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硬度

来源 :东方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是如此迷人,它能用幻想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类的孤独感,并能极好地填补现实与理想或幻想之间的鸿沟。科幻片表达的不仅仅是我们对未来的畅想和展望,在更多的意义上,它是我们认识科技、反思社会并提出警告的工具。
  科学与技术却是严肃而刻板的,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辛劳与努力。而幻想则是放浪不羁的,可以轻而易举地抹平一切界限。这一本质上的不同决定了真实与幻想之间的巨大差异。硬科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烦琐的论证,让人们在艺术和科学殿堂里任意自由翱翔,但它们的一切理论前提却都应该是有据可寻的。
  科幻片之所以有别于魔幻片、恐怖片,根本之处就在于它立足于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科幻片的故事内容的逻辑与理性往往受到了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幻片中的细节往往遵循着现有的物理原理和科学规律,使人们切实感受到它的可行性与可能性,从而产生强大的感染力,令观众看后获得深刻的反思。由此,在科幻界内部产生了所谓“硬”“软”之分。
  “硬”“软”之辨
  在科幻界,一直有“硬”、“软”之辨。相对于软科幻,硬科幻强调作品中科学细节和此类细节的合理性,所以硬科幻电影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处理手法:一些导演小心翼翼地避开难以置信的技术,如超光速旅行;而另一些导演则允许这些在故事中作为重要的背景或者道具出现,并对其构筑的奇异世界进行细致的阐述,以此来显示这项技术可能实现。在后一类影片中,天文探索或物理现象常常比人物刻画重要的多,但作者有时也会在故事中围绕人物表现环境。总之,硬科幻的共同特点是故事情节依靠技术来推动和解决,作者也会尽量让故事中的科技与现时已知、现有的科学技术保持一致,这是科幻界对硬科幻电影的主要看法。
  “硬科幻”“软科幻”的划分方法常出自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与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地,有很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作品。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或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电影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出品的有关太空电影都是奇幻,因为此类影片所构建的所谓太空都是人类从未到达的地方;而公众的意见更直截了当,简单粗暴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其实,所谓硬科幻,就是对科学比较尊重,在科学的思维模式上对未来进行想象或逻辑上的思考,是现在还没发生但按正常科学推理可能会发生的故事,现在是用科幻电影让它提前发生。这类科幻电影往往经得起科学的琢磨与推敲,它的理论基础是严谨的科学原理,如《独立日》、《天地大碰撞》等。软科幻则与此相反,它们大多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是属于怎么好看怎么拍,怎么娱乐怎么来,不用拘泥于科学基本原理,像《蝙蝠侠》系列等。虽然软科幻影评可能有一些妖魔化的东西,但因为有观众喜欢,它们在电影市场上同样有不俗的票房,它们会通过壮阔的场景、宏大的视野等制造出好的观赏效果。一般来说,青少年观众比较喜欢软科幻,而中青年知识阶层比较中意硬科幻。
  在此基础上,硬科幻的拥趸们又总结出硬科幻的诸多流派。
  硬科幻电影流派
  太空歌剧(Space Opera,或称“宇宙史诗”)
  强调故事的戏剧性,不强调科学的考证,也不强调启发性,有时太空歌剧是太空幻想的代名词。通常此型作品直接把现实的故事,放到太空或外星的架空背景中。人物的思想和言行,与现实甚至历史相近,甚至常影射现实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组织与社会制度,如君主专制的国家或神权政治的教会等。代表作有电影《星球大战》、《银河系漫游指南》等。
  数字朋克(cyberpunk)
  又称赛伯朋克、计算机游侠、网络叛客,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题,作品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现在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而不像早期科幻背景多在外太空。它的出现是对科幻电影一贯忽略信息技术的一种自我修正。赛博朋克的世界, 人类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黑暗地带。庞大的跨国公司取代政府成为权力的中心。被孤立的局外人针对极权主义体系的战斗是其常见的主题。在传统的科幻中,这些体系井然有序,受国家控制;然而在赛博朋克中,作者展示出某个集体或组织,如国家、王国或者公司的丑恶弱点,以及对现实不抱幻想的人对强权发起的无休止的循环战争。赛博朋克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今天赛博朋克经常以隐喻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公司企业、政府腐败及社会疏离现象的担忧。一些数字朋克作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警示人们社会依照如今的趋势将来可能的样子。因此,数字朋克作品写作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来改变社会。数字朋克电影的代表有《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等等。
