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税成本是企业因纳税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流出,是企业利润的减少因素。正是因为纳税成本的存在,企业税务才成为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企业对于纳税成本缺乏统一的思考与认识,对于成本管理仅限于企业的产品成本与费用支出,而忽略了纳税成本的合理规划,需要在财务管理中进行相应的匹配,从而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企业;纳税成本;财务管理
一、纳税成本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讨论
1.纳税成本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生存、发展、获利,在为社会提供物资精神产品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扩张。利润的高低受收入与成本决定的制约,而成本主要是由生产成本与税务成本构成。生产成本降低的对面就可能是管理成本与技术成本的提高,且在一定时期达到一定程度后较难找到降低空间,继而投资者与经营者就把主要的目光转向降低税务成本,将其作为重要的渠道来开辟。
当前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里广义的成本,也包括企业的期间费用)都非常重视,往往也考虑了若干经济、技术的手段来进行成本降低与费用节约,而较多地对于纳税成本持消极对待的态度,如本能地想到逃税、推迟纳税,最多在态度上想到合理避税等方面,但都不系统化,在思路上呈现出短期性、片面性等特点。
2.企业财务管理与纳税成本控制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随着社会进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从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发展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如今的追求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经历了一个从管理科学和财经科学进步的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于企业经济活动最终的归宿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并不在于虚无的“利润表”中所体现的“利润”数据。做好了纳税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衡量企业的正常税负,评价企业的社会贡献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纳税的对象是国家,同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并且纳税具有强制性与不对等性。只有做好企业的纳税成本控制,才可能达到企业所有者、国家等多方面企业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才能最终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对于纳税成本的认识及控制方式存在误区
1.未能正确认识到纳税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组成部分
就一般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一般包括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财会核算、成本管理等方面,而对于纳税方面,往往处于消极应付状态,也没有将纳税管理提升到一个高度。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考虑,较多的企业也设置了税务专员或者税务部门,但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与税务局“协调关系”,或者是达到一定程度的纳税延迟,或者在某些经济业务方面,通过与税务局的政策讨论,达到一定的纳税降低。虽然从形式上,也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应的成本,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并没有将纳税成本控制提升到与企业资金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相当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纳税管理并没有一个长期的从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战略部署。
2.以税收筹划或降低税负作为纳税成本管理的唯一途径
当前,较多的企业都比较重视纳税筹划,以期为企业带来税负降低。节税是从纳税人角度进行的界定,侧重点在于减轻税收负担;而避税则是从政府角度定义,侧重点在于回避纳税义务。由于征纳双方立场不同,纳税人从个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在降低税收成本(包括税收负担和违法造成的税收处罚)而进行筹划的过程中会尽量利用现行税法,当然不排斥钻法律漏洞;而税务当局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贯彻立法精神,必然反对纳税人避税的行为。但这种反对仅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只要没有通过法定程序完善税法,就不能禁止纳税人在利益驱动下开展此类活动。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较多的纳税人往往没有从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专注一时一事的税负降低,却为企业带来了纳税风险和隐患。
3.纳税成本管理与偷税、逃税等不法行为混同
一些企业不仅往往没有形成健康的纳税成本管理观念,除了正常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外,却往往把纳税成本管理与偷税、逃税混同起来。认为只要达到了税负降低或者税负推迟,就达到了纳税成本管理的目的。殊不知,任何成本管理,都是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的正常的经济行为,纳税成本管理,也必须在法律法规与财税法规的许可下进行。当前,一些企业过分偏重纳税筹划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忽视筹划成本,使纳税人眼睛仅仅盯向纳税筹划的获得性,忽略了其成本付出和筹划风险。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前房地产企业拍卖土地后,其契税缴纳金额高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为了“节税”,某些地产企业就通过“筹划”,也政府签订“阴阳合同”,降低土地成交标的金额,以达到减税的目的。这种行为,往往不是真正意义的筹划,一般会被税务机关定为“偷税”,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又如,某些企业由于签批流程麻烦,或者一时的现金流短缺,对于代扣代缴境外所得税不按时申报,又不主动承担滞纳金,看起来一时形成了现金节约,但也造成了税收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因此,正确权衡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纳税筹划的终极目标。
三、企业改进纳税成本管理的思路
1.企业要提高对于纳税成本管理的认识
