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亏损公司和ST公司为达到改善财务经营状况恶化、扭亏或摘帽摘星的目的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不仅一定程度的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还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准则对債务重组准则作了重要的修改,这对盈余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新准则下企业如何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债务重组准则和相应报表披露规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1. 盈余管理基本含义及目的
1.1盈余管理基本含义
根据研究分析,中国会计学界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在此,本文所谈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有序的采取多种手段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从而使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1.2盈余管理目的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有:避税、获取政治资本、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筹资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筹资目的,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准入和监管政策息息相关。
我国的证券市场新股上市实行审批制,在此姑且不讨论审批制是否合理,仅就其本身规定而言,由于审批制的存在,使我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的资格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企业而言,“壳资源”就成为一项具有相当价值的"资产",即便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只要能够保住上市资格,总会从“下家”处得到相当可观的利益。
2. 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变化及其对盈余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2.1新会计准则修改了债务重组的定义和范围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新准则债务重组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的让步。新准则着重的强调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这排除了债务人在非财务困难条件下的清算或改组的债务重组,以及虽然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债务重组的这项改变从范围上缩小了企业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
2.2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变化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旧准则主要使用“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建立在活跃市场的基础之上,当活跃市场不存在时,公允价值的确定还涉及到折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增加了管理者主观判断,给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2.3新会计准则重组损益的确认方法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旧准则债务重组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其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的收益和损失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损益的处理通过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分别进入了利润表,这加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成为企业虚增资产、操纵利润的手段,使企业的账面盈利扭亏为盈。
3.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实例分析
笔者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股票3家ST公司作为实例分析对象,分别为ST金叶(000587)、ST唐陶(000856)、ST得亨(600699)。这三家公司在2009、2010、2011年不同时间内存在亏损,均有大量的债务,此后,通过债务重组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实现扭亏为盈,或已成功摘帽或正申请摘帽。
3.1 S T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述列出的三家公司2009年至2011年的主要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上市公司借助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扭转盈亏。具体数据如下:
从表1上的数据显示,各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在不同时期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ST金叶(000587)在2011年的营业外收入比2010年增长幅度翻了100多倍。据ST金叶的业绩报告,2011年公司因破产重整获得债务重组利得39883万元,因东莞市金叶珠宝有限公司利润总额、净利润纳入合并报表及本公司债务重组获得债务重组收益3.99亿,这些均直接计入了营业外收入。
结合表1、表2,ST金叶(000587)2011年因进行债务重组获得3.99亿元的营业外收入,进而使每股收益大幅提升,达到0.98元,获益最为明显;ST唐陶(000856)2009年实现净利润1523万元,营业外收入达到1.38亿元,根据其年报显示,当年营业外收入中有2371万元为债务重组利得,同样超过了其净利润,这意味着公司经营业务实际在2009年就已亏损;ST得亨(600699)则在2010年获得8.11亿元债务重组利得,而当年净利润仅为1.12亿元,一举实现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从-1.9元大幅提升至0.6元。
由此可见,通过债务重组,各公司的盈余指标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保住了上市资格,并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放大ST摘帽概念股的覆盖面,将那些真正通过改善经营状况实现扭亏为盈的企业掩盖,也增加了市场的风险。
3.2以ST金叶为例分析债务重组对利润的影响
从表5的数据显示,ST金叶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就确认了39882万元的债务重组利得,这使得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的增加,冲回前的利润总额为21908万元,冲回后的利润总额为-17974万元,一个是盈利而另一个是亏损的状态。正是由于债务重组利得的存在,利润总额由亏损转变成盈利,这种现象无疑扭曲了利润指标,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等情况的判断。
通过以上实例不难看出,债务重组已然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利润表的重要手段,加上我国普通投资者财务知识水平不高,证券市场不成熟、不规范,这必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4.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
4.1债务重组损益一次性计入损益,严重影响财务指标
债务重组不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均在当期一次性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一方面这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规定,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规定,由于企业交易期间多期性,企业所产生的费用和收入应当跨期分摊到企业的损益和收入中。另一方面,所有损益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支。而实际上,债务重组的损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入流出,因而对当期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并不产生影响,但管理者当局可以利用该手段进行利润操作,粉饰利润表,从而据此来对作为投资依据的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4.2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不易确定
公允价值的确认是在正常的交易业务环境下进行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不充分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界定则是一个难题。实际环境中,交易不活跃的市场情况还是存在,据准则规定,此时的公允价值确定要通过特殊的方法来加以估计确定,但依然它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而公允价值之所以要公允,是市场公正公平以及交易双方都认同的前提条件,一旦公允价值失去了“公允”,则极有可能成为管理者当局操纵利润的工具,带来比较严重的有失公允的盈余管理问题。
