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掌握高效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管理班级的第一步,赏识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赏识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向上,营建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如何应用赏识教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力求将赏识教育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班级管理;赏识;肯定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肯定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赏识的教育方法。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融入集体中。在班级中,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书授课的任务,还要关注班集体的优良班风建设、每个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等。如何应用赏识教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区别赏识不同的学生
  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很多,往往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耐心,首先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鼓励他们找准学习方法,再接再厉。班主任通过谈话、公开表扬的方式,赞赏他们,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促使他们实现自我教育,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了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之外,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班级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个别赏识通常会促进个体的转变,但班级是一个集体,班主任仍需要集体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班级是优秀的,有荣光的,从而产生自豪感。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每个星期的班会课上课前,我都会挖掘一些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闪光点或总结上一个星期本班在学校或年级活动中的好表现好成绩,然后班会课时大力表扬,肯定他们的辛勤付出,唤起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与荣誉感。而集体赏识的面相对较广,更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才会更好发挥出个人与集体的作用。
  二、赏识形式多样化
  学生总是希望被教师欣赏,得到教师的肯定。当然,作为教师,也一定要使学生感到他们每一个、极其微小的、进步都会被重视,都会得到肯定与欣赏。但欣赏的方式要多样。口头赏识具有直接性、快捷性、等特征,例如:当学生取得某些进步时,教师可以说:“有进步,祝贺你。”当学生做了好人好事,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和巨大的信心。班主任应该把口头赏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班主任对学生应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让他们在班主任的赏识下认识到自己在班里的价值,并明确价值取向,从而唤起奋发上进的积极情感。在班级管理中,只要我观察到的或从科任老师、学生中获得的某个学生做得好的,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的、赞赏的话语。而书面赏识具有正规性、持久性等特点,也是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艺术与方法。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作为班主任,我会每周在班会上为孩子们颁发小奖状,如“每周进步奖”、“体育小健将”等等对学生赏识的语句。无声的书面赏识往往能让学生激动很长一段时间。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多用赏识的话语鼓舞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三、赏识要有度
  合理批评对学生的赏识,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能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同时还没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过度的赏识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容易造成他们不可一世的骄傲情绪,因此,赏识一定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严肃批评。同样的,批评也要掌握一个度,就事论事,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对学生而言,一味地赏识会让他们过分自信乃至骄傲自大,一味地批评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不管是学习还是班级工作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老师积极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习,学生努力学习,以求得到肯定。这样一个循环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由此,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教师应当把握好赏识的形式和程度,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肯定,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结束语:好的师者需从心底里爱学生,无论教育艺术多么高超,缺乏了爱,教育依然是苍白无力的。缺乏爱的教育,表扬和批评都会缺乏力度。班主任只有从心底里爱他们,对他们有真正的认同感,所有的赏识才不会惺惺作态,他们也才会理解和认同班主任的教育與管理,并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因而,爱学生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关键。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充电,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用爱和宽容做好学生的领路人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杨婷.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6.
其他文献
中职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主要表现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文化课基础较差等。中职学生是一群需要更多的鼓励与关爱的孩子。每一个班级都有自身的特色,身为一名中学职业院校的教师、班主任,能够让孩子们在班集体中和谐、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从而打造一个有爱、有学习氛围、宽容、尊重的中职班集体,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走向灿烂的人生。  一、微笑教育,以班为家,让爱扎根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
期刊
常言道“习惯决定性格,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开展好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生“态度”、“习惯”的培养。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能动性不强等心理特点,很多孩子做作业养成习一些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浮躁。孩子做作业时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左顾右盼,特别是旁边一有动静就赶紧关注。二是三心二意。主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水平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
期刊
摘要: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第一,学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的思想方法。第二,学会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思想方法。第三,学会把抽象的转化成直观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转化 新知识 旧知 复杂 简单 抽象 直观  数学教学应该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转化的方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旧知识学习新知,将复杂
期刊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使人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需要,让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若能抓住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适当地培养教育,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因此如何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好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积极利用多种教学形式
期刊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中心句?  (2)发现中心句位置出现的一般规律以及作用。  (3)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一段话,把事物写具体。  重点难点:  发现中心句位置出现的一般规律以及作用。  围绕中心句描写一段话,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中心句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寻找中心句及应用》。请看以下文段,想一想,这个文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出最能概括
期刊
中学诗词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而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实现新课标对“人”的教育的目标。但是目前的中学诗词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新课标理念形同虚设,语文课堂“人文性”缺失。本文就诗词教学的努力方向作了尝试性的研究,从诗歌的文体特征和诗歌教育建模两个层面探索诗词教改之路。  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和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民
期刊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教育界一直思考的问题。课堂有效性,即如何科学利用课内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高质高效完成。有效的课堂应包括: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完整实现;动态生成教与学的智慧;关注师生双方生命的健康发展。当然,新手教师在课堂掌控方面仍显稚嫩,在课堂有效性方面也存在问题。课堂的有效性,不仅是“量”的问题,更是 “质”的问题。如何把握好这宝贵的40分
期刊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①开展丰富
期刊
摘要: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懂得采用合理的方式,将数学思想合理渗透到学生思维中,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以及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发挥积极作用。文章阐述了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作用,并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