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但是脱贫攻坚工作要持续保持动力,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依然很重要。本调研从农户视角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农村产业生态系统还未形成良好的循环、扶贫要和扶志同步进行程度有待加深、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等问题,并提出构建可持续产业化生态系统、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力度、扶贫扶志同向同行、完善干部选拔、管理、考核机制的对策,为广西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脱贫攻坚;农村建设;返贫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为了解广西脱贫攻坚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相关调研。
1.1 调研对象
对广西1 4个市的9 1个区(县)进行调研,回收有效答卷共计496份。其中属于特别困难户有133份,一般困难户的有188份,非困难户有175份。
1.2 问卷结果
受访户家庭收入情况:人均年收入2000~4000元占42.34%,4000~6000元占23.59%,6000~8000元占14.92%,8000~10000占元11.49%,10000元以上占7.66%。
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情况: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外出打工的占42.11%,农作物占30.04%,其他的占18.79%,政府资助和补贴占9.05%。从数据来看,目前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和传统的收入来源一样,外出打工占比重最大。
农户每年支出情况:最多的费用教育占49.19%,生活占32.26%,其他占7.26%,医疗占7.06%,农业或投资占4.23%。从数据来看,教育支出占的比重最大。
家乡比以前改善的方面情况:交通出行条件占21.72%,卫生环境占15.14%,就医看病条件13.80%,文化设施13.74%,儿童上学条件13.57%,农田水利条件11.12%,饮水设施9.90%,其他0.99%。从数据来看,农村交通、环境、医疗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村对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认为满分的占39.52%,认为4分的占37.50%,认为3分的占15.73%,认为2分的占4.03%,认为1分的占3.23%,平均分值为4.06分。从数据来看,农户对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是存在有一些问题让老百姓感到不满意的情况。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情况:群众参与度低22.28%,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够18.08%,产业项目增收效益不明显16.63%,政策后期实施不到位15.58%,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13.24%,扶贫资金投入较少12.83%,其他1.37%。从数据上来看,脱贫攻坚工作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群众参与度低是最明显的问题。
农户最需要得到国家帮扶项目情况:农业技术帮扶占16.92%,农业产业相关知识传授占15.48%,文化相关培训占15.28%,电商、互联网相关指导占14.51%,资金补助占14.09%,免费得到种苗、种畜、化肥等生产资料占11.99%,修路占11.32%,其他占0.41%。从数据看出,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是农业技术帮扶,同时也希望在农业产业、文化培训等方面得到指导和帮扶。
村子里留守儿童情况:0个占25.81%,1~10个占47.58%,10个以上占26.61%。从数据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村民返贫、致贫的原因情况:农民自身问题,如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劳动力年龄增长等占22.33%,自然环境差,例如耕地少,交通、水利等设备落后,遭受自然灾害多占18.99%,多子女上学占17.94%,家庭成员有重在疾病占15.49%,产业经营失败占9.35%,个人不思努力占9.29%,国家帮扶减少占6.20%,其他占0.41%。从数据来看,农民自身的能力、技术、年龄等问题导致返贫的比重最大,同时自然环境差、受灾害也是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调研的结果,脱贫攻坚战各方面形成合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农村的产业生态系统还未形成良好的循环
目前农村的主要收入还是传统的外出打工和农作物收成,年轻的劳动力流失在外,年老的在家务农和带小孩,农村缺乏年轻的活力和动力,同时造成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和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都形成不利的影响。
2.2 教育支出是农户的最大支出
虽然现在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补助等各种形式的帮扶已经落实得很到位,但是学生是在很长一短时间内是很难有生产能力的,对家庭造成的教育费用负担会持续存在,这需要各方同时能在学生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帮扶,让学生在校阶段有一定的产能。
2.3 扶贫要和扶志同步进行程度有待加深
调研中反映了在扶贫中农户参与度比较低,有些贫困户依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扶贫是国家、政府的事,给什么就要什么,不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致富建设中,导致脱贫只是干部们“拉、带、拽”的临时结果,一旦失去外力的支撑,又很容易返贫困。
2.4 干部之间能力相差较大,扶贫过程透明度有待提高
