有效的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其中电复解除颤和电起搏是心肺复苏的两种有效治疗方法。④根据诱发猝死的原因和规律,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地合理使用复苏药物。⑤及时调节酸碱平衡。⑥重视复苏之后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⑦加强急诊科软硬件建设,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水平,使各位医务人员能掌握患者瞬间病情变化,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蒋健.复苏研究若干进展.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4.
2 秦桂华,陆军,朱冬梅,等.心肺復苏成功3例.Chinese Journal of CoalIndustry Medicine,2008,11(8):6031.
3 李丽芝.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低血压32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54.
4 张蕾蕾.王江女.108例心肺复苏失败因素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