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从政府征税至税负归宿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税负运动过程:政府向纳税人征税,我们称为税负运动的起点。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税负最终是必须转移给消费者的。但是由于竞争与可替代产品的存在,往往税负转嫁是不完整的,这个“税负差价”就是由企业额外承担的纳税成本。另一个角度,企业如果要转移税负,必然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削弱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实现价值是不利的。因此,要对税负归宿的进行分析,在通过经济学供求关系、资金流转、税费增加(如:营业税金及附加)对于企业经济利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由此引起的连锁影响,逐步在将纳税分析纳税财务分析,如逐步选择分析商品税、要素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负归宿,分析对企业预算完成的影响,从而归集到企业净利润目标的实现上来。
2.以企业的纳税筹划与税务风险控制为核心构建企业纳税成本管理体系
降低税务成本的筹划即纳税筹划,主要是站在纳税人角度而言,进行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违法的、合理的方式以规避或减轻自身税负、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以及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纳税筹划主要包括避税、节税与转税三种筹划形式。纳税筹划不仅能减轻企业的税负,还有其他积极的意义。纳税筹划不但可以减少纳税人税收成本、实现节税功能,还可以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显性背后的隐性陷阱)。税法陷阱是税法漏洞的对称。税法漏洞的存在,给纳税人提供了避税的机会;而税法陷阱的存在,又让纳税人不得不小心,否则会落入税务当局设置的看似漏洞,实为陷阱的圈套(这也是政府反避税的措施之一)。纳税人一旦落入税法陷阱,就要缴纳更多的税款,影响纳税人正常的收益。纳税筹划可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不缴不该缴付的税款,有利于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
3.以企业纳税评估作为纳税成本管理的比对手段
为了正确掌握企业的纳税基本状况,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同时也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纳税风险,税务部门近年来引入了纳税评估制度。税务部门是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但是,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纳税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纳税评估实际上替企业把住了财务关,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某冶炼公司业务招待费按业务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福利费等科目,使账簿上业务招待费明细科目反映的招待费很小,但实际发生数额并不少,致使业务招待费管理松弛,存在一定的管理方面的漏洞,容易造成业务招待费开支大手大脚现象。税收管理员在纳税评估后建议,业务招待费可实行定额管理,对每个业务部门规定不同的使用定额,平时由各业务部门在定额范围内开支,月末报财务部门集中统一核算,并进行监督。
四、结 论
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在财务管理中要合理考虑纳税成本因素,既要合理节税,又要注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与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成本与生产成本并列的意识,树立纳税新观念,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宗立元、赵海江、任崴,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完善纳税评估工作[N],中国税务报,2009年6月17日
[2]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邵连珍,对运用会计核算进行纳税筹划的认识与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
关键词:企业;纳税成本;财务管理
一、纳税成本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讨论
1.纳税成本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生存、发展、获利,在为社会提供物资精神产品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扩张。利润的高低受收入与成本决定的制约,而成本主要是由生产成本与税务成本构成。生产成本降低的对面就可能是管理成本与技术成本的提高,且在一定时期达到一定程度后较难找到降低空间,继而投资者与经营者就把主要的目光转向降低税务成本,将其作为重要的渠道来开辟。
当前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里广义的成本,也包括企业的期间费用)都非常重视,往往也考虑了若干经济、技术的手段来进行成本降低与费用节约,而较多地对于纳税成本持消极对待的态度,如本能地想到逃税、推迟纳税,最多在态度上想到合理避税等方面,但都不系统化,在思路上呈现出短期性、片面性等特点。
2.企业财务管理与纳税成本控制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随着社会进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从片面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发展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如今的追求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经历了一个从管理科学和财经科学进步的过程,也反映了人类对于企业经济活动最终的归宿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并不在于虚无的“利润表”中所体现的“利润”数据。做好了纳税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衡量企业的正常税负,评价企业的社会贡献与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纳税的对象是国家,同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并且纳税具有强制性与不对等性。只有做好企业的纳税成本控制,才可能达到企业所有者、国家等多方面企业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才能最终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对于纳税成本的认识及控制方式存在误区
1.未能正确认识到纳税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组成部分
就一般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一般包括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财会核算、成本管理等方面,而对于纳税方面,往往处于消极应付状态,也没有将纳税管理提升到一个高度。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考虑,较多的企业也设置了税务专员或者税务部门,但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与税务局“协调关系”,或者是达到一定程度的纳税延迟,或者在某些经济业务方面,通过与税务局的政策讨论,达到一定的纳税降低。虽然从形式上,也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应的成本,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并没有将纳税成本控制提升到与企业资金管理、生产成本控制相当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纳税管理并没有一个长期的从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战略部署。