调研中农户对于扶贫资金的流向还是很关注的,希望能够监管到位。说明在扶贫中,各地乡政府或村委在公开、透明公布扶贫款去向工作上还做的不到位,老百姓对款项存在猜疑不解的情况,这不利于提高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不利于扶贫攻坚工作的进行。同时,很多农户反馈村里扶贫效果与村干部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2.5 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
期间,笔者走访了鹿寨县平山镇、寨沙镇共6个村庄,发现农村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得到科学的市场相关知识的指导,导致种植经济作物存在跟风情况严重。基本上一片地区都种柑橘,产量上来后市场过剩,没有销路,只能等着老板来收,价钱也上不去,同时种几年的柑橘果树病害较多,不知道怎么防治,导致家庭收入骤降。
3.1 构建可持续产业化生态系统
脱贫攻坚工作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在生态、产业、文化等方面真正做好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遭遇的难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同时,给予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与平台,开设相关生产知识的培训班,让农民学习更专业的生产知识,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科学生产,绿色生产。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打开经济收入多条途径,从而提高经济收益。鼓励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3.2 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力度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发展乡村教育,政府与教育部门需统筹规划,全面改善乡村教育条件,科学合理地推进公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减免困难家庭的学杂费,让乡村每位孩子接受教育。制定相應政策,鼓励大学毕业到贫困山区支教。
3.3 扶贫扶志同向同行
首先,政府应做好国家扶贫政策的教育宣传,提高村民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意识,增加村民脱贫的信心。其次,启动一系列产业发展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展就业岗前培训,引导村民开展生产劳动,让村民看到产业的明显的收益。
3.4 完善干部选拔、管理、考核机制
乡村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关系着人民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基层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给予基层干部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保证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完善基层干部管理体制,规范基层干部工作流程,完善基层干部的监察制度,使干部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基层干部的公信力。
作者简介:唐琳玲(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脱贫攻坚;农村建设;返贫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最后8个贫困县摘帽退出。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为了解广西脱贫攻坚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相关调研。
1 调研情况
1.1 调研对象
对广西1 4个市的9 1个区(县)进行调研,回收有效答卷共计496份。其中属于特别困难户有133份,一般困难户的有188份,非困难户有175份。
1.2 问卷结果
受访户家庭收入情况:人均年收入2000~4000元占42.34%,4000~6000元占23.59%,6000~8000元占14.92%,8000~10000占元11.49%,10000元以上占7.66%。
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情况: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外出打工的占42.11%,农作物占30.04%,其他的占18.79%,政府资助和补贴占9.05%。从数据来看,目前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和传统的收入来源一样,外出打工占比重最大。
农户每年支出情况:最多的费用教育占49.19%,生活占32.26%,其他占7.26%,医疗占7.06%,农业或投资占4.23%。从数据来看,教育支出占的比重最大。
家乡比以前改善的方面情况:交通出行条件占21.72%,卫生环境占15.14%,就医看病条件13.80%,文化设施13.74%,儿童上学条件13.57%,农田水利条件11.12%,饮水设施9.90%,其他0.99%。从数据来看,农村交通、环境、医疗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村对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认为满分的占39.52%,认为4分的占37.50%,认为3分的占15.73%,认为2分的占4.03%,认为1分的占3.23%,平均分值为4.06分。从数据来看,农户对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但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是存在有一些问题让老百姓感到不满意的情况。
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情况:群众参与度低22.28%,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不够18.08%,产业项目增收效益不明显16.63%,政策后期实施不到位15.58%,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13.24%,扶贫资金投入较少12.83%,其他1.37%。从数据上来看,脱贫攻坚工作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群众参与度低是最明显的问题。