  蒸汽朋克(Steampunk)
  是以蒸汽时代为背景,构筑出一个超现实的科技世界,将蒸汽的力量无限扩大化,虚拟出一个蒸汽力量至上的时代。这种文化应该是起源于蒸汽革命之后,人 们对于科技力量——“蒸汽”的神话的推崇,它的假设是工业革命发展到极致的人类文明时期。以蒸气动力为主的重型钢鉄机具做为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动力,并依此发明 出各种交通飞行或科学上的成就。例如利用蒸气为动力的飞行船、蒸气火车以及特殊交通工具。蒸气庞克虚构幻想的时间和空间,与超越现实的特定背景,也深深影响其他人文领域的创作,但因为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的较早,这种潮流早已流行过,例如:《 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这就是蒸汽朋克的代表性作品。将某种科技置于图腾地位,并将其力量无限化的时代或文化,这是最为广义的蒸汽朋克的定 义。电影代表作有《天空之城》和《蒸汽男孩》等。   反乌托邦(Anti-utopia)
  反乌托邦主义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这一类小说通常是叙述技术的泛滥,技术修饰着原有的优点,深深掩饰着固有的缺陷。在表面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而本质上是在掩饰空虚的精神世界。人被关在自己亲自制造的钢筋水泥牢笼里,阴暗冰冷、精神压抑。在这种生存状态下,物质浪费蔓延,道德沦丧,民主受压迫,等级制度横行,人工智能背叛人类,最终人类文明在高科技牢笼中僵 化、腐化,走向毁灭。这一类算不算科幻流派还有些争议,电影代表作有《V字仇杀队》《人类之子》等。
  科幻不等于科学,哪怕是硬科幻也不例外
  在科幻电影中,科学毕竟只是一种道具,甚至其中的科学因素会很不科学,哪怕所谓硬科幻也不例外。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有既定模式的世界中的有可能产生的戏剧性故事。其本身存在一个悖论:科幻片往往借助已有的科学技术对现存的科学理论提出质疑。与其说它要论证其“假”的方面,不如说是对真实的一种逆向论证。艺术家往往是最具想象力的,当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令人惊奇的美丽画卷。在科幻电影的殿堂,想象如一叶小舟承载着科学的理念自由飞翔,拓展着思想的无限可能,撞击着真实的多棱表面,闪现出真实与虚幻的耀眼光彩。科幻作品除了展望未来的科学技术、探讨人的社会瘤疾与内心的隐秘世界,它本身可能还可能带来更多的思考,譬如涉及关于伦理学哲学等诸多方面。
  科幻片具有真实与虚幻的两面性,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但最根本的恐怕还是其中的科学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矛盾。科幻片的导演毕竟只是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影片的直接受众也只是普通观众而非科学界的专业人士。有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难免会发生科学事实与艺术幻想上的冲突,如何进行取舍,或将两者统一融合为一体,是所有科幻艺术家长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电影艺术家,只要不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影片的艺术性上。
  在现代的许多科幻片中,都出现了以上的做法。如影片《透明人》,该片主要场景是美国国防部控制下的一所实验室,该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军事试验。实验组组长塞巴斯蒂安开发出了一种“可以使人体变得透明的物质”,并将自己送上了实验台。影片没有让主角在一瞬间人间蒸发,而是让各个部分依次消失,其细致程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人体解剖”教程,令人叹为观止。这持续好几分种的壮观的场面,使观众们完忘了“使人透明的物质”有什么化学依据,以及“食物和排泄物为什么也会透明化”等现实的问题。观众们完全被银幕上的特效震慑住了,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力。可是,如果真的要一板一眼地去做科学研究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根据一位精通解剖学的医学专业的网民分析,“神秘的药”是通过人体的血管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最先发生反应的应该是在血管分布密集的心脏附近,以及体内的各个重要脏器。然后,通过毛细管与心脏连接的皮肤会逐渐消失,这是典型的为了视觉效果而牺牲科学(或者逻辑)。如果皮肤是在最后消失的话,人体内部发生的反应就很难表现出来,如此这样处理就缺少了紧张和刺激。保尔·范霍温导演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决定牺牲科学,从而突出视觉的感受。总之影片《透明人》的出现,使“用特殊效果代替科学逻辑”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科幻越硬,硬伤越少
  软硬是要分的。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是看影片中硬伤有多少,即——科幻越硬,硬伤越少。软科幻与硬科幻从来就没有明确界限。就像导电性,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电阻率,电阻率由高到低排列,并没有明确的绝缘体、半导体与导体的分界,只有模糊的界定。如果扩及到整个科幻电影界,只要是没有人文关怀的电影,无论是科幻还是非科幻,都是失败的,更不要说是软还是硬。