5. 对债务重组准则和相应报表披露规定提出建议
5.1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的准则
5.1.1完善债务重组的损益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损益处理是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支,带来的弊端前文已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那么,该如何进行完善,笔者提出两点肤浅看法:
第一,有关债务重组利得可以分期进行确认。根据企業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债务重组利得金额的大小,对于金额较大的债务重组利得,应分期计入损益,这样可以弱化债务重组利得对债务人当期利润的影响。
第二,根据有关学者建议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一项“债务重组损益”的项目来反映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该处理方法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债务重组利得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
5.1.2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它往往是受市场环境和认为因素的影响被其利用来操纵利润。首先,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监管体制。其次,提高我国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再次,通过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另外,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5.2加强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使得财务信息的人为操纵成为可能,这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判断。首先,企业要提高披露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制度。要合理的、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另外,相关机构不断的完善披露准则,尤其是要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重视财务报表附注的具体披露规定,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完善相关的立法,为披露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5.3严格进行会计与审计监管
针对独立的审计机构,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一方面,改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环境,提高工作胜任能力以及工作独立性。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本身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进行鉴证服务时,尤其要关注亏损公司关联企业之前的债务重组交易的审查和公允性。
5.4建立和完善第三方体系
针对相关资产评估的第三方机构,一方面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评估水平,尤其在没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专业能力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完成评估工作,提高信息的可信度。最重要的是,要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严禁出现双方合谋出具严重失实的评估报告。
5.5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在政府部门内部进行岗位责任的落实,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丰富监管手段,开辟更加高效管制渠道,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曾,浅析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投资与合作,2011,(10).
[2] 谷长辉,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新会计,2010,(12).
[3] 赵勃,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2).
[4] 樊懿芳,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务通讯,2009,(2).
[5] 杨红丽,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9).
[6] 中国证券网.
[7] 深证证券交易所.
[8] 上海证券交易所.
作者简介:董威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09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会计学。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
1. 盈余管理基本含义及目的
1.1盈余管理基本含义
根据研究分析,中国会计学界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在此,本文所谈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有序的采取多种手段达到期望报告盈余的行为,从而使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
1.2盈余管理目的
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有:避税、获取政治资本、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筹资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筹资目的,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准入和监管政策息息相关。
我国的证券市场新股上市实行审批制,在此姑且不讨论审批制是否合理,仅就其本身规定而言,由于审批制的存在,使我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的资格成为稀缺资源。因此,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企业而言,“壳资源”就成为一项具有相当价值的"资产",即便公司经营出现困难,只要能够保住上市资格,总会从“下家”处得到相当可观的利益。
2. 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变化及其对盈余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2.1新会计准则修改了债务重组的定义和范围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新准则债务重组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的让步。新准则着重的强调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这排除了债务人在非财务困难条件下的清算或改组的债务重组,以及虽然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债务重组的这项改变从范围上缩小了企业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
2.2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变化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旧准则主要使用“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建立在活跃市场的基础之上,当活跃市场不存在时,公允价值的确定还涉及到折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问题,这些情况的存在增加了管理者主观判断,给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2.3新会计准则重组损益的确认方法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
旧准则债务重组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其收益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的收益和损失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损益的处理通过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分别进入了利润表,这加大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成为企业虚增资产、操纵利润的手段,使企业的账面盈利扭亏为盈。
3. 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实例分析
笔者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股票3家ST公司作为实例分析对象,分别为ST金叶(000587)、ST唐陶(000856)、ST得亨(600699)。这三家公司在2009、2010、2011年不同时间内存在亏损,均有大量的债务,此后,通过债务重组的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实现扭亏为盈,或已成功摘帽或正申请摘帽。
