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教研组是以学科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研究小组,它有利于学科教师通过这种分组式的研讨活动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智慧碰撞和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我校英语科组的活动定在每周四早上三四节,以“420模式”展开,即科组活动时间分为4个20分钟。原来由科组长、备课组长宣讲、包办,现在变为人人参与,化被动为主动。
第一个20分钟:研究段(科组教研)
方式1:教师根据平时订阅的刊物或围绕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性专题学习。近年来,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建立一个校级课题,如:如何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进行组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汇报、语音教学的模式、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英语作文的指导、英语课堂板书设计的技巧等。在活动前,科组做好专题内容预告,要发言的老师做好准备,其他老师也收集好发言资料,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
方式2:根据专题性的理论研究进行课堂实践,开展20或25分钟的课题研究微格教学,全科组的老师集体听课。
方式3:根据学校制定的备课制度与作业评价制度开展教案和作业展评,让科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学习,相互肯定,以具体的方式激励老师备好课,改好作业。
第二个20分钟:讨论段(科组教研)
1. 根据主讲人提出的专题研究的内容,教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在课堂中处理的方式方法,或者从有关刊物、著作、网上的资源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思想碰撞,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启发自己的思维,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2. 评课议课。这种有针对性的微格教学目的在于着重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汇报课”“绿色课堂教学亮点大赛”“骨干教师展示课”和“课题研究展示课”。每次活动之前,及时把活动安排、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下达到年级组,让每位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 根据备课展评和作业批改展评,提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好模式、好方法,优化备课、批改作业模式。通过看一看、议一议,把大家肯定的方式方法变成学校的制度要求,让教师们更愉快地接受执行,变成制度制定的主人,既是质量监控,也是一种自我约束。
第三个20分钟:分析段(集体备课)
分级组进行集体备课就是把有同一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备课,通过共同研究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减少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团队合作的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在这20分钟内,每次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講解本周本年级的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和教情,充分解析教材,同级组老师给予补充,落实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中心发言人还要准备好一些教学资源,如PPT、教具、听力资源等,同级的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调整教案。一些比较重点的语法教学,除了解决本课当中常规的用法,还要进行前后知识的比较和拓展。
第四个20分钟:练习段(集体备课)
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情、学情,由中心发言人设计好本周的课堂和课后练习内容,确保练习内容精而简。首先,学校建立了一个资源库,上传了各年级各单元的训练资料,教师可以在循环教学时下载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修改,然后再次上传。教师可以参考以往的测试卷题型,在设计练习时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再者,大力支持教师购买参考资料,拓宽知识面,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作为训练资源。最后,其他备课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本班的学情增加一些基础的训练内容或提高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统一与灵活相结合。
“420”模式教研环环相扣,管理精细,既为英语教师提供学习、实践、反思、合作的平台,也依靠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确保了教研资源与信息的积累,巧妙地促成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同时,也形成了团队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良好势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20分钟:研究段(科组教研)
方式1:教师根据平时订阅的刊物或围绕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性专题学习。近年来,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建立一个校级课题,如:如何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进行组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的英语汇报、语音教学的模式、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英语作文的指导、英语课堂板书设计的技巧等。在活动前,科组做好专题内容预告,要发言的老师做好准备,其他老师也收集好发言资料,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
方式2:根据专题性的理论研究进行课堂实践,开展20或25分钟的课题研究微格教学,全科组的老师集体听课。
方式3:根据学校制定的备课制度与作业评价制度开展教案和作业展评,让科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相互学习,相互肯定,以具体的方式激励老师备好课,改好作业。
第二个20分钟:讨论段(科组教研)
1. 根据主讲人提出的专题研究的内容,教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在课堂中处理的方式方法,或者从有关刊物、著作、网上的资源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思想碰撞,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启发自己的思维,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2. 评课议课。这种有针对性的微格教学目的在于着重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节数而听课的被动情绪和应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汇报课”“绿色课堂教学亮点大赛”“骨干教师展示课”和“课题研究展示课”。每次活动之前,及时把活动安排、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下达到年级组,让每位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自主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成为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 根据备课展评和作业批改展评,提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好模式、好方法,优化备课、批改作业模式。通过看一看、议一议,把大家肯定的方式方法变成学校的制度要求,让教师们更愉快地接受执行,变成制度制定的主人,既是质量监控,也是一种自我约束。
第三个20分钟:分析段(集体备课)
分级组进行集体备课就是把有同一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备课,通过共同研究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减少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团队合作的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在这20分钟内,每次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講解本周本年级的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和教情,充分解析教材,同级组老师给予补充,落实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中心发言人还要准备好一些教学资源,如PPT、教具、听力资源等,同级的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调整教案。一些比较重点的语法教学,除了解决本课当中常规的用法,还要进行前后知识的比较和拓展。
第四个20分钟:练习段(集体备课)
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情、学情,由中心发言人设计好本周的课堂和课后练习内容,确保练习内容精而简。首先,学校建立了一个资源库,上传了各年级各单元的训练资料,教师可以在循环教学时下载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修改,然后再次上传。教师可以参考以往的测试卷题型,在设计练习时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再者,大力支持教师购买参考资料,拓宽知识面,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作为训练资源。最后,其他备课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本班的学情增加一些基础的训练内容或提高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统一与灵活相结合。
“420”模式教研环环相扣,管理精细,既为英语教师提供学习、实践、反思、合作的平台,也依靠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案确保了教研资源与信息的积累,巧妙地促成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同时,也形成了团队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良好势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