  “科幻越硬,硬伤越少”,这里的硬伤是指电影中描述的相关科学理论。虽然这只是个见仁见智的说法,毕竟今天地球人类创造的科学理论,包括科技实践的、科学原理发现的,恐怕未必就能够定论为永世长存的真理,今天人类发现的一种理论,未必千百年以后还适用,何况很多理论还是未经证实或者证实得远远不够充分的东西。更何况科幻毕竟还属于幻想的东西,它究竟有多少“伤”,如果用今天的科学原理去印证,只有偏执狂才会觉得这有意思。当然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人喜欢就行。
  一个现象是——硬科幻是难的,无论其形式是小说还是电影,所以在科幻届的最高奖项土星奖尤其偏好硬科幻,一向将硬科幻作品作为颁奖典礼上压轴奖项。但是,就是有很多偏执狂导演拍出了诸多烧脑的硬科幻影片,光是其科学理论基础就足以让文科生或者科盲们人头晕目眩。比如说《普罗米修斯》,影片中的科学家们显得完全缺乏应有的基本常识:他们被忽悠参加一个完全不清楚目的的考察;他们跑到一个奇异的外星世界,却在采集标本时完全不注意安全;科学家用古代的星图与历代的星图对照,最终发现了外星世界的地点,却全然不考虑数千年来星星的位置在地球人看来是发生变化的;至于说拿只适用于地球的碳14同位素方法来测定外星人年代的情节更是100%的错误了。尽管有这么多bug,我们仍然不能轻易把《普罗米修斯》划为烂片,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细节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并不致命。普通观众只要明白“哦,他们在探险,在做研究”就足够了。能按照正确的科技常识来讲故事固然好,如果没有,只要这些细节“看起来像真的”也就够了。
  其实大可不必苛求科幻电影百分之百的金刚石般的硬度,不可能实现,也没有必要追求,但确实有有很多科学原理在科幻片中起着跳板或火箭助推器的作用。《侏罗纪公园》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影片中,科学家利用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该蚊子被凝结在琥珀化石中)提取出恐龙的DNA,并对缺损的部分补以青蛙的DNA,复活了已经灭绝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这部电影同时也显示了科幻电影的另一个特点,谬误总是与真理相生相随,互为邻居。各种防不胜防的错误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在启人心智的科学原理后面。譬如有恐龙专家指出,影片中所描述的恐龙直起脖子来吃树叶的动作是完全错误的。还有人指出,影片中出现的霸王龙、三角龙、疾走龙并不生活在侏罗纪,而是生活在白垩纪。更要命的是,在影片的情节发展中起着跳板作用的青蛙(青蛙可以变性,由此导致了原本为单一性别角色的恐龙大量繁殖)也不很合理。有人建议,应该使用鸟类或爬行动物的DNA,因为它们才是这些史前动物的直系后代。
  又如《钢铁侠》中的男主角托尼发明了一种动力装甲,这种装甲可以赋予常人以超能力,如飞行、高速奔跑、力大无穷、穿梭真空或海底、自动组合或分解、防弹、自动导弹防御等等,而且该装甲可由脑电波操控,使用极其便捷。这种装甲有一系列的技术难点,比如,动力装甲胸口部位的能量核心——一个使用钯金属的微型聚变核电站。这么小的一个装置,内部存在着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仅隔热问题和防辐射问题就难以短时间内解决。我们在从百度上可以了解到:“钯比较稳定,能耐酸的侵蚀;高温时能与氧和酸反应;钯的化合物易加热分解或还原成金属钯;钯有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强烈倾向。钯在化学中主要做催化剂;钯与钌、铱、银、金、铜等熔成合金,可提高钯的电阻率、硬度和强度,用于制造精密电阻、珠宝饰物等。”既然,钯比较稳定而破坏其稳定结构势必需要较大的能量,怎么能用作核反应堆呢?而且,即使可以用作反应堆,产生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所以,钯反应堆很难产生巨大的能量。
  总之,科幻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们,不是科学家,通常也不被列入“懂科学的人”之列,但是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正在对公众发生着重大影响,即使他们的影片中有诸多经不起严格推敲的桥段。当然,这也不是科幻之“硬”所能解决的问题。
  土星奖:
  土星奖由美国科幻、奇幻和恐怖电影学院创立,始于1972年,旨在奖励和推进当年电影及电视领域的科幻类及恐怖类佳作,以及有突破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通常,其提名范围和最终结果都是深受广大影迷喜欢的影视作品或电影人。土星奖所提名的影片大多是在当年具有一定影响力、引起过轰动的影片。

其他文献
【努力,但不较劲】   《分手大师》里,当杨幂饰演的叶小春穿梭于街头巷尾发传单,在房间里眼神迷茫地念叨心灵独白时,没有谁不是心里一暖笑中带泪。不得不说,曾经沦陷在偶像泡沫剧里的新生代,终于向疑似演技派进军。  此时,距离她第一次冠上演员的名号,已经过去了24年。  1990年,4岁的杨幂在陈家林导演的《唐明皇》里露了一把脸;5岁时,她又在星爷主演的《武状元苏乞儿》中出演了无数人一生求之不得的一个
从泰勒-斯威夫特一身高贵典雅的黄色抹胸复古长裙惊艳格莱美,到娜塔莉-波特曼一袭大红色复古波点抹胸礼服亮相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对时尚敏锐的你一定会察觉到近年来复古风开始大行其道,引领潮流。时尚界大肆刮着“复古”之风,连高科技产品也纷纷加入这场盛宴。作为耳机领域里多年的经典品牌,飞利浦此次发布的CitiScape复古系列耳机,为时尚界的复古达人们带来不可或缺的装扮新宠。它的独特外形来自于古董衫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