3.1 S T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上述列出的三家公司2009年至2011年的主要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上市公司借助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扭转盈亏。具体数据如下:
从表1上的数据显示,各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在不同时期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ST金叶(000587)在2011年的营业外收入比2010年增长幅度翻了100多倍。据ST金叶的业绩报告,2011年公司因破产重整获得债务重组利得39883万元,因东莞市金叶珠宝有限公司利润总额、净利润纳入合并报表及本公司债务重组获得债务重组收益3.99亿,这些均直接计入了营业外收入。
结合表1、表2,ST金叶(000587)2011年因进行债务重组获得3.99亿元的营业外收入,进而使每股收益大幅提升,达到0.98元,获益最为明显;ST唐陶(000856)2009年实现净利润1523万元,营业外收入达到1.38亿元,根据其年报显示,当年营业外收入中有2371万元为债务重组利得,同样超过了其净利润,这意味着公司经营业务实际在2009年就已亏损;ST得亨(600699)则在2010年获得8.11亿元债务重组利得,而当年净利润仅为1.12亿元,一举实现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从-1.9元大幅提升至0.6元。
由此可见,通过债务重组,各公司的盈余指标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保住了上市资格,并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放大ST摘帽概念股的覆盖面,将那些真正通过改善经营状况实现扭亏为盈的企业掩盖,也增加了市场的风险。
3.2以ST金叶为例分析债务重组对利润的影响
从表5的数据显示,ST金叶公司在2011年上半年就确认了39882万元的债务重组利得,这使得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的增加,冲回前的利润总额为21908万元,冲回后的利润总额为-17974万元,一个是盈利而另一个是亏损的状态。正是由于债务重组利得的存在,利润总额由亏损转变成盈利,这种现象无疑扭曲了利润指标,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等情况的判断。
通过以上实例不难看出,债务重组已然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利润表的重要手段,加上我国普通投资者财务知识水平不高,证券市场不成熟、不规范,这必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4. 新准则下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
4.1债务重组损益一次性计入损益,严重影响财务指标
债务重组不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均在当期一次性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一方面这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规定,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规定,由于企业交易期间多期性,企业所产生的费用和收入应当跨期分摊到企业的损益和收入中。另一方面,所有损益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支。而实际上,债务重组的损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入流出,因而对当期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并不产生影响,但管理者当局可以利用该手段进行利润操作,粉饰利润表,从而据此来对作为投资依据的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4.2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不易确定
公允价值的确认是在正常的交易业务环境下进行的,但是,在市场经济不充分的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界定则是一个难题。实际环境中,交易不活跃的市场情况还是存在,据准则规定,此时的公允价值确定要通过特殊的方法来加以估计确定,但依然它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而公允价值之所以要公允,是市场公正公平以及交易双方都认同的前提条件,一旦公允价值失去了“公允”,则极有可能成为管理者当局操纵利润的工具,带来比较严重的有失公允的盈余管理问题。
5. 对债务重组准则和相应报表披露规定提出建议
5.1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的准则
5.1.1完善债务重组的损益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的损益处理是一次性计入营业外收支,带来的弊端前文已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那么,该如何进行完善,笔者提出两点肤浅看法:
第一,有关债务重组利得可以分期进行确认。根据企業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债务重组利得金额的大小,对于金额较大的债务重组利得,应分期计入损益,这样可以弱化债务重组利得对债务人当期利润的影响。
第二,根据有关学者建议在现金流量表中增加一项“债务重组损益”的项目来反映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该处理方法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债务重组利得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会计数据的质量。
5.1.2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它往往是受市场环境和认为因素的影响被其利用来操纵利润。首先,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监管体制。其次,提高我国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再次,通过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另外,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5.2加强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使得财务信息的人为操纵成为可能,这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判断。首先,企业要提高披露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制度。要合理的、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另外,相关机构不断的完善披露准则,尤其是要加强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重视财务报表附注的具体披露规定,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完善相关的立法,为披露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5.3严格进行会计与审计监管
针对独立的审计机构,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一方面,改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环境,提高工作胜任能力以及工作独立性。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本身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进行鉴证服务时,尤其要关注亏损公司关联企业之前的债务重组交易的审查和公允性。
5.4建立和完善第三方体系
针对相关资产评估的第三方机构,一方面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评估水平,尤其在没有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专业能力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完成评估工作,提高信息的可信度。最重要的是,要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严禁出现双方合谋出具严重失实的评估报告。
5.5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在政府部门内部进行岗位责任的落实,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丰富监管手段,开辟更加高效管制渠道,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曾,浅析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投资与合作,2011,(10).
[2] 谷长辉,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新会计,2010,(12).
[3] 赵勃,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2).
[4] 樊懿芳,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基于2007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务通讯,2009,(2).
[5] 杨红丽,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9).
[6] 中国证券网.
[7] 深证证券交易所.
[8] 上海证券交易所.
作者简介:董威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09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会计学。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