农户最需要得到国家帮扶项目情况:农业技术帮扶占16.92%,农业产业相关知识传授占15.48%,文化相关培训占15.28%,电商、互联网相关指导占14.51%,资金补助占14.09%,免费得到种苗、种畜、化肥等生产资料占11.99%,修路占11.32%,其他占0.41%。从数据看出,农户最希望得到的是农业技术帮扶,同时也希望在农业产业、文化培训等方面得到指导和帮扶。
村子里留守儿童情况:0个占25.81%,1~10个占47.58%,10个以上占26.61%。从数据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村民返贫、致贫的原因情况:农民自身问题,如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劳动力年龄增长等占22.33%,自然环境差,例如耕地少,交通、水利等设备落后,遭受自然灾害多占18.99%,多子女上学占17.94%,家庭成员有重在疾病占15.49%,产业经营失败占9.35%,个人不思努力占9.29%,国家帮扶减少占6.20%,其他占0.41%。从数据来看,农民自身的能力、技术、年龄等问题导致返贫的比重最大,同时自然环境差、受灾害也是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情况分析
针对调研的结果,脱贫攻坚战各方面形成合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农村的产业生态系统还未形成良好的循环
目前农村的主要收入还是传统的外出打工和农作物收成,年轻的劳动力流失在外,年老的在家务农和带小孩,农村缺乏年轻的活力和动力,同时造成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和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都形成不利的影响。
2.2 教育支出是农户的最大支出
虽然现在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补助等各种形式的帮扶已经落实得很到位,但是学生是在很长一短时间内是很难有生产能力的,对家庭造成的教育费用负担会持续存在,这需要各方同时能在学生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帮扶,让学生在校阶段有一定的产能。
2.3 扶贫要和扶志同步进行程度有待加深
调研中反映了在扶贫中农户参与度比较低,有些贫困户依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扶贫是国家、政府的事,给什么就要什么,不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致富建设中,导致脱贫只是干部们“拉、带、拽”的临时结果,一旦失去外力的支撑,又很容易返贫困。
2.4 干部之间能力相差较大,扶贫过程透明度有待提高
调研中农户对于扶贫资金的流向还是很关注的,希望能够监管到位。说明在扶贫中,各地乡政府或村委在公开、透明公布扶贫款去向工作上还做的不到位,老百姓对款项存在猜疑不解的情况,这不利于提高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不利于扶贫攻坚工作的进行。同时,很多农户反馈村里扶贫效果与村干部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2.5 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
期间,笔者走访了鹿寨县平山镇、寨沙镇共6个村庄,发现农村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得到科学的市场相关知识的指导,导致种植经济作物存在跟风情况严重。基本上一片地区都种柑橘,产量上来后市场过剩,没有销路,只能等着老板来收,价钱也上不去,同时种几年的柑橘果树病害较多,不知道怎么防治,导致家庭收入骤降。
3 建议与对策
3.1 构建可持续产业化生态系统
脱贫攻坚工作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在生态、产业、文化等方面真正做好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遭遇的难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同时,给予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与平台,开设相关生产知识的培训班,让农民学习更专业的生产知识,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科学生产,绿色生产。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打开经济收入多条途径,从而提高经济收益。鼓励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3.2 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力度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发展乡村教育,政府与教育部门需统筹规划,全面改善乡村教育条件,科学合理地推进公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减免困难家庭的学杂费,让乡村每位孩子接受教育。制定相應政策,鼓励大学毕业到贫困山区支教。
3.3 扶贫扶志同向同行
首先,政府应做好国家扶贫政策的教育宣传,提高村民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意识,增加村民脱贫的信心。其次,启动一系列产业发展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展就业岗前培训,引导村民开展生产劳动,让村民看到产业的明显的收益。
3.4 完善干部选拔、管理、考核机制
乡村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关系着人民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基层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给予基层干部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保证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完善基层干部管理体制,规范基层干部工作流程,完善基层干部的监察制度,使干部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基层干部的公信力。
作者简介:唐琳玲(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