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享不完美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无数完美的雕刻,但是断臂的维纳斯却成为永恒的艺术,它的永恒不仅在于它符合人类审美追求的黄金分割率,也在于她的断臂。不完美并不是一种残缺,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真实感,一种人性美。
  泰戈尔说:“完美,把自己打扮得这么美丽,是为了不完美的爱。”完美,何必打扮?世上根本就没有完美,既然如此,何必为了本就虚无的东西过分强迫自己?但是喜欢完美的事物是人之本性,就如我们都喜欢盛开得娇艳的花,而不喜欢凋谢残败的花。
  我们可以因为不完美打扮自己,但是,如果偏执于完美打扮,就会陷入无尽的困扰,甚至最后会失去对生活的希冀。正如鸟儿认为,把鱼儿带往空中飞翔,是在做好事。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看待一切,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用自己的规则要求世界,我们以为是在追求完美,殊不知我们毁灭了美好,浇灭了别人的快乐,我们用改造者的激情破坏了本就是美的状态。当我们醒悟鱼翔浅底、鹰击长空、驼走大漠,本就是极致的美好,就会发现,不必奢求完美才是享受生活极致的美。
  如果花太多时间追求完美,那么我们就没有时间观察生活的美,陷入无尽的劳累中,一直在追求完美,却从未真正拥有过完美,永远地成为完美的奴隶,成为一个没有智慧和理性的空洞的人,在执着于完美中,茫然地前行,直至死亡。
  修复维纳斯的双臂一直是许多艺术家乐此不疲的工作,但是每一次的修复方案提出来都会被各种理由否决,至今仍然没有比断臂更美的维纳斯。因此坦然地看清生活的不完美,并接受它们,发现不完美更美。安享不完美反而会让我们以更自然的眼光看待世界,以更潇洒的心态享受生活。
  安享不完美,我可以活得更快乐,那么何乐而不为?我安享不完美,但我依旧追求生活的美好,享受最平实的状态,最真实的生活。泰戈尔说:“摘下的花瓣,拼不出花儿的美丽。”美,本就是最真实的本尊,盛开的花儿最美丽,有生命的花儿最美丽,枝头上的花儿最美丽。为了追求完美而打造出来的完美是虚假的,丑陋的,最终归于尘土。我相信人生需要不断追求自我,生活需要不断奋发拼搏。生活有太多美好,唯有不断向前,我才能不断地感受美好,我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满足自己、发展自己。
  安享不完美不代表要安于生活,满足现状。我安享不完美,但是我拒绝平庸和堕落,这才是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反之,就是一种对自我的放弃,是一种踩在隐藏着烟火的灰烬上的享乐,是一种自我毁灭。过分享受当下固然安逸,就如海上暂时的平静,看起来无限美好,但是稍有风雨便会掀起千层巨浪,拥有毁灭一切的杀伤力。安享不完美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状态下一种启发和激励,这样的安享才更现实。
  (编辑/张金余 刘刚图)
其他文献
高考,是每个年轻人心中一件足以影响成长及未来的大事。可是,它真的能一票决定未来吗?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临近了,微博里又涌现出一大波“高考励志口号”,例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这样的标语激励了无数高三学子奋勇拼搏,努力学习。的确,高三不拼实在不像话,毕竟高考是验收12年学习生涯成果的最好的方法了。但是我觉得并不能说必须得“往死里学”才拼得过富二代。  高考就像一
徐志摩曾经感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现在更多的人感叹:“我不知道人到底如何去做。”这个年代喧哗、浮躁,充满着太多的变数,“足以让观察者失去描述能力”,挑战着人的承受力,也挑戰着人的想象力。人做着做着,一路“做作”被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  可以抱怨的委实太多,如同人吃五谷杂粮,必然生病一样。不过,抱怨一时可以,如果抱怨一世,那不管如何去做,总是走不出阴霾;抱怨一事可以,如果事事抱怨,那不