2.以税收筹划或降低税负作为纳税成本管理的唯一途径
当前,较多的企业都比较重视纳税筹划,以期为企业带来税负降低。节税是从纳税人角度进行的界定,侧重点在于减轻税收负担;而避税则是从政府角度定义,侧重点在于回避纳税义务。由于征纳双方立场不同,纳税人从个体利益最大化出发,在降低税收成本(包括税收负担和违法造成的税收处罚)而进行筹划的过程中会尽量利用现行税法,当然不排斥钻法律漏洞;而税务当局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贯彻立法精神,必然反对纳税人避税的行为。但这种反对仅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只要没有通过法定程序完善税法,就不能禁止纳税人在利益驱动下开展此类活动。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较多的纳税人往往没有从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专注一时一事的税负降低,却为企业带来了纳税风险和隐患。
3.纳税成本管理与偷税、逃税等不法行为混同
一些企业不仅往往没有形成健康的纳税成本管理观念,除了正常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外,却往往把纳税成本管理与偷税、逃税混同起来。认为只要达到了税负降低或者税负推迟,就达到了纳税成本管理的目的。殊不知,任何成本管理,都是在法律许可的前提下的正常的经济行为,纳税成本管理,也必须在法律法规与财税法规的许可下进行。当前,一些企业过分偏重纳税筹划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忽视筹划成本,使纳税人眼睛仅仅盯向纳税筹划的获得性,忽略了其成本付出和筹划风险。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前房地产企业拍卖土地后,其契税缴纳金额高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为了“节税”,某些地产企业就通过“筹划”,也政府签订“阴阳合同”,降低土地成交标的金额,以达到减税的目的。这种行为,往往不是真正意义的筹划,一般会被税务机关定为“偷税”,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又如,某些企业由于签批流程麻烦,或者一时的现金流短缺,对于代扣代缴境外所得税不按时申报,又不主动承担滞纳金,看起来一时形成了现金节约,但也造成了税收风险,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因此,正确权衡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纳税筹划的终极目标。
三、企业改进纳税成本管理的思路
1.企业要提高对于纳税成本管理的认识
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从政府征税至税负归宿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税负运动过程:政府向纳税人征税,我们称为税负运动的起点。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税负最终是必须转移给消费者的。但是由于竞争与可替代产品的存在,往往税负转嫁是不完整的,这个“税负差价”就是由企业额外承担的纳税成本。另一个角度,企业如果要转移税负,必然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削弱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实现价值是不利的。因此,要对税负归宿的进行分析,在通过经济学供求关系、资金流转、税费增加(如:营业税金及附加)对于企业经济利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由此引起的连锁影响,逐步在将纳税分析纳税财务分析,如逐步选择分析商品税、要素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负归宿,分析对企业预算完成的影响,从而归集到企业净利润目标的实现上来。
2.以企业的纳税筹划与税务风险控制为核心构建企业纳税成本管理体系
降低税务成本的筹划即纳税筹划,主要是站在纳税人角度而言,进行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违法的、合理的方式以规避或减轻自身税负、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以及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纳税筹划主要包括避税、节税与转税三种筹划形式。纳税筹划不仅能减轻企业的税负,还有其他积极的意义。纳税筹划不但可以减少纳税人税收成本、实现节税功能,还可以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显性背后的隐性陷阱)。税法陷阱是税法漏洞的对称。税法漏洞的存在,给纳税人提供了避税的机会;而税法陷阱的存在,又让纳税人不得不小心,否则会落入税务当局设置的看似漏洞,实为陷阱的圈套(这也是政府反避税的措施之一)。纳税人一旦落入税法陷阱,就要缴纳更多的税款,影响纳税人正常的收益。纳税筹划可防止纳税人陷入税法陷阱,不缴不该缴付的税款,有利于纳税人财务利益最大化。
3.以企业纳税评估作为纳税成本管理的比对手段
为了正确掌握企业的纳税基本状况,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同时也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纳税风险,税务部门近年来引入了纳税评估制度。税务部门是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但是,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纳税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纳税评估实际上替企业把住了财务关,对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某冶炼公司业务招待费按业务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福利费等科目,使账簿上业务招待费明细科目反映的招待费很小,但实际发生数额并不少,致使业务招待费管理松弛,存在一定的管理方面的漏洞,容易造成业务招待费开支大手大脚现象。税收管理员在纳税评估后建议,业务招待费可实行定额管理,对每个业务部门规定不同的使用定额,平时由各业务部门在定额范围内开支,月末报财务部门集中统一核算,并进行监督。
四、结 论
企业的财务工作者在财务管理中要合理考虑纳税成本因素,既要合理节税,又要注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与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成本与生产成本并列的意识,树立纳税新观念,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宗立元、赵海江、任崴,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完善纳税评估工作[N],中国税务报,2009年6月17日
[2]董树奎,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与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邵连珍,对运用会计核算进行纳税筹划的认识与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