80后的陈小龙是个阳光大男孩,为人热心开朗,大学毕业后顺利考上济南一家事业单位,他还做志愿者,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是大家公认的好小伙。  2012年3月的一天,陈小龙参加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月系列活动,在进行无偿献血时,无意中看到介绍白血病的小册子。从宣传册上,他了解到现在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居然高达4万多例,其中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型而失去生命。陈小龙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白血病患者做点什么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句子。当时有位读者认为蝉在夜晚是不叫的,随即给朱自清写信表达了他的观点。  朱自清收到信后,立刻询问身边的同事,同事们都没有在夜晚听到过蝉的叫声,认为蝉在夜晚也是不叫的。朱自清为了证据更确凿,还请教了昆虫学家刘崇乐,而刘崇乐却这样回答,他查找了好多资料,认为蝉在平常的夜晚是不叫的。但在他的抄文里
近来总是看见一些关于岁月关于人生的文字,各种角度,各种感慨喟叹,仿佛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人的思想影响着整个宇宙时空。其实相对于自己的一生阅历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全部,不应该的,就是把这种全部扩大到别人的生命中。岁月亘古长存,人生却是所有人生命的融合,没有哪个个体可以跳出这条河流,更遑论去影响一这条河的走向。  对于岁月来说,它一直在那里,不知所起,不知所终。所有的悲欢离合,生死幻灭,相比于它
范仲淹在求学时,认识了一名刘姓同学。当时条件很差,每天只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刘同学家境好,总是把好吃的给范仲淹。范仲淹才勉强填饱肚子,得以继续学习。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多。临别那一刻,范仲淹暗暗发誓,将来如有出头之日,一定要感谢刘同学对他的恩情。  在范仲淹当宰相后的不久,刘同学找到府上,说家里发生了变故,需要范仲淹的帮助。  多年未见,范仲淹跟他把酒言欢叙旧,一边喝酒一边聊
在广州街头,一位中年男子和一对六岁的双胞胎女孩组成的乐队,吸引了众多路人。男子怀抱吉他在自弹自唱,两个小女孩则拿着尤里克克在一旁伴奏。  中年男子叫周海,早年和朋友组建过乐队,乐队散了以后,他便背着吉他只身来到广州,一边在酒吧驻唱,一边寻找更好的工作。在酒吧,周海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红梅。婚后,虽然住在租的房子里,但小两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周海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去酒吧驻唱。在他和妻子共同的努力下,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  开学伊始,王老要讲授《诗经》。当然,课讲得非常精彩,见解又很精辟新颖,为大家闻所未闻,深感受益。不过,当碰到某些问题时,学生们都以期待的眼神看着先生,希望他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王国维却说:“这个问题我不懂。”甚至一节课下来,竟说了几个“我不懂”。学生们感到不满足,也充满疑惑,老师是传道解惑的,怎么常说“我不懂”呢?  
1931年,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大学做研究工作,也就在那段时间,日寇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消息传到比利时后,童第周非常气愤,他写了很多传单和横幅,组织起了爱国华侨和留学生们上街去游行,然而他们在操场上集合的时候,一些当地学生担忧他们会对治安产生影响,就跑出去通知了当地警察,结果童第周带着华侨和留学生们正准备走出学校大门,迎面却已经走来了一大群警察,而且还是局长保罗先生亲自带的队,
在加拿大渥太华研修,一天,我乘公交车去图书馆。这时,从车下上来几个“小丑”,停在了我座位旁边的老妇人面前,先是彬彬有礼地把右手放在自己胸口,紧接着又对老妇人鞠了一躬,随后他脸上不断变化出各种搞笑的表情,惹得老妇人哈哈大笑。另外几个“小丑”也分别找到车上不同的老人,在他们面前表演各种杂技绝活,他们的表演给车厢带来了笑声。  我忍不住问旁边的老妇人:“这几个小丑是怎么回事?”老妇人笑着解